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異常淨是虛驚!看看測溫槍報警後各方如何處置

2020-12-05 環京津網

「正常,請通過……」地鐵4號線北京南站,乘客人來人往,地鐵工作人員有的忙著引導現場進站秩序,有的認真盯著測溫儀的機器讀數,「如果經過測量,乘客體溫有異常,我們會立即要求他復檢。」

疫情防控逐漸穩定,為保障公共安全,城市各個角落目前依舊在堅持測溫。通過測溫環節,究竟發現了多少體溫異常者,又是如何處置的?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天氣逐漸轉熱,此前在地鐵、商超、小區等均有測出體溫異常者。不過經後續跟蹤確認,都排除了新冠肺炎結果。而這背後,導致體溫異常的原因很多,有時在車內悶太久、穿衣搭配不對、走路快了等,都會被測出「異常」。

現場

多場所測出「異常」,保精度不「冤枉」人

「佩戴口罩進站。您好,請您接受體溫檢測。」下午2點半,地鐵14號線朝陽公園站進站口,一名地鐵工作人員正手握體溫槍,提醒每一位進站乘客。「嘀」的一聲後,乘客體溫正常,工作人員迅速對下一位乘客測量體溫。

疫情發生後,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京城各地鐵站上演。地鐵14號線運營方京港地鐵公司在所轄4條線路的所有車站都實施了體溫快速檢測。

與朝陽公園站的人工測溫不同,14號線的將臺站、十裡河站由固定體溫測試設備對乘客測溫。

記者走訪了解到,除了14號線,京港地鐵4號線西單站、北京南站,大興線新宮站、西紅門站等均是固定體溫測試。而目前京港地鐵在所轄4條線路其中的21座車站,設置了51套固定體溫測試設備。

「截止到4月26日,我們運營的線路共測出體溫異常乘客14人,經過後續跟蹤確認,均排除了新冠肺炎。」京港地鐵相關負責人說,當進站乘客體溫複測結果仍高於37.3攝氏度時,就可以初步認定為體溫異常。而據此前報導,截至4月2日24時,北京地鐵公司也累計排查體溫異常乘客共計47人,經醫院檢查均排除新冠肺炎。

在東直門來福士商場各個入口,工作人員也忙著為顧客測量體溫。商場正門入口處,一份「溫馨提示」十分惹眼。

「溫馨提示」第一條稱,商場各入口處均採取體溫檢測措施,如體溫檢測超過37.3攝氏度,請勿進入來福士商場,工作人員會要求您返回家中觀察休息,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現在疫情穩定了,商場堅持測溫也沒什麼不對,畢竟都是為大家好。」剛進入商場的莫女士說。

一名現場工作人員表示,目前來福士商場整棟樓,既有人工測溫也有自動測溫設備。由於商場出入門比較多,每天商場都有幾十名工作人員在不同位置給顧客測量體溫,不過測出異常的顧客很少。

「平均可能得隔個三四天才有一個。一般讓他們現場休息一會兒,就恢復正常體溫了。」

「來,測一下體溫做個登記。」上午9點,柳芳南裡社區東門,3位工作人員和一名志願者也正在對進入小區的人測量體溫。除了東門,社區另外5個出入口工作人員也都在忙活著,「我們都是24小時值班。現在天氣熱了,為了保證測溫準確性,人少的出入口,配一把測溫槍。人多的出入口,一般有兩到三把測溫槍。」

「從1月份至今,社區共測出了4位體溫高於37.3度的人員。」柳芳南裡社區書記馬俊東介紹,這些人員後續都排除了新冠肺炎嫌疑,「天氣越來越熱,個別體溫槍可能會不太穩定,我們也會通過校準、預備多把體溫槍和多次測量來保證其精準度」。

在順義石園街道,15個社區也總共設置了31個值守點測量體溫。雖然到目前為止,並未發現疑似和確診病例,但在此前的測溫工作中,也曾發現個別體溫異常人員。

處置

現場觀察「降溫」,勸返報警120轉運

記者調查發現,針對測出體溫異常的人員,相關方面均有相應處理流程和辦法。從等待觀察「降溫」,到普通勸返再到登記報警,或者由120直接轉運,依照不同場所和嚴重程度,處理辦法不盡相同。

「初次測溫如果是升高的,我們會讓顧客稍等會兒再測,旁邊也有專門的應急防疫區域可供休息觀察。如果依舊異常,則需要給他做登記,勸返其回到家中觀察。」華冠超市管莊店一名工作人員介紹。

「初次檢測體溫異常的,建議原地休息會兒再測。休息後體溫還沒降低,就給這一片兒消毒。如果情況嚴重,商場就會給醫院和派出所打電話。」東直門來福士商場一名工作人員稱,遇到體溫「異常」,顧客也不必太驚慌,一般現場等會兒,溫度就下去了,「現在真要身體有問題的,也不敢出來啊。」

京港地鐵相關負責人則表示,一旦乘客被檢出體溫異常,地鐵方面將對其進行二次檢測。如果二次檢測結果仍高於37.3攝氏度,就會引導乘客進入隔離區。

進入隔離區後,地鐵工作人員將引導乘客在隔離區填寫《乘客信息登記卡》,登記所在站點、乘車日期、乘客體溫、姓名、身份證號、聯繫電話、家庭住址、緊急聯繫人電話等相關信息。還會協助乘客撥打120,將相關信息通知民警、執法大隊、京港地鐵防疫工作組,並等待醫護人員、民警和執法大隊人員到場,引導醫護人員到隔離區進行處置。

「乘客被民警和醫護人員引導處置並不是工作的結束。車站在對地鐵現場緊急消毒等工作後,後續工作人員還會詢問急救120獲取乘客就診醫院信息,通過民警獲取乘客就診結果。」京港地鐵相關負責人稱,如果乘客確診為新冠,地鐵方面也會得到疾控中心的聯繫告知,並將按其要求協助開展後續工作。

而在居民小區,如果居民在進入小區時被測出體溫異常,社區工作人員首先會要求其在現場稍等休息片刻再測。如果體溫依舊偏高,則會記錄其姓名電話等信息,要求其不要乘坐公交,自行前往定點醫院發熱門診診治。「後續社區也會與醫院對接,跟蹤診斷結果。」柳芳南裡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除此之外,如果是居家隔離人員的體溫升高異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則會有專人評估指導,如果情況嚴重,就會由120急救轉運。

探因

穿多走快也會「高」,冷靜看待不要慌

是什麼導致了市民體溫異常,背後都有哪些因素呢?記者調查發現,主要原因是市民生活上存在一些不起眼的細節,或是普通感冒所致。甚至在車內待太久、小跑一段路、多穿一件衣服,都可能被測出「異常」。

「乘客體溫異常的原因有很多。」京港地鐵相關負責人介紹,比如普通感冒引起的發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甚至走得快了、情緒激動或者是站外天氣炎熱等都能讓乘客體溫升高。3月7日,4號線北京南站工作人員就發現了一位男性乘客體溫異常,經復檢後體溫仍舊異常,車站馬上對乘客採取隔離措施,登記相關信息,並撥打了120。最終該乘客被急救人員送至醫院就醫後,診斷為呼吸道感染。京港地鐵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還有一名體溫異常乘客,原因是剛搭了朋友的車進站,天氣熱導致車上溫度較高。休息片刻後,再次對其測溫時,乘客體溫就正常了。

「基本上都是短時間走路太快,或者穿搭不合適引起測溫槍報警。」東直門來福士商場工作人員稱,自己此前見過個別體溫異常的顧客,從外邊小跑進了商場,「身上發熱溫度就高了。」與此同時,氣溫比較高時,一些顧客穿衣搭配不當,「有的人穿著羽絨服,滿頭大汗進來,一測體溫也是38度多。不要太恐慌,一般現場緩會兒,等待幾分鐘溫度也就下去了。」

北京市近5萬名高三年級學生昨天開學複課,也出現了一些「虛驚」。

「說實話,在昨天開學的過程中,體溫異常的情況比較多。但是都是孩子跑過來的,或者坐公交過來跑到校門口的,體溫確實會有變化。」朝陽區教委一名工作人員說,一般在邊上等一等溫度就正常了,「踏踏實實該上學上學吧,不用太緊張,不具備開學資質的話我們不會開學的。」

目前在不少居民小區,測溫依舊是24小時執行。一些被測出體溫「異常」的人,背後原因大多也如此。柳芳南裡社區書記馬俊東說,居民體溫異常背後,除了普通感冒之外,也有不少是因為騎單車或跑步運動,而導致短暫偏高。

而順義石園東苑社區一名工作人員回憶,自己曾碰到一位居民體溫檢測過高。當時,工作人員讓他停車休息並仔細詢問健康情況。居民表示並無異常,可能是因為車內開著暖風所致。「在休息幾分鐘後,給他重新量體溫就正常了。」該工作人員說。

相關焦點

  • 測溫槍測出來的體溫為何會低於36℃?會不會是虛晃一槍呢?
    為了篩查方便,也為了儘可能讓被查者配合,手持式測溫槍(也稱額溫槍)通常是用紅外測溫原理,採用不接觸的方式照射被查者的額頭,然後根據人體額頭的溫度與實際體溫的關係,經過內置軟體換算成實際體溫。測溫槍通常在1秒左右就可以測出額溫。
  • 測溫槍測出來的體溫低於36℃」,這個體溫正常嗎?
    大廳內有工作人員兩男一女,正在要求大家出示網上通行證,工作人員看到通行證後,要求大家再到邊上保安這裡測體溫,看上去非常正規,也很讓人放心。測完體溫後,要求大家填寫表格。這時,我隨口問了一句保安:「我的體溫是多少?」保安回答說:「32℃。」我一下子暈了,這個體溫正常嗎?保安說:「正常」。我問他:「你知道人體的正常體溫是多少嗎?」保安直接回答:「不知道」。
  • 體溫槍貨源緊張,用工業測溫槍「應急」?不可!
    網上售賣的工業體溫槍市場體溫槍緊俏,商家多限量預售「買個體溫槍太難了!」在網上挑選幾天後,公司員工小逸忍不住感嘆。隨著公司復工復產,小逸所在的公司也將嚴格執行每日體溫測量,然而他卻被買體溫槍給難住了。「不好買不說,關鍵心裡沒底,不知道該選什麼體溫槍好。」「看了一圈兒,價格貴點的三四百元一把,便宜的幾十元一把。」
  • 測溫槍測不準體溫?專利檢索全面解決你的體溫恐慌!
    疫情以來,與我們接觸最多的除了口罩以外,就屬測溫槍了,在小區門口、公交車、地鐵、商場,只要是需要測溫的地方都要與測溫槍來一次親密接觸。接觸多了,大傢伙發現,我的體溫咋這麼低了呢,一大波網友趕來說34°,33°,32°。哎等等,人的正常體溫是不是36.0℃-37.0℃嗎,怎麼用測溫槍測出來的溫度為什麼會這麼低呢,如果有人發燒測溫槍還能檢測出來麼?
  • 教你天冷如何使用測溫槍
    天冷如何使用測溫槍疫情發生以來,測溫成為了進入各個小區、辦公大樓以及人員較為密集的公共場所之前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然而在實際測溫過程中,一些室外測溫點測出的溫度往往會出現低於正常體溫好幾度的離譜情況。是何種原因造成了這樣的情況?
  • 測體溫才35℃?!紅外測溫槍靠譜嗎?
    相信眼下大家每次出門都會被小區或地鐵工作人員拿著測溫槍對著額頭就來一下。有時工作人員會嘟囔「怎麼這麼低,35 度不到」,碰到高溫的,工作人員就緊張了,「37 度?來重量一下!」。大家對這種測溫槍應該不陌生了,它的好處其實也很明了,非接觸式測溫不會傳染病毒,快速,便於大規模應用,但是這種簡易快速方法測出來的體溫靠譜嗎?劃重點「紅外測溫槍」靠譜嗎?如果了解了原理,可以說「紅外測溫槍」其實是靠譜的,但是,脫離了使用方法和測試環境去談靠不靠譜,本身就是件不靠譜的事。
  • 吉米家居紅外測溫槍用於體溫篩查的幾點注意事項
    1.工業紅外測溫槍能用作體溫篩查,但不能用作判斷人體溫的醫學依據。 2.紅外測溫槍的精準度與發射率、測量距離、環境溫度等有較大關係,而且紅外測溫槍測量的是人體表溫度,與人體內溫度存在一定誤差。 3.所有紅外測溫槍只能測量額溫,就是額頭表面的溫度,額溫與正常體溫要低0.5度,如果在冬季室外長時間停留,額溫會低於1度以上,如果要精準測量就需要在室內待5分鐘後再測量。
  • 地鐵廣州南站:紅外線測溫儀+手持測溫槍「雙管齊下」
    年初九中午,記者走訪地鐵廣州南站,車站安檢人員手持測溫槍,對進站乘客逐一檢查體溫。記者留意到,每天面對大量的旅客,安檢員的防護措施頗為到位,不僅戴口罩,還戴上護目鏡。據了解,安檢員上崗前必須逐一通過體溫測試,確保身體健康。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我的體溫怎麼才33℃
    [#zolsplit_leadb2導語分隔符結束(樣式二)↑#]疫情當前,測體溫成為了日常常態,進小區要測,進公司要測,進超市要測,只要是不同場合,必須要經歷的一定是露出手腕或額頭,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測出來的溫度真的精準嗎?
  • 「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我的體溫怎麼才33℃!
    疫情當前,測體溫成為了日常常態,進小區要測,進公司要測,進超市要測,只要是不同場合,必須要經歷的一定是露出手腕或額頭,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紅外測溫槍」是怎麼測溫的?測出來的溫度真的精準嗎?首先筆者先幫大家解答一下「紅外測溫槍」的測溫原理。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物體表面的紅外輻射來求得被測溫度的。
  • 北京各年級返校後,將堅持體溫一日三檢與「四早」處置
    晚上8點40分,高雲華的手機突然響起,初三的一個班主任告訴她:自己班上的學生小薇回家後出現短暫的體溫升高。接到通知後,高雲華馬上聯繫家長進一步了解情況。原來,小薇放學回家後就有點兒乏力,覺得不太舒服。晚上6點多,家長測量體溫正常;8點多再測,體溫升到了37.6攝氏度;晚些時候雖然退燒,家長還是不太放心,及時將情況反映給班主任。
  • 眼見測溫槍熱銷,有人拿工業測溫槍應急?不行
    眼見測溫槍熱銷 有人打起「小算盤」 拿工業測溫槍應急?不行!進小區量體溫、去公司量體溫、進飯店量體溫……疫情當前,測溫槍成了搶手貨。記者調查發現,貨源緊張之下,有商家打起「小算盤」,稱工業測溫槍也可用來測量篩查人體溫度,且「溫度誤差不大」。
  • 體溫超37.2度就報警!晉江長途汽車站……
    「嘀」的一聲,旅客進入車站經過檢測通道時,顯示屏中便可看到旅客的體溫。記者在晉江長途汽車站看到,進入車站的旅客排隊測溫後,再填寫包括出行日期、姓名、聯繫方式、身份證號碼、去向、體溫等事項的信息登記。記者以旅客身份經過檢測通道,2分鐘即可完成體溫檢測和信息登記。「通過熱成像測溫系統,實現對進站人員進行不停留、高精度的人體測溫,體溫超過37.2℃自動報警。」
  • 問:用「紅外測溫槍」量體溫靠譜嗎?這樣做有點嚇人……
    現在出門,勢必要被小區物業或公共場所工作人員拿測溫槍指著頭,點一下就能量出你的體溫,習慣了就不會鬧出這種笑話了。感覺方便之餘也有點納悶:「紅外測溫槍」測體溫靠譜嗎?學過物理應該會記得,紅外線被稱作「不可見之光」,熱作用強於其他光,溫度計也是以紅線位置來衡量的。
  • 科普帖:火車站的紅外熱像儀是如何測溫的
    近期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感染後,發熱通常作為首發症狀出現,於是測量體溫成為篩查疑似病例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醫院、地鐵站、火車站等人流密集的場所。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測量體溫的工具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體溫計,包含常見的水銀體溫計及電子體溫計,多為居家使用;第二類是測溫槍,依靠傳感器接收人體的紅外線來判斷體溫,並通過公式來換算成人體體溫,一般3-5秒即可完成單人溫度測量;第三類則是最近備受關注的紅外熱像儀測溫
  • FOTRIC飛礎科上市692全自動紅外體溫篩查儀
    但疫情仍有,如何使之前的「封閉式管控」轉變至利於經濟發展的「精密型智控」?近日,國內專注熱像研發領域10年的上市企業FOTRIC飛礎科,新上市了全自動紅外體溫篩查儀Fotric 692及Fotric 692Pro。
  • 使用紅外線測溫槍會引發白內障?測溫槍原理了解一下
    近日,出於疫情管控的需要,進出小區、單位、軌交等各個地方,都少不了測量體溫這個環節。測溫槍頻繁打在腦門上,網上也流傳著各種調侃的段子。與此同時,一則「紅外線測溫槍會導致眼部損傷」的說法也不脛而走。該說法稱,由於眼球含有較多的液體,對紅外線吸收能力較強,使用紅外線測溫槍可能會引起白內障。這是真的嗎?資料顯示,一切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在不停地向周圍空間發出紅外輻射能量。物體的紅外輻射能量的大小及其按波長的分布與物體的表面溫度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通過對物體自身輻射的紅外能量的測量,便能準確地測定它的表面溫度,這就是紅外輻射測溫所依據的原理。
  • 測溫槍為啥測不準體溫?精度易受外部環境影響
    測溫槍為啥測不準體溫?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測溫槍為啥測不準可能一開始就錯了……「你的體溫36.2℃」「你的體溫35.3℃」……這是記者進入工作場所和回到住家小區時,測得前額體溫的常態。我們知道,健康成年人的體溫是相對恆定的,約為37℃,因測試部位、時間、季節及個體差異等因素影響略有差異,當體溫超過正常值時被稱為發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體溫超過37.3℃的須如實報告,並自駕車或聯繫120救護車到發熱門診就診。
  • 天天額頭「打槍」才知道 我的體溫不是37℃
    紅外測溫槍接收示意圖   疫情防控期間,不少公共場所、單位、小區採用測溫槍來測量進出人員的體溫。被測試多次,不少人開始留意自己的體溫。   測溫槍準確嗎?天冷時和天熱時,在戶外測出的體溫,會不會有變化?不同年齡、性別,體溫是否不同?來看記者的調查。   多次測量 難超36.5℃   昨日,江北區長安麗都小區的王女士說,每次回到小區,物業保安用測溫槍測量體溫時,她的體溫不會超過36.5℃,甚至有一次還測出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