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屯留:探索垃圾沼氣化綜合處理新路徑

2020-12-03 中國縣域經濟報

本報記者 席兆平

沼氣的主要成分甲烷熱值很高,能廣泛應用於炊事用氣和發電,淨化後還可以作為車用燃氣,燃燒後產生二氧化碳和水並釋放能量,對環境沒有任何汙染,是最容易得到的生物質能源。

2018年3月,山西省長治市啟動了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全市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由點帶面、梯次推進、不斷深入。屯留區瞄準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工作目標,將垃圾分類處理作為改善生活環境、提升生活質量、建設美麗家園的有效抓手,積極探索、大膽嘗試,緊緊抓住垃圾分類終端處理這個關鍵,在實踐中探索形成可腐爛垃圾沼氣化處理模式,走出了一條「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可腐爛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路徑。

前不久,本報記者親赴屯留區對催生農村能源革命的這一舉措進行了深入的實地採訪。

屯留區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農業生產方式和群眾生活習慣,在對全區城鄉生活垃圾總量、類型進行深入調查研判的基礎上,遵循物質分為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原理,將生活垃圾通俗易懂地分成可腐爛和不可腐爛兩大類。可腐爛垃圾主要包括菜幫菜葉、剩菜剩飯、瓜果皮等廚餘垃圾,也包括禽畜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不可腐爛垃圾分為可回收、有毒有害和其他垃圾三類,通過各自的運轉處理體系進行處理。

據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屯留區共有農戶7.2萬戶,每天按戶均產生可腐爛垃圾1斤計算,共有3.6噸;主城區各類餐飲、學校每天產生廚餘垃圾50噸;全區還有95個養殖場,每天產生畜禽糞便510噸,這都對環境造成汙染,並且處理起來難度很大。過去一般做法是將可腐爛垃圾與其他垃圾進行填埋或焚燒,既佔用相當的土地資源,又會散發臭味影響空氣品質,產生的滲濾液也會造成二次汙染。如何對易爛易臭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屯留區積極借鑑過去發展戶用沼氣的經驗,在李高鄉北宋村試驗性建設了一座20立方的沼氣池,定期收運、密閉處理,以厭氧發酵的方式進行生物化處理,效果甚好。以此為發端,以點帶面、逐步推廣,目前,屯留已在全區建成可腐爛垃圾沼氣化綜合處理站15座,總容量約1.5萬立方米,可輻射處理12個鄉鎮110個村的可腐爛垃圾和40多個養殖場的畜禽糞便,一舉解決了可腐爛垃圾無害化處理難題。

影響和制約沼氣設備長效運行的最大瓶頸就是因冬季氣溫低,產氣量少或不產氣。記者在相關資料中了解到,在我國不僅是北方地區甚至包括中部的河南、西南的四川等大型工業化沼氣最發達先進地區,每到冬天沼氣設備就會停用兩到三個月。屯留區針對性地從採取增溫保暖措施入手,大膽嘗試,多措並舉,探索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借鑑實施「以氣代煤」工程中敷設地暖管的做法,採取集中供熱+地暖管、沼氣鍋爐+地暖管、電熱棒+地暖管三種模式,通過熱水循環加溫,提升罐內溫度。同時對沼氣罐外又採取搭建陽光保溫棚、加蓋保溫棉被、噴塗聚氨酯泡沫保溫材料等方式,有效保持熱量,防止溫度下降,大大提高了產氣量。

在上村鎮王莊村,黨支部書記董建民告訴記者:該村2000立方米的發酵罐,利用集中供熱回水管網,配備增壓裝置,將熱水管引入罐內加溫,外設的鋼架玻璃保溫罩內同時鋪設暖氣管道進行加溫,使發酵罐溫度在兩天內迅速由0℃以下提升至30℃左右,基本可與夏季產氣高峰持平。在走訪路村鄉老軍莊村、吾元鎮西嶺村、張店鎮南溝村、李高鄉北宋村和縣城可腐爛垃圾綜合處理站時,記者看到,均對發酵罐配備了雙迴路加溫設備,在氣量充足的情況下,他們可利用沼氣鍋爐進行水溫加熱,晚上利用峰谷電價的優惠政策對發酵罐進行電加熱水加溫,據測算,加溫設備電費一項支出每天約30元-60元不等,整個冬季運行成本可控制在1萬元以內。

在兩天的實地採訪調研中,記者深刻的體會到屯留可腐爛垃圾沼氣化綜合處理不僅是致力於生態的修復,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深度治理,更是在打造與有機循環農業深化融合的基礎上,對所轄居民生活的改善。

在屯留人口最多的村路村鄉老軍莊村,村委會主任劉振生告訴記者:該村總人口近5000人,加之該村有60餘戶從事牲畜屠宰行業,長期以來生活垃圾和屠宰廢棄料隨處亂拋,汙水橫流,環境衛生「髒亂差」的問題雖幾經整治,但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有效解決。通過推行可腐爛垃圾沼氣化處理模式,村內的屠宰廢棄料和其他可腐爛垃圾得到及時收運處置,昔日垃圾亂倒、蚊蠅亂飛的村中裸地也改造成了村民消閒納涼的公園綠地,村內環境得到根本治理,垃圾分類工作得到了群眾的普遍擁護。

屯留還充分利用產生的沼渣沼液規劃建設高標準設施農業區,大力發展有機高效循環農業,將可腐爛垃圾沼氣綜合處理站建設作為「上聯養殖業、下接種植業」循環發展的橋梁,使「規模養殖-沼氣處理-有機種植」閉環運行。上村鎮以沼氣綜合處理站為輻射,建成佔地1600平米的高標準現代化日光大棚1個,採取現代化栽植技術,發展優質香菇種植,年收入可達100萬元左右。目前全區依託沼氣綜合處理站,共發展無害化有機農作物生產基地1萬畝,建成高標準現代化日光大棚20餘個。並先後在老軍莊、南溝、西嶺、王莊等村推廣完善了「沼氣綜合處理站+公共浴室+群眾炊事用氣+村級組織活動、日間照料中心、中小學校取暖用氣+……」的「1+N」資源化利用模式,實現公共服務效益的最大化。而閒置多年的原縣城糞便處理廠,通過改造建設700立方米沼氣池一座,配套建設了環衛工人浴室和愛心早餐廚房,為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洗澡和早餐福利,讓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參與者成為直接受益者。

截至目前,屯留區先後建立完善了以北宋村為代表的小型(100立方米左右)、老軍莊村為代表的中型(300-500立方米)、王莊村為代表的大型(1萬立方米以上)三種發展模式,從實際效能出發,不搞「一刀切」,在安全運行、穩定運行的同時,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相關焦點

  • 山西屯留換熱器片除垢劑價格【龍克節能】
    生物殺菌劑,消毒劑,水處理設備:加藥設備、自動加藥設備、全自動智能控制加藥裝置、全自動在線監測智能控制加藥裝置,軟化設備、水箱、全程綜合水處理器,¥14,000.00¥18,800.00¥200.00¥14,000.00¥14。
  • 探索生活垃圾後端處理乾濕分離
    將乾濕垃圾共同填埋或焚燒處理,既增加處理難度,佔用大量土地資源,還不利於廚餘垃圾的有效分類收集和處理。然而,由於目前生活垃圾前端分類收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尚需一個較長的時期與過程,如此多的生活垃圾,如何處理才能安全無害且有效益?
  • 探索新時代證券公司差異化高質量發展路徑
    山西證券在尋求差異化發展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2016年,山西證券制定新的五年發展規劃,提出了「深耕區域,聚焦行業,特色化優勢」的差異化發展戰略,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新的內外部形勢下,山西證券確定側重於重點區域、重點業務、重點行業方面有自身優勢或特色領域的差異化發展道路。
  • 垃圾處理設備處理垃圾「新潮流」
    垃圾處理設備由焚燒系統,垃圾前處理系統,煤氣發生爐及煙霧生化除塵系統四大系統組成。集自動送料、分篩、烘乾、焚燒、清灰、除塵、自動化控制於一體,採用高溫燃燒,二次加氧,自動卸渣的高新技術措施,達到排汙的監控要求。
  • 山西長治一玉米地內發現一死亡男嬰,犯罪嫌疑人系男嬰奶奶
    新京報訊(記者 劉瑞明)1月5日,山西長治市公安局屯留分局通報稱,在屯留區一處玉米地內發現的死亡無名男嬰身份已被落實,犯罪嫌疑人李某系男嬰奶奶。目前,李某因涉嫌虐待罪已被警方刑拘。警方通報。來源:長治市公安局屯留分分局官方微信公眾號1月4日,山西長治市公安局屯留分局發布懸賞通告稱,2020年12月1日,長治市屯留區餘吾鎮武莊村邊玉米地內發現一名死亡的無名男嬰(約2歲左右,屍長78cm)。通告中稱,男嬰由小被包裹。通告中的圖片顯示,包裹男嬰的物品為一條紅白相間的格子布、一條青綠色的方塊布以及一條印有心形的紅布。
  • 山西啟動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戰略及實現路徑項目研究
    2021年1月9日,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山西研究院重大諮詢研究項目《山西省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戰略及實現路徑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山西太原召開。該項目的啟動,體現著山西省點燃人工智慧產業創新發展新引擎的決心。項目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趙沁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山西研究院院長、太原理工大學校長黃慶學,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管委會副主任艾凌宇,山西省發改委、教育廳、科技廳、工信廳、綜改示範區等單位相關領導
  • 山西完成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目標任務
    原標題:我省完成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目標任務  記者1月9日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目前全省11市圓滿完成環保設施和城市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目標。3年來,共有180萬人次參加開放活動。
  • 生活垃圾分類現狀及處理策略分析
    關鍵詞:垃圾分類;現狀;調控策略引言近年來,垃圾分類制度已經在國內部分地市推行,垃圾分類工作試點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目前,全國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工作試點正在進行,各地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有力領導下,社會各界群策群力的努力下,積極探索垃圾分類工作長效管理機制,取得了好的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 為國家現代化探索新路徑
    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新徵程。全國各地都將經歷從全面小康向現代化的戰略轉型,對現代化研究的需求將與日俱增。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10多年的科學探索和研究成果,為我國實現現代化和偉大復興,提供和積累了比較雄厚的科學基礎和理論儲備。下面採用「科普語言」,簡要介紹我們的10個創新火花。
  • 培育江海聯運新優勢 探索江海聯動新路徑
    來自沿江、沿海重點城市代表,國內有關重點港口企業、物流企業、交通港口諮詢機構、工程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圍繞深入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專題研討培育江海聯運新優勢、探索江海聯動新路徑,攜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全國發展大局。 原交通部部長黃鎮東、交通運輸部原部長李盛霖出席活動。
  • 黑水虻每日可「吃」掉2.5噸廚餘垃圾 南京探索廚餘垃圾處理新途徑
    中國江蘇網7月15日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14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
  • 【工程實例】廊坊市垃圾綜合處理廠滲濾液高級氧化深度處理系統
    【工程實例】廊坊市垃圾綜合處理廠滲濾液高級氧化深度處理系統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以衛生填埋作為垃圾處理的基本方式,在今後一段時期,衛生填埋處理仍將是國內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基本方式。衛生填埋作為最常見的垃圾處理方法,也存在著諸多汙染問題,特別是填埋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垃圾滲濾液,如不妥善處理,會對周圍的水體和土壤造成嚴重汙染。
  • 全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三化」處理工作綜述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三化」處理,是補齊「美麗台州」建設的關鍵短板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內容,無疑也是農村環境衛生的一場「綠色革命」。  2014年,我市同步參與省級試點村建設,先後啟動實施了95個省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化資源化處理試點建設;2015年,在全市範圍內啟動實施了「一縣一鎮、整鄉整鎮」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三化」處理……  靚麗新家園,美景入畫來。「綠色革命」的探索步履,正逐漸遍及台州大地。
  • 光大國際161元/噸中標雄安垃圾綜合處理項目
    光大國際161元/噸中標雄安垃圾綜合處理項目 時間:2019-10-16 14:04 來源:中國水網
  • 垃圾分類「半年戰報」 還原踐行新時尚「蘇州路徑」
    □蘇報記者 肖辛今年6月1日《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施行,半年來,垃圾分類不僅是蘇州市民熱議的話題,更開啟了全新的綠色時尚生活方式。半年來,蘇州居民小區、單位等地垃圾分類情況如何?垃圾中轉和終端處置運轉狀況怎樣?從大伙兒口中、眼中的「新時尚」真正落實為自覺自愿的「指尖文明」,我們還有多少距離?
  • 山西構建經濟新版圖:產業集群聚合 釋放經濟動能
    「2020年,全省中小企業產業集群規模要躍居中西部前列,在繼續鞏固發展原有的產業集群的基礎上,重點培育發展適應新經濟要求的新業態、新模式的產業集群。以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及清潔新能源產業為目標,沿著抓龍頭、擴規模、系列化、成套化的路徑,積極推廣精鑄、消失模鑄造等技術,大力發展精密鑄造,形成產業相互關聯、資源相互共享、服務相互配套的「高、精、尖」技術產業集群。  陽泉市礦區機械製造產業集群。
  • 國企要聞 | 廣州5個生物質處理設施項目開工 助力垃圾分類處理
    )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暨南沙區餐廚垃圾處理廠、花都區生物質綜合處理廠、從化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餐廚垃圾及易腐有機廢棄物處理廠等5個生物質處理設施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在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舉行。汙水處理廠項目建設效果圖 為滿足生物質綜合處理廠二期工程項目的配套汙水處理需求,廣州東部固體資源再生中心(蘿崗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同步開工建設。汙水處理廠二期工程位於黃埔區新龍鎮(原九龍鎮)福山村,總處理規模為2100噸/日,佔地20.4畝,總投資約3.7億元。
  • 國外餐廚垃圾處理經驗對我國的借鑑
    通過政府資金補助,激勵社區、學校、商業區等大型場所選擇使用餐廚垃圾生化處理設備,利用微生物降解技術,將垃圾轉化為生物肥料,用於綠化。在條件具備的地區,也可以使用垃圾粉碎機,把餐廚垃圾粉碎後,排入城市汙水管網處理。3.3集中處理將餐廚垃圾收集運輸到專門的處置場所集中處理,這種處理方式雖不經濟,但也可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