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帶食蚜蠅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2020-11-25 百聞動物

黑帶食蚜蠅,拉丁學名是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六足亞門、昆蟲綱(Insecta)、雙翅目、環裂亞目、食蚜蠅科(Syrphidae)、食蚜蠅亞科(Syrphinae)的一種動物,族是食蚜蠅族Syrphini。

本物種體長7-11毫米,翅長6.50-9.50毫米。頭黑短毛.頭頂寬約為頭寬的1/7.單眼區後方密覆黃粉。額大部分黑色覆黃粉,背較長黑毛,端部1/4左右黃色。腹部第五節背片近端部有一長短不定的黑橫帶,其中央可前伸或與近基部的黑斑相連。黑帶食蚜蠅頭黑色,覆黃粉,被棕黃毛,頭頂呈狹長三角形。額前端有1對黑斑。觸角桔紅色,第三節背面黑色。面部黃色,頰大部分黑色,被黃毛。中胸盾片黑色,中央有1條狹長灰紋.兩側的灰縱紋更寬,在背板後端匯合。腹部第二節最寬。側緣無隆脊。背面大部黃色,第2-4節除後端為黑橫帶外.近基部還有1狹窄黑橫帶,第二背片前黑帶約在基部1/3處.第三、四節橫帶約在基部1/4處。第四節後緣黃色,第五節全黃色或中央有I黑斑。腹面黃色或第2-4腹片中央具黑斑。

黑帶食蚜蠅在24℃恆溫條件下,各蟲態發育歷期最短,在27℃恆溫時除蛹期發育較快外,卵和幼蟲發育歷期均較24℃發育時長,30℃時很少孵化,幼蟲和蛹均不能發育,故27℃左右可視為最高適溫界線,30℃接近致死高溫。8.35±2.91℃和28.75±3.32日度,8.11土2.28℃和83.02士7.90日度,8.57±2.55和99.17士10.93日度,8.10士1.25℃和242.58±12.68日度,8.29±1.6I℃和449.05±30.62日度。 黑帶食蚜蠅在上海市以蛹和少量成蟲於12月下旬越冬。翌年3月上旬越冬成蟲開始活動,在該地區一年可發生5代。

黑帶食蚜蠅雌雄成蟲在飛行中進行交配,交配時間極短,持續約1秒鐘。交配後雌蟲將卵散產於蚜蟲聚集的棉花葉片上,一般葉片背面較多。未交配的雌蟲所產的卵不能孵化。成蟲羽化後需要補充營養,如取食物,壽命13天左右;不取食4天左右。夏季高溫季節,以蛹態進行越夏。一頭高齡幼蟲每天可取食棉蚜80頭左右,整個幼蟲期可捕食400頭左右。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切黑狹口食蚜蠅
    切黑狹口食蚜蠅,拉丁文學名是Asarkina ericetorum,別稱切黑狹口蚜蠅,屬於節肢動物門、具顎亞門、昆蟲綱、雙翅目、芒角亞目、食蚜蠅科、食蚜蠅亞科的一種動物,族是食蚜蠅族。切黑狹口食蚜蠅頭頂黑色,光亮,具紫色光澤;額亮黑色,雄性額密被黃褐色粉被和黑色毛;顏黃色至黃褐色,中突光亮,兩側覆黃色粉被,毛黑色;頰黑色。觸角黃色,上側和芒黑褐色。中胸背板黑色,略具銅色光澤;兩側黃色,背板毛黃色;小盾片黃色,毛黃色,後部毛黑色;側板黃色,覆黃色粉被和長毛,腹側片下側黑色。
  • 似蜂非蜂,食蚜蠅
    【蚜蠅分類】食蚜蠅,因體型似膜翅目蜂類而被很多人誤認為是蜂,實則是雙翅目環裂亞目蚜蠅科昆蟲。
  • 食蚜蠅外貌"酷似"蜜蜂 專家:是益蟲不必害怕
    食蚜蠅 蜜蜂     近日,很多市民反映,在街上、辦公室甚至是家裡經常會發現許多「蜜蜂」,這些「蜜蜂」成群飛舞,並不攻擊人,落在窗玻璃上遲遲不肯離去,很容易就能抓住。對此,昆蟲專家解釋,滿天飛的這些昆蟲並不是蜜蜂,而是一種名叫食蚜蠅的生物,這種食蚜蠅主要靠吃蚜蟲生存,是一種益蟲,市民完全不必感到害怕。
  • 食蚜蠅
    食蚜蠅是常見的天敵昆蟲,以幼蟲捕食蚜蟲而著稱。但實際上,還有不少食蚜蠅種類,它們的幼蟲並不捕食蚜蟲,而是植食性的,幼蟲在植物體內取食植物的組織,或者是腐食性的,幼蟲以腐敗的有機物或禽畜糞便為食。食蚜蠅成蟲腹部多有黃、黑斑紋,不少種類有明顯的擬態現象,往往被誤認為蜂。食蚜蠅由於像蜂,從而起到保護作用。
  • 於瑩:姿態各異食蚜蠅
    今天我展示的一些微距作品,主要是關於食蚜蠅方面的題材。食蚜蠅是常見的天敵昆蟲,以幼蟲捕食蚜蟲而著稱,是一種對農作物有益的昆蟲。成蟲早春出現,春夏季盛發,性喜陽光,常飛舞花間草叢或芳香植物上,取食花粉、花蜜,並傳播花粉。成蟲羽化後必須取食花粉才能發育繁殖,否則卵巢不能發育。成蟲飛翔力強,常翱翔空中,或振動雙翅在空中停留不動,飛行動作平穩,或突然作直線高速飛行而後盤旋徘徊。
  • 「蠅」姿颯爽:食蚜蠅
    食蚜蠅,雙翅目,種類繁多,多數種類的幼蟲以善捕食蚜蟲而著名(名聲僅次於瓢蟲)。成蟲植食性,飛舞懸停於草徑花叢中,常被不常識者誤判為蜂,有些種類也確與蜂極為類似,或模仿或偽裝,偽蜂是也。。。兩張正面一張側面,先認識一下。
  • 攝影圖文:食蚜蠅,時常被誤認為「小蜜蜂」
    食蚜蠅,性喜陽光,常飛舞花草叢間,吸食花粉花蜜,傳播花粉。食蚜蠅飛行能力強,或翱翔空中,或振動雙翅在空中懸停,或突然作直線高速飛走。食蚜蠅種類多,全世界已知5000多種,國內已知3000多種。下面是幾種常見的食蚜蠅。1,細扁食蚜蠅,最常遇到,也最不畏懼人,人們稱的「小蜜蜂」大多是指他2,擬態最似蜂的食蚜蠅,體型最大,身體斑紋最與蜜蜂相似,連飛行的時候都帶著「嗡嗡嗡」聲,是最容易被誤認為蜂的食蚜蠅。3,黃道食蚜蠅。複眼帶有漂亮的橫道斑帶紋。
  • 自然科普:你猜「裝蜂」的食蚜蠅採不採蜜?會不會螫人?
    不僅幼蟲捕食害蟲,食蚜蠅成蟲喜歡食花蜜,所以和小蜜蜂一樣穿梭於花叢間,順便也幫花兒們授了粉。雖然都是人類的好夥伴,但我們也不希望張冠李戴了蜜蜂和食蚜蠅。蜜蜂是膝狀觸角,通俗地說像人類坐下時彎曲的膝蓋;食蚜蠅則是標準的蠅類觸角:具芒狀觸角。
  • 昆蟲攝影,用3個方法,拍好「身材纖瘦」的食蚜蠅
    但是食蚜蠅卻是不傷人的。而且,食蚜蠅雖然是蒼蠅的親戚,卻有著和蜜蜂類似的樣貌,而且,食蚜蠅比蜜蜂瘦很多……就算是沾上花粉,也不會拍出像蜜蜂那樣毛茸茸的感覺。而且,也因為食蚜蠅個頭比較小,所以它振翅的聲音也比較小……對於女性攝影愛好者來講,拍攝食蚜蠅,頭髮會站起來的機率相對也就比較小了。
  • 它是食蚜蠅!
    哈哈,一比對,好像真是食蚜蠅!正巧,昨天正好有河南花友的杜鵑上也發現了類似的飛蟲,判斷很有可能也是食蚜蠅。看來最近大家還是很有機會能見到這小傢伙的,所以見到了要認識它哦!乖寶寶名稱:食蚜蠅。雙翅目食蚜蠅科昆蟲突出貢獻:吃蚜蟲!
  • 擬刺尾鯛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體藍色,體上半部從胸鰭中央至尾柄全為黑色,但胸鰭後方具有一長橢圓形藍斑;眼後另具一黑帶沿背鰭基部縱走而與體之黑斑相連;背、臀及腹鰭藍色而具黑緣;胸鰭前部藍色,後部黃色;尾鰭黃色,上下葉緣黑色。擬刺尾鯛棲息於面海且有潮流經過的礁區平臺,棲息深度在2-4生活於24-26℃水溫。成魚通常會聚集於離海底1-2米高的水層,稚魚或幼魚則聚集在珊瑚的枝芽附近。
  • 黃尾副刺尾魚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體藍色,體上半部從胸鰭中央至尾柄全為黑色,但胸鰭後方具有一長橢圓形藍斑;眼後另具一黑帶沿背鰭基部縱走而與體之黑斑相連;背、臀及腹鰭藍色而具黑緣;胸鰭前部藍色,後部黃色;尾鰭黃色,上下葉緣黑色。前外側腺槽長有毒腺。背鰭硬棘:9枚;背鰭軟條:19~20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8~19枚。此物種活動水深2~40米,通常10~40米。
  • 儒艮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儒艮僅攝食海床底部生長的植物,深度約在1到5米左右,以多種海生植物的根、莖、葉,與部分藻類等為食,常會吃掉整株植物。它們不會使用門牙來咬斷海草,而是以其大而可抓握的吻來攝食。有時它們會留下一條啃食過的痕跡,當退潮時海草林露出水面即可見到。儒艮一般白天或晚上皆會進食,但在人類活動頻繁的地區則多半在晚上覓食。每天要消耗45公斤以上的水生植物,有很大一部分時間用在攝食上。
  • 達摩鳳蝶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幼蟲先食柑桔嫩葉,蟲體漸長,食量增大,老葉變可取食。老熟幼蟲於11月下旬在枝間化蛹,蛹尾端固著於枝上,身體上部環系絲帶。蛹體與枝條作40度左右傾斜,觸動時則左右搖擺。蛹期25-45天,至1月中旬羽化為成蟲。第2代幼蟲,大多3月發現。該物種一年發生多代,以蛹越冬。成蟲北部地區發生期為4~1地區全年出現。成蟲飛行快速,愛訪花,喜潮溼,常在水邊、池塘附近活動。
  • 白腹鶇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它主要以鞘翅目、鱗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植物果實與種子。其在國內繁殖於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張廣才嶺,吉林長白山等地;遷徙或越冬於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內蒙古賀蘭山、烏拉特旗、寧夏、甘肅、青海、四川、陝西、江蘇、湖北、湖南、貴州、雲南、廣西、福建、海南島、香港和臺灣等地。
  • 黑冠白頸鷺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白晝或展昏活動,以水種生物為食,包括魚、蝦、蛙及昆蟲等,兼食蛇類、軟體動物及小型嚙齒類。常站在水邊或淺水中,用嘴飛快地攫食。黑冠白頸鷺可以在一年中任何時候築巢,只要有足夠的降雨。繁殖期從9月至12月。鳥巢修在距離水道不遠的樹和灌木上。鷺巢單獨或在居住區鬆散分布。每次產3枚藍綠色的卵。孵化期大約持續24~26天,是由父母雙方餵養。
  • 豆藍金龜子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此物種主要以花的花穗、幼果和嫩葉為食,造成大量落花落果影響;嫩葉被害後形成若干孔洞,為害嚴重時影響光合作用和植物的產量。豆藍金龜子1年發生l代,以2~3齡幼蟲在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初越冬幼蟲轉移至近地面的土層內活動為害。6月初至7月上旬為化蛹盛期,蛹期約2周左右。成蟲於7月中旬至8月中旬產卵,卵產在距地面5釐米下的土層內,成蟲壽命1個月左右,最長達60天。
  • 黃金龜甲蟲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黃金龜甲蟲別名黃金瓢蟲,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昆蟲綱(Insecta)、鞘翅目(Coleoptera)、多食亞目(Polyphaga)、葉甲科(Chrysomelidae)、龜甲亞科(Cassidinae)的一種動物,體長5-10mm。
  • 普通刺蝟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普通刺蝟的食物以昆蟲及其幼蟲為主,兼食小形鼠類及幼鳥、鳥卵、蛙、小蛇、蜥蜴等小動物,也食植物性食物,如橡實、野果、蘋果、蕈菌等,亦偷吃瓜類作物和葡萄等。對農業及養蠶業有一定危害。普通刺蝟天敵包括狼、狐狸、黃鼬、獾及大型猛禽和貓頭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