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你猜「裝蜂」的食蚜蠅採不採蜜?會不會螫人?

2020-11-25 瀋陽蟲騎士

小蜜蜂遇到危險用螫針保護自己,這一招被昆蟲界的小夥伴發現後,有不少小昆蟲們都準備施展模仿手藝嚇唬天敵。

這真是前有狐假虎威,後有裝蜂自衛。

如果辦一場蜜蜂模擬賽,估計下面這位一定可以位列前三甲。

食蚜蠅

它就是食蚜蠅。無論從外衣顏色和身材都像極了小蜜蜂?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雖然它叫「蠅」,但絕不與蒼蠅、蚊子之類「同流合汙」。

食蚜蠅的得名來源於其幼蟲,雖然幼蟲的模樣醜到原地爆炸:蛆形,有一些透明的質感,可以看到內部臟器,乍看好似一坨鳥糞。但「醜蟲不可貌相」,它可是技能滿滿:一般一隻幼蟲一天可取食百餘只蚜蟲,是人類防治蚜蟲的好幫手。

不僅幼蟲捕食害蟲,食蚜蠅成蟲喜歡食花蜜,所以和小蜜蜂一樣穿梭於花叢間,順便也幫花兒們授了粉。

食蚜蠅
食蚜蠅

更神奇的是,當食蚜蠅遇到危險時還會模仿蜂類針刺的動作不斷扭動腹部,雖然它們的腹部並沒有長蜇針。

雖然都是人類的好夥伴,但我們也不希望張冠李戴了蜜蜂和食蚜蠅。這裡有三招識別它倆的不同:

第一招:看觸角

蜜蜂(左)食蚜蠅(右)

蜜蜂是膝狀觸角,通俗地說像人類坐下時彎曲的膝蓋;食蚜蠅則是標準的蠅類觸角:具芒狀觸角。

第二招:看四翅

蜜蜂(左)食蚜蠅(右)

蜜蜂有兩對膜質翅,飛啊飛;食蚜蠅只有一對膜質翅,後翅已經變成兩個火柴棒頭一樣的平衡棒。

第三招:看六足

蜜蜂(左)食蚜蠅(右)

蜜蜂的足粗壯而多毛,後足是攜粉足,便於將花粉啥的帶回家;食蚜蠅的足比較纖細,後足非攜粉足,不會攜帶花粉團,只管自己吃飽飽。

食蚜蠅

下次,在看見穿梭花叢間的黃黑相間的小昆蟲時,試試這三招,分辨一下誰是釀蜜的小蜜蜂,誰是盜版的食蚜蠅。

相關焦點

  • 黃蜂會不會採蜜?馬蜂窩裡的蜂蜜能吃嗎?
    黃蜂會不會採蜜?馬蜂窩裡的蜂蜜能吃嗎?馬蜂是一種比較兇猛的昆蟲,體大身長毒性也大,大家都知道蜂蜜是蜜蜂採集花蜜釀造而成的,馬蜂與蜜蜂同樣屬於膜翅目細腰亞目,那馬蜂也會釀蜂蜜嗎?馬蜂窩裡的蜂蜜能吃嗎?馬蜂並不會釀造蜂蜜,馬蜂的身體構造和生活習性與蜜蜂有很大的不同,馬蜂沒有蜜囊,口器為咀嚼式,不利於採蜜,所以馬蜂沒有辦法採集花蜜釀造蜂蜜,而且馬蜂通常用浸軟的似紙漿般的木漿造巢,並不是蜂蠟,另外從飲食習慣上來說,蜜蜂以蜂蜜為食,馬蜂則食取動物性或植物性食物,也就是說馬蜂並不單一以蜂蜜為食,甚至還會吃蜜蜂,一系列的條件決定了馬蜂不釀造蜂蜜。
  • 食蚜蠅
    食蚜蠅是常見的天敵昆蟲,以幼蟲捕食蚜蟲而著稱。但實際上,還有不少食蚜蠅種類,它們的幼蟲並不捕食蚜蟲,而是植食性的,幼蟲在植物體內取食植物的組織,或者是腐食性的,幼蟲以腐敗的有機物或禽畜糞便為食。食蚜蠅成蟲腹部多有黃、黑斑紋,不少種類有明顯的擬態現象,往往被誤認為蜂。食蚜蠅由於像蜂,從而起到保護作用。
  • 攝影圖文:食蚜蠅,時常被誤認為「小蜜蜂」
    食蚜蠅,性喜陽光,常飛舞花草叢間,吸食花粉花蜜,傳播花粉。食蚜蠅飛行能力強,或翱翔空中,或振動雙翅在空中懸停,或突然作直線高速飛走。食蚜蠅種類多,全世界已知5000多種,國內已知3000多種。下面是幾種常見的食蚜蠅。1,細扁食蚜蠅,最常遇到,也最不畏懼人,人們稱的「小蜜蜂」大多是指他2,擬態最似蜂的食蚜蠅,體型最大,身體斑紋最與蜜蜂相似,連飛行的時候都帶著「嗡嗡嗡」聲,是最容易被誤認為蜂的食蚜蠅。3,黃道食蚜蠅。複眼帶有漂亮的橫道斑帶紋。
  • 似蜂非蜂,食蚜蠅
    【蚜蠅分類】食蚜蠅,因體型似膜翅目蜂類而被很多人誤認為是蜂,實則是雙翅目環裂亞目蚜蠅科昆蟲。
  • 「蠅」姿颯爽:食蚜蠅
    食蚜蠅,雙翅目,種類繁多,多數種類的幼蟲以善捕食蚜蟲而著名(名聲僅次於瓢蟲)。成蟲植食性,飛舞懸停於草徑花叢中,常被不常識者誤判為蜂,有些種類也確與蜂極為類似,或模仿或偽裝,偽蜂是也。。。兩張正面一張側面,先認識一下。
  • 這種昆蟲有點像蜜蜂,但是請放心,它不會螫人
    因為經常在花中懸停和穿梭,身上又多有黃色斑紋,就很容易讓人以為是黃蜂或蜜蜂。但是它們跟蜂不一樣,即使你揮手去「招惹」,也不會來「咬」你。相反的,有時候還會「挑逗」似地飛到你面前,在你出手的瞬間又迅速飛向一邊,那反應速度快得讓人吃驚。出門旅遊或者就近踏青時,我經常看到有人因為它而「大驚小呼」,偶爾也會去「熱心」科普,但大部分時候還是一笑而過。
  • 於瑩:姿態各異食蚜蠅
    開始只是儘量把手機朝被攝主體移近,拍攝的成品不盡如人意。後來在網上學習了大師的做法,購買了一隻微距鏡頭,使我的拍攝方便了許多,並且我越來越喜歡微距攝影,目前把這項技術作為我的主攻方向。今天我展示的一些微距作品,主要是關於食蚜蠅方面的題材。食蚜蠅是常見的天敵昆蟲,以幼蟲捕食蚜蟲而著稱,是一種對農作物有益的昆蟲。
  • 盤點自然界各大絕美蜜蜂:各顯本領 不止會採蜜(圖)
    盤點自然界各大絕美蜜蜂:各顯本領 不止會採蜜(圖)  蜜蜂因採集花粉釀造蜂蜜為人們所熟知,是大自然中比較常見、分布較廣的一類昆蟲,然而,蜜蜂只是人類所熟知的蜂族中的一種,現在世界上已發現的蜂族成員有近20000
  • 印度採蜜人採蜜方法獨特,靠向蜂巢吹氣引開蜜蜂
    據印度The Wire網7月23日報導,在印度西南部巴卡爾德山附近的Bikkapathimued村,大約有35位被稱為Todas的採蜜人,他們有著獨特的採蜜方法,並且非常注重自己心靈和身體的修養,赤腳行走以表達對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對自己的有著嚴格的素食控制。
  • 食蚜蠅外貌"酷似"蜜蜂 專家:是益蟲不必害怕
    食蚜蠅 蜜蜂     近日,很多市民反映,在街上、辦公室甚至是家裡經常會發現許多「蜜蜂」,這些「蜜蜂」成群飛舞,並不攻擊人,落在窗玻璃上遲遲不肯離去,很容易就能抓住。對此,昆蟲專家解釋,滿天飛的這些昆蟲並不是蜜蜂,而是一種名叫食蚜蠅的生物,這種食蚜蠅主要靠吃蚜蟲生存,是一種益蟲,市民完全不必感到害怕。
  • 昆蟲攝影,用3個方法,拍好「身材纖瘦」的食蚜蠅
    蟄一下會難受好幾天。但是食蚜蠅卻是不傷人的。而且,食蚜蠅雖然是蒼蠅的親戚,卻有著和蜜蜂類似的樣貌,而且,食蚜蠅比蜜蜂瘦很多……就算是沾上花粉,也不會拍出像蜜蜂那樣毛茸茸的感覺。而且,也因為食蚜蠅個頭比較小,所以它振翅的聲音也比較小……對於女性攝影愛好者來講,拍攝食蚜蠅,頭髮會站起來的機率相對也就比較小了。食蚜蠅,要離遠一點拍攝影圈裡有一句名言,叫做「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
  • 馬蜂為什麼不產蜜?馬蜂會不會採蜂蜜?這些常識你知道嗎
    馬蜂則是雜食性的昆蟲,它是以植物性和動物性食物為食,其中包括花蜜、果實以及蛾和蝶等昆蟲,因此馬蜂並不會像小蜜蜂那樣去採集花蜜。2、 馬蜂不採花蜜馬蜂的口器和小蜜蜂也有很大的區別,小蜜蜂是嚼吸式的口器,馬蜂則是咀嚼式的口器,它無法像小蜜蜂那樣吸取花蜜,只能咀嚼食物或動物組織,因此馬蜂並不能像小蜜蜂那樣採集花蜜,沒有花蜜就無法釀造蜂蜜。
  • 進入夏季,為啥蜜蜂只採蜜不採粉?別為難蜂王,3個小妙招解決
    那就是現在他們的蜜蜂只採蜜沒有採粉,這種現象是不是正常?有的朋友在發現蜜蜂只採蜜不採粉的情況下,也不管是什麼原因?首先把蜂王給淘汰了,最後給蜂群帶來更加嚴重的後果。那麼,是不是說只要我們的蜂群中,蜜蜂只採蜜不採粉,就是我們的蜂王引發的呢?
  • 黑帶食蚜蠅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黑帶食蚜蠅,拉丁學名是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六足亞門、昆蟲綱(Insecta)、雙翅目、環裂亞目、食蚜蠅科(Syrphidae)、食蚜蠅亞科(Syrphinae)的一種動物,族是食蚜蠅族Syrphini。
  • 它是食蚜蠅!
    哈哈,一比對,好像真是食蚜蠅!正巧,昨天正好有河南花友的杜鵑上也發現了類似的飛蟲,判斷很有可能也是食蚜蠅。看來最近大家還是很有機會能見到這小傢伙的,所以見到了要認識它哦!乖寶寶名稱:食蚜蠅。雙翅目食蚜蠅科昆蟲突出貢獻:吃蚜蟲!
  • 蜜蜂採花粉時沒採蜜,採蜜時不會採花粉!真的嗎?
    有些人養蜂時,看到蜜蜂夾著大大的花粉團歸巢就會很高興,這是看得見的收入啊!這是蜂群積極勞動的表現啊!
  • 以假亂真,昆蟲逆天的「裝蜂」演技
    人呆手戶 「人呆手戶」即保護:保護植物,保護綠色,保護自然,保護生命! MAY BE!我們更願意保護的是你喜歡閱讀、熱愛自然的心意。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切黑狹口食蚜蠅
    切黑狹口食蚜蠅,拉丁文學名是Asarkina ericetorum,別稱切黑狹口蚜蠅,屬於節肢動物門、具顎亞門、昆蟲綱、雙翅目、芒角亞目、食蚜蠅科、食蚜蠅亞科的一種動物,族是食蚜蠅族。切黑狹口食蚜蠅頭頂黑色,光亮,具紫色光澤;額亮黑色,雄性額密被黃褐色粉被和黑色毛;顏黃色至黃褐色,中突光亮,兩側覆黃色粉被,毛黑色;頰黑色。觸角黃色,上側和芒黑褐色。中胸背板黑色,略具銅色光澤;兩側黃色,背板毛黃色;小盾片黃色,毛黃色,後部毛黑色;側板黃色,覆黃色粉被和長毛,腹側片下側黑色。
  •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當然,氣味不好的蘑菇人們一般是不願採食的。誤區四:蟲食或生蛆的蘑菇無毒很多劇毒蘑菇成熟後常會生蛆或被蟲食。如成熟的致命鵝膏常常被蟲啃食。即便用致命鵝膏給大小鼠灌胃,大小鼠也不會中毒。因為大小鼠的消化道不吸收鵝膏毒素。
  • 寧鄉已有4人因採食野生蘑菇中毒!速轉!
    這些蘑菇要遠離 在我國,毒菌約有180多種,其中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30多種。有毒沒毒,傻傻分不清?那是正常的。 有些人自認為食用了很多年蘑菇,並沒有出事,仗著經驗十足,覺得可以辨別毒蘑菇,所以放心大膽採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