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外的湘西人經常對「你好大湘西」(微信號:jsqmwh)說,好想念家鄉的小吃喲,就連做夢的時候,腦海都惦記著小時候垂涎欲滴的這些湘西美味小吃,堪稱夢中的吃貨。想想還真是,那些伴隨著我們長大的小吃,離開一段時間後,會顯得特別珍貴……
湘西豆豉
湘西豆豉,又叫豆醬,現在想起來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那種味道,是湘西人知道。
柴火鍋巴
煮飯產生的鍋巴,加點佐料居然可以成為一道美味噢!其實小編覺得如果加點酸菜辣子,那簡直就是絕配啊!
包穀粑粑
包穀粑粑,就是用玉米加糯米磨成粉,然後蒸熟,撒點白糖味道爽到家。
湘西酸菜
湘西酸菜雖然是小吃,名氣卻很大,有各種蔬菜可以入酸,成為可口佳餚。
折耳根
這個也叫魚腥草,是一種生長於山野、溪邊、河岸、田坎邊的爽口野菜。
米豆腐
米豆腐是湘西的著名小吃,雖登不得大雅之堂,在尋常百姓中卻是極受歡迎的,尤其是當年劉曉慶的成名之作《芙蓉鎮》熱映以後,湘西的米豆腐也隨之名揚天下。
餈粑
在湘西,每逢春節來臨,農曆臘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餈粑,又叫年粑粑。年粑粑可煎可煮,綿軟可口,是一種充飢、開味的家鄉美食。
包穀酸
將打成粉的包穀和切碎的辣椒拌均勻,再灌入壇密封起來,半月後就能拿出來炒著吃了。
黴豆腐
湘西土家人,每到冬春季節,家家戶戶都要做黴豆腐。其味香、辣、麻俱全,可口美味,極易下飯。
血粑鴨
血粑鴨是當之無愧的湘西知名小吃。血粑鴨和鴨肉一起炒,肉嫩血鮮,入味濃厚。如果血粑和鴨肉一起小煮,表面硬脆,裡邊卻清香糯軟,屬于越吃越有味,越嚼越香濃的好東西。
油炸竹蟲(木蟲)
湘西多竹(木),竹(木)多有蟲。當地村民到竹林中尋找當年生的有病斑或竹節明顯變形的新竹,砍開竹節捉竹蟲作為菜餚食用。竹蟲富含蛋白質、胺基酸,是湘西人們十分喜愛的美食。
燜田螺
湘西的悶田螺名聲響亮,邀三五好友同食,喝幾杯小酒下肚,這等美食吃了真心讓人難忘。
醋蘿蔔
湘西酸蘿蔔,難忘兒時的上學記憶,好像是一毛錢五片,辣的是嘴巴通紅還停不下來,一直吸氣以緩解酸辣後勁。
麻辣知了
食材是知了猴,也叫蟬猴,是蟬的幼蟲,最原味的吃法,是簡單一炒,椒鹽入味後即食。
香辣盤鱔
吃盤鱔,是湘西人的喜好。無論鱔魚大小,不用洗,不用剖,放油一炸,一把辣椒,一把鹽,幾個湘西漢子碰頭吃,可以下幾斤米酒。
油炸水蜈蚣
每到夏天,湘西的大人小孩都會到小河小溪裡抓水蟲。不管是各種水蟲還是小蝦小蟹,在湘西人眼裡,只要是水裡的,都可以吃。油炸,麻辣,各種口味,如有機會能品嘗到,千萬別害怕,你一定要鬥膽一試,絕對超讚。
油炸河蟹
記得小時候,抓到小河蟹,拽下幾條腳,放在嘴裡嚼嚼,鹹鹹的,鮮鮮的。抓到多的河蟹,裹點麵粉用油炸至金黃色那叫一個好吃啊,可以連殼一起吃,又香又補鈣。
涼 粉
用湘西大米可以做出不同味道的涼粉,這道美食營養價值很高。
湘西米粉
米粉也是無處不有,但好吃在"臊子",最著名的是牛肉,有點像廣州的牛腩,和辣椒一起煮。另外有骨頭湯,極大的粗瓷碗,米粉在滾水裡燙幾燙,撈上來,澆一瓢骨頭湯,加一點芫荽、花椒、胡椒、酸辣子,讓你直呼過癮。
犒犒糖
又叫敲敲糖,買的時候要用錘子敲打分割,其實看敲糖比吃糖更有味道。
油粑粑
油粑粑是用油炸的方法製作的小吃,一般是將糯米黃豆漿裝入提子內,置於燒得滾燙的油鍋裡,在油裡滾動,這種當地人又稱「燈盞窩」。
蒿草粑粑
湘西的蒿草粑粑,和別的地方不一樣。別的地方是以蒿草為佐料,而湘西的蒿草粑粑是以蒿草為主料,將齊頭蒿、艾蒿、苦蒿、野蒿草等各種蒿草伴在一起。用湘西秘方秘製成湘西特有的蒿草粑粑,據傳,湘西放蠱,最早就是放在這蒿草粑粑裡面的。
桐葉粑粑
湘西特色小吃一種,用糯米加秈米打成粉末,拌香蒿加適量清水做成一個個圓圓的粑粑,內包紅豆沙糖或黃豆粉,也可包酸辣椒豆腐丁或鹽菜臘肉丁。外用洗淨的桐樹葉包好蒸熟。趁熱吃,又糯又香,味道好極了!
糖 饊
湘西土家的糖撒,是用蔑圈圍住,把蒸熟的糯米飯,做成一塊塊大如碗口薄如粒米的坯,七八成幹後,用茶油炸。油燒「老」了,把坯放進鍋裡,幾聲吱吱沙沙之後,坯膨脹了起來,那一粒粒的米,變成粒半透明的囊,一粒宛若一顆顆嫩白的蜂蛹,這一個連一個的「蛹」,便結成了一塊塊厚如指頭似的白蒙蒙的糖傲。因為是圓圓的塊,也有叫團撤的。
美食最能體現鄉愁!
吃過這些美食的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