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面圖3所示,關鍵概念由許多關鍵推動因素支撐。這些包括:
全球態勢感知(SA)和共用作戰圖像(COP):要作為一個體系實現作戰衛星通信,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需要一種自動化的、全體系範圍的態勢感知/共用作戰圖像(SA/COP)。此SA/COP將由長期和實時的用戶需求饋給,並具備可定製視圖。它將支持行動計劃和執行、運行評估以及其他相關決策。在實時執行期間,它將呈現出資源活動的態勢感知,並顯示對資源的威脅(例如幹擾)。最後,SA/COP能將數據分發到其他域的C2系統(即戰區戰鬥管理核心系統、聯合自動深度作戰協調系統),以便可以執行一體化的多域計劃和響應。
C2/管理系統:企業的管理和控制系統必須支持敏捷的計劃、運行和恢復,以滿足用戶在戰術上相關的時間線。該系統必須為合成部隊空間組成司令部(CFSCC)提供全面的任務管理能力,以便為用戶快速計劃、分配、監視、探測、定位、評估和解決衛星通信問題。它可以用作快速響應用戶衛星接入請求的工具,並且可以動態地重新計劃和分配衛星通信資源。
衛星通信終端:用戶終端將能進行多頻帶和多波形作戰,以支持敏捷的「與路徑無關」的連接,從而減少因幹擾而引發的脆弱性。
治理:衛星通信體系將需要一種治理結構來領導和支持所需的策略、標準、接口、產品和能力的開發和交付,使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能夠在競爭性的、降級的、作戰受限的環境下為作戰人員高效提供衛星通信。這要求將用戶目前依賴的現有系統、網絡和能力,與未來系統、網絡和能力結合在一起。它執行深入的技術、計劃和成本交易,為體系提供靈活性、彈性和可負擔性。商業、政府和國際合作夥伴將共同支持制定和實施適當標準以支持這一體系。衛星通信體系的統一治理機構可以提高效率並避免重複工作;指導和協調多個組織的採購活動和計劃,向美國太空司令部司令和用戶提供一種靈活且響應迅速的體系。為了能夠迅速採用私營部門的能力,治理機構還必須審視和調整政策、合同、測試和認證流程,以確保流程得到簡化。
採購:多個機構(作戰指揮官、軍種/部門和採購組織)購買多個衛星通信產品和服務的做法導致了煙囪式衛星通信系統。這些系統垂直集成在每個系統中,系統之間的差異使用戶實際上無法從同時運行多個系統而獲益。此外,缺乏同步一直是軍事衛星通信系統採購中的長期痛點。必須對所有衛星通信系統各部分進行集成,以使用戶具備作戰能力。
通過為所有衛星通信需求創建一個統一的入口,可以有計劃、高效地獲取體系衛星通信的需求,避免過去的「煙囪」。商業衛星通信的一部分將通過受管控服務提供,從而在多個星座、頻帶以及可能的軌道上提供靈活、經濟高效的支持。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可能,還可以採用多年度、池化資源合同來為特殊用戶和傳統終端採購特定的功率-帶寬。單獨的一年租賃將很少見,並且僅在沒有其他選擇時才使用。
對於商業衛星通信行業未提供的那些頻段、覆蓋區域或專用能力,將採購專用的星座和有效載荷。為了加快採購速度,美國太空軍將使用演示和原型化手段快速評估創新、敏捷的企業解決方案和運行的軍事實用性。此外,美國太空軍將提供靈活的解決方案,以吸收對用戶和整個體系有益的新系統和產品,同時保持競爭與技術創新。如果這一方式的財務和運行優勢顯著,還將尋求與盟國的託管安排和國際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