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秘自然》:科普紀錄片Made in China嶄新嘗試

2021-01-13 澎湃新聞
《尋秘自然》:科普紀錄片Made in China嶄新嘗試

2020-10-15 14: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中國首部民間科普人士擔綱、由熱心觀眾捐助製作的國產科普紀錄片《尋秘自然》已經於9月全網上線,目前10集已經全部更新完畢。

《尋秘自然》海報

《尋秘自然》由著名科普作家汪詰主持,主題圍繞生命起源、物種滅絕、恆星光變、球狀閃電的未解謎團展開探尋。

科普作家汪詰

科普紀錄片 Made in China

科幻電影被譽為電影工業皇冠上的明珠。而科普紀錄片對於紀錄片產業而言,也享有同樣的地位。其製作門檻之高,在於要用普羅大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和形式講述深奧的科學道理。從英國的BBC到CCTV,似乎只有老牌電視媒體,才擁有這份製作能力,以及和科學界合作的實力。

英國著名自然博物學家大衛·艾登堡爵士與BBC製作的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影片,成為自然科普紀錄片的天花板。而美國天文學家泰森參與的《宇宙時空之旅》(國家地理出品)成為硬核宇宙類紀錄片的最高境界。在中國,最出圈的類科普紀錄片是《走進科學》,儘管因為追求懸疑而飽受爭議,也的確在長達十年時間內破除了許多民間怪力亂神的傳說。

《尋秘自然》劇照

《尋秘自然》的出品方/製作方「科學聲音」是以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精神為宗旨的科普自媒體聯盟,汪詰就是聯盟成員之一。進入自媒體時代,這位科普作家不僅在傳統出版行業頗有建樹,也成為行動網路電臺、社交媒體上的科普明星。其作品《時間的形狀》獲第八屆國家文津圖書獎;科幻小說《時間囚籠》獲 2019 百花文學獎;《如果我和光跑得一樣快》獲得 2020 我最喜愛的童書獎;另著有《星空的琴弦》《億萬年的孤獨》《未解的宇宙》《少兒科學思維培養書系》。

汪詰與《尋秘自然》團隊合照

汪詰主講的自媒體電臺《科學有故事》在喜馬拉雅 FM有超過30萬的聽眾,粉絲年齡從小學生到50+,體現了中國普通受眾對科普知識的渴求,成為科普紀錄片Made in China的熱土。

長長的捐助單

書籍、廣播之後,汪詰早就開始了科普短視頻的嘗試。長視頻項目《尋秘自然》於2019年初開始策劃,預算從最初的幾十萬到最終花費幾百萬。汪詰在節目推廣視頻中說「真把我拍窮了」,讓我們多多少少了解他邁入長視頻領域的嘗試和波折。今年7月,汪詰宣布《尋秘自然》第一季於騰訊視頻、愛奇藝、西瓜視頻、今日頭條、優酷、嗶哩嗶哩、YouTube各大平臺全網上線,並可永久免費觀看。

《尋秘自然》工作照

《尋秘自然》片尾長長的個人捐助名單凸顯了這部影片的公益性質。預告片播出之後,199、399、999愛心大禮包銷售火熱。節目組甚至還得到不少匿名捐款,再現了「扔下萬元現金扭頭就走」的知名場面。一位海外華人匿名贊助1萬美金,留言寫道「因為你們做了我20年來一直想做的事情,你們在替我實現理想,我就是為了捐贈而捐贈,不為任何回報」。

對比BBC、國家地理等知名廠牌的重金打造,依靠捐款,實在是不得已的選擇。

為國產科普紀錄片打call

10集的《尋秘自然》,從地球生命的起源說起,漸入佳境,除了容納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之外,還有不少中國特有的科學成果和內容。比如第二集中談到河北興隆發現的距今14億年的地球遺蹟;以及8、9集中,分別在山西運城、甘肅蘭州重訪球狀閃電親歷、拍攝之地。讓觀眾認知宇宙、地球之外,更多了解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以及默默耕耘的科學家,恐怕這才是國產科普紀錄片的意義所在。

《尋秘自然》劇照

從事多年科普工作的汪詰作為主持人,親歷不同地貌的外景地,營造體驗自然之感,講解深入淺出,令人信服。片中大量運用場景重現、圖表、動畫等,儘可能全面、客觀、生動地還原科學事實,體現了節目組在突破傳統敘事上的努力。特效製作仍然可以看出經費的捉襟見肘,但作為國產科普紀錄片「民間第一人」,仍然值得欽佩。

《尋秘自然》劇照

當然,汪詰和他的團隊野心不止於此,他們期待在第三季的時候製作出院線級別的大片,吸引更多觀眾走進電影院理解並欣賞科學,甚至最後到第五季時可以與國際大廠同臺競技——《尋秘自然》只是敲門磚,最終他們要讓「Made In China」的科普紀錄片走向世界。

汪詰說:「Not now, but when? Not us, but who?」或許可以翻譯為「時不我待,捨我其誰」。只有科普人薪火相傳,中國才會產生如卡爾薩根《宇宙》一般的經典科普紀錄片。

《尋秘自然 》預告片

《尋秘自然》第一季10 月 3 日已經在除愛奇藝外的各大視頻平臺更新完畢,截止到 10 月 5 日,在騰訊視頻上的總播放量為:201 萬;頭條(西瓜視頻)上的總播放量為:90萬;知乎上的總播放量為:247 萬;此外,在嗶哩嗶哩、優酷、科普中國等視頻平臺也都有不錯的表現,甚至在境外平臺 Youtube 上的播放量也達到了15 萬次。

文案:李澤民

原標題:《新片推薦 | 《尋秘自然》:科普紀錄片Made in China嶄新嘗試》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40年前美國紀錄片《宇宙》影響了一代人,今天中國不應該缺席
    這些貢獻,是不可能等國外團隊來告訴我們的,我們需要自己的科學紀錄片。05《尋秘自然》的上線就在很多人猜測,什麼時候我們國家才會製作出屬於自己的自然科學紀錄片時,一個國產科學紀錄片突然上線了,那就是《尋秘自然》第一季。《尋秘自然》紀錄片的主持人是汪詰,整個紀錄片的拍攝和製作也都是由汪詰團隊獨立完成的。
  • 大自然家居紀錄片《尋秘亞馬遜》為你解讀
    近日,由大自然家居攜手二更視頻打造的紀錄片《尋秘亞馬遜》上線,紀錄片中提到的一則觀點:有一種採伐叫保護,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大部分人固有意識裡都存在一種認知:採伐樹木會破壞環境。當採伐變成保護的時候,心中未免存疑。
  • 作家汪詰搞「科普寫作訓練營」,業界:無異於「自殺」
    汪詰老師在展示了他的成績之後,就開始積極推出他的科普寫作訓練營計劃,目的是培養出更多的可以依賴寫作謀生的科普作家。他的這個科普訓練營,吃力不討好,不但沒有收益,簡直等同於自殺行為。要知道,國內的科普工作其實是一個冷門領域,絕大多數的科普號長期處於公益或者虧損狀態,能夠盈利的科普號寥寥無幾。可以說,科普的這塊市場蛋糕,原本就非常的小,汪詰老師能夠稍有盈利,其實已經堪稱是奇蹟。
  • 紀錄片的「科普」路:不止讓人看見,還要讓人相信
    嚇得我趕緊打開幾部介紹病毒的紀錄片,進行科普,畢竟敵在暗我在明,了解敵軍是關鍵。「科普」不應是一種口號宣傳早在1949年,生產農業科普紀錄片的專業電影製片廠——中國農業科學電影製片廠在北京成立。「科普紀錄片」是科普教育和紀錄片藝術的結合體 ,是科學技術傳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 Chopsticks for China, made in America
    They are often made out of wood, but can also be made of plastic. Most of the world's chopsticks are made in China.
  • 外國佬開的可是made in china!
    沃爾沃S90世界上各個道路上行駛的沃爾沃S90都將會由中國生產,或許沒多久,所有的沃爾沃汽車都也將會貼上made in china的標籤,到那時候就不會有人說沃爾沃亞太和進口沃爾沃是兩款車了,清一色的中國品質,想噴都難。
  • 中國首部洞穴潛水題材紀錄片《潛行深淵》:拍自然探險紀錄片考驗極大
    這是否也可以折射出此類自然環保探險類紀錄片的拍攝困難?龍:極其困難。片子原來的主角設定是WUD的創辦人王遠,但是他那時還有公職,時間上實在難以配合拍攝。於是拍著拍著,主角成了王遠的潛伴王濤。如果要解釋「同生共死」,沒有比潛伴更合適的詞彙了。我想有時間和篇幅的話,要專門說說遠哥和濤哥的故事。
  • 汪老師自我爆料:靠科普寫作我能掙多少錢?
    現在這幾天我剛好是在《尋秘自然》的拍攝間隙,剛剛結束了長江以南部分的外景拍攝,下個月初就要出發前往甘肅、青海等地進行拍攝。我有很多準備工作要做,還要處理很多積壓下來必須要處理的事情,因此,科學有故事的正片節目是沒有精力更新了,請大家繼續保持耐心。今天我想來聊一個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是很敏感的話題,職業科普作者到底能掙到多少錢?
  • 孩子暑假宅在家,看看這4部經典科普紀錄片,比看動畫片有趣多了
    馬上就要暑假了,很多的孩子到了假期不是玩手機就是打遊戲,有的父母還會利用這段時間給孩子報興趣班,其實,我們不妨給孩子看看科普記錄片,開拓孩子的視野,讓他們變得更聰明。對於小孩子來說,好的科普紀錄片能夠幫助他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讓他們了解更多的奇妙之處,比如人文自然、文化知識、宇宙奧秘等等,科普紀錄片是孩子認知、了解世界和地球最佳的方式。
  • 10部不容錯過的紀錄片,讓你認識自然、敬畏自然
    自然由人、植物、動物、微生物構成,每個個體都都處於自然的網絡之中,是網絡中的一個點、線條上的一個鏈,命運息息相關。敬畏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敬畏自然的前提,是了解自然。紀錄片是一個很好的渠道。通過10部頂級的自然紀錄片,在一場場視覺盛宴中,你將深入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感受它們的生命脈動,了解我們共同生活的這顆藍色星球。
  • 吃我一大波最應景科普紀錄片推薦吧!
    XX病毒背後的陰謀」……你就得打起精神,想盡辦法用科普來讓家人不要誤信謠言。 好在辛苦了幾個星期,長輩們應該基本都不再信一些不明來源的資訊,而你也被活生生逼成了半個生物專業的學生,心裡有苦說不出。 沒關係,我們準備了9部非常應景的生物類科普紀錄片,或許能再助你一臂之力,成功讓你走入生物學的大坑世界。
  • 豆瓣9.5高分紀錄片,用自然滋養心靈,給孩子一場頂級視覺盛宴
    他被認為人類旅行旅程最長的人,策劃的紀錄片也成了神話。在白金漢宮裡,大衛被女王親自授予爵士勳章。爵爺是大英博物館、英國皇家植物園、國際自然基金會的託管人,身兼皇家鳥類保護學會副總裁、皇家自然保護學會主席。
  • 發現紀錄片|不能錯過的五部震撼心靈的紀錄片
    本期推薦五部發生在醫院的紀錄片。這其中有對生命真正的意義的探索;有為了延續生命而不斷尋在醫學領域求突破和探索的科學科普;也有面對生命的種種困境所作出的艱難選擇,從醫學發展、就診人員和問診醫生三個視角,詮釋對生命的敬畏與呵護。
  • 10部必看的BBC神級紀錄片推薦 好看的BBC紀錄片有哪些?
    最近有一部很良心的紀錄片,藍色星球第二季,又掀起一波紀錄片熱,你喜歡看紀錄片嗎?你知道紀錄片背後拍攝的故事嗎?今天,以脈動地球為例,帶你來看看紀錄片背後的故事!它是BBC首部使用4k超高清攝影機拍攝的節目,也是BBC一次最高科技的嘗試。該紀錄片的第一集是英國十五年來收視率最高的自然歷史類節目,共吸引了920萬名觀眾觀看。
  • 科普紀錄片《嬰兒日記》央視一套開播
    6月5日起,法國紀錄片《嬰兒日記》將在央視綜合頻道《魅力紀錄》欄目播出。該片通過記錄五個嬰兒亞歷克西斯、阿加特、馬克桑斯、安娜和梅伊從出生到過完兩歲生日的故事,讓觀眾了解人類早期的生命成長過程——對周圍聲音事物的感知、學習爬行、走路、溝通、以及學會表達自己開始說話,是一部富有知識性而又充滿趣味性和美好情感的科普紀錄片。
  • [十大自然災難紀錄片] 澳大利亞鼠災
    [十大自然災難紀錄片] 澳大利亞鼠災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8-05-23   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傳染病[/url,也叫做黑死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熱、淋巴結腫痛、出血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 英國文藝香氛品牌Miller Harris米勒·海莉詩「尋秘」香氛派對
    1月8日,英國文藝香氛品牌Miller Harris米勒·海莉詩在上海舉行以「尋秘」為主題的香氛派對。派對現場香氣四溢,名流齊聚,華燈異彩的酒店中演繹著熱鬧景象,現場嘉賓亦在沉浸式聞香體驗中探尋城市與自然的秘境。  此次派對以「touch」觸覺為主,室內由氣味聯覺、視聽聯覺、美味聯覺、感觸聯覺四大活動區域展開,全程緊貼FORAGE系列「探尋」的產品概念。
  • 7部高評分自然類紀錄片,帶著孩子看遍全世界,激發求知慾
    紀錄片通過極致的視覺呈現讓孩子身臨其境,在無形中帶給孩子豐富的科普知識,感悟生命,滌蕩心靈,幫助更好地了解這個世界。《種出個地球》BBC高清紀錄片,將鏡頭瞄準我們這顆星球上的植物,由主持人Iain Stewart 教授帶領大家走進植物的世界,了解植物的起源及生命機理。該系列紀錄片知識性很強,而最難能可貴的是,專業乏味的植物學知識在他和BBC主創人員鬼斧神工般的技巧下變得娓娓動聽!
  • 初中生都應該看的5部物理紀錄片,打開孩子的好奇心!
    今天小編整理了一些物理的紀錄片,大家在家看一看,培養物理思維,打開孩子的學習好奇心,讓孩子學習更主動、更積極。 《改變世界的方程式》是一部講述了跨越兩個世紀的科學發展的紀錄片。在這兩個世紀的時間中,科學家愛因斯坦在前人的基礎上,通過對光、對物質、對能量的思考,最後提出了偉大的設想——質能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