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馬蜂被指入侵法國引大恐慌 我國學者不贊同

2020-11-25 搜狐網

法國南部發現的馬蜂窩

法國蜂農在蜂箱上設置墨胸胡蜂誘蟲劑

  一群個頭只有兩釐米的小傢伙,正攪得英法兩國心神不寧。

  一個名叫「今非昔比」的英國網友信誓旦旦地說,一旦它們入侵英國,他要麼立即移民外國,要麼買一張巨型蒼蠅拍和一大罐殺蟲劑來防身!法國巴黎更是如臨大敵:無論是擁有世界上最大抒情劇場的巴黎歌劇院,還是法國大革命時期曾作為監獄的盧森堡公園,許多標誌性建築的頂部都設置了捕蟲網或殺蟲劑;巴黎市政府還安排了工作人員,在必要的時候隨時出動。

  讓這兩個歐洲大國嚴陣以待的入侵者,其實是一種據稱來自中國的馬蜂。

  一個月前,一名54歲的法國男子被馬蜂蜇死。經過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研究員弗蘭克·穆勒的辨認,殺手很可能是遠渡重洋而來的中國墨胸胡蜂。這位研究員還拋出另一枚重磅炸彈:這一外來物種將在2014年前進入英國。

  但對於這種說法,我國蜜蜂研究者並不贊同。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蜜蜂保護與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王強推測,這群馬蜂可能之前就在法國存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昆蟲研究員李鐵生也認為,從馬蜂的生活習性來講,漂洋過海存活下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被它們蟄一下的感覺,就像被燒得滾燙的釘子刺進了皮膚

  起初,這只是一起普通的死亡事件。2012年11月5日,在法國羅亞爾省的小鎮科倫,一個中年男人正在自家花園裡悠閒地修剪樹枝。這裡是法國排名第一的白葡萄酒的出產地,四周起伏平緩的山丘上遍布著農田,與遠處山上建於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堡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優美恬靜的田園圖景。

  這幅和諧的畫面被一抹突兀的黑色攪亂了。一團黑霧從樹叢中竄出,將受害人籠罩起來,任憑快跑、躲閃或用力地揮臂驅趕,黑霧依舊牢牢地黏著他。伴隨著轟炸機般的嗡嗡聲,黑霧變得攻擊性十足,雨點般的襲擊落在他裸露的皮膚上,幾分鐘以後,男子停止了掙扎,黑霧這才慢慢散去。這一切發生得如此之快,如果不是地上多了一具面目扭曲的屍體,不會有人相信剛剛發生的駭人一幕。

  當地警方立刻開展調查,很快就找到了兇手那團死神般的黑霧,原來是一群馬蜂。馬蜂蜇死人的事件在法國也時有發生,並不算什麼新聞。但這一次,經過科學家的辨認,得出的結論令人大驚失色:兇手屬於外來物種!

  弗蘭克·穆勒對《中國青年報》表示,他所在的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早在2004年就有這種外來馬蜂的觀察記錄。坐落在塞納河畔的巴黎國家歷史自然博物館,不但擁有世界上最齊全的動植物標本化石,還匯集了世界各地的優秀研究人員。

  穆勒和同事定期到野外考察,對法國境內的馬蜂進行搜集分類。馬蜂和蜜蜂同屬於昆蟲綱膜翅目,分別屬胡蜂總科和蜜蜂總科,也算得上親戚關係。馬蜂是一般人對胡蜂總科昆蟲的籠統稱呼,也有人稱之為黃蜂。

  8年前,穆勒開始對這種外來馬蜂進行記錄建檔。不同於法國本土馬蜂,這位外來戶身長是當地蜜蜂的4倍,而且更具攻擊性。一隻外來馬蜂可以在一分鐘內撕碎40隻歐洲蜜蜂。通過提取DNA,穆勒將這種外來馬蜂的基因型與世界各地的馬蜂進行對比,發現與中國本土的墨胸胡蜂一致。

  兩年後,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翅目部負責人克萊爾·威爾孟特根據觀測記錄,以及目擊者的證實,提出了「墨胸胡蜂中國說」的假設,並撰寫了論文。目擊者是她的一位朋友,在法國南部做盆景生意。大約在2005年前後,這位生意人見過幾隻「曾在中國見過的」馬蜂在自家花園裡飛來飛去。這個商人經常用貨船貨櫃從中國進口陶器承裝盆景,她懷疑馬蜂是躲藏在中國陶器貨櫃裡「偷渡」而來。

  如今,這篇昔日默默無聞的學術文章被人翻了出來,再度引起公眾的極大恐慌。

  不少人將這群外來馬蜂與曾經肆虐南美洲的「殺人蜂」聯繫起來,因為它們同樣兇悍好戰,所到之處無論人畜均難倖免。很多法國養蜂者發現飼養蜜蜂的數量大量減少,開始求助於法國養蜂協會。

  巴黎副市長法比耶那不得不出面安撫民眾。她澄清說這種馬蜂雖然兇猛,但對人類並不是一擊致命的,只有少數對蜂毒嚴重過敏的人才會導致死亡。

  英國媒體《每日郵報》幾乎在第一時間報導了此事。按照穆勒的預測,這群入侵者將於2014年抵達大不列顛。這家媒體還添油加醋地形容道:「被它們蟄一下的感覺,就像被燒得滾燙的釘子刺進了皮膚!」  

墨胸胡蜂雖然性格暴躁,卻是有缺點的益蟲

  不過,當墨胸胡蜂的中文命名者李鐵生得知這個小傢伙闖禍的消息,並不感到意外。

  「它們又犯什麼事兒了?」這位76歲的老人說,「我當初也被蟄過,那滋味可比打針疼多了!」

  這位南開大學昆蟲系的畢業生從1976年開始研究馬蜂。「墨胸胡蜂」這個名字,也是他那一年在整理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已有的、未命名分類的標本時所取。當時,這個年輕學者看到這種馬蜂黑色的胸部,靈機一動取名為「墨胸胡蜂」。

  在20平方米的書房裡,他興致勃勃地介紹起掛在牆壁上的一排擺滿馬蜂標本的玻璃鏡框。大大小小的馬蜂,雖然都是黑黃相間,可有的顏色鮮豔,大腹便便,一副黑社會老大的派頭;有的體色較淡,細腿蜂腰,頗像老大身邊身手敏捷的保鏢。

  他指著半個拇指大小的胡蜂說:「看,那隻就是墨胸胡蜂。」如果說它有什麼特點,就是它的胸部呈現的是黑色、足部呈金色,「別看它不起眼,主要是跟旁邊大塊頭金環胡蜂的對比,另外就是標本難免有些縮水」。

  對於這個「黑肚皮」在法國的殺人事件,跟馬蜂打了36年交道的李鐵生解釋說,馬蜂出於天生的護巢性,當人們有意或者無意的行為讓它感到巢穴受到威脅時,它們就會一湧而出,集體圍攻入侵者。

  他還糾正說,墨胸胡蜂並不是殺人蜂。殺人蜂是由於人為的疏忽,導致非洲蜜蜂與叢林野蜂雜交出來的新品種,又稱非洲化蜜蜂,屬於蜜蜂科。相比之下,墨胸胡蜂是屬胡蜂科,人們習慣稱之為馬蜂或者黃蜂。

  「墨胸胡蜂雖然性格暴躁,卻是一種有缺點的益蟲。」李鐵生評價道。他曾經在浙江人工飼養馬蜂來防治棉鈴蟲。作為肉食性昆蟲,居住在棉花田裡的馬蜂能夠擔負起「害蟲殺手」的職責。

  李鐵生表示,人們之所以覺得捅馬蜂窩特別危險,恰恰是因為對它習性的了解太少。

  「馬蜂在夜間、下雨天和三級以上的大風天都不出來,可人們往往喜歡挑個風和日麗的大晴天下戰書,這反而是馬蜂戰鬥力最強的時候。」他說,「正確的做法是白天看準馬蜂窩的位置,等到晚上再去把它摘除。」

  他還記得有人提出配置價值10萬元的防護服,「其實根本用不著,反倒是穿得越少越好,我們經常穿著背心短褲,以免馬蜂鑽進衣服裡」。由於馬蜂基本上是色盲,明確識別白色,所以進行人工捕殺的時候,工作者最好穿深色服裝。

  另外,實驗證明,馬蜂對運動中的物體觀察敏銳,一旦遭到馬蜂追擊,千萬不要亂跑,應當縮頭藏頂,伏下不動。  

法國可能早就有墨胸胡蜂

  不過,對於墨胸胡蜂在法國肆虐的消息,王強和李鐵生都表示質疑。

  王強認為,儘管法國科學家們進行了基因比對,但要確定外來物種,還應該將該物種的形態學、生活史和生理特性等多方面與當地同類物種進行比對。基因只能證明兩者之間的親緣性。即使這種馬蜂的形態學、生理特性與生活史等與墨胸胡蜂相似,也只能說明兩物種屬同類,不能說明該物種就一定是通過人為渠道由中國傳播到當地,有可能是物種本身的自然遷徙,也可能它們在法國之前就有分布,只是並未進行系統研究。

  李鐵生也非常懷疑「墨胸胡蜂中國說」的假設,理由是胡蜂非倉庫害蟲,生活習性活躍。在他的印象中,曾經發生過波蘭指責中國出口的長毛絨裡附有一種叫做赤足郭公蟲的倉庫害蟲。後來他在波蘭人的論文裡找到了證據,證明這種寄生蟲在波蘭本來就有分布。事後證明,原來是波蘭的貨船沒有做好清潔工作。

  最近,他又找到了1904年法國學者拜森發表的一篇關於墨胸胡蜂的論文,這讓他愈發肯定了自己的觀點。

  無論如何,那位盆景商遭了殃。按照法國科學家的說法, 中國馬蜂是通過貨櫃「偷渡」到法國的。

  作為當地唯一一個跟中國打交道的商人,那些受到損失的蜂農把矛頭都紛紛指向了他。蜂農們堅持要其為他們的損失負責,憤怒的人們有的對他謾罵不休,有的揚言要把他從當地趕走,還鬧出了不少糾紛。

  當筆者向穆勒提出聯繫這位商人時,穆勒替他拒絕了:「這個可憐的人並沒有做錯什麼,他只是像其他人一樣做自己的生意,實在不應該要他為物種入侵的事情負責,那些糾紛已經夠他受的了,還是讓他安靜地生活吧!」

相關焦點

  • 巨型蝸牛入侵南寧 專家稱大蝸牛天敵多不必太恐慌
    原標題:巨型蝸牛入侵南寧 專家稱大蝸牛天敵多不必太恐慌   近日,多家媒體均以「巨型蝸牛入侵南寧」為題,報導了南寧市沙井中學附近一菜地裡出現非洲大蝸牛一事。外來入侵物種,這一平時很少有人提及的話題,再次吸引公眾注意。
  • 2018年中國高校「高被引學者」人數排名,清華第1,西湖大學上榜
    高被引學者是指論文被引用次數很多的學者,如果一位學者入選高被引學者,說明這位學者的科研能力很強,並在其研究領域具有世界級影響力。擁有多少位高被引學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校的師資力量和科研實力。最近,愛思維爾正式發布了2018年中國高被引學者名單,那麼,我國各高校表現如何呢?
  • 如何區分黃蜂、蜜蜂、馬蜂、胡蜂……各種蜂?
    Polistes dominula在我國,最常見的是中華馬蜂(Polistes chinensis),它們身長大約1.5釐米左右。胡蜂、馬蜂在繁殖、食性、包括攻擊方式都十分接近。雌性中華馬蜂更糟糕的是,同蜜蜂一樣,它們的毒液中具有召集信息素,如果被蜇刺了還不迅速撤離的話,極可能會招來其同伴的聯手攻擊,會出人命的!
  • 最大的馬蜂,體長7釐米/翅展長9.35釐米,是普通馬蜂的兩倍
    說起蜜蜂大家肯定都見過,指不定還有人被蜜蜂給蜇過呢,可說起馬蜂那就很難見了,一般來說馬蜂的體型比蜜蜂要大很多,並且還帶有劇毒,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在我國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馬蜂,它的體長達到了6釐米。
  • 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重磅出爐:哈工程5位教授入選
    5月7日,學術出版業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發布《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本次國內共有來自242個高校、科研單位及企業的2163位學者入選。哈爾濱工程大學5人入選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他們分別是:哈工程船舶學院張阿漫,航建學院李鳳明,材化學院範壯軍、曹殿學,物理學院王鵬飛。
  • 入侵中國的外來物種:食人魚非洲大蝸牛等引關注
    據了解,目前國際上最具威脅性的上百種外來入侵生物中已有超過50種進入中國,科技部「973」計劃生物入侵項目首席科學家萬方浩說,目前我國入侵外來生物達544種,其中大面積發生、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迄今,全國34個省(區、市、特別行政區)均有發生和危害,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溼地、草地、島嶼、城市居民區等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其中農業生態系統受影響最為嚴重。
  • 愛思唯爾發布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高被引學者多 ≠ 學科實力強
    黃瑞勇/文總部位於阿姆斯特丹的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愛思唯爾(Elsevier),5月7日正式發布了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本次中國有2163位學者入選,涵蓋242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和企業。這2163位學者,分布於38個學科。
  • 眼科領域8位學者入選愛思唯爾2019 年中國高被引學者(轉載)
    2020年5 月 7 日,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 2019 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本次國內共有來自 242 個高校/科研單位/企業的 2163 位學者入選。
  • 2019中國大學全球高被引學者排名100強
    2019中國大學全球高被引學者排名100強 2018-12-26 01:25 來源:新東方高考頻道編輯整理 作者:
  • 「鋼鐵俠」氫氣球在印度小鎮引恐慌 居民:以為外星人入侵了
    據「今日印度 」報導,當地時間10月17日,印度北方邦一個小鎮上空的「鋼鐵俠」氫氣球在當地引發恐慌,有居民表示擔憂,以為外星人入侵了。據報導,當天,北方邦單卡爾(Dankaur )小鎮的一些居民在小鎮上空發現了一個形狀類似機器人的氣球,當時一群人聚集在現場,認為這是一個外星人。「那是一個充滿空氣的氣球,升到空中,後來掉下來,卡在了運河邊的灌木叢中。
  •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48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660多種外來物種入侵中國】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引發關注。
  • 河北大學3學者入選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新聞—科學網
    世界著名出版集團愛思唯爾 (Elsevier) 於近日發布了「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 (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 意外引入法國的中國大黃蜂,怎麼會入侵整個歐洲,且難以消滅?
    什麼是外來入侵物種?要理解源自於中國的大黃蜂(墨胸胡蜂),為什麼到了法國之後會入侵整個歐洲,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一個物種是如何被定義為外來入侵物種的。如果說生態系統這個概念太過龐大,那麼,生物鏈這個詞則應該更容易讓大家理解。
  • 小地震引大恐慌 專家:深州小震不能與大震關聯
    衡水市地震局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經專家確定,該地震已被確定為孤立性地震,不會引發餘震。 「這麼小的地震,全球每天要發生幾十萬次。」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徐錫偉告訴記者。 儘管如此,這次小規模的地震引起了當地甚至全國範圍的恐慌。
  • 黑格爾說古代中國永恆停滯不前,沒有歷史?美國學者:我們不贊同
    但是中國,她那令人敬仰的單調!她那古老的愚昧!在全世界各國群集的大會議上,她只能重複的說'我釀製了茶葉'」。其實認為中國幾千年來是不變的,並不是什麼新鮮看法,它在19世紀以前已流行甚廣。在法國革命前,中國社會穩定不變曾被許多作家視為值得西方仰慕的明顯優點。
  • 1938年美國「火星入侵」廣播劇引120萬人恐慌逃亡,為何總選火星
    那麼金星人、木星人、水星人等為什麼偏偏就不受地球人待見呢?這其中不僅關係到火星距離地球較近,在夜空中又常呈十分特殊的明亮火紅色。更因為一個多世紀以來天文學家們對火星的觀測探索過程中,鬧出過數起影響全球的烏龍事件。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還曾因一出「火星人進攻地球」的逼真廣播劇引起大恐慌。
  • 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 材料科學、化學、能源領域都有誰?
    5月7日,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共有來自242個單位的2163位學者入選。
  • 實力強勁:中山大學55位學者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榜」!
    2020年5月7日Elsevier正式發布「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本次國內共有242個高校或科研機構的2163位學者入選。位列前十的分別是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
  • 我國首批入侵物種,入侵我國多年,如今已遍布各省卻沒有天敵制約
    物種入侵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它指的是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後成為野生狀態,並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以前的外來物種入侵事件,一般都是依靠自然媒介,但現在隨著交通工具越來越發達,這些外來物種逐漸跟隨著人類的腳步入侵別的地區。
  • 山東大學28位學者榜上有名!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出爐
    5月7日,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Chinese Most Cited Researchers)榜單,本次國內共有2163位學者入選。據統計,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分別來自242個高校或科研機構,其中大多數高被引學者來自高校。其中,山東大學共有28位學者入選,排名第1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