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黃蜂、蜜蜂、馬蜂、胡蜂……各種蜂?

2021-01-19 新發現雜誌

熊大熊二經常用來對付光頭強的「馬蜂窩」裡真能挖出蜂蜜來嗎?為什麼有些「蜜蜂」看起來有點怪?看到「黃蜂」我們應該抱頭鼠竄還是奮起反抗?Easy,你應該對這些小傢伙懷有敬意和感激。


在蜂類中,蜜蜂(Honey bees)的名頭可能是最響亮的了,我們從蜜蜂身上獲利頗多,不僅榨取它們的蜂蜜和花粉,甚至連工蜂餵給蜂王和幼蟲的蜂王漿也不放過,連幼蟲、死蜂在有些地方也是入菜的,人家用來蓋房子的材料也可以被利用,連毒液都可被用來治病——我們對蜜蜂的利用,大概就是定期抄家拆房的節奏……

蜜蜂在生物分類上屬於昆蟲中的膜翅目蜜蜂科(Apidae),一般特指蜜蜂屬(Apis)下的的蟲蟲們,它們至少在地球上生活了2300萬-5600萬年了。不過,別看這數字這麼大,在昆蟲中,蜜蜂還算是比較年輕的。

蜜蜂(黃耀華/攝)

識別蜜蜂其實不難:它們有短粗的身體,毛茸茸的胸部。如果細看,你會發現它的後足特別的發達,上面也有毛,被稱為攜粉足,上面往往會看到黃色的花粉團。這些收集的花粉會被當作食物帶回巢穴,當然,滿身的花粉也使得它們成了重要的傳粉者。

蜜蜂是組織嚴謹的社會性昆蟲,一般一個巢穴中只有一個可生育的雌性,也就是我們說的蜂王或蜂后,至於雄蜂則會在交配後很快死亡。其餘的蜜蜂大多是雌性,但是卻不能生育,稱為工蜂,其數量能過萬,職責就是維繫巢穴的正常運轉,包括育幼、覓食和防衛等工作。

不得不說,蜜蜂是充滿了生存智慧的昆蟲,有一套應對各種情況的方案。比如巢穴中它們會通過加速爬動來增加巢穴的溫度,也能通過在入口處振翅等來降溫或增加空氣流動。蜜蜂著名的「8」字和「o」字舞是為同伴指示蜜源的導航手段,其和太陽的位置有關。

當蜜蜂發現蜜源時會回巢通知同伴蜜源的方向,它們會先爬或者飛一個半圓,之後做直線運動,如果頭朝上走直線,說明蜜源與太陽方向一致,如果頭朝下就說明與太陽方向相反。這條直線還可以和垂直方向有一個夾角,代表和太陽方向的夾角。

但是太陽是不停向西運動的,每小時移動的夾角為15度,而在「跳舞」的時候,偵查蜂會結合時間對太陽的方位做出修正。

不止如此,研究還發現,蜜蜂在在採蜜的時候還會用信息素氣味標記花朵,而且它們還能識別出別的蜜蜂甚至是某些其它傳粉昆蟲的氣味標記,從而避免訪問已經沒有花蜜的花朵。

我們人類對蜜蜂的飼養、傳播在幫助蜜蜂擴大分布範圍上出了不少力,而它們的傳粉能力也成為我們農業生產的基礎之一。


胡蜂、馬蜂和黃蜂往往被混為一談,它們實際上還是略有區別的。

胡蜂是這一大類昆蟲的總稱,它們隸屬於膜翅目下的胡蜂總科(Vespoidea)。

Bald faced hornet, Dolichovespula maculata on goldenrod

胡蜂類的身條更加細長,肉眼看去,它們的胸部也沒有蜜蜂那麼毛茸茸的,而且在停歇的時候它們的前翅能夠縱向摺疊,所以看起來很窄。在胡蜂總科中,稍微大一點的黃色的傢伙,大概就可以叫做「黃蜂」了……

胡蜂巢(嚴瑩/攝)

胡蜂和蜜蜂不同,大多數都是吃葷的,胡蜂總科中至少有1萬多種,這裡面最傑出的就是馬蜂。

馬蜂屬(Polistes)雖然只是胡蜂家族的一個小支脈,但它們是世界性分布的。在歐洲和北美,馬蜂巢的數量超過了其它社會性胡蜂的總和。

Polistes dominula

在我國,最常見的是中華馬蜂(Polistes chinensis),它們身長大約1.5釐米左右。胡蜂、馬蜂在繁殖、食性、包括攻擊方式都十分接近。

中華馬蜂(Polistes chinensis)

溫帶地區的馬蜂一般是雌蜂蟄伏越冬,在來年春季再出來獨立營巢。馬蜂建造的是裸柱巢,也就是暴露在樹之下或者屋簷下的單層巢穴,其外形就像一個倒置的蓮蓬。雌蜂的卵巢在此之前已經發育,它需要親自哺育第一代,之後繁育出的工蜂會承擔巢穴中的工作。

在整個夏季,馬蜂的工蜂們會將各種昆蟲屍體搬運回巢穴作為食物,群體會蓬勃發展。到了秋季,隨著天氣變冷,群體的狀態迅速變差,最後一批出生的是有繁殖能力的雄蜂和雌蜂,它們交配後,雄蜂們會死去,雌蜂將繼續蟄伏起來,等待來年春天建立巢穴。至於那些工蜂也會隨著巢穴凋落,無法越冬。

雄性與磁性馬蜂區別

胡蜂類的主食是肉,所以馬蜂巢裡沒有蜂蜜!

熊二對付光頭強的「武器」應該是東北地區的野蜜蜂巢,東北和西伯利亞的野蜂蜜是熊的最愛,當然,在人類的市場裡也能賣個好價錢。馬蜂的尾刺非常不好惹,裡面充滿了神經毒素和溶血毒素等,而且可以反覆蜇刺,有過敏體質的人可能會因此產生強烈的過敏反應而休克。

雌性中華馬蜂

更糟糕的是,同蜜蜂一樣,它們的毒液中具有召集信息素,如果被蜇刺了還不迅速撤離的話,極可能會招來其同伴的聯手攻擊,會出人命的!

另一個值得大書一筆的是黑胸胡蜂(Vespa nigrithorax),它的體長超過2釐米,在中國大陸上非常常見,也是強大的掠食性昆蟲,而且對蜜蜂頗為喜愛,它們對付蜜蜂乾淨利落,非常「職業化」。

黑胸胡蜂(Vespa nigrithorax)

黑胸胡蜂的毒性更強大,而且這傢伙已經入侵到了歐洲,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黑尾胡蜂(嚴瑩/攝)

不過,在我國還廣泛分布有另一種強大的胡蜂類——金環胡蜂(Vespa mandarinia),它的體長能達到3.5釐米甚至更長,是胡蜂中有數的強者,甚至能獵殺其它胡蜂。

金環胡蜂毒性極強,一旦被蜇傷必須就醫,數次蜇傷則會有生命危險。


變形金剛裡面那個不會說話卻很會賣萌的汽車人「大黃蜂」,又是個翻譯失誤的犧牲品。

Bumblebee 在英語裡其實指的是蜜蜂中的熊蜂類,所以,這外星車翻譯成「大熊蜂」才合適。強烈建議諸位有志於做翻譯工作的兄弟姊妹們,多留意一下物種分類資料。

熊蜂雖然也是蜜蜂類,但它們體型大得多了,體長超過1.5釐米,而且渾身毛茸茸的有股子熊樣兒。

熊蜂

它們的吻比較長,能過吸食較深花冠裡的花蜜。熊蜂的社會性很差,不少種都是獨居的,另一些會形成小群體。這樣的小群體對大棚農業來講就是福音了,很多種植者將其用作大棚內植物授粉之用,能夠顯著增加產量。

熊蜂(嚴瑩/攝)


在花朵上還有一些看似蜜蜂的傢伙,如果細看,你會發現它們似乎只有前翅,後翅已經退化。沒錯!它們雖然也採蜜,也在空中懸停,還有一身蜂類的裝扮,但它們是蠅。

蚊蠅

蚊蠅類的後翅已經退化成了一個很小的結構,被稱為平衡棒,飛行的重任已經完全由前翅承擔了起來。

這種「假蜜蜂」中絕大多數是食蚜蠅,我國已知不少於465種。故名思議,這傢伙是吃蚜蟲的。不過做「蚜蟲殺手」這種有前途的工作的,不是成體,而是幼體。食蚜蠅的幼體孵化出來以後,會尋找蚜蟲密集的地方開吃!

斑眼食蚜蠅(嚴瑩/攝)

以大灰食蚜蠅(Metasyrphus corollae)為例,其幼蟲階段可捕食蚜蟲多達1000多隻,對我們的農業可是大大有益。食蚜蠅的成體也是植物傳粉的使者,在有些地方,它們的數量甚至可以佔到傳粉昆蟲的一半以上。

當然,食蚜蠅的擬態是自然選擇造成的經典案例,不僅外形,甚至連飛行姿態也模仿到了,它們看起來太像蜂類了,不少捕食者看著就怕怕。

虻(Tabanidae,虻科)以吸血為生,與蠅屬於同類,也是只用一對前翅飛行的昆蟲,不過很多時候它們大多數要比一般的蒼蠅大不少,有時看起來也有些像蜂類。

虻的攻擊性很強,口器鋒利發達,能夠刺破人和動物的皮膚,造成流血,也會傳播疾病。我們曾經在野外遇到過這些傢伙,要不是事先準備的驅蟲花露水有效,我們就要抱頭逃竄了。

如果你在野外遇到這樣一群傢伙向你圍攏過來,趕緊逃吧!


撰文/冉浩

攝影/嚴瑩 等


新發現公眾號id:sciencevie



相關焦點

  • 如何區分胡蜂、馬蜂和黃蜂?
    他在「詩」中提到了「黃蜂」,並將其與青竹蛇相提並論,想必曾有過切膚之痛(誰沒有過呢)。但此處的「黃蜂」到底是指啥,恐怕也就是隨口一說,不管是胡蜂或者黃蜂,還是馬蜂,蜇人都是一樣的。和那啥一樣,這些蜂類只有雌性才會蜇人,雄性只知吃喝玩樂,打架的粗活是從來不幹的。
  • 馬蜂究竟是什麼蜂
    近日,四川廣安一老人出殯,由於燃放鞭炮,驚嚇了馬蜂,導致十多人被刺傷,一位六十歲抬棺人死亡。造成這場悲劇的「馬蜂」只是民間的俗稱,那麼馬蜂到底是什麼蜂呢?馬蜂,學名「胡蜂」,又稱為「螞蜂」或「黃蜂」,體大身長毒性也大。是一種分布廣泛、種類繁多、飛翔迅速的昆蟲。
  • 黃蜂有蜂蜜嗎?馬蜂和黃蜂有蜂蜜嗎?
    黃蜂有蜂蜜嗎?馬蜂和黃蜂有蜂蜜嗎?大家都知道蜂蜜是蜜蜂採集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經過充分釀造而成,辛勤的小蜜蜂是人類的好朋友,黃蜂與蜜蜂同屬膜翅目細腰亞目,但是不同科,黃蜂是一種飛翔迅速的昆蟲,那黃蜂會不會採蜜呢?
  • 胡蜂的價值
    長約26毫米,觸角、翅和跗節橘黃色;身體烏黑髮亮,有黃條紋和成對的斑點。螫人很疼,喜歡築巢在室外的樹梢、屋簷等場所。但毒性不如常見的大胡蜂(大胡蜂屬〔Vespa〕)和小胡蜂(小胡蜂屬〔Vespula〕)。胡蜂的別名還為:黃蜂、馬蜂、地王蜂(廣西)、地龍蜂、紅頭蜂(雲南、貴州)、大土蜂(臺語);臺灣大虎頭蜂;中華大虎頭蜂;黑腰蜂(雲南、貴州)。
  • 蜜蜂的天敵胡蜂防治方法
    胡蜂胡蜂的別名還為:黃蜂、馬蜂、地王蜂(廣西)、地龍蜂、紅頭蜂(雲南、貴州)、大土蜂(臺語);臺灣大虎頭蜂;中華大虎頭蜂;黑腰蜂(雲南、貴州)。其主要分布於我國南方山區的叢林中。胡蜂是黃蜂的一種,是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過去稱為針尾亞目〔Aculeata〕)中胡蜂總科的統稱。世界上已知有五千多種,中國記載的有兩百餘種,在中國分布甚廣。尤其是在#蜜蜂#北方的胡蜂比較多,環境適於生長。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部的總科,蜂家族的一員。體壁堅厚,光滑少毛,靜止時前翅縱折,具強螫針的蜂類。本總科昆蟲通稱胡蜂,俗名黃蜂。
  • 黃蜂的巢是怎麼形成的?馬蜂產蜜嗎?
    蜜蜂由於釀造蜂蜜被人們熟知,除蜜蜂外,黃蜂也是大家常聽說的一種蜂,很多人都看過《黃蜂築巢》這篇文章,那黃蜂的巢是怎麼形成的呢?黃蜂學名「胡蜂」,也是大家通常說的馬蜂,黃蜂的巢是黃蜂將枯死的樹皮咬下,用木頭的碎粒做成的。
  • 美國遭亞洲「殺人大黃蜂」入侵:毒刺致命 喜歡咬掉蜜蜂頭
    目前還不知道大馬蜂是如何首次到達北美的,但昆蟲經常通過國際運輸船和其他交通工具搭車到其他國家。到目前為止,這種大黃蜂的蹤跡還僅限於西北太平洋地區。資料顯示,Vespa mandarinia學名大虎頭蜂,又稱Asian giant horne,是分布亞洲地區的黃蜂,亦是全世界體型最大的胡蜂。
  • 這幾種蜂可不是像蜜蜂一樣友好的!
    這幾種蜂可不是像蜜蜂一樣友好的!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昆蟲類群之一。它為農作物、果樹、蔬菜、牧草、油茶作物和中藥植物傳粉,產量可增加幾倍至20倍。但是,有些蜂也是有毒的,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下世界上有毒的幾種蜂。
  • 蜜蜂和黃蜂有什麼區別?從3個方面看,輕鬆判斷
    關於黃蜂和蜜蜂有什麼區別的問題,其實要嚴格來說,黃蜂和蜜蜂的區別還是比較大的, 雖然說蜜蜂和黃蜂都是蜂類,但是實際上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管是生活習性上還是採集方式上都有具體的差異。黃蜂到底指的是哪一種蜂?
  • 非洲殺人蜂?渣渣,中國這種蜂才是蜂界的霸主!
    殺人蜂則不然,國際上認可的非洲化蜜蜂已經具備殺人能力。被國人喚作殺人蜂的胡蜂(wasp)則更危險,它的毒性比蜜蜂強5~7倍,5下就可能讓一個成年人得急性腎衰竭。它們的性格極為剛烈,一些脾氣大的胡蜂甚至不允許其他生物進入巢穴20米範圍內。
  • 馬蜂冬天是如何過冬的?
    ,別稱胡蜂、螞蜂、黃蜂等,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長螫針,在遇到攻擊或不友善幹擾時會群起攻擊,可以致人出現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馬蜂冬天是如何過冬的吧!馬蜂是如何過冬的?
  • 蜂情萬種,童山寶介紹蜂的世界
    蜜蜂胡蜂不一樣由於我們對蜂類稱呼使用的不一致,加上中文一般並未將bee與wasp的使用區分開,因此容易導致名稱的混淆,即使兇猛如虎頭蜂的物種,也經常與較溫馴的蜜蜂混用。Wasp通常可以指體型巨大身長可達4cm的虎頭蜂(胡蜂,也稱黃蜂、大黃蜂,中國大陸也有稱馬蜂,但與長腳蜂有時也混用),也可能是體長不到0.2mm小的寄生蜂(parasitic wasp)。由於蜂類的多樣性,超過2/3的wasp多是屬於寄生蜂,其實是沒有對應的英文俗名。
  • 數千馬蜂聚集小區 劫殺附近蜂場蜜蜂(圖)
    據悉,每天凌晨5點半到7點半是馬蜂最為活躍的時段,毛師傅就得穿上工作服,用專門的拍子在蜂箱周圍守護,拍死那些前來「打劫」的馬蜂,平均每天要拍死上百隻馬蜂,儘管如此,僅近幾天就有兩個箱子的數萬隻蜜蜂被馬蜂咬死,損失達上千元。  「眼下馬蜂開始築巢越冬和培育幼蜂,需要大量的食物來補充能量,而活動較為集中的小蜜蜂以及鮮美的蜜蜂幼蟲是馬蜂的首選。」
  • 一家三口採板慄被胡蜂蜇傷進ICU 被蜂蟄傷後會怎樣?該如何處理?
    一家三口採板慄被胡蜂蜇傷進ICU 被蜂蟄傷後會怎樣?該如何處理?時間:2020-10-19 10:26   來源:騰訊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家三口採板慄被胡蜂蜇傷進ICU 被蜂蟄傷後會怎樣?該如何處理?
  • 馬蜂品種有許多種,其中毒性最強的只有一種,遇到一定要躲開
    馬蜂,學名「胡蜂」,因為身體的大部分呈黃色,所以,又稱為「黃蜂」。馬蜂屬於一種古老的生物,其存在歷史要長於人類,不過,由於基因的問題,馬蜂一直沒有進化,現在的馬蜂與最早的馬蜂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一、金環胡蜂金環胡蜂又稱為中華大虎頭蜂、人頭蜂、 桃胡蜂 、葫蘆蜂等。其身體的長度可達40毫米左右,被認定為世界上體長最長的胡蜂。
  • 胡蜂養殖怎麼樣?會不會騙局!
    胡蜂是除蜜蜂家族之外的不自主產蜂蜜的蜂種,種類繁多,包括:黃蜂、馬蜂、地龍蜂,雖然胡蜂不產蜂蜜,但是蜂毒即是蜜蜂的N多倍,所以醫學上用胡蜂毒素來治療一些疾病,藥用價值還是蠻高的!以前農村的胡蜂還是蠻多的,你可經常聽到誰誰誰掏了哪裡的馬蜂窩,當然了,現在由於工業廠礦的增多,胡蜂也比以前少多了,但醫學的發展對蜂毒的需求還是與日俱增的,所以一些嗅到商機的農戶就開始人工養殖胡蜂!
  • 揭秘:《變形金剛》裡的大黃蜂是什麼蜂?
    Bumblebee是熊蜂屬(Bombus)的一種,和為我們釀蜜的蜜蜂一樣,都是蜜蜂總科大家庭中的一員。再看《變形金剛》裡的大黃蜂,是大家都知道的動畫片變形金剛裡的角色,英文名稱Bumblebee,充滿著力量、愛心和正義感。他其實就是因上圖那個憨態可掬的熊蜂而得名。熊蜂是可愛、溫順的素食者,或許這也是變形金剛裡大黃蜂使用這個名字的原因之一吧。
  • 中蜂養殖:胡蜂對蜂群的危害
    胡蜂是蜜蜂的大敵,特別是南方山區蜂場,在夏秋蜜粉源缺乏的季節,常因胡蜂為害而遭到巨大的損失,當野外蜜粉源豐富的時候,胡蜂也採食花蜜和花粉,很少侵犯蜜蜂。但到入夏以後,胡蜂已經大量繁殖,此時若蜜粉源缺乏,它們就轉來集中為害蜜蜂,在野外或巢門前捕殺蜜蜂,劫食蜜囊中的貯蜜,或以蜜蜂的肌體飼餵其幼蟲。如果大胡蜂咬破巢門大批侵入蜂箱後,蜜蜂全群無法抵禦時就會被迫逃群。
  • 中國馬蜂被指入侵法國引大恐慌 我國學者不贊同
    讓這兩個歐洲大國嚴陣以待的入侵者,其實是一種據稱來自中國的馬蜂。  一個月前,一名54歲的法國男子被馬蜂蜇死。經過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研究員弗蘭克·穆勒的辨認,殺手很可能是遠渡重洋而來的中國墨胸胡蜂。這位研究員還拋出另一枚重磅炸彈:這一外來物種將在2014年前進入英國。  但對於這種說法,我國蜜蜂研究者並不贊同。
  • 如何區分馬蜂蜂王、雄蜂、工蜂?養蜂人告訴你方法
    導讀:關於馬蜂蜂王和雄蜂以及工蜂怎樣區分的問題,首先我們把上面三種蜜蜂叫做蜂群中的三型蜂,馬蜂也是社會化群居的生物,生活方式與蜜蜂相似,上面提到的蜂王、雄蜂、工蜂其實就是一個蜂群中的三型蜂,在馬蜂的蜂群中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職蜂,實際上我們說的職蜂就是工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