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大腦有多像?這些不可思議的事實令人深思

2020-10-25 讀史十二年


科學家在多年前就發現宇宙深處傳來的神秘訊號,直到利用宇宙微波背景完成了宇宙的整體描繪以後,發現宇宙竟然和大腦有著驚人的相似處,而且整個宇宙到處都有神秘的閃光訊號,就像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在傳遞信號。


因此有人認為整個宇宙其實就是個巨大的生命體,人類只不過是生活在這個生命體其中一個部位上,想明白宇宙的奧秘就必須了解自身大腦的秘密,那麼宇宙與大腦到底有多相似?

1、腦細胞和星系群



腦細胞(左) 宇宙星系群(右)


《紐約時報》刊登的2張照片,一張是老鼠的腦細胞(左),一張是宇宙(右)。早期宇宙中星系互連關係,和大腦神經元相互連接,幾乎無法分辨兩張圖之間的不同,大腦細胞與整個宇宙擁有一樣的結構。


如果有人告訴你大腦是個小宇宙,宇宙是個超級大腦,你能理解嗎?會相信嗎?2012年11月16日,《自然》雜誌在「科學報告」專欄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證明宇宙的成長過程和結構與大腦細胞的生成過程和結構幾乎一模一樣。


你很難直接分辨出圖中的腦細胞與星系群的區別,大腦細胞之間都被四通八達的神經元連接著,看似雜亂無章其實非常有序,宇宙的星系與星系之間也是如此,彼此之間被無數張巨大的網絡連接起來,科學家稱其中負責連接的無形力量叫做暗物質,超過宇宙物質總量的九成以上。


無獨有偶,雜誌編輯和作家朱迪思·霍珀(Judith Hopper)和她的先生迪克·特瑞西(Dick Teresi)合著的《三磅宇宙》(Three Pound Universe),把人腦比作三磅重的宇宙。在書的第33頁,有兩張圖片,一張是大腦皮層,一張是宇宙暗物質,這兩張圖片也是驚人的相似;說明大腦就像一個微縮宇宙,而宇宙則是一巨型的大腦。


在《三磅宇宙》的第33頁,刊登著一張大腦皮層圖片。


用加拿大法國夏威夷望遠鏡得到的宇宙暗物質圖片,此圖也在 《三磅宇宙》中的第33頁。


這些研究發現至今仍被不斷報導與關注,似乎預示著科學領域的巨大突破。如果這些發現最終被完全證實,那將徹底改變人們對宇宙、對人體、對生命以及對人和宇宙之關係的認識。


2、神經膠質細胞與暗物質



神經膠質細胞是在大腦中支持神經元工作的重要單位,人類對這種膠質細胞的了解還非常有限,只知道大腦許多功能離不開這種膠質細胞傳遞信息,而宇宙中暗物質的地位就如同這種膠質細胞一樣,整個宇宙在兩種無形的力量控制下有序的運行著,一種是萬有引力另一種就是暗物質。(圖中綠色的是星形膠質細胞)


3、神經元與宇宙星系的數量相當



人類大腦中的神經元數量大概有1000億個,而宇宙中星系的總數與這個數字相當,而大腦中神經元被超過一百萬億個神經連結牽連在一起,就像恆星之間互相影響的引力波,雖然彼此相距遙遠但又互相在影響著,銀河系的核心就如同大腦一樣,星系中所有的一切都在圍繞著核心工作,宇宙中那些極快的神秘訊號就像大腦中神經元在傳遞信號。


4、星系網絡與小腦神經網



圖中左邊是宇宙星系模擬網,右邊是人類小腦的神經元網絡,人們第一次看到小腦神經網絡時驚訝的發現怎麼如此像宇宙中的星系,這也是認為宇宙是個巨大生命體的原因之一,事實上人體細胞在顯微鏡下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幅宇宙星空的樣子,這似乎告訴我們其實每個人都是由無數個宇宙組成的。


宇宙深處是什麼?



人們以前認為宇宙是無邊的,然而發現宇宙產生的時間有136億年了,如果宇宙是有年齡的話,那麼宇宙就是有邊界的,宇宙的最深處都是宇宙剛剛爆發時形成的古老星系,人們通過分析這些古老星系的光譜才得出宇宙年齡的,如果這些古老星系產生了智慧生命的話,那將會是什麼樣的?


神奇的人體數字



成人身體大約有650塊肌肉,206塊骨頭,100多個關節和長達10萬公裡的血管,130億個神經細胞。
  

大腦的重量約為體重的3%,消耗的氧卻佔吸入量的20%,消耗的熱量約佔攝入食物量的30%,循環的血液佔15%。
  

眼視網膜僅覆蓋650平方毫米的面積,上面卻有1.37億個光敏細胞。


眼睛的聚焦肌肉每天大約要活動10萬次。
  

胃壁細胞每分鐘能再生50萬個,每隔3天壁細胞就能全部更換。
  


每個腎大約有一百萬個腎小球,兩個腎每分鐘能過濾1.3升血液,每天排尿約1.4升。
  

人體骨骼承重量非常之大,火柴盒般大小的骨頭就能承重9噸,比混凝土的強度大3倍。
  

人一生中,心臟大約要跳動20億次,一共壓送大約5億升血液。
  

人體肺裡有三千億條微血管,連起來總長可達2400公裡。


成年人的血液大約有4.5升,每分鐘都要流經肺部一回。
  

紅血球由骨髓來製造,每秒鐘大約要造120萬個。


每個紅血球的壽命為100-120天,在人的一生裡,骨髓所製造的紅血球約半噸重。(看更多好文章請加ydcg365)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皮膚。成年男子皮膚總面積約1.9平方米、成年女子約1.6平方米。每50天左右人體皮膚會更新一次,一生換掉的皮膚約18公斤。

  

成年男子的睪丸一天能製造5千萬個精子,如都有效,不到4個月就能繁殖出全世界的人口量。


我們的大腦


大腦大約有一萬億個腦細胞。



一萬億腦細胞中間有一千億的腦細胞具有記憶和存儲功能。


這一千億細胞中的每一個細胞的信息存儲量相當於一個40G硬碟容量的奔騰Ⅳ計算機,如果你了解計算機你就明白,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一個40G硬碟的奔騰Ⅳ計算機,如果你想把他的空間全部存滿,每分鐘敲200字,連續不停的敲,需要敲200年!


而你的大腦中有一千億個這樣的計算機!


這個數字,據很多科學家講,這個東西是沒辦法計算的,量太大了!


大腦的記憶是透過全析的方式進行記憶的,每個細胞只記憶某一信息,大腦會進行分類。


我看過大約20本關於腦科學方面的著述。腦科學是現在生理學上最前沿的部分。


它告訴我們,大腦是人身上唯一一個可以終生發育成長的器官。


大約你在18歲時基本完成,大腦的細胞不會再增多了,在人25歲時各個器官停止發育,基本按照成熟的人來行為了。


身上唯一的器官,大腦細胞透過學習、思考,他進行網絡連接,一個細胞大約可以和15萬個細胞發生聯繫,如果你學過大學的高等數學,你可以知道1千億個的細胞,1萬個億的細胞中的每一個再有15萬種可能性來進行網絡聯繫,這個數字幾乎是無法說明它有多龐大的。


實際上,我們只要思考,學習用腦,大腦細胞就會產生新的網絡聯繫。


大腦是英特網的一個縮影,或者說地球現在目前使用的英特網是一個人使用大腦的一個外化。


一個人的大腦比作地球的話,它表面的新皮質的聯繫就是構成目前地球上的英特網,英特網每天都在增長,實際上大腦的每個細胞相當於一臺計算機,然後再和其它細胞相連。


大腦細胞不再成長,但是網絡是可以終生成長的!


如果了解腦科學前沿,你會感嘆人腦太不可思議了!


那些大科學家發出驚嘆:宇宙間再也沒有比人腦更大的秘密!


現在,假如按人的啟蒙程度的話,我們人類對大腦的了解還停留在小學生那樣的粗淺程度。


我們所有影響大腦的方法都是間接的方法,還沒有找到直接影響大腦的通路。

相關焦點

  • 宇宙結構與人腦到底有多相似?科學家對比後,直呼宇宙不可思議
    尤其是一些巨大物體和手邊小物件甚至是微觀世界的相似,更加令人困惑不已。比如著名的斐波那契螺旋線,就表現出了和宇宙中螺旋星系以及海洋中的甲殼類動物的相似形狀,又或者動物體內靜脈的分形和閃電以及樹枝的形狀高度雷同。
  • 科學家發現人腦和宇宙有驚人相似性,難道宇宙是一個大腦?
    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人類大腦和宇宙之間有不可思議的相似性。費萊蒂(Alberto Feletti)聯合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闡述了星系的宇宙網絡和人腦中複雜神經元網絡之間的相似之處。具體來說,人腦由大概1000億個神經元組成的複雜網絡構成,這些神經元形成了100萬億個神經連接。
  • 能思考宇宙本質,人腦有多複雜?它怎麼形成的?科學家稱不可思議
    是否曾經想過,在跨越數百億光年的無限宇宙中,我們遇見最複雜,功能最強大的機器是什麼?從古老的文明到不可思議的黑科技,再到控制整個宇宙的文明,直到今天都還無法被理解,這就是人類的大腦。大腦及其功能人腦是一個指揮中心,從人體的感覺器官接收信號並將其信息發送到肌肉,因此我們可以使用雙手和移動腳並做其它的活動。但是知道我們的大腦需要多少能量來完成這項工作嗎?大腦中存在的860億以上的神經細胞,即神經元。它們接收並發送信號,這些信號是很小的電脈衝,因此它們可以消耗我們身體20%的能量。由於消耗了如此多的能量,當我們進行更多思考時,我們很快就會開始感到疲倦。
  • 十大令人驚嘆的翻譯事實讓我們深思
    歷史上最早有記載的翻譯是什麼?世界上翻譯最多的書或網站是哪一本?什麼翻譯對社會影響最大?那麼繼續往下看吧,因為這些翻譯事實會讓你大吃一驚。10. 歷史上第一部譯作是《吉爾伽美什史詩》《吉爾伽美什史詩》是現存最古老的人類勞動成果。
  • 最近,科學家通過嚴格的對比分析,發現宇宙和大腦確實驚人地相似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的大腦可能也是整個宇宙。但是這些圖像之間的相似性可能僅僅是一種不存在的錯覺(感知相似),但實際上並不存在。畢竟,考慮到兩者之間巨大的規模差異,它們怎麼會有相似之處呢?但是,如果除了大腦中的神經元網絡和宇宙中的星系網絡之間的視覺相似性,一種客觀的測量方法可以比較它們到底有多相似。
  • 宇宙結構與人腦到底有多相似?
    而這兩位科學家想要知道:大腦神經元和宇宙結構是否也有「神似」之處,或者說是否有功能上的雷同呢?這些邊界處的物質會在引力作用下被加速到每秒數千公裡,在星系際氣體之間形成衝擊波和湍流。我們曾經認為:空洞-絲狀結構是宇宙中最難以揣摩的結構之一,需要海量的信息數據才能描述。這也使得我們陷入沉思:它是否比大腦更加複雜?」
  • 星系和大腦大比拼:人腦是宇宙中已知的最複雜物體
    大腦和星系有句名言稱大腦為「已知宇宙中最複雜的物體」,不難理解為什麼這是真的。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和100萬億個連接,是一個令人眩暈的複雜物體。 不過宇宙中還有很多其他複雜的物體。我們比較的第一個結果確實令人驚訝:不僅大腦和宇宙網絡的複雜性實際上是相似的,而且它們的結構也是相似的。宇宙在尺度上可能是自相似的,大小相差十億倍。比較星系團和星系團是一項困難的任務。
  • 宇宙等於「巨大的人腦」?星繫到底有多複雜?
    人類大腦和宇宙星系哪個更複雜?有句名言稱大腦為「已知宇宙中最複雜的物體」,這句話並不是危言聳聽,你知道嗎?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和100萬億個連接,數量極其龐大,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物體。然而宇宙的複雜並不比人腦差多少,例如,星系可以聚集成巨大的結構(稱為星系團、超星系團和絲狀體),這些結構可以伸展數億光年。這些結構和鄰近的被稱為宇宙空洞的空白地帶之間的邊界可能非常複雜。因此,我們時常會聯想:宇宙是不是一個巨大的人腦?星繫到底有多複雜?
  • 不可思議的宇宙:9個超乎想像的宇宙物體知識
    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天體被人發現,當中有不少超越了我們的想像,有些甚至會讓人覺得太過不可思議。不禁讓人想:這大概只會在科幻小說裡才會遇到吧。本文我們會聊聊宇宙中那些不可思議的物體。平常已經感到不可思議的磁星、耀變體等,在它們面前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 如果人的大腦潛力被100%開發出來有多恐怖?可以橫行宇宙
    愛因斯坦去世前,將他的大腦捐了出來,供人類研究。經研究後發現,他的大腦使用率還不到10%,但比我們普通人多4%,也就是說我們普通人對大腦開發和使用率也就是5%左右,其餘95%處於休眠狀態。如果大腦能開發到40%,不但能控制自己,也能控制他人身體,人和人彼此之間不需要近距離交流,通過磁場和電波就能相互傳遞信息。是不是感到不可思議?
  • 宇宙和人類有何存在意義?背後隱藏的答案讓人深思
    ,一個讓人害怕和值得深思的問題便出現了:如果說天體存在的意義在於組成絢爛的宇宙,那麼必須依附天體才能生存的人類,其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呢?「巧合」遠不止列舉出的這些,但正因為這些巧合的存在,才誕生了絢爛無比宇宙,同時也誕生了能夠欣賞這絢爛景象的人類。
  • 人類的大腦——宇宙中最複雜的事物
    大腦僅佔我們總體重的2%,但內部擠塞著大約86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周圍有由18萬公裡長的纖維連接著的萬億個突觸。大腦是一臺巨大的生物超級計算機。大腦中的細胞使用電信號進行通信。之後,每個細胞中有超過一百萬個微型泵將離子移回,以備下一次衝動使用。神經元的細胞體及其連接包含在灰質中,灰質消耗了輸送到大腦的94%的氧氣。不同的區域負責不同的功能,將它們連接在一起是一個脂肪纖維網絡,稱為白質。當信號到達神經細胞末端時,微小的化學信號包會溢出到周圍的神經元上。
  • 在我們的宇宙中,有什麼可怕的事實?
    一旦出現太空衣事故,誰都很有可能淹死在他們的太空衣裡。 對義大利太空人盧卡·帕米爾諾來講,這是一個令人後怕的事實。有一次帕米爾諾在進行他的工程師工作時,他突然感覺到脖子後面有一灘水開始膨脹起來。漸漸,水已經淹至他的鼻子。幸運的是,他的同事幫忙引導他回到了氣閘的安全地帶。帕米爾諾甚至一度考慮採取在他耳朵附近釋放安全閥的絕望措施——而這個措施再過一會兒將會使他死亡。
  • 腦洞大開,宇宙與大腦竟然有很多相似之處
    ,有沒有一種客觀的測量方法可以比較它們到底有多相似呢?這些星系,像我們的銀河系一樣,聚集了數十億顆恆星,這些恆星也組成了星系團。我們的銀河系是「本星系群」的一部分,「本星系群」包括鄰近的仙女座星系和三角座星系以及其他50個星系。這些星系是室女座超星系團的一部分。星系群和星團之間綿延數百萬光年的空間並不是空的,而是由普通物質和暗物質組成的連接絲構成。這樣一來,宇宙可以被認為是一個巨大的類似於大腦中的神經網絡的所有的星系團都相互連接的星系團網絡。
  • 關於人類大腦的9個事實!
    人類的大腦不僅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也是最複雜的器官。雖然人類的大腦已經被研究過,但是科學家們還沒有完全了解它,還有許多秘密等待著他們去發現和解決。以下是科學家們對大腦了解的一些事實。也就是說,如果視網膜接收到的圖像是倒置的,當視神經將圖像信息傳輸給大腦時,大腦會自動反轉圖像。更不可思議的是,即使只有半個大腦,人也能活下來。愛因斯坦大腦被保留下來愛因斯坦的大腦在1955年去世後被保存下來。託馬斯·哈維博士在愛因斯坦死後7個多小時就把他的大腦取出進行科學研究。不久之後,哈維和愛因斯坦的大腦神秘地消失了。1978年,哈維在美國堪薩斯州被發現。
  • 讓你了解到宇宙的真實樣子,人類的大腦為什麼會像宇宙?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和其它小天體都是太陽誕生時同時孕育出來的,雖然幾顆氣態行星的質量比地球要大得多,但太陽的質量佔據了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以上,即便把太陽系所有的天體全都集中起來也不到太陽質量的0.5%,事實上宇宙中大多數恆星系都是太陽系這樣的情況,雖然太陽的體積大到能裝下120萬顆地球,其實太陽做為一顆黃矮星在宇宙中只是一顆比較普通的恆星。
  • 大腦=宇宙?每個細胞都有完整的時空
    宇宙是萬事萬物的總稱,來自虛無卻又無中生有,孕育出無窮盡個星系和日夜奔流的星辰。宇宙就像一個有智慧的個體,用無形之手操縱著無數個生命在時間的長河中有序地穿梭,生生不息。我們都知道目前宇宙的可觀測半徑約為465億光年,但是這並不是宇宙真實的大小,更遠之外的宇宙我們無法觀測,也得不到任何信息,即使如此科學家們也從未放棄過探究這個宇宙的奧秘,宇宙究竟有多大,宇宙除了是時間和空間的總和外還能怎麼形容?
  • 宇宙是某個生命體的大腦?
    但是從本質上來看,現代人對宇宙的了解其實並沒有比原始人多多少,宇宙那漆黑的帷幔下還隱藏著許多人類不曾了解的奧秘。就目前來看,人類離真正觸碰這些奧秘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甚至有科學家直言,對於宇宙中某些問題,人類可能永遠也找不到答案。
  • 不可思議的記憶——大腦的神奇之處
    這些記憶什麼時候開始褪色的呢?埃默裡大學的心理學家研究了人們什麼時候開始「童年健忘症」。他們發現,五歲到七歲的孩子記得60%或更多的早期生活事件,而8歲和9歲的孩子記不到40%。只不過大多數人直到60多歲或70多歲時才開始注意到這些變化。
  • 各種巧合和不可思議,卻沒有標準答案
    這個宇宙來源是什麼?這個宇宙有沒有更高一級的承載空間?這個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嗎?這個宇宙是真實的嗎?這35億年,雖然地球經歷了5次生命大滅絕,但是,無一例外,這些大災難都留下了生命的種子,也就是說從地球出現生命到現在,這35億年,生命的發展過程一直能夠延續並最終進化出人類這種高級智慧生命,這是多麼的不可思議。人類是如此特殊,以至於在宇宙中是根本無法複製的獨一無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