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這兩個半球關注的焦點是不一樣的,具體到學校的學科上,左半球主要針對語言、計算的學科,這幾乎佔據了如今中小學努力學習的大部分學科了。而右半球主要關注的是音樂、繪畫等,這些學科,在很多中小學,尤其是農村中小學,開展得不夠徹底。這些學校即使開了音樂課、繪畫課,也沒有像語文課、外語課那樣認真對待。這就導致了一個大的問題,那就是,如今大部分學生左腦負擔太重了,可右腦壓根就沒有被激活。少了右腦的參與,學生的學業成績也很難得到提升的。君不見,好學生都是愛用右腦的。
音樂教育真不能忽視:音樂教育,是中小學非常重要的學科,真的不能忽視掉了。雖然在高考的指揮棒下,音樂不計入高考考試分數,但是音樂能夠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而且音樂教育能培養人的右腦,使得大腦均衡發展,從而能夠開發學生的智力,這一點尤為重要。音樂學習,學的是各種旋律,各種節奏,這些都在無形中對學生進行了高效的智力訓練,學生的想像力、抽象思維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
一些成功人士,其實右腦都很好的,譬如愛因斯坦,他不僅學術成果非常多,而且他還是一個水平堪比專業的小提琴手。正是音樂方面的素養,促進了他的思維和智力的提高,他才能獲得這麼高的學術成功。從功利性角度來說,音樂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感受美好,讓心靈得到淨化。通過醫學研究發現,音樂能夠促進消化,讓血液更加循環,而且對疲勞有很好的緩解作用。簡單一句話,音樂能夠讓學生有一個十分好的心情。有了好心情,才能學得更快。另外,音樂最終能培養出學生的優良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好的性格,對以後的人生成長來說,比學習聰明、智力超群的作用更大。
音樂教育面臨著一些問題:如今的教育雖然強調素質教育,但最終都要走向高考,音樂是大部分考生不考的,所以,一些學校對音樂課的重視不是很足,特別是很多農村學校,對這方面的重視就更不夠了,能做的就是上級檢查的時候能夠過關即可。
這種不重視也體現在硬體上投入不足。很多學校經濟困難,所以在音樂設備的採買上,能省則省,即使不得不買,也會買便宜的。這些設備買回來了,也不規定音樂老師必須使用。而音樂老師也樂得少惹麻煩,不用過多的教學器材,就把音樂課草草地上完了。即使有盡責的音樂老師,想用先進的音樂器材,但音樂設備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讓這些老師望而卻步。這種不重視還體現在師資力量不足上。目前很多學校的音樂老師非常低,遠遠不如社會上的音樂培訓機構給得多。所以,優秀的音樂老師都流失了。即使願意待在學校的音樂老師,也因為重視不夠,所以努力進步的欲望不大,漸漸地就磨滅了激情。
這種不重視還體現在教育方法不足上。調查發現,如今的音樂課上課過程,不少地方的音樂老師還是延續過去的做法,只是講述音樂知識,一般都是先練習如何發聲,然後通過這樣開始學習節奏,進行一些歌譜的演唱。這是一個十分程序化的做法,這讓很多學生感覺枯燥,所以對音樂課也就減少了興趣。
重視音樂課,音樂課改革:音樂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即使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習好,考上好大學,那也要學習音樂,只有音樂學好了,培養了右半球的思維,才能變得更聰明,更有記憶力,才能學好其他左半球方面的學科。可是如今的音樂課教學卻出現了種種的問題,關鍵在於重視不夠造成的。這種重視,既要求學校方真正地投入進去,包括對課程的重視,花大力氣採購設備,也包括重視音樂老師,而且包括家長的重視。只有學校、老師、家長三方面重視了,音樂課程才能越發展越好。
音樂課其實是由音樂老師組織的,音樂老師這是第一線的工作人員。作為音樂老師,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包括提升各種音樂知識水平,也包括提升音樂課的教學方法的學習。只有能力提高了,講課的方式改變了,音樂課才能成為學生愛上的課程,才能取得成就。另外一方面,音樂課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如今的數學、語文、外語等課程,其教學改革從來都是開展得如火如荼,唯獨音樂課,這方面的教學改革很少。這需要一線教學的音樂老師大膽地改革,進行教學試驗,不斷摸索出一套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將音樂課打造成學生愛上的課程,讓音樂課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起到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