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氣體的體積比測量質量通常要方便。我們在獲取了氣體的體積後,通常要轉化為物質的量或質量才能進行相關計算,這就需要先了解一下理想氣體。理想氣體雖然是嬰幼兒物理知識,極為簡單,但發現個別靠物理吃飯的人士,竟然都說不清楚,看來還是需要在體育課上學習才靠譜。
理想氣體簡介
話說從前有幾個歪果仁,他們發現氣體在確定的狀態下,各物理量之間居然有著某種聯繫,這可有大用處啊。於是他們中的第一個 was walking on air,第二個 was over the moon,第三組倆人 were happy as larks,他們一起 were wild with joy。
在一定條件下(氣體質量一定),C均為常數。
注意這是實驗定律,也就是從實驗中得到的經驗規律,是有適用條件的,溫度不能太低,壓強不能太大。從適用理論模型的角度說,前提是理想氣體。
那什麼是理想氣體呢?任何條件下,都符合上述實驗定律的氣體就是理想氣體。
從微觀上說,理想氣體模型忽略了分子的大小,除了分子之間以及分子和容器壁的碰撞外,沒有其他作用力。
從能量上說,由於忽略了分子間作用力,也就不再考慮分子勢能,加上忽略了分子的大小,那麼氣體的內能就只剩下分子的平動動能。
氣體溫度所體現的,主要就是氣體分子的平均平動動能。所以理想氣體的內能,只由溫度決定,與氣體的體積無關。
看到了吧,理想氣體與空想XXXX一樣,是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怪胎。但在溫度不太低,壓強不太大的條件下,近似計算還是可以的。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最早是由克拉珀龍發現的,所以在人教版老教材中又叫克拉珀龍方程,可是這好像不是國際上通用的叫法,稱為理想氣體狀態方程更好一些。
式中R為普適氣體常數,其取值與各物理量的單位有關。在國際單位制中,R=8.314 J/(mol・K)。由於壓強經常使用大氣壓,體積常用升,所以也常用R=0.082 L﹒atm/(mol・K)
有了這個方程,我們測出大氣壓強和室溫,就能用已知氣體的體積求出物質的量或質量的近似值了。
氣體體積的測量
最常用的簡易儀器是量氣管。
實在找不到好用的圖。正所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圖還是打開PhotoShop自己畫吧。
水準管的作用,主要是使被測氣體的壓強等於大氣壓,最後要調整水準管,使量氣管與水準管的液面相平。其他基本原理相同的氣體體積測量裝置,無論如何設計,平衡內外壓強是必不可少的。有確定的溫度、壓強,才能用氣體體積求物質的量。
圖中兩種是常見的量氣管,注意這兩種管子是不同的,至少刻度的大小順序不同。在阿里巴巴上居然找到一款兩用的,注意它有兩行刻度。
有的量氣管還會加上一些三通活塞,使用更為方便。
中學生測氣體體積,經常用滴定管、量筒或注射器代替量氣管測量。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兩個關鍵詞:溫度、壓強。情景的設立,一般都是從這兩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