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有意識或思維嗎?會像人類的大腦一樣運作嗎?

2020-12-06 科技西元

之前在美國雜誌的科學報告專欄中發表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非常具有科學研究價值,文章證明:浩瀚宇宙的演變過程與人類大腦中的細胞生成的過程結構上非常的相似。

巧合的是文章編輯翻譯者作家Judith Hopper和他的丈夫Dick Teresi共同書寫的《三磅宇宙》(Three Pound Universe),書中寫的是把三磅重的人大腦比喻成浩瀚的宇宙,更神奇的是在書的第33頁附有2張配圖,第一張圖像是大腦皮層的結構,第二張圖像是浩瀚宇宙暗物質的構造,兩張圖片擺在一起看起來極其的相像,他說大腦就像一個微小的宇宙,相比較而言的話那宇宙就是超大型的大腦。

大家都知道,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孕育了眾多的生命形式,從單細胞到多細胞最後再到人類,是一個複雜多變的過程。而宇宙大爆炸又孕育了地球,爆炸形成的粒子又相互作用在一起,經歷了吸引、碰撞的過程最後形成了眾多行星和恆星,我們現在賴以生存的地球村就是其中的一顆行星,而仔細想想的話其實生命是來自浩瀚的宇宙呢。那這些又跟人類的大腦有何聯繫呢?在了解這個之前我們首先得先講一下人類大腦的組織。

我們都知道大腦的思維活動是通過很多個神經元相互傳播生物信息的,神經元之間的信號傳播活動構成了我們大腦的思考,而我們的大腦控制著我們身體的各種活動。然後我們再來說一下宇宙大腦是怎麼回事,其實我們好比把宇宙看作一個複雜的大腦,而宇宙大腦的活動就是通過粒子來實現的,就好比我們人腦的神經元。在20世紀初期,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論,之後又與德布羅意理論產生共鳴,並有了進一步的研究發展,站在量子角度來說,粒子與粒子之間有著微弱的能量傳輸,無論距離多麼遙遠都發生著相互的作用,把浩瀚的宇宙在微觀角度上聯繫成一個大的整體,與大腦的系統運轉很相似。

更讓人驚訝的是,在科學領域研究的宇宙與大腦的結合中,發現組成大腦的各種元素就藏在宇宙之中,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的元素構成都源自宇宙。站在時間軸的角度來講,與浩瀚宇宙形成的時間相比較,生命體存在的時間大概在幾億年左右,而宇宙的形成時間到現在將近137億年,比生命形成的時間早了太久。

我們站在量子理論的基礎上再來說一下微觀粒子,既然談到微觀就肯定有宏觀,兩者都是相對的,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在浩瀚的宇宙中,最大的是什麼?最小的又是什麼?這個問題其實很難回答,連科學家都很難給出確定答案,因為科學是不斷進步的,一些研究和發現很容易被新的事物推翻,但是有種說法就是所謂微觀就是無限小的世界,夸克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位,我們試想還有比夸克更小的嗎?浩瀚宇宙中無所不有,比夸克更小的肯定是有的。在研究中看出無論大的粒子還是小的粒子,都有自身的構成結構,並且結構同樣的複雜,無論事物的大小都有自身的結構,那麼是不是可以認為微觀結構就是宏觀結構的一種影射呢?

其實這種想法早在17世紀就被人提出了,萊布尼茨提出全系宇宙輪,意思就是微觀事物對宏觀事物的映射,如果按照這個理論來說,那麼是不是可以認為微觀大腦就是宏觀宇宙的一個影射呢?宇宙之大大到無法想像,粒子之間的距離也是不好描述,粒子之間又是怎樣相互聯繫的呢?物理學家惠勒提出了物理假設模型「惠勒泡沫」,它與神經元細胞非常相似,能收集信息和傳輸信息,起到了一種媒介的效果。那麼宇宙之中存在「惠勒泡沫」嗎?我們身在浩瀚的宇宙之中,其實我們看到的物質只是宇宙中物質的冰山一角,更多物質的存在形態其實是暗物質,其實暗物質就是「惠勒泡沫」的載體。

如果要把宇宙比作大腦的話,那宇宙應該有一個大腦最基礎的功能,我們都知道大腦是有意識的,是有思維模式的,宇宙比作大腦是不是有點過於牽強?其實生物大腦的信息是通過生物電流信號傳播的,而宇宙中粒子的相互作用,再加上暗物質的幫助,是可以產生「意識」的。那麼宇宙是怎樣體現它的思考方式或者意識的呢?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我們熟知的天體運行,都有各自的軌道,或者一些紛亂的思緒比如流星或隕石,這樣說並不是推翻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而這種說法或許正是宇宙的意識。

相關焦點

  • 將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實現思維永生,你願意嗎?
    計算神經科學家 Grace Lindsay 博士認為,大腦是一個由神經元、膠質細胞、血管、免疫細胞和其他物質組成的雜亂的一團。關於大腦,有太多我們不了解的東西,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無法使用侵入性技術來記錄人類大腦中各個神經元是如何工作的,而只能用非常粗糙的方法來估計神經元在做什麼。多年來,已經有許多組織幫助我們更好地繪製我們的大腦。
  • 將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實現思維永生,你願意嗎?-虎嗅網
    關於大腦,有太多我們不了解的東西,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無法使用侵入性技術來記錄人類大腦中各個神經元是如何工作的,而只能用非常粗糙的方法來估計神經元在做什麼。多年來,已經有許多組織幫助我們更好地繪製我們的大腦。
  • 宇宙或同人類一樣,是具有意識的生命體
    人類不停地在探索宇宙,很多人總是驚奇,宇宙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宇宙?宇宙本身有生命嗎?正如地球上的萬物具有生命一樣,宇宙同樣具有生命,因為萬物來源於宇宙。霍金在生前也曾在自己的論點中,指出宇宙是一個有界但無邊的四維或多維結構,並且強調宇宙同樣有自己的生命思考能力。愛因斯坦和霍金無疑是近代史上兩位最令人不可思議的學者,他們的論點往往讓人無法接受,以至於很多人把他們當做精神病患者或妄想症患者來看待。既然上天賦予你思維,為何不好好的去利用自己的思維能力呢,思維永遠沒有用盡的時候,只要你捨得大膽運用。
  • 肉體凡胎終歸土,將大腦意識上傳雲端,實現思維永生,你願意嗎?
    Sandberg 博士認為,這種大腦運作的 「 協議 」 甚至比繪製大腦更重要,因為我們需要知道如何構建一個大腦。 此外,在上傳大腦時,還需要考慮的另一個因素是大腦的實際大小,是否有足夠的存儲空間和運算能力在電腦上 「 運行 」 這一大腦的模擬模型?
  • 人類有自由意識嗎
    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正在朝著人類其實並無自由意識這個方向去發展。腦中的聲音並不是來自於靈魂,想像的畫面也並不是在某種高維空間進行,而僅僅就是來自於大腦前額葉。這個區域也是人類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只有有意識的行為才會產生記憶,而有意識的行為也就是觸發了大腦前額葉。但是這個意識真的是自由的嗎?答案是否定的。目前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所謂的思考其實也就是算法的過程。什麼叫做算法呢,一個腳本過程算是一個簡單的算法,比如鼴鼠得到食物後的一系列動作。那麼複雜的算法就是通過平時積累數據,建立模型,從而用模型去做出判斷。
  • 人類的大腦十分重要,人工智慧如何獲得人腦般的意識?有三個因素
    因為我們連自己的大腦都沒有真正了解多少,大腦包含大約1000億個相互作用的神經元,但這些神經元中只有一小部分位於執行大腦有意識功能的前額皮質。這些神經元在大腦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理論指出,集中的神經系統對於發展一個完全有意識的頭腦是至關重要的,這個頭腦在人類層面上具有足夠的神經細胞會有一種有意識的體驗。在這種體驗中,大腦會自動的處理疼痛。
  • 人類的意識能夠永生嗎?
    像Nectome這樣的矽谷公司相信,有一天能開發出完全複製人類大腦物理結構的必要技術,並且能重現人的意識,但實話實說,從科學已知的證據來看,要想實現意識的永生,簡直是一個「神話故事」。事實上,人類對意識還知之甚少,意識的本質和起源仍然是一個開放性話題,我們甚至不知道是什麼構成了記憶—意識的基本組成部分。
  • 參與性宇宙假說之宇宙有意識嗎?存在的本質是什麼?
    看到一個問題:如果沒有人類,宇宙有時間概念嗎?在惠勒的延遲思想實驗的影響下,有人提出了參與性宇宙模式假說,雖然宇宙的行為在道理上講已經演化了幾百億年,但某種「延遲」使得它直到被一個高級生物所觀察才成為確定。
  • 《思維是平的》:大腦會悄悄幫你解決問題嗎?
    龐加萊的猜測是:他的無意識思維正在「後臺」不斷探索著問題的解決方法,一旦哪個方法在美學上是「正確」的,它就可能會跳進意識裡。在龐加萊看來,這種「無意識思維」是由所謂第二個自我操控的,經過前期有意識思考的醞釀和驅動,便可以在意識知覺水平之下解決手頭的問題。為什麼問題的解決方法會突然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
  • 2018人工智慧可以超越人類大腦運作思維嗎?你會怎麼理解?
    人工智慧與人類不同。人工智慧並不需要任何誘因,只要你下命令、按下按鈕即可運作。說穿了,人工智慧的設計哲學只在乎"做甚麼"(what)和"怎麼做"(how),而不在乎"為什麼這麼做"(why)。而"為什麼"叄個字,只有在能在事物上賦予價值(value)的情況下,才有意義。
  • 實驗室創造出的大腦會有意識嗎?
    他將類器官與行走的機器人連接起來,用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修飾它們的基因組,將它們發射到國際空間站的軌道上,並將它們作為模型來開發更像人類的人工智慧系統。和許多科學家一樣,Muotri暫時轉而研究新冠肺炎,利用大腦類器官來測試藥物對新冠病毒的治療效果。
  • 機器會有意識嗎?西部世界會成真嗎?
    機器會擁有自主意識嗎早在1818年,這個震撼人心的主題就出現在英國女作家瑪麗·雪萊的小說《弗蘭肯斯坦》裡。她將人和機器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刻畫得入木三分,最後以悲劇性的雙毀結局警示人心。儘管如此,「弗蘭肯斯坦」依然是一個具有強大召喚力的科學魔咒。
  • 未來人類能否將意識上傳至新身體?我們應該這樣做嗎
    而且,如果一個人的數位化思維植入活生生的人體之中,就好像沒有任何人體物理變化發生一樣。  我們是否能夠上傳自己的思維意識至其他身體呢?此外,我們應該這樣做嗎?說實話,如果我們能夠獲得這樣的技術突破,我們還能稱自己是人類嗎?目前,來自神經系統科學、哲學和未來主義派的專家將深入探討這一問題。
  • 量子物理可以用來解釋意識的存在嗎?
    就像每個物理系統都受量子物理定律一樣,大腦肯定也受它們的支配,而且意識 - 這顯然在某種程度上與大腦的功能有關 - 因此必須與量子物理過程相關。進入大腦。問題解決了嗎?不完全的。為什麼不?僅僅因為量子物理學通常涉及大腦的運作,這實際上並沒有回答關於意識以及它如何與量子物理學相關的具體問題。
  • 機器人會有意識嗎?道瑞訊息給出了答案
    道瑞傳導訊息約翰:他的下一個問題是,,,「機器會變得有意識嗎,,,甚至具有靈的屬性嗎?」他正在說到的這些機器。就像你們的大腦需要很多東西,並將它們連接在一起一樣。電腦可以達到那種程度。無論是否願意,我不知道,但是電腦可以達到它自己進行連接的程度。但是,這仍然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情況。但是你看,因為你的大腦做到了,你們會嘗試用機械方法做到這一點 - 這就是他們正在做的事情。繼續。
  • 靈魂拷問:實驗室創造出的大腦會有意識嗎?
    他將類器官與行走的機器人連接起來,用尼安德特人的基因修飾它們的基因組,將它們發射到國際空間站的軌道上,並將它們作為模型來開發更像人類的人工智慧系統。和許多科學家一樣,Muotri暫時轉而研究新冠肺炎,利用大腦類器官來測試藥物對新冠病毒的治療效果。
  • 身體到思維,思維到意識,克隆體和本體一樣嗎?
    既然身體的永存不能夠實現,那麼人們就只能寄希望於精神的永存,或者說是意識的永存,而提到意識永存,很容易就會聯想到克隆。在科幻作品之中,人類通過不斷克隆自己的本體,從而實現意識的永存,每當自己的身體走向死亡的時候,就克隆一個新的個體,新個體擁有自己的思維和記憶,繼續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並將所經歷的一切通過克隆技術傳給下一個「自己」。
  • 宇宙是未知生物的大腦?你相信嗎?人腦結構竟然與宇宙驚人的相似
    但就算這樣,我們的腦洞還是無限大的,如果有人告訴你,宇宙其實是一個超級大腦,而我們的大腦確是一個個的小宇宙,你會相信嗎?不過,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來證明,大腦跟宇宙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這是2018年《紐約時報》刊登過的2張照片,一張是老鼠腦細胞的照片,一張是宇宙的照片,你能分辨出來,哪個是腦細胞,哪個是宇宙嗎?
  • 玻爾茲曼大腦是否存在?人類的意識是真的嗎?
    玻爾茲曼大腦為我們描述了宇宙中一種孤單的大腦,在宇宙空間中存在著熵,而熵是分低熵和高熵的,就在熵起落的狀態裡面就存在著許多低熵的自我意識,這種自我意識就是玻爾茲曼大腦,也就是宇宙中獨有的意識流。根據能力守護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在我們的宇宙空間熵是固定不變的,也就是說它不會減少,當然這個前提是我們就有一個單一宇宙,因此也不排除有高等宇宙存在,那麼這個高等宇宙中就會存在高熵態物質,所以這種情況我們暫時先不考慮,根據研究人員的分析研究,在我們的宇宙中有很多孤單的玻爾茲曼大腦存在。
  • 人類大腦空間會像硬碟一樣被用完?
    隨著你不斷進行新的探險,你也許會開始擔心,自己的大腦會不會被塞滿。但等一下——大腦真的是這樣運作的嗎?你的大腦可能會像硬碟一樣被填滿嗎?這要取決於你所說的是哪一類型的記憶。「並不是說每段記憶會被存放在一個細胞裡,然後填滿所有細胞。」密蘇裡大學的認知心理學家尼爾森·科萬說道。長時記憶會在神經迴路(神經元之間組成的迴路)中進行編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