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蚜蠅 蜜蜂
近日,很多市民反映,在街上、辦公室甚至是家裡經常會發現許多「蜜蜂」,這些「蜜蜂」成群飛舞,並不攻擊人,落在窗玻璃上遲遲不肯離去,很容易就能抓住。對此,昆蟲專家解釋,滿天飛的這些昆蟲並不是蜜蜂,而是一種名叫食蚜蠅的生物,這種食蚜蠅主要靠吃蚜蟲生存,是一種益蟲,市民完全不必感到害怕。
5月17日晚上10時許,市民王女士撥打本報新聞熱線96663反映,她家住在雲霄路40號附近,晚上吃完飯後出去散步,發現空中出現了很多像是蜜蜂一樣的飛蟲,「說是蜜蜂吧,跟我們平常見到的還不一樣,個頭很小,跟蒼蠅一樣大,但是身上的花紋很像蜜蜂」。王女士說,這些蟲子並不怕生,在空中飛舞后聚在了周圍很多飯店的玻璃上,用指頭碰它們,這些蟲子也不立即飛走,反應比較遲鈍。
王女士說,自己抓了一隻來觀察,發現這種蟲子的腹部雖然是黃黑條,但不像蜜蜂那樣豐滿,細一點扁一點,尾部也沒有針,應該不是蜜蜂。「我沒使勁,就碰死了好幾個蟲子。」王女士說,直到一個小時後,黑壓壓的蟲子才慢慢散去。
「我們小區也突現出現好多蜜蜂樣的昆蟲,不知道怎麼回事,難不成蜜蜂變異了嗎?」家住四方區的孫先生18日告訴記者,17日晚上,他回到家中一開燈,發現門窗上零零散散地附著一些蟲子。開門出去的工夫,家裡就飛進來不少,仔細觀察卻看不出是什麼蟲子。
孫先生趕緊找來家裡的殺蟲劑 ,噴了五分鐘才將進入家裡的蟲子消滅掉,「但是一晚上我發現門窗上都有,都不敢開窗透氣了」。
記者17日晚上在南京路與江西路交會處採訪時發現,周邊商店玻璃窗上趴著黑壓壓一片這種像蜜蜂的飛蟲,店主們無奈找出蒼蠅拍驅趕它們。
這些既像蒼蠅又像蜜蜂的生物最近頻頻騷擾人,這究竟是什麼生物?記者聯繫到了青島農業大學昆蟲研究所的顧耘老師。「這種生物名叫食蚜蠅,屬於蚜蠅科生物。」顧老師說,這種食蚜蠅以捕食蚜蟲而著稱,「今年春天青島地區大旱,一些樹木花卉上滋生了蚜蟲,隨之它的天敵食蚜蠅也相應地自然增多起來。」顧老師說,市民們經常見到的這種飛蟲屬於黑帶食蚜蠅,身體狹小,整個頭部除頭頂三角棕褐色外,其他地方均棕黃色,背部中央有一條細狹黑色橫帶,在我國分布很廣泛。「這種食蚜蠅完全屬於益蟲,對人體沒有傷害,大家完全不必感到害怕和恐慌。」
■小資料 如何區分食蚜蠅與蜜蜂食蚜蠅與我們經常見到的蒼蠅是近親,它們的幼蟲長得很像,而生活習性卻大不相同。眾所周知,蒼蠅的幼蟲總是在一些不太乾淨的地方活動,而大部分食蚜蠅的幼蟲卻只在植物上生活,它們和瓢蟲、草蛉一樣,喜歡捕食蚜蟲,因而得名食蚜蠅。
食蚜蠅成蟲腹部多有黃、黑斑紋,往往被誤認為蜜蜂。由於蜜蜂很強大,腹末有刺,不好惹,而食蚜蠅外形像蜂,從而起到保護作用。但仔細觀察就能區分出來,食蚜蠅屬於雙翅目,只有一對翅膀,而蜂類屬膜翅目,體上有兩對翅膀;食蚜蠅的觸角短,而蜂類觸角較長;食蚜蠅的後足纖細,而常見的蜜蜂等蜂類有比較寬闊的後足,用以收集花粉,另外食蚜蠅也沒有蜜蜂的毒刺。
文/圖 記者 陳界交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