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帶食蚜蠅,拉丁學名是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六足亞門、昆蟲綱(Insecta)、雙翅目、環裂亞目、食蚜蠅科(Syrphidae)、食蚜蠅亞科(Syrphinae)的一種動物,族是食蚜蠅族Syrphini。
本物種體長7-11毫米,翅長6.50-9.50毫米。頭黑短毛.頭頂寬約為頭寬的1/7.單眼區後方密覆黃粉。額大部分黑色覆黃粉,背較長黑毛,端部1/4左右黃色。腹部第五節背片近端部有一長短不定的黑橫帶,其中央可前伸或與近基部的黑斑相連。黑帶食蚜蠅頭黑色,覆黃粉,被棕黃毛,頭頂呈狹長三角形。額前端有1對黑斑。觸角桔紅色,第三節背面黑色。面部黃色,頰大部分黑色,被黃毛。中胸盾片黑色,中央有1條狹長灰紋.兩側的灰縱紋更寬,在背板後端匯合。腹部第二節最寬。側緣無隆脊。背面大部黃色,第2-4節除後端為黑橫帶外.近基部還有1狹窄黑橫帶,第二背片前黑帶約在基部1/3處.第三、四節橫帶約在基部1/4處。第四節後緣黃色,第五節全黃色或中央有I黑斑。腹面黃色或第2-4腹片中央具黑斑。
黑帶食蚜蠅在24℃恆溫條件下,各蟲態發育歷期最短,在27℃恆溫時除蛹期發育較快外,卵和幼蟲發育歷期均較24℃發育時長,30℃時很少孵化,幼蟲和蛹均不能發育,故27℃左右可視為最高適溫界線,30℃接近致死高溫。8.35±2.91℃和28.75±3.32日度,8.11土2.28℃和83.02士7.90日度,8.57±2.55和99.17士10.93日度,8.10士1.25℃和242.58±12.68日度,8.29±1.6I℃和449.05±30.62日度。 黑帶食蚜蠅在上海市以蛹和少量成蟲於12月下旬越冬。翌年3月上旬越冬成蟲開始活動,在該地區一年可發生5代。
黑帶食蚜蠅雌雄成蟲在飛行中進行交配,交配時間極短,持續約1秒鐘。交配後雌蟲將卵散產於蚜蟲聚集的棉花葉片上,一般葉片背面較多。未交配的雌蟲所產的卵不能孵化。成蟲羽化後需要補充營養,如取食物,壽命13天左右;不取食4天左右。夏季高溫季節,以蛹態進行越夏。一頭高齡幼蟲每天可取食棉蚜80頭左右,整個幼蟲期可捕食400頭左右。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