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功能與人極為接近,天文研究者:也許我們正活在宇宙意識裡

2020-11-29 水木長龍探索科學宇宙

天文學家藉助天文望遠鏡向宇宙深入窺望,首先發現,宇宙的一部分結構與人的大腦很有相似吻合之處。人的大腦中有一種被稱之為「網狀系統」的結構,分布著豐富而又錯綜複雜的神經元,是管控人這臺複雜「生物機器」整體協調運作的關鍵組成部分,是人感觸認知這個龐然宏觀世界的信息傳導媒介,更是人的「意識」加工廠。天文學家發現,宇宙整體結構似乎也是以「網狀系統」構建起來的。

宇宙的網狀結構,從「普朗克」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宇宙全景圖中可以分辨得出。宇宙全景圖主要通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繪製出來。天文學家分析,宇宙的網狀結構,很可能就是宇宙的整體構造框架,是承載宇宙整體能量的載體,也是宇宙能量整體流動循環的管道。

如果仔細分析的話,會發現宇宙中的每個天體,都分布在宇宙能量網格線的交匯點處。也就是說,宇宙中所有的天體——無論行星,恆星,星系,星系團,超星系團等——無不通過「宇宙能量網格線」與其它天體彼此相連。由此可知,宇宙中所有的天體——無論大或小——都不是獨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聯繫的,連繫線即為宇宙能量網格線。

人的大腦具有「意識」功能,能通過有意識或潛意識,對身體的整體功能進行協調,從而保證人體這臺智能機器正常有規律地運轉。而宇宙,又何嘗不是呢?

抬頭仰望星空,繁星滿天,似乎毫無規律可循;用太空望遠鏡掃視蒼穹,星系凌亂散布,仿佛互不關聯。而這都只不過是我們局限的視界所看到的表象而已。實則,每個星體的位置,宇宙中每個星系的運作,無不遵循著有規律的章法。

試想,如果太陽系一顆行星的運行軌道,被通過某種外力作用而使其稍微偏離或靠近太陽一點的話,結果會怎樣呢?有研究者給出的答案是:可能直接導致整個太陽系的銷毀,還會波及影響到最近的恆星系。

由此可見,宇宙中天體的分布排列,必須在遵循規章制度的前提下才能正常安穩地運轉。

但有的時候,宇宙中的天體也會因某種外因而違觸規則,偏離自己的運行軌道,這樣情況會導致怎樣的結果呢?

這時候,宇宙就會發揮類似人腦網狀系統的功能——進行自動的自我調節修復,從而在最快的時間內讓自己恢復到整體的協調狀態。仿佛有意識而為之般。

尤其,科學家通過計算機建模進行宇宙演變模擬發現,無論賦予宇宙怎麼的演變初始值,設置怎樣的演變條件參數,宇宙在演變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不尋常事件,而導致的宇宙一時紊亂,最終都會被恢復還原為宇宙原先正常的狀態。

這令天文研究者不由自主地思索到:難道宇宙真的有自我意識?是宇宙的自我意識在主導著宇宙內的一切發展變化?

研究者思索分析:如果宇宙真的有自己的意識,必然比人腦意識強大不知多少億兆兆倍。根據量子力學裡的最新理論觀點(由幾個著名量子實驗呈現的怪異現象得出的推論,「水木長龍」量子文章多有提及詳解),觀察者的意識作用,可能才是宇宙萬物形成和發展演變的關鍵。那麼,我們進一步可以思考:是否宇宙就是一個有意識的生命體?宇宙的意識在控制著宇宙內部的一切?

如果以上分析推理正確,那麼,不難推測:我們很可能活在宇宙成千上萬億個意識中的某一個裡,也就說說宇宙意識創造出來的其中一個意願或夢境裡。這也就證明了為什麼有研究者推測說「宇宙是幻象的呈現,現實不是真實的存在」。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

相關焦點

  • 量子宇宙研究者:若觀察者意識可決定物質,宇宙或時時處於置換中
    曾經被眾星捧月般尊奉為「真理之言」的「眼見為實」,在量子力學裡早已被駁斥得體無完膚;曾經被無數人質疑睥睨為「偏言偽論」的「只有想不到的,沒有不存在的」,在量子力學裡正享譽盛名。「地心說」終究要被淘汰,「日心說」也終究會被擱置一隅。科學在探索中方能不斷前進,人類視野在探索中方能不斷開闊。
  • 量子研究者反思:若意識可以決定物質,證明宇宙只是一道程序
    然而,當科學家們向太空宇宙深處探索得越深入時,似乎越是感到迷茫,心中的疑問反而變得更多了,對宇宙的認識不是越來越了解熟悉,而是感覺越來越陌生了。正如求知若渴的人學習知識一樣——掌握的知識越多越深入的人,反而越覺得自己的知識匱乏不夠使用。
  • 天文學家稱宇宙起源於意識~
    與他的天文成就齊名的是他的三次瀕死體驗,因為他在瀕死期間不僅僅看到了死後的世界,他還穿越時空,看到了遠古和未來,揭開了宇宙的誕生之謎,他也因此從一個不折不扣的無神論者成為史前文明存在的忠實支持者。這個時候姐夫開著車載著兩個姐姐正趕往醫院。而他,正坐在兩個姐姐之間,聽著兩個姐姐的談話。後來,他活過來之後告訴兩個姐姐她們在車裡的談話內容,兩個姐姐大吃一驚,他知道的太詳細了。有著科學家天資的他,立刻意識到,如果用意識可以實現瞬移,那就說明時間和空間都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說,他可以穿越時空。
  • 霍金談宇宙起源:我們從何而來,人類正接近答案
    他預料向我們飛來的星系和離我們飛去的星系一樣多。這是在一個隨時間不變的宇宙中應有的。但是令哈勃驚訝的是,他發現幾乎所有的星系都飛離我們而去。此外,星系離開我們越遠,則飛離得越快。宇宙不隨時間不變,不像原先所有人以為的那樣。它正在膨脹。星系之間的距離隨時間而增大。
  • 人死後意識還存在嗎?神秘的瀕死體驗,也許會告訴我們答案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生與死,是每個人都必須要經歷的過程,但是,生與死之間會是什麼樣子的呢?其它生與死之間的過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瀕死體驗。瀕死體驗是一種在接近死亡時,一些人所經歷的現象。比如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卻意外恢復的人,以及處於潛在毀滅性遭遇中僥倖脫險的人。
  • 意識是宇宙唯一普遍的存在,如人於空氣、魚兒於水
    意識為主,物質為輔(肉身為客)。這本是非常淺顯的道理。那麼,人的無形意識又怎麼可能是肉身這個有形物質而產生的呢!過去,科學家一直都堅持說,靈魂是肉體產生的,先有了肉體然後才會有靈魂,肉體消亡了靈魂也會隨之消失……這是明顯的反客為主、反輔為正,是露骨的違心說——違背自身意識、違背心性的說法。
  • 宇宙同樣存在意識嗎?人類意識和宇宙意識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繫?
    對於現代科學,甚至於對於整個人類來說,世界上存在著兩大終極秘密,一個終極秘密就是宇宙,另一個終極秘密就是人類自身的意識。而在這兩個方面,科學家們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研究。大多數的科學家都認為,只要揭開了兩個秘密中的一個,那麼可能人類就能夠解釋一切,了解所有的疑問和未知。
  • 在紅柳峽,我們找尋宇宙小時候的記憶
    也許只有回到家鄉,翻看老屋床底下箱子裡的舊物,才能擦去霧氣,讓回憶重新清晰。 宇宙小時候的記憶,又應該怎樣喚起?天文學家們要了解宇宙幼年的狀態,需要精心測量宇宙黎明時期遺留下來的微弱電波。
  • 第二十二章 宇宙邊緣在哪裡?宇宙並不複雜,複雜的是我們的意識
    人類一直都很好奇我們生活的宇宙到底有多大?邊界到底在哪裡?宇宙之外是否還存在另外的宇宙?一直都是困擾著人類的好奇之心。當我們面對前後左右上下都是浩瀚的星空時,我們一下就蒙逼了,聽說了這個星星離我們幾光年,那個星星又離我們幾百光年,幾萬光年,幾億光年,要知道這個光年可是光運行一年的距離啊。
  • 有些人認為宇宙是有意識的生命體,地球生物只是有形體的意識生物
    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即便是我們如此巨大的銀河系,它只不過是一個超級星系集團中微不足道的一個點,而這個超級星系集團在我們可觀測宇宙的尺度內甚至小到看不見!宇宙是有意識的生命體  有些人認為,這種說話過於荒謬。事實上,這並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猜測,而是經過研究和觀察得出的結論。  第一個認為宇宙是一個機體的人是希臘哲學家Anaxagoras,但是宇宙作為一種活的有機體的想法主要是由柏拉圖提出的。
  • 美國科學家稱死亡並非結束,意識或永遠存在,並活在平行宇宙中
    他認為是人的意識創造了宇宙,而且人類的死亡並不是結束,意識在身體死亡之後,會被另一個宇宙吸收,然後繼續在那一個宇宙中活下去。一位英國的物理學家經過分析認為,人的意識或許存在於腦細胞的一個微型管道之內,當人的身體死亡之後,意識就會從大腦的這些微型管道之內離開,並且意識還會通過這些微管和平行宇宙中的意識發生量子糾纏現象,並有可能會隨著量子糾纏的現象出現在另外一個平行宇宙當中。
  • 意識並不僅在大腦之中,也可能存在宇宙中!宇宙或許存在主觀意識
    自從物理學被確立以來,其發展可謂是以飛一般的速度成為人類最前沿的學科,而物理學經過牛頓的經典力學,愛因斯坦的宏觀物理學,到最前沿的量子物理學也不過短短幾百年,雖然說牛頓和愛因斯坦對我們影響十分深遠,但要說現代物理學對物質微觀和本質的研究,就不得不提量子物理學。
  • 科學家推測分析:我們的宇宙或是模擬中的模擬
    世代科學家壘建起來的「通天寶塔」,能否通到那遙遠宇宙的天際之處?人類能否窺探到宇宙的終極奧秘?探索科學,探索宇宙,水木長龍與您繼續我們的探索之旅。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者,仿佛受到了共鳴漣漪引起的同頻共振,又好像看到初升太陽時乍蹦出來的瞬間靈感,更仿如靈犀頓現時的幡然醒悟,開始越來越懷疑那根深蒂固的宇宙起源之說:我們的宇宙真的起源於奇點大爆炸嗎?
  • 「意識」—宇宙中最神奇的東西
    當我們探討和研究宇宙中各種規模的增長和神秘的存在時,人們往往覺得人類比浩瀚的宇宙小得多。 但是,我們無視人類的意識,其實是宇宙中最不可思議的存在。人類的意識看不見,摸不到,但和宇宙中所有的東西一樣,是切實現實的存在。
  • 把整個宇宙放在一張圖裡
    這是一張以太陽係為中心可以觀察到的宇宙的對數刻度概念圖。圍繞太陽旋轉的是帶內行星和帶外行星,柯博伊帶,奧爾特雲,半人馬座阿爾法星,英仙臂,銀河系,仙女座星系,其他附近的星系,還有在最邊緣因為大爆炸產生的宇宙網,宇宙微波輻射和無形的等離子。
  • 天文大數據都能做什麼? 虛擬天文臺讓天文數據活起來
    在網際網路+的時代,面對海量的天文大數據,天文學家和公眾有同樣的機會取得新的發現。也許未來,我們中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揭示宇宙和人類發展重大奧秘的那位幸運兒。在天文大數據撲面而來之際,你準備好了麼,讓我們一起去迎接和描繪你對宇宙的新認識。
  • 天文單位的演變,宇宙層次的衍生
    這些恆星擁擠得看似一顆疊在另一個顆上,但這僅僅是由於我們在如此小的空間裡展示了如此多的恆星所致。請記住,它們彼此間的距離都達到了幾十萬天文單位。在第7個立方體的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肉眼可見的天體,包括一些明亮的恆星、獵戶星雲以及金牛座中的昴星團,它們全都在幾百光年之外。雖然我們一晚上能夠看到的大部分恆星都在這個立方體中,但它呈現的恆星數量只佔銀河系中恆星的千分之一。
  • 如果身體死了,但大腦還活在營養液中,那意識能活在虛擬世界裡嗎
    人的大腦是意識的載體,就是我們說的靈魂。打個比方,大腦是電腦的磁碟,而意識是裡面的資料庫,而思想是資料庫裡面的規則和數據。如果人失去一隻手還能感覺到自己,失去一隻腳也可以,甚至四肢都沒有,你還是你自己。換了器官,也還是你自己,但是如果頭沒有了,意識就沒有了。因為靈魂意識就存在大腦裡。
  • 意識是什麼?人的意識是從無到有,還是永恆存在於宇宙中的?
    許多唯物論的人都不承認意識的存在,覺得意識只不過是人體細胞裡所儲存的一些神經元罷了。但是,人越大,就越會相信意識是存在的。第一意識是宇宙的高級意識,它掌控著宇宙的運行與存在,掌握著萬物的變化與規律。這種意識大概和我們所熟悉的宗教神學有關。
  • 人所處的宇宙是人的意識創造的
    在2003年,英國牛津大學哲學教授及未來學家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 Bostrom)在其論文《我們活在計算機模擬中?》中,就認為有可能是遙遠未來的人類或是某種高維度生物創建了這個計算機模擬,而我們是活在這個龐大計算機網絡的模擬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