有一天,大連地鐵站一位乘客體溫測量超過37.3℃,隨後……

2020-12-06 大觀新聞

#抗擊疫情大連在行動#

我們從她手中接過口罩

卻不知這口罩是她個人準備

在需要時遞到你手上

我們或許只聽過他的聲音

卻沒想過陪伴他工作的

只有夜半星月和萬千隻耳朵

我們曾和她擦肩而過

卻未曾體會過她對家園和人民的堅守

我們不知道

有多少人奮戰在多少個戰「疫」崗位上

但我們知道正因為這些不為人知的奉獻

這場疫情才可防可控可治

正如幾十年前的——

雷鋒精神

宋英

把自己提前準備好的口罩送給乘客

儘管疫情使客流量明顯減少,但地鐵運營依然按部就班地正常進行著,測溫、安檢、消毒……一個都不能少,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這對於工作在地鐵車站的一線員工來說,無疑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

宋英

地鐵1號線大連北站車站站長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

總是早來晚走,始終忙碌在一線

在疫情初期,宋英便開始為員工測量體溫,耐心引導大家不要過度恐慌,並及時普及疫情防控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在車站的電扶梯、樓梯、自動售檢票機、安檢儀周圍,總能看到宋英戴著口罩和手套,彎著腰,拿著消毒瓶認真消毒的身影。

測溫是一項與乘客近距離接觸的工作,這項工作剛布置下來的時候,沒人推辭,但大家心裡多少都有些忐忑,宋英看在眼裡,沒有多說什麼,只是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我先來」,便拿起手持體溫計站到崗位上。

有一次,宋英為一位乘客測溫,體溫計顯示體溫超過了37.3℃,乘客看到測溫結果後,表示自己並沒有不舒服,只是走得比較急,體溫暫時升高了。宋英自己帶著乘客來到車站專門設置的留觀室,安撫乘客情緒,又耐心詢問乘客近幾日的行程、身體是否有異常等情況,並拿出水銀體溫計讓乘客再測一遍體溫,經過多次確認後,乘客體溫在正常範圍內。乘客離開後,宋英又進入留觀室,按要求將留觀室裡裡外外進行消毒。疫情防控期間,乘客乘坐地鐵時必須戴口罩,但車站有時會遇到自稱沒買到口罩的乘客。遇到這種情況,宋英便拿出自己提前準備好的口罩送給乘客。

宋英說:

「作為黨員,作為車站的站長,使命和擔當讓我責無旁貸。凡事都要想在前頭,工作得細心周全,才能使防疫工作全面推進,車站正常運行。疫情當前,我能做到的,就是全力確保廣大乘客群眾和車站職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李明軒

他和戰「疫」的故事,只有星星和月亮知道

疫情防控猶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醫護勇士們在第一戰場衝鋒陷陣,更多的人則堅守在後方,成為強有力的後盾。金普新區融媒體中心的媒體人披星戴月、全周無休在這特殊戰役中都是常態,他們及時傳遞最全面、最權威的防疫信息,第一時間呈現新區的戰「疫」動態。

李明軒

就是這其中的一分子

作為金普新區融媒體中心的播音員,今年30歲的李明軒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主動放棄春節休假,積極投身到金普新區融媒體中心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每天承擔《金普新聞》的配音工作以及遼寧省、大連市等各級防疫指揮部的政府令配音工作。

除此之外,他還積極為大李家街道、各個社區等基層組織錄製疫情防護知識。自2月13日以來,金普新區融媒體中心組織開展《金普戰「疫」全直播》大型全媒體直播欄目,李明軒被任命為該欄目的執行編導。在擔任此工作期間,李明軒認真學習編導所需的各項技能,每天需要審核大量的新聞稿件並編輯,在主持人配音緊張的情況下,主動幫助主持人進行配音工作。

《金普戰「疫」全直播》欄目是每天兩檔的大型直播,工作量巨大,李明軒為了更好地將《金普戰「疫」全直播》節目做細、做好、做精,每天為主持人改稿子到深夜,甚至到次日凌晨兩三點,他打趣地說道,他和戰「疫」的故事,只有星星和月亮知道。即便這樣,他從未說過一個「難」字,從未說過一個「累」字。

張晶

「我是黨員也是人大代表『疫』情面前必須向前衝」

「封閉小區為大家,我們力挺!」「村幹部們辛苦啦!」「只要村裡工作需要,我們全力支持!」「打贏疫情阻擊戰,我們召之即來!」……

看到居民在微信群裡留下的暖心話語,市人大代表、高新區凌水街道大山村黨委書記張晶眼裡噙滿了淚水,能夠得到轄區居民的理解和支持,連日來所有的辛苦、委屈和付出都值了。

疫情發生後

從大年三十開始

張晶便帶領村幹部和所屬5個社區的工作人員

展開了對轄區10968戶的全面排查

張晶將支部書記、黨員、樓長、志願者等編入5個社區的網格中,分配任務、明確職責,統一調配,大家明確了自己的分擔任務和排查對象。對於實在聯繫不上的人員,就聯繫鄰居、詢問樓長、與派出所溝通,千方百計地做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通過排查,共發現轄區有37名從武漢返連人員,張晶主動與他們添加微信,每天都詢問他們的情況。

家住百合社區的劉忠敏從日本回來後被隔離在家,張晶和社區工作人員為其送去了新鮮蔬菜、水果和生活用品,劉忠敏感激地說:「張書記您那麼忙,還惦記著我,真不知怎麼感激您才好!」

石山溝、水流溝、李翔溝是三個偏遠的村莊,雖然村民不足180人,但為了做到對所有人員心中有數,張晶與駐村第一書記王居武步行3個多小時,走進大山最裡端,訪遍了每家每戶,叮囑大家做好疫情防控。

小區實施封閉管理後,大山村各社區共封閉了57個出入口,只留了8個出入卡口——憑證通行、檢測體溫、查驗車輛。剛開始時,一些居民並不理解也不配合。

一天,一個小夥子到清馨社區看望父母,卡點工作人員向他解釋,不是社區居民不能進入,小夥子情緒特別激動,衝著工作人員大發雷霆。

張晶見到後,請他坐下來,給他遞上礦泉水,進行了耐心細緻地解釋,並告訴他,如果父母有需要,村裡幫助代辦。一番話,讓小夥子氣消了,說:「我理解了,你們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

有人問張晶,為啥那麼拼?

張晶說:

「我是一名老黨員,也是一名人大代表,疫情面前我不能退。」

口罩遮擋

身影匆忙

我們看不清你們的面容

但是卻感受到了

你們在崗位上

無私奉獻的精神!

文字:李莎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張瑋煒 祝福 董國勳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小雨

美編:張強

校對:張軍

責編:李元臣

相關焦點

  • 南寧:市民乘地鐵如體溫超37.3℃將被帶離
    對車站範圍、列車車廂內施行每日分時段消毒,各安檢處設立體溫檢測點,對每位進站乘客進行體溫測量、調整運營及行車時間等一系列措施切斷病毒傳播途徑。針對地鐵車站客流量大,車站每日早、中、晚及關站後對電梯、購票機、出入閘機等所有乘客使用的設備設施進行四次消毒,通過改變站內通風模式保證站內空氣流通。"
  • 南京地鐵升級體溫檢測 體溫超過37.3℃登記勸離
    為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保障乘客的生命健康安全。2020年2月2日,南京地鐵升級進站乘客體溫檢測工作。在南京地鐵一號線新街口站的南北兩個安檢處,設立了兩道綠色紅外體溫篩查儀,集中快速篩查乘客的體溫,如發現體溫偏高者,設備將會報警。
  • 體溫超過37.3℃要復檢,「最嚴高速入滬檢查」目擊記
    一根車道分別配備一位醫護人員和一位民警。在原來收費站的位置,靠最右的一根車道上,一位醫護人員正在對一輛京牌車輛的車內人員做體溫檢測。G50省界查控關口復檢站,民警對鄂牌來滬車輛進行信息登記,醫護人員對體溫偏高者進行再次檢測。
  • 2月2日起,乘坐南京地鐵都要測體溫!超過37.3℃的登記勸離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實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自2月2日起,南京地鐵將進一步升級進站乘客體溫監測工作。對於體溫超過37.3℃的乘客,南京地鐵將採取發熱乘客信息登記上報及勸離等措施。南京地鐵提醒旅客,配合車站工作人員在指定地點進行體溫監測。另外,根據《南京市關於在公共場所實施佩戴口罩有關措施的通告》相關要求,請乘客進入地鐵全程佩戴口罩。對拒不執行的乘客,南京地鐵將勸阻進站。
  • 當事人體溫37.2℃!隨後,他們這樣操作… …
    當事人體溫37.2℃!> 3月27日下午1點30分左右,一起民間借貸糾紛的當事人高某某按照安寧法院傳票通知的開庭時間準時到達昆鋼法庭參與庭審,然而在法庭安檢口接受法院工作人員進行體溫測量時卻發生了這樣一幕:嘀~
  • 上海虹橋樞紐等站點測量乘客體溫,達37.5℃臨時隔離
    久事公交集團配置額溫槍為職工或乘客測溫 。久事公交供圖下屬五家公交營運公司切實做好每日6000多輛營運車輛進出場消毒及公交起訖站點消毒和清潔工作,確保記錄備案可查。並做好大型樞紐、集散站點消毒工作,認真做好營運車輛新風裝置故障修復工作。
  • 考生體溫超過37.3℃ 還能進考場嗎?
    考生體溫超過37.3℃還能進考場嗎?記者了解到,南京市第十三中學考點共接納考生723人,設有普通考場26個,另設4個備用隔離考場。考點實施封閉管理,考生憑身份證和準考證,送考教師及工作人員憑工作證件、剛刷新的蘇康碼綠碼進入考點。「所有人員進入考點前要測體溫。」
  • 體溫超37.3℃、未戴口罩不能坐地鐵!即將返崗人員,這些要注意!
    體溫超37.3℃不能乘地鐵 未戴口罩將被勸離 據了解,深圳地鐵已於1月22日起,全面啟動乘客進站測溫工作,並在部分樞紐站點設置臨時醫療檢測站。
  • 孩子體溫超過37度是發熱?如何正確判斷?哪種體溫計好?
    到了醫院,一測體溫,37度3,可沒想到醫生說,沒事,這正常的,並不是發熱。欣欣不解了,體溫超過37度,不就是發熱了嗎?為何醫生說,孩子是健康正常的呢?其實,和欣欣一樣有這方面疑惑的家長有不少。最近我也收到不少寶媽寶爸的留言,比如:家長A:"孩子體溫超過37度,是不是就是發熱了呀"家長B:"給寶寶測量體溫,用哪種體溫計比較好呢?是水銀溫度計,還是電子溫度計..."家長C:「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量口腔溫度了呀,每次量肛溫,寶寶都很痛苦。」
  • 在濟南體溫超37.3℃不能乘坐地鐵!地鐵列車堅持每日消毒
    1月31日,記者在濟南軌道交通集團獲悉,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濟南地鐵持續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周密安排,向各部門下達疫情防控工作具體要求,購買防疫所需物資,採取站內,車廂消毒,對體溫超37.3℃乘客進行勸返等措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 北京地鐵全路網推行測溫 上午發現4名體溫異常乘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李博記者從北京地鐵公司了解到,根據北京市做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北京地鐵公司高度重視,成立專項領導小組,自1月24日首班車起陸續在北京西站、北京站、首都機場航站樓等39座車站,由專人穿戴防護服對進站乘客體溫進行測試,遇體溫異常將進行隔離並及時撥打
  • 天天額頭「打槍」才知道 我的體溫不是37℃
    軌道交通1號線小什字站,紅外測溫系統對乘客進行體溫測量。   多次測量 難超36.5℃   昨日,江北區長安麗都小區的王女士說,每次回到小區,物業保安用測溫槍測量體溫時,她的體溫不會超過36.5℃,甚至有一次還測出35.5℃。「我記得原來書上說過,人體正常體溫大約是37℃。我還問了許多朋友,他們測出來的體溫也很少超過36.5℃。這是為什麼?怎麼跟書上說的存在差異呢?」
  • 不同人群的正常體溫範圍是多少?超過37度就是發燒了?
    人是恆溫動物,健康的人體溫是相對穩定的,所以人們會通過溫度的變化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健康。很多人覺得溫度超過了37攝氏度就是發燒了,這樣並不準確。在醫學上看,不同人群的基礎體溫都是不同的,體溫也會受到測溫部位不同,測溫時間差異和季節影響,並不能單純地認為超過37攝氏度就是發燒了。
  • 只要體溫超過了37℃以上就屬於發熱?提醒:切忌盲目服用退燒藥
    由於當前「新冠疫情」的原因,為了預防新冠肺炎進一步發展,「測量體溫」成了生活中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特別是出入公共場所時,總有人會拿「槍」指著自己,測一下體溫是否正常。與此同時,關於體溫的疑問也越來越多,到底什麼程度才算是發燒?
  • 體溫異常淨是虛驚!看看測溫槍報警後各方如何處置
    您好,請您接受體溫檢測。」下午2點半,地鐵14號線朝陽公園站進站口,一名地鐵工作人員正手握體溫槍,提醒每一位進站乘客。「嘀」的一聲後,乘客體溫正常,工作人員迅速對下一位乘客測量體溫。疫情發生後,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京城各地鐵站上演。地鐵14號線運營方京港地鐵公司在所轄4條線路的所有車站都實施了體溫快速檢測。
  • 北京地鐵將全路網測體溫,超37.3℃就隔離
    記者從北京地鐵公司了解到,根據北京市做好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北京地鐵公司高度重視,成立專項領導小組,自1月24日首班車起陸續在北京西站、北京站、首都機場航站樓等39座車站,由專人穿戴防護服對進站乘客體溫進行測試,遇體溫異常將進行隔離並及時撥打120或999送醫。
  • 體溫為何限定37.3℃?專家這樣說
    測量體溫超過37.3℃的必須如實報告。那麼為什麼要限定在37.3度這個數值?採取此措施的意義何在?2月21日,記者採訪相關專家為市民解疑。為什麼要限定在體溫37.3度?濟南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龐棟接受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有一個主要表現是發熱,但發熱是一個主觀的症狀,也是一個體徵,主觀症狀就是自己會感覺到發燒、害冷等表現,客觀記錄是要測量體溫。
  •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自然是正常的。不大正常的是「正常體溫37度」的這個說法。「人體正常平均體溫是37℃」的起源在我國,人們習慣於測量腋窩溫度。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測量其他部位的溫度,應該被默認為測量的是腋窩溫度。但,而事實上,人體正常的腋窩溫度並非37℃。
  • 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了0.3℃,體溫低於37℃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37 ℃被認為是人的正常體溫?37 ℃又是指哪裡的溫度呢? 1851年,德國醫學教授卡爾·文德利希(Carl Wunderlich)對2.5萬人的腋窩溫度進行了測量,獲得了上百萬份數據,從而確定了成年人的正常體溫為37 ℃。他把這個數據寫進了自己的書裡,隨後被人們廣泛使用,直至現在。
  • 人類體溫在神秘下降,100年降了0.3℃,體溫低於37℃意味著什麼?
    眾所周知,人的正常體溫為37 ℃。那麼,這個說法是從何而來的呢?為什麼37 ℃被認為是人的正常體溫?37 ℃又是指哪裡的溫度呢?1851年,德國醫學教授卡爾·文德利希(Carl Wunderlich)對2.5萬人的腋窩溫度進行了測量,獲得了上百萬份數據,從而確定了成年人的正常體溫為37 ℃。他把這個數據寫進了自己的書裡,隨後被人們廣泛使用,直至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