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對地球的認知還處於天圓地方的時候,海洋對人類來說是充滿陌生且危險的,所以當時的地圖往往將海洋所在的位置用迷霧來代替。礙於當時技術限制,沒有足夠堅固的船隻,所以人類根本沒有能力進行遠洋航行,隨著鄭和下西洋,技術向西方傳播,麥哲倫的環球航行,人們對海洋的探索的興趣越來越濃厚。近代以來,英國海軍通過強大的航海技術,率先在全球各地建立起殖民地,成為了日不落帝國。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海洋開發成為經濟以及軍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海洋的開發被重視起來後,海軍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美國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因此其一直致力於發展海軍。美軍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核動力航母戰鬥群。高達十一艘核航母組成的艦隊,常年打著維護世界和平的名義,遊蕩在各大海洋中,並在各個國家建立軍事基地,表面建立軍事同盟,實際上英國上個世紀的殖民行為有什麼區別?因此,美國的航母戰鬥群是其在全球推行霸權主義的最有力的「長矛」。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擊沉美國的航母,是否會遏制美國的行為,又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航母雖說是強大的軍事武器,但是現在很多的反艦飛彈都有對航母造成致命傷害的能力,例如某國的反艦彈道飛彈就被稱之為「航母殺手」僅需一枚,就可以將尼米茲級航母重傷,即便是美國最新型的福特級航母,也只需要三顆左右便可將其重傷甚至擊沉,因此,擊沉航母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任何一艘航母的建成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包括航母的各式武器,以及甲板上各類戰鬥機,都是價值千金的貴重之物,更何況還有培養出來在航母上工作的軍事人才及飛行員。因此專家表示,一旦擊沉航母不僅會造成巨大的經濟人才損失,導致航母戰鬥群減少,而且以核能為動力的核航母一旦被摧毀,還會對周邊海域造成嚴重的環境汙染。
航母是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徵,如果美國的航母被擊毀,那麼不僅僅是經濟損失這麼簡單,更多的是一種羞辱,會被視作對美國的挑釁,勢必會引起美方的報復,甚至引起大規模的交戰,後果極其嚴重。因此,在當今以和平為主流的世界大環境下,美國的核航母大概率是不會被擊沉的。如果真的發生了核航母被擊沉事件,那麼意味著大規模的戰爭馬上就會波及世界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