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蟲百科】月季上的黃色小「蜜蜂」是什麼?它是食蚜蠅!

2021-01-18 虹越植保中心


今早月季苗圃小夥伴在月季附近發現了一隻小黃色的小「蜜蜂」,拍了照發給我。哈哈,一比對,好像真是食蚜蠅!


正巧,昨天正好有河南花友的杜鵑上也發現了類似的飛蟲,判斷很有可能也是食蚜蠅。看來最近大家還是很有機會能見到這小傢伙的,所以見到了要認識它哦!


乖寶寶名稱:食蚜蠅。雙翅目食蚜蠅科昆蟲


突出貢獻:吃蚜蟲!


形態特徵:

1、一對水汪汪的卡姿蘭大眼睛

2、觸角短小

3、腹部黃色、黑條紋

4、僅一對明顯翅膀

5、成蟲常會飛行、懸停在植物周圍

6、行為和蜂類很相似

具體形態樣貌參考文後圖片


綜合評述:

食蚜蠅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種天敵昆蟲,是我們人類的好幫手。食蚜蠅幼蟲主要捕食蚜蟲,另外也可捕食介殼蟲、粉蝨、葉蟬、薊馬、鱗翅目小幼蟲等害蟲,作用可大了!


儘管食蚜蠅成蟲需要取食植物的花粉,以及部分食蚜蠅種類的幼蟲是植食性的,但這些對我們的植物影響都不大,總體食蚜蠅是利大於弊的,花園裡有發現食蚜蠅就好好善待這小傢伙吧!


相關焦點

  • 食蚜蠅外貌"酷似"蜜蜂 專家:是益蟲不必害怕
    食蚜蠅 蜜蜂     近日,很多市民反映,在街上、辦公室甚至是家裡經常會發現許多「蜜蜂」,這些「蜜蜂」成群飛舞,並不攻擊人,落在窗玻璃上遲遲不肯離去,很容易就能抓住。對此,昆蟲專家解釋,滿天飛的這些昆蟲並不是蜜蜂,而是一種名叫食蚜蠅的生物,這種食蚜蠅主要靠吃蚜蟲生存,是一種益蟲,市民完全不必感到害怕。
  • 攝影圖文:食蚜蠅,時常被誤認為「小蜜蜂」
    食蚜蠅,性喜陽光,常飛舞花草叢間,吸食花粉花蜜,傳播花粉。食蚜蠅飛行能力強,或翱翔空中,或振動雙翅在空中懸停,或突然作直線高速飛走。食蚜蠅種類多,全世界已知5000多種,國內已知3000多種。下面是幾種常見的食蚜蠅。1,細扁食蚜蠅,最常遇到,也最不畏懼人,人們稱的「小蜜蜂」大多是指他2,擬態最似蜂的食蚜蠅,體型最大,身體斑紋最與蜜蜂相似,連飛行的時候都帶著「嗡嗡嗡」聲,是最容易被誤認為蜂的食蚜蠅。3,黃道食蚜蠅。複眼帶有漂亮的橫道斑帶紋。
  • 食蚜蠅
    食蚜蠅是常見的天敵昆蟲,以幼蟲捕食蚜蟲而著稱。但實際上,還有不少食蚜蠅種類,它們的幼蟲並不捕食蚜蟲,而是植食性的,幼蟲在植物體內取食植物的組織,或者是腐食性的,幼蟲以腐敗的有機物或禽畜糞便為食。食蚜蠅成蟲腹部多有黃、黑斑紋,不少種類有明顯的擬態現象,往往被誤認為蜂。食蚜蠅由於像蜂,從而起到保護作用。
  • 自然科普:你猜「裝蜂」的食蚜蠅採不採蜜?會不會螫人?
    雖然它叫「蠅」,但絕不與蒼蠅、蚊子之類「同流合汙」。食蚜蠅的得名來源於其幼蟲,雖然幼蟲的模樣醜到原地爆炸:蛆形,有一些透明的質感,可以看到內部臟器,乍看好似一坨鳥糞。但「醜蟲不可貌相」,它可是技能滿滿:一般一隻幼蟲一天可取食百餘只蚜蟲,是人類防治蚜蟲的好幫手。
  • 昆蟲攝影,用3個方法,拍好「身材纖瘦」的食蚜蠅
    但是,這些採蜜的昆蟲裡面,有一些是具有攻擊性的——比如蜜蜂,馬蜂。蟄一下會難受好幾天。但是食蚜蠅卻是不傷人的。而且,食蚜蠅雖然是蒼蠅的親戚,卻有著和蜜蜂類似的樣貌,而且,食蚜蠅比蜜蜂瘦很多……就算是沾上花粉,也不會拍出像蜜蜂那樣毛茸茸的感覺。
  • 動物知識科普,小編帶你了解切黑狹口食蚜蠅
    切黑狹口食蚜蠅,拉丁文學名是Asarkina ericetorum,別稱切黑狹口蚜蠅,屬於節肢動物門、具顎亞門、昆蟲綱、雙翅目、芒角亞目、食蚜蠅科、食蚜蠅亞科的一種動物,族是食蚜蠅族。切黑狹口食蚜蠅頭頂黑色,光亮,具紫色光澤;額亮黑色,雄性額密被黃褐色粉被和黑色毛;顏黃色至黃褐色,中突光亮,兩側覆黃色粉被,毛黑色;頰黑色。觸角黃色,上側和芒黑褐色。中胸背板黑色,略具銅色光澤;兩側黃色,背板毛黃色;小盾片黃色,毛黃色,後部毛黑色;側板黃色,覆黃色粉被和長毛,腹側片下側黑色。
  • 於瑩:姿態各異食蚜蠅
    今天我展示的一些微距作品,主要是關於食蚜蠅方面的題材。食蚜蠅是常見的天敵昆蟲,以幼蟲捕食蚜蟲而著稱,是一種對農作物有益的昆蟲。成蟲早春出現,春夏季盛發,性喜陽光,常飛舞花間草叢或芳香植物上,取食花粉、花蜜,並傳播花粉。成蟲羽化後必須取食花粉才能發育繁殖,否則卵巢不能發育。成蟲飛翔力強,常翱翔空中,或振動雙翅在空中停留不動,飛行動作平穩,或突然作直線高速飛行而後盤旋徘徊。
  • 似蜂非蜂,食蚜蠅
    【蚜蠅分類】食蚜蠅,因體型似膜翅目蜂類而被很多人誤認為是蜂,實則是雙翅目環裂亞目蚜蠅科昆蟲。
  • 「蠅」姿颯爽:食蚜蠅
    食蚜蠅,雙翅目,種類繁多,多數種類的幼蟲以善捕食蚜蟲而著名(名聲僅次於瓢蟲)。成蟲植食性,飛舞懸停於草徑花叢中,常被不常識者誤判為蜂,有些種類也確與蜂極為類似,或模仿或偽裝,偽蜂是也。。。兩張正面一張側面,先認識一下。
  • 黑帶食蚜蠅知識免費科普,看一看你了解多少?
    黑帶食蚜蠅,拉丁學名是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六足亞門、昆蟲綱(Insecta)、雙翅目、環裂亞目、食蚜蠅科(Syrphidae)、食蚜蠅亞科(Syrphinae)的一種動物,族是食蚜蠅族Syrphini。
  • 農田裡的益蟲大盤點,看看你的農場有哪些?
    捕食性瓢蟲在植物上捕食蚜蟲、 介殼蟲、粉蝨、葉蟎等。據初步統計有粉蝨、紅蜘蛛、棉蚜、菜蚜、煙蚜、麥蚜、豆蚜、桃蚜、蘋果蚜、紅花蚜等多種蚜蟲,另外該種還喜歡吃很多種害蟲的卵,諸如棉鈴蟲、地老虎、銀紋夜蛾、甘蘭組蛾、麥蛾和小造橋蟲等的卵,都在其食物範圍之內。
  • 這種昆蟲有點像蜜蜂,但是請放心,它不會螫人
    因為經常在花中懸停和穿梭,身上又多有黃色斑紋,就很容易讓人以為是黃蜂或蜜蜂。但是它們跟蜂不一樣,即使你揮手去「招惹」,也不會來「咬」你。相反的,有時候還會「挑逗」似地飛到你面前,在你出手的瞬間又迅速飛向一邊,那反應速度快得讓人吃驚。出門旅遊或者就近踏青時,我經常看到有人因為它而「大驚小呼」,偶爾也會去「熱心」科普,但大部分時候還是一笑而過。
  • 夏季,不打藥,在陽臺,照樣養好一堆月季
    夏天,對於陽臺養月季的花友來說,病害就是一種最大的災難。因為,陽臺是我們玩耍,曬衣服,生活的地方,養月季打藥實在對環境破壞太大了。現在既然有這麼多不打藥的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讓我們不打藥也能在陽臺養一堆月季,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 益蟲有哪些 益蟲指的哪些
    在自然環境中,益蟲有很多,但是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現在,小編就帶著大家了解一下幾種生活中常見的益蟲。  1、蜜蜂。它屬於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部、蜜蜂總科、蜜蜂科昆蟲的統稱,是膜翅目重要的類群。  2、草蛉。它是多食性昆蟲,捕食多種軟體的昆蟲和蟎類,食昆蟲排出的蜜露、植物蜜腺的分泌物和花粉等。  3、瓢蟲:主要以蚜蟲為食,小毛瓢蟲亞科和小豔瓢蟲亞科捕食蚜蟲、介殼蟲、粉蝨、葉蟎,七星瓢蟲是古北界常見的蚜蟲天敵,中國採取助遷和保護的方法用它來防治棉蚜。
  • 益蟲和害蟲的區別 益蟲和害蟲如何區分
    在大自然中,昆蟲佔據了所有生物種類的50%的分量,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截至今天,人類已知的昆蟲就有100餘萬種。這一數字還不包括目前人類還沒有發現的昆蟲物種。人類將昆蟲主要分為益蟲和害蟲。那麼,益蟲和害蟲有什麼區別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它在全世界有5000多種,也是在國內最常見的昆蟲之一
    因為經常在花中懸停和穿梭,身上又多有黃色斑紋,就很容易讓人以為是黃蜂或蜜蜂。 理論上,食蚜蠅這一科在全世界有5000多種,是不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呢?
  • 如何區分黃蜂、蜜蜂、馬蜂、胡蜂……各種蜂?
    如果細看,你會發現它的後足特別的發達,上面也有毛,被稱為攜粉足,上面往往會看到黃色的花粉團。這些收集的花粉會被當作食物帶回巢穴,當然,滿身的花粉也使得它們成了重要的傳粉者。另一個值得大書一筆的是黑胸胡蜂(Vespa nigrithorax),它的體長超過2釐米,在中國大陸上非常常見,也是強大的掠食性昆蟲,而且對蜜蜂頗為喜愛,它們對付蜜蜂乾淨利落,非常「職業化」。
  • 盤點世界上那些「犧牲自我,保護朋友」的植物!
    蘿蔔能吸引菠菜中的潛葉蠅。但這對蘿蔔來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人們吃蘿蔔的根:雖然蘿蔔的葉子會受到潛葉蠅的傷害,但對根的生長几乎沒有影響。萬壽菊也是一種著名的驅蟲植物,原產於墨西哥。它的根能分泌一種物質殺死土壤線蟲,許多昆蟲都害怕它。孔雀石草是一種小萬壽菊,其根部能分泌一種物質殺死線蟲。西紅柿旁種植的孔雀石草可以驅走白粉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