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攝影,用3個方法,拍好「身材纖瘦」的食蚜蠅

2020-11-25 柳侍墨

一般情況下,昆蟲類的攝影題材,我是不碰的……

因為我是女生……看到蟲子頭髮會站起來。這個缺點也極大的阻礙了我在戶外拍攝野生花卉的積極性。

我在戶外拍攝常見野花的時候,經常會見到蜜蜂、蝴蝶、瓢蟲、蒼蠅、牛虻……還有各種各樣叫不出名字來的小蟲子。拍攝花卉的時候,它們就在我眼前飛……耳邊都是昆蟲振翅的聲音。

我的頭皮都是發麻的……

但是為了拍攝花卉,沒辦法……只能忍著了。

攝影愛好者們都知道,在野外拍攝花卉時,如果能有昆蟲出鏡,尤其是拍攝到正在飛翔的昆蟲……畫面是非常美好的。

但是,這些採蜜的昆蟲裡面,有一些是具有攻擊性的——比如蜜蜂,馬蜂。

蟄一下會難受好幾天。

但是食蚜蠅卻是不傷人的。而且,食蚜蠅雖然是蒼蠅的親戚,卻有著和蜜蜂類似的樣貌,而且,食蚜蠅比蜜蜂瘦很多……就算是沾上花粉,也不會拍出像蜜蜂那樣毛茸茸的感覺。

而且,也因為食蚜蠅個頭比較小,所以它振翅的聲音也比較小……對於女性攝影愛好者來講,拍攝食蚜蠅,頭髮會站起來的機率相對也就比較小了。

食蚜蠅,要離遠一點拍

攝影圈裡有一句名言,叫做「如果你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不過呢,拍攝食蚜蠅這種會飛的昆蟲,還真的需要拍攝者離得稍微遠一些——畢竟,離進了人家就飛走了嘛!

「離得近」指的不一定就是拍攝者與攝影主體之間的實際距離。用長焦鏡頭拉伸,也可以起到同等的效果。而且,長焦鏡頭還可以讓拍攝者與被攝主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這對於拍攝那些會飛的昆蟲和鳥類來講,不幹擾就是最大的保護了。

食蚜蠅,要飛起來拍

很多攝影初學者在剛開始拍攝花卉的時候,遇到一隻趴在花上「轟不走」的蜜蜂都會拍半天……因為,作為攝影初學者來講,能逮住昆蟲已經很不容易了。

但是,如果您拍攝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如果拍攝爬在花朵上的昆蟲,似乎少了一些「靈動」。即使,拍攝爬在花朵上的昆蟲也不算很容易。但是效果卻沒有拍攝正在飛翔中的昆蟲效果更好。

拍攝食蚜蠅也是如此。

正在花朵前面飛翔的食蚜蠅,肯定是比落在花朵上的食蚜蠅,拍攝難度要高一些。但是,相應的,拍攝效果也會更好一些。

拍攝正在振翅的食蚜蠅,焦點要對在食蚜蠅的頭部,把飛翔的翅膀拍出動感,能讓畫面顯得更加「靈動」。

食蚜蠅,要拍頭

很多是初學者,在拍攝花卉中間的昆蟲時,經常會忽略一個細節——無論是飛起來了還是落在花蕊上的昆蟲,攝影初學者總會把昆蟲的屁股拍得毛茸茸。但是昆蟲的「頭臉」,無論是正面或者側面,卻沒有被當成是拍攝重點。

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一想。假如昆蟲像人類一樣,他們會不會願意在拍照的時候重點展示自己的屁股?

就算是拍攝正在飛翔的昆蟲,拍頭也比拍屁股更上鏡。

如果食蚜蠅會說話,它們肯定會說:我雖然「身材纖瘦」,但我也想在拍照的時候「露個臉」。

相關焦點

  • 於瑩:姿態各異食蚜蠅
    自從2018年9月開始學習手機攝影,深感手機攝影要學的東西很多。由於工作性質決定,不能走出去拍攝祖國的大好河山,只能利用早早晚晚的時間拍些花草小蟲。開始只是儘量把手機朝被攝主體移近,拍攝的成品不盡如人意。後來在網上學習了大師的做法,購買了一隻微距鏡頭,使我的拍攝方便了許多,並且我越來越喜歡微距攝影,目前把這項技術作為我的主攻方向。
  • 食蚜蠅
    食蚜蠅是常見的天敵昆蟲,以幼蟲捕食蚜蟲而著稱。但實際上,還有不少食蚜蠅種類,它們的幼蟲並不捕食蚜蟲,而是植食性的,幼蟲在植物體內取食植物的組織,或者是腐食性的,幼蟲以腐敗的有機物或禽畜糞便為食。食蚜蠅成蟲腹部多有黃、黑斑紋,不少種類有明顯的擬態現象,往往被誤認為蜂。食蚜蠅由於像蜂,從而起到保護作用。
  • 似蜂非蜂,食蚜蠅
    【蚜蠅分類】食蚜蠅,因體型似膜翅目蜂類而被很多人誤認為是蜂,實則是雙翅目環裂亞目蚜蠅科昆蟲。
  • 攝影圖文:食蚜蠅,時常被誤認為「小蜜蜂」
    食蚜蠅,性喜陽光,常飛舞花草叢間,吸食花粉花蜜,傳播花粉。食蚜蠅飛行能力強,或翱翔空中,或振動雙翅在空中懸停,或突然作直線高速飛走。食蚜蠅種類多,全世界已知5000多種,國內已知3000多種。下面是幾種常見的食蚜蠅。1,細扁食蚜蠅,最常遇到,也最不畏懼人,人們稱的「小蜜蜂」大多是指他2,擬態最似蜂的食蚜蠅,體型最大,身體斑紋最與蜜蜂相似,連飛行的時候都帶著「嗡嗡嗡」聲,是最容易被誤認為蜂的食蚜蠅。3,黃道食蚜蠅。複眼帶有漂亮的橫道斑帶紋。
  • 它是食蚜蠅!
    今早月季苗圃小夥伴在月季附近發現了一隻小黃色的小「蜜蜂」,拍了照發給我。哈哈,一比對,好像真是食蚜蠅!正巧,昨天正好有河南花友的杜鵑上也發現了類似的飛蟲,判斷很有可能也是食蚜蠅。看來最近大家還是很有機會能見到這小傢伙的,所以見到了要認識它哦!
  • 食蚜蠅外貌"酷似"蜜蜂 專家:是益蟲不必害怕
    食蚜蠅 蜜蜂     近日,很多市民反映,在街上、辦公室甚至是家裡經常會發現許多「蜜蜂」,這些「蜜蜂」成群飛舞,並不攻擊人,落在窗玻璃上遲遲不肯離去,很容易就能抓住。對此,昆蟲專家解釋,滿天飛的這些昆蟲並不是蜜蜂,而是一種名叫食蚜蠅的生物,這種食蚜蠅主要靠吃蚜蟲生存,是一種益蟲,市民完全不必感到害怕。
  • 自然科普:你猜「裝蜂」的食蚜蠅採不採蜜?會不會螫人?
    小蜜蜂遇到危險用螫針保護自己,這一招被昆蟲界的小夥伴發現後,有不少小昆蟲們都準備施展模仿手藝嚇唬天敵。這真是前有狐假虎威,後有裝蜂自衛。如果辦一場蜜蜂模擬賽,估計下面這位一定可以位列前三甲。食蚜蠅它就是食蚜蠅。無論從外衣顏色和身材都像極了小蜜蜂?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 「蠅」姿颯爽:食蚜蠅
    食蚜蠅,雙翅目,種類繁多,多數種類的幼蟲以善捕食蚜蟲而著名(名聲僅次於瓢蟲)。成蟲植食性,飛舞懸停於草徑花叢中,常被不常識者誤判為蜂,有些種類也確與蜂極為類似,或模仿或偽裝,偽蜂是也。。。兩張正面一張側面,先認識一下。
  • 黑帶食蚜蠅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黑帶食蚜蠅,拉丁學名是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六足亞門、昆蟲綱(Insecta)、雙翅目、環裂亞目、食蚜蠅科(Syrphidae)、食蚜蠅亞科(Syrphinae)的一種動物,族是食蚜蠅族Syrphini。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切黑狹口食蚜蠅
    切黑狹口食蚜蠅,拉丁文學名是Asarkina ericetorum,別稱切黑狹口蚜蠅,屬於節肢動物門、具顎亞門、昆蟲綱、雙翅目、芒角亞目、食蚜蠅科、食蚜蠅亞科的一種動物,族是食蚜蠅族。切黑狹口食蚜蠅頭頂黑色,光亮,具紫色光澤;額亮黑色,雄性額密被黃褐色粉被和黑色毛;顏黃色至黃褐色,中突光亮,兩側覆黃色粉被,毛黑色;頰黑色。觸角黃色,上側和芒黑褐色。中胸背板黑色,略具銅色光澤;兩側黃色,背板毛黃色;小盾片黃色,毛黃色,後部毛黑色;側板黃色,覆黃色粉被和長毛,腹側片下側黑色。
  • 遇見的幾種小昆蟲(之一)
    昆蟲種類繁多,我國記錄到的昆蟲有八萬餘種,在這個龐大的生物王國中,體長只有幾毫米的小小昆蟲毫不起眼,但是它們也是生物鏈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是生物多樣性的組成部分。遇見昆蟲,看一看,拍一拍,查一查它的名稱和生物學特性,生活又多了一點樂趣。分享給大家,讓大家知道和認識身邊的這些小動物, 又多了生態環境保護的知識。
  • 「濱州攝影師2020」用鏡頭講好濱州自然生態的故事
    用鏡頭的語言,講好濱州自然生態的故事發現昆蟲之美,感同生態和諧吳建軍 攝影全世界己記錄昆蟲種類超過100萬種,它們在地球上己生活了三億五千萬年,它們的分布範圍遍及各種自然環境,它們是動物界最繁榮的家族。昆蟲生態攝影圖片,一方面是科學研究的圖像資料,另一方面也是體現昆蟲所具有的自然之美的藝術作品。
  • 它在全世界有5000多種,也是在國內最常見的昆蟲之一
    其實這種昆蟲很常見,叫食蚜蠅,全國各地都有。只要天氣轉暖,在綠植或者色彩繽紛的花叢中,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理論上,食蚜蠅這一科在全世界有5000多種,是不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呢?
  • 這種昆蟲有點像蜜蜂,但是請放心,它不會螫人
    其實這種昆蟲很常見,叫食蚜蠅,全國各地都有。只要天氣轉暖,在綠植或者色彩繽紛的花叢中,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因為經常在花中懸停和穿梭,身上又多有黃色斑紋,就很容易讓人以為是黃蜂或蜜蜂。但是它們跟蜂不一樣,即使你揮手去「招惹」,也不會來「咬」你。
  • 怎麼樣拍好昆蟲類攝影題材?
    昆蟲是攝影師最容易接觸到的拍攝對象,無論是嘈雜的市區、街頭公園、城市河道、還是草叢和森林,我們都會發現那些活躍的小生靈,它們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隨時可以為我們提供拍攝的樂趣。下面就來分享一下要拍好昆蟲攝影需要掌握的技法!
  • 完全變態昆蟲寶寶大記錄
    大部分昆蟲的一生都是從卵開始,孵化幼蟲,幼蟲化蛹,蛹變成蟲,才算結束生長發育,而形態上更要經過多次的變化。如大家最熟悉的、從千姿百態的肉蟲變為長出五顏六色翅膀的美麗的蝴蝶,就是從卵孵化成幼蟲,再從幼蟲轉變為蛹,最後才變為成蟲。昆蟲這種普遍的從幼期狀態變為成蟲狀態的變化過程稱為變態。
  • 用這3個技巧,昆蟲也能拍出賞心悅目
    昆蟲拍攝,是很多微距愛好者經常用來創作的一大主題,那怎麼才能把昆蟲拍出美感,拍出賞心悅目來呢?其實通過幾個拍攝技巧就能輕鬆拍好昆蟲,一起來跟小編學習吧。2.將拍攝焦點放到昆蟲的眼睛上昆蟲的眼睛結構有2種,一種是複眼,複眼是昆蟲每隻眼睛上會有成千上萬個呈現六邊形的小眼緊密排列而成的。另一種眼睛結構就簡單了,每隻眼睛只不過是結構簡單的突出的水晶體。
  • 攝影技巧:春天來了,分享一些拍昆蟲圖片的拍照技巧
    春季很多人都喜歡拍花,而蜜蜂喜歡採蜜,自然也就成為眾多攝影愛好者的捕捉對象,他們往往會採用微距鏡頭來展現這些昆蟲類動物的細節。拍攝昆蟲圖片,擁有一支微距鏡頭就夠了?當然不是!攝影師還需要考慮拍攝時間、構圖、光線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