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情分析匯,眼睛看不到的內臟型肥胖對健康影響更大

2020-12-04 關你健康

經濟生活的主題詞是「炒」,與之對應,「胖」是健康關注的核心。一生追健康,肥胖毀所有。為控制體重窮盡手段,對身體的殘忍能令圍觀者動容,只是,磅稱和軟尺會一次次對效果發出嘲笑。在沮喪的同時,您有沒有想過,那麼辛苦地減肥卻失敗,是不是找錯了決戰方向?胖情分析匯,將對致肥原因和減肥失當進行全方位掃描,為您的減肥大業提供情報。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隱蔽在身體內的健康危險分子,內臟型肥胖。

如果問您,什麼是肥胖?您準備怎麼回答,是嘴角掛著幾絲冷笑默默地拋出個衛生球眼嗎?冷靜點,再想想,您在為什麼控體重?只為穿衣服好看?說到肥胖,您先想到的是重量還是腹圍?或是那個顯得很高大上的BMI?不管您有多少減肥經驗,如果您到今天還沒有為觀察減肥效果而去做過核磁共振檢查的話,那就認真地當一次學生吧。因為,對健康最具殺傷力的肥胖是肉眼看不到的。

肥胖目前在醫學界已經被定義為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造成體重過度增長,並引起病理生理過程改變。從機理上講,只要能量攝入大於能量消耗就可引起單純性肥胖,這種肥胖佔所有肥胖的99% 以上,發病機制不確切。另外有不到1%的肥胖是繼發性的,又可細分為下丘腦肥胖、垂體性肥胖、甲狀腺功能低下肥胖、皮質醇增多肥胖、醫源性肥胖,繼發性肥胖要解決病因,靠生活中常用的減肥方法難有理想效果,還可能導致並發問題。

如果按脂肪在身體中的分布位置來區分,肥胖可以分為腹部型肥胖和均勻性肥胖。腹部型肥胖又稱為中心型肥胖、男性型肥胖、內臟型肥胖、蘋果型肥胖,特點是脂肪多沉積在腹部皮下及腹腔內,但四肢相對較細;均勻型肥胖又稱為女性肥胖或梨型肥胖,特點是脂肪多沉積在臀部或腿部。當然,這個也有特例,就是「苗條型的肝肥」,身材看上去挺苗條,但患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您可能覺得,有什麼呀,不就是掐掐肚皮,看有沒有贅肉嗎?但要真那麼簡單,俺還用費勁在這兒掰飭嗎?從專業的角度看,肥胖者的脂肪不僅外在地表現為皮下脂肪增多,也就是我們看得見的胖,而且脂肪也會積聚在內臟周圍和肝細胞內,成為健康內奸。已有的研究發現,腹腔內的脂肪含量與胰島素抵抗有較強相關性;腸繫膜的脂肪與心血管危險相關度較高;腹部脂肪含量與肝細胞內的甘油三酯含量密切相關。這提示我們,如果只是通過腹部的肌肉鍛鍊等,用軟尺量量看到腹圍下去了幾釐米,並不能放鬆警惕,因為真正會帶來疾病的脂肪還隱藏在肚子的深處,甚至是肝細胞內。相關的研究結果也說明,內臟脂肪增多的人與外周脂肪增多相比,有患心臟病、2型糖尿病、高血壓等的更高風險。

目前,有關內臟肥胖的定義還沒有明確,學界認為,計算機斷層掃描CT和核磁共振影像診斷MRI,是最精確且有較好重複性的診斷方法,而腰臀比可作為簡單的測量指數。日本肥胖學會的最新標準是,臍周腰圍男性超過85釐米、女性超過90釐米,腹部CT測定內臟脂肪超過100平方釐米,就為內臟型肥胖。

肥胖研究近些年的最新觀點是,脂肪不僅儲存能量和參與代謝,而且本身還是一個複雜的內分泌器官。肥胖的結果是帶來內臟脂肪細胞增大,導致其分泌更多的瘦素、抵抗素、游離脂肪酸等,並使脂聯素分泌減少,這些細胞因子分泌水平的變化會增加血液循環系統疾病風險。內臟型肥胖引起的代謝異常的順序是肥胖、胰島素抵抗、代謝症候群、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從這個角度出發,預測心血管和代謝紊亂的最好指標不是全身肥胖,而是特異型的內臟型肥胖。重點可能您自己都已經總結出來了,為健康而減肥,只用磅稱和軟尺觀測效果是不夠的,是時候去做個內臟掃描啦。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肌少型肥胖?為啥它對健康危害更大?出現這些徵兆,應警惕
    ,都有一定的機率性,但實際上有一種類型的肥胖更隱蔽,也更容易患病,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這種肥胖可能不僅會影響健康,更有短命的可能。不斷變胖同時肌肉下降,那麼就讓人體的整體結構組成發生改變,更多的脂肪會在人體器官中囤積,也就是內臟脂肪升高,而且還會在肌肉內堆積,脂肪開始在肌肉中浸潤,甚至會滲入到肌肉纖維之中,有可能會影響到人們的行動力。
  • 胖情分析匯,讓相對脂肪質量指數幫您確定靠譜減肥指標
    經濟生活的主題詞是「炒」,與之對應,「胖」是健康關注的核心。一生追健康,肥胖毀所有。為控制體重窮盡手段,對身體的殘忍能令圍觀者動容,只是,磅秤和軟尺會一次次對效果發出嘲笑。在沮喪的同時,您有沒有想過,那麼辛苦地減肥卻失敗,是不是找錯了決戰方向?
  • 胖情分析匯,肥宅飲食為何令人慾罷不能
    經濟生活的主題詞是「炒」,與之對應,「胖」是健康關注的核心。一生追健康,肥胖毀所有。為控制體重窮盡手段,對身體的殘忍能令圍觀者動容,只是,磅稱和軟尺會一次次對效果發出嘲笑。在沮喪的同時,您有沒有想過,那麼辛苦地減肥卻失敗,是不是找錯了決戰方向?
  • 胖情分析匯,越胖越想吃那是大腦被欺騙啦
    經濟生活的主題詞是「炒」,與之對應,「胖」是健康關注的核心。一生追健康,肥胖毀所有。為控制體重窮盡手段,對身體的殘忍能令圍觀者動容,只是,磅秤和軟尺會一次次對效果發出嘲笑。在沮喪的同時,您有沒有想過,那麼辛苦地減肥卻失敗,是不是找錯了決戰方向?
  • 肥胖者的健康管理
    ,男性>85.0 cm,女性>80.0 cm則屬於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雖然探究吸菸、飲酒與肥胖發病率關係的文獻較少,但有關研究已經顯示出了飲酒、吸菸、被動吸菸對我國成人中心性肥胖發生概率的正向影響。  二、肥胖的自我管理對於肥胖,首先要預防體重進一步增長;其次要減重、減脂、增加瘦體重,學會自我監測,制定減肥目標,預防出現相關併發症;再次,堅持如初,健康心理,維持正常體重。
  • 走進生命彩虹7個數字:別讓體重超標、內臟肥胖
    2008-02-13 14:08:57 | 來源:中新網-北京晚報   知曉生命數字明明白白健康其實現代人最大的問題是吃得太多了
  • 肥胖有兩種不同的類型,對身體危害不同,你是屬於哪種呢?
    我們之所以發胖是因為我們攝入能量超過了身體消耗的能量,多餘的能量就會轉化成脂肪儲存起來,有兩種情況會發生這種現象:第一種是吃得太多,攝入的能量超標,會有多餘的能量剩餘;另一種情況就是身體因為健康問題,導致代謝受損,影響了代謝消耗,這樣就算是正常飲食,也會容易導致能量超標。肥胖如何分類呢?
  • 腹型肥胖標準是什麼
    核心提示:腹型肥胖即中心型肥胖,其實這種肥胖者其贅肉往往會堆積在腹部,最典型的臨床表現就是大腹便便,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腹型肥胖患者,但是他們卻不以為然,那麼,腹型肥胖標準是什麼?腹型肥胖的危害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 肥胖的標準怎麼算
    核心提示:由於很多原因,從而導致在日常生活中肥胖的人越來越多,肥胖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很多不良的影響,而且還會影響到大家的外在美觀,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當然應該注重科學的減肥,但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肥胖的標準怎麼算,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 中醫教你從面部皺紋看內臟健康
    內臟功能失調:如果我們的內臟功能失調的話,也有可能會導致皺紋的發生,人體面部與人體其他部位一樣,需要營養,而人體內的營養物質是通過內臟的功能活動產生的。所以,內臟功能失調必然導致營養物質的缺乏,使面部肌膚失去氣血滋養而導致早衰,出現皺紋。
  • 怎樣測內臟脂肪是否超標?最有效減脂方法一定要掌握!
    今天就帶大家來認識下兩種肥胖:  全面肥胖 皮下脂肪過量超標  全面肥胖:大臉,粗胳膊粗腿,腹部有大量多餘肉肉,全身哪裡摸上去都是一層厚厚脂肪的觸感。  局部肥胖:主要為內臟脂肪超標  肚子大  肚子大,是人體最常見的局部肥胖
  • 肥胖四宗罪,宗宗都致命!現在減還來得及
    肥胖與後面這三種病關係密切,尤其對糖尿病影響巨大。 1.肥胖和 2 型糖尿病是如影隨形的「好兄弟」 國際上通用根據 BMI 指數來判斷人體是否肥胖。BMI 指數的計算方法為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 一道公式算出是否「肥胖」!提醒:肥胖至少會提高5種健康風險
    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給人們健康帶來了一個隱患,那就是——肥胖。在過去幾十年裡,全球各地的人們都在發胖。在過去40年裡,全球人類,體重過重的男性增加了21%,女性增加了24%;肥胖的男性從3%上漲到12%,女性從7%上漲到16%。
  • 西媒:肥胖改變大腦形態和結構 使肥胖者更難控制體重
    參考消息網4月25日報導西媒稱,肥胖可能與大腦的形狀和結構的改變有關,脂肪的堆積及其對心理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可以證明這一點。肥胖是目前最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肥胖的日趨普遍導致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發病率的不斷增加。此外,先前的一些研究也將肥胖與加速認知功能障礙和痴呆風險的增加聯繫在一切,這表明肥胖很可能引起大腦的變化。報導稱,為了更多地了解這些變化,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生物樣本庫中1.2萬名參與者的腦成像結果。
  • 八爪魚墨汁內臟可以吃嗎 吃了會不會影響健康
    八爪魚分為很多種類,但是每一種都含有墨汁,和內臟。很多人就疑惑了,八爪魚的墨汁可以吃嗎?它的內臟能吃嗎?吃了會不會影響健康呢?但同時,八爪魚墨汁烏賊汁絕大部份是烏賊黑色素及蛋白質、脂肪等;富含黏多糖,是構成人體骨骼、血管、皮膚等重要成分,可收斂止血、固精止帶,並不會影響健康。  八爪魚墨汁最初被發現是止血的功效,並且廣泛被使用。之後,人們發現它能增強抗癌物和免疫力,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漸漸作為保健品食用。
  • 這是肌肉型肥胖,教你最快達到減脂效果
    還有的一種是運動過多,有過長期鍛鍊最後形成的肌肉型肥胖,這種是最難減的。   曾經接觸過幾個會員有這種情況,其中的一位女士女兒已經上高中,自己曾經是桌球賽手,體重80公斤,但是實際看起來卻只有70公斤的樣子,身上用手捏,大部分都是肌肉,還有一部分是內臟脂肪。
  • 研究證實,肥胖讓癌症更危險!減肥不為變美,為救命
    【1】肥胖程度,一般常用體重指數(BMl)判別。國際上,BMI≥25為超重,BMI≥30為肥胖。而亞洲標準認為:BMI在18.5~22.9為正常,≥23為超重,≥25為肥胖。但是內臟脂肪堆積更具病理意義。
  • 5項研究盤點:宮內環境,後代肥胖和糖尿病
    考慮到發育期營養過剩的這些方面的重疊性質,以及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共同病因,未來的研究需要理清發育性營養過剩的特定方面與肥胖和2型糖尿病風險之間確切機制,為早期幹預提供更精準的幹預對象和時機。
  • 你真的屬於肥胖人群嗎?光看 BMI 遠遠不夠!
    而很多人恰恰是反過來的——雖然體重看起來正常,但體脂率高,說明體內沒什麼肌肉,反而有一堆厚厚的脂肪……這也屬於肥胖,而且是隱形肥胖。 那麼,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真的肥胖呢?
  • TEM:靶向作用細胞「自噬」有望抑制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多種代謝性...
    2019年9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我們是否能通過改變細胞清理垃圾的方式來治療肥胖或2型糖尿病呢?這就好比一個家庭如果被垃圾填滿就無法運轉一樣,一個細胞如果不丟棄所產生的垃圾就會變得不再健康,然而細胞可以講這些垃圾進行分解來製造能量,這一過程就稱之為自噬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