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大腦——宇宙中最複雜的事物

2020-12-06 腦科學君

大腦僅佔我們總體重的2%,但內部擠塞著大約86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周圍有由18萬公裡長的纖維連接著的萬億個突觸。大腦是一臺巨大的生物超級計算機。

大腦中的細胞使用電信號進行通信。當信息傳導時,數千個微觀通道打開,使帶正電的離子充滿並跨膜。之後,每個細胞中有超過一百萬個微型泵將離子移回,以備下一次衝動使用。

神經元的細胞體及其連接包含在灰質中,灰質消耗了輸送到大腦的94%的氧氣。不同的區域負責不同的功能,將它們連接在一起是一個脂肪纖維網絡,稱為白質。

當信號到達神經細胞末端時,微小的化學信號包會溢出到周圍的神經元上。 這些稱為突觸的連接允許消息從一個單元傳遞到下一個單元。 每個神經元可以接收成千上萬的輸入,在時間和空間上協調它們,並根據類型決定下一步該做什麼。

科學家一直在用電和化學方法刺激大腦對不同信號的反應,記錄電活動以映射思想,並使用功能性MRI等成像技術來追蹤血流量的增加,從而揭示神經細胞何時放電。大腦的細胞也可以在實驗室內部進行研究。通過這些調查,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了解這種不可思議的結構

被描述為宇宙中最複雜的事物,我們的大腦確實令人驚訝,但是我們的了解才剛剛開始,還有許多東西要學習。

內容來自:Inside Your Brain

圖書信息:Inside Your Brain – October 2019, Editor-Ben Biggs, 由Future Publishing Limited出版

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翻譯:Elin

相關焦點

  • 星系和大腦大比拼:人腦是宇宙中已知的最複雜物體
    大腦和星系有句名言稱大腦為「已知宇宙中最複雜的物體」,不難理解為什麼這是真的。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和100萬億個連接,是一個令人眩暈的複雜物體。 不過宇宙中還有很多其他複雜的物體。我們已經預言了空泡細絲邊界是宇宙中最複雜的體積之一,用描述它所需的信息比特數來衡量。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它比大腦更複雜嗎?因此,我們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和一位神經科學家聯手定量地比較了星系網絡和神經元網絡的複雜性。
  • 宇宙有意識或思維嗎?會像人類的大腦一樣運作嗎?
    之前在美國雜誌的科學報告專欄中發表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非常具有科學研究價值,文章證明:浩瀚宇宙的演變過程與人類大腦中的細胞生成的過程結構上非常的相似。大家都知道,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孕育了眾多的生命形式,從單細胞到多細胞最後再到人類,是一個複雜多變的過程。而宇宙大爆炸又孕育了地球,爆炸形成的粒子又相互作用在一起,經歷了吸引、碰撞的過程最後形成了眾多行星和恆星,我們現在賴以生存的地球村就是其中的一顆行星,而仔細想想的話其實生命是來自浩瀚的宇宙呢。那這些又跟人類的大腦有何聯繫呢?
  • 宇宙就像一個巨大的大腦:結構複雜
    有許多科學家在對大腦和宇宙進行研究之後發現,人類的大腦結構和宇宙的結構十分相似,而且就連他們生成的模式也非常的相近。美國的《紐約時報》曾經刊登了兩張照片,是老鼠腦細胞和宇宙結構的對比圖,兩張圖看起來非常相近,讓許多初次見到的人難以分辨。
  • 宇宙中最恐怖的事物
    宇宙中最恐怖的不是它有什麼事物存在,而是它什麼都不存在......在郊外抬頭望向夜空,點點繁星佔據了我們整個視野,就像宇宙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斥著恆星、行星、以及各種星際物質一樣。但是近幾年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發現震驚了整個天文學界,科學家竟然觀測到宇宙中存在大量的巨型空洞,每一個空洞的直徑都至少以光年計算。這些空洞裡完全空無一物,因此它們作為宇宙最空曠的地帶而被稱為超級空洞。最新的研究證實,在牧夫座方向存在著一個直徑約2.5億光年的超級空洞。
  • 宇宙中的11維空間真實存在著嗎?科學家:或許就藏在人類大腦中!
    《三體》相信大家即使沒看過也有聽過,有沒有被書中的降維打擊所吸引?空間維度的概念最早由傳奇人物愛因斯坦提出。作為人類,我們可以很好地理解三維之間的維度,但對於更高維度的理解更為複雜,而愛因斯坦卻是一個能跳脫出來的天才。為了理解維度,我們必須從我們的生活空間開始。我們生活的空間是由長、寬、高組成的,這就是所謂的三維空間。如果空間缺乏高度,那就是平行世界。
  • 宇宙中最強大的機器是什麼?它是怎麼形成的?科學家也一直困惑
    是否曾經想過,在跨越數百億光年的無限宇宙中,我們遇見最複雜,功能最強大的機器是什麼?從古老的文明到不可思議的黑科技,再到控制整個宇宙的文明,直到今天都還無法被理解,這就是人類的大腦。人腦的複雜問題科學家研究發發現,人腦每天產生6200多個想法,每秒發出1000億個身體信號,它是宇宙中最複雜的事物。人體內每個細胞都對我們大腦負責,在這些細胞的幫助下,我們才能思考問題,並用支配身體來改造周圍的一切。
  • 宇宙竟是大腦?
    導演假設了這樣一種猜想:若大腦達到100%完全開發,那麼人類肉體將完全消失,與宇宙化為一體。從更深層次的哲學上理解,就是大腦即宇宙,宇宙即大腦。這聽起來荒誕,但科學家們卻亮出證據告訴大眾,「超體「也許並非科幻,宇宙有可能真的是」大腦「!
  • 能思考宇宙本質,人腦有多複雜?它怎麼形成的?科學家稱不可思議
    是否曾經想過,在跨越數百億光年的無限宇宙中,我們遇見最複雜,功能最強大的機器是什麼?從古老的文明到不可思議的黑科技,再到控制整個宇宙的文明,直到今天都還無法被理解,這就是人類的大腦。1000億個身體信號,它是宇宙中最複雜的事物。
  • 科學家新發現:大腦中存在多維宇宙,或是打開宇宙十維空間的鑰匙
    文/玉濁清腦中存在「多維宇宙」,科學家:或是打開11維空間的鑰匙宇宙對於人類而言,有著很多的未知領域等待著人類去揭曉,同時宇宙也是富有吸引力的,因此人類才不惜花費那麼長時間對其進行研究當然這一切都是在研究宇宙的過程中人們提出的一種概念,大多數人對多維宇宙這個詞彙都不會陌生,指的就是空間概念的長寬高,愛因斯坦曾經提出過四維宇宙,用四維概念來闡述宇宙中的各種事物,並且他也覺得這樣更精確一些,然而指的就是三維空間加上一維時間,如果以此來進行推論的話,只需要再增加5維數就能夠更清晰精細的描述宇宙事物。
  • 研究繪製人類大腦和宇宙之間的奇形結構相似性
    宇宙的一個引人入勝的怪癖是,形狀和圖案可以在非常不同的環境中找到:在人類耳蝸和螺旋星系的形狀中可以看到金螺旋;靜脈的分形幾何體在閃電的分支中迴蕩。 在一項大膽的新試驗研究中,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和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利用定量分析比較了自然界中兩個最複雜的系統:人腦中的神經元網絡和宇宙中的星系網絡。
  • 玻爾茲曼大腦和缸中大腦:我們到底生活在現實還是幻想中?
    之前我們說宇宙萬物都是趨向於熵增,不斷變得混亂。然而事實是我們並沒有感受到這個宇宙的異常混亂,我們身邊的事物也並沒有那麼亂糟糟。這是因為宇宙萬物存在會做功的事物,還有汲取負熵保持自身低熵狀態的事物。所以整個宇宙其實也是在熵的漲落之間保持在一個熵並不是非常高的狀態,熵增到熱寂狀態還需要非常非常漫長的時間。
  • 宇宙等於「巨大的人腦」?星繫到底有多複雜?
    人類大腦和宇宙星系哪個更複雜?有句名言稱大腦為「已知宇宙中最複雜的物體」,這句話並不是危言聳聽,你知道嗎?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和100萬億個連接,數量極其龐大,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物體。我們已經預言了空泡細絲邊界是宇宙中最複雜的體積之一,這不僅讓我們思考:它比大腦更複雜嗎?其實當你對比了星系網絡和神經元網絡的複雜性之後,確實會驚訝的發現:不僅大腦和宇宙網絡的複雜性實際上是相似的,而且它們的結構也是相似的。比較大腦和星系團是一項困難的任務。
  • 傳說中的11維空間,真實存在?科學家:或許就在人類大腦中
    《三體》相信大家即使沒看過也有聽過,有沒有被書中的降維打擊所吸引?有關於空間維度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是傳奇人物愛因斯坦,身為人類我們能夠很好的理解三維之間的維度,但對往後的維度理解就比較複雜了,而愛因斯坦卻是一個能跳脫出來的天才。
  • 傳說中的11維空間,真實存在?科學家:或許就在人類大腦中!
    三體》相信大家即使沒看過也有聽過,有沒有被書中的降維打擊所吸引?有關於空間維度最早提出這個概念的是傳奇人物愛因斯坦,身為人類我們能夠很好的理解三維之間的維度,但對往後的維度理解就比較複雜了,而愛因斯坦卻是一個能跳脫出來的天才。
  • 玻爾茲曼大腦:宇宙中或至少漂浮著7萬5千億億億...個意識體
    你也許聽過莊周夢蝶的故事,在科幻電影中也見過缸中大腦的設定,在盜夢空間中觀眾甚至無法區分現實和夢境。因為引力是人類通過自然現象歸納出的一般性規律,而並沒有解釋自然現象本身。我們先通過生命的起源了解一下熵減的過程。生命是高度有序的物質結構,如果說從無機物到有機物是分子碰撞的巧合,那麼從有機物到DNA,再到按遺傳密碼合成的蛋白質,再形成細胞,然後是複雜的生命體。(RNA的形成可能來自海底溫泉噴發口)這一切都顯得是違反了熱力學定律。
  • 人類的大腦可以用什麼來比擬?科學家研究發現大腦極似宇宙
    如果用一個詞來描述宇宙之大,應該是什麼呢?浩瀚還是無邊無際呢?仔細想想,這些似乎都不適合,因為人類在宇宙面前十分渺小。由此可見宇宙中蘊含豐富的內容,這和我們的大腦是相似的。曾經就有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一篇論文,他認為人類的大腦結構和宇宙的結構幾乎是一樣的。
  • 宇宙是某個生命體的大腦?
    人類對於宇宙的複雜感情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在生產力落後的史前時代,浩瀚的星空給予了人類最原始的震撼,人們認為那裡是「神」的居所,最初的天空崇拜開始漸漸形成。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曾在其作品《宇宙》中說過一段話:「宇宙在我們體內,認識自身就是認識宇宙」。2012年11月16日,《自然》雜誌刊載了一篇論文,文中將人類的大腦神經網絡和宇宙星繫結構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微觀尺度下的人類大腦神經網絡,竟然和宇宙星繫結構極為相似。
  • 獨立存在於宇宙中的「玻爾茲曼大腦」,有何特別之處?
    在物理學中存在著很多思想實驗,除了我們熟知的,薛丁格的貓外,還有一個和人類大腦有關的思想實驗,那就是玻爾茲曼大腦1896年,奧地利物理學家玻爾茲曼,從熵的隨機漲落出發,認為無序宇宙中的基本粒子們,既然組成恆星和星系,然後再組成地球,再然後組成地球上的原始生命
  • 玻爾茲曼大腦:宇宙中或至少漂浮著7萬5千億億億個意識體
    你也許聽過莊周夢蝶的故事,在科幻電影中也見過缸中大腦的設定,在盜夢空間中觀眾甚至無法區分現實和夢境。因為引力是人類通過自然現象歸納出的一般性規律,而並沒有解釋自然現象本身。 我們先通過生命的起源了解一下熵減的過程。 生命是高度有序的物質結構,如果說從無機物到有機物是分子碰撞的巧合,那麼從有機物到DNA,再到按遺傳密碼合成的蛋白質,再形成細胞,然後是複雜的生命體。
  • 人類大腦如此複雜:具有11維幾何空間
    人類大腦是最複雜的結構之一,科學家仍需揭曉更多關於大腦的謎團。目前,最新一項研究顯示,人類大腦布滿一種多維結構,該結構可使大腦在11維空間正常運轉。同時,理解大腦多維結構將幫助我們揭開記憶是如何形成的。這項研究使用複雜計算機模型理解大腦細胞如何自己組織起來,完成複雜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