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美國「火星入侵」廣播劇引120萬人恐慌逃亡,為何總選火星

2020-08-13 SME科技故事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過,在我們的小說、電影甚至音樂等流行文化中,提到外星人的具體形象,最常見的往往是「火星人」。那麼金星人、木星人、水星人等為什麼偏偏就不受地球人待見呢?

這其中不僅關係到火星距離地球較近,在夜空中又常呈十分特殊的明亮火紅色。更因為一個多世紀以來天文學家們對火星的觀測探索過程中,鬧出過數起影響全球的烏龍事件。

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還曾因一出「火星人進攻地球」的逼真廣播劇引起大恐慌。據載有上百萬人信以為真,有人舉家逃離城市,更有甚者在恐慌中自殺。

「火星人」已成為流行文化中最常見的外星梗

從古至今,火星都是中外仰望星空者特別感興趣的觀測對象。

在古代中國,因為它火紅色的外表,及其時東時西折返不定的運行軌跡,被星象學家稱為「熒惑」。在西方,巴比倫人稱之為「死神之星」(Nergal),古希臘人以之為戰神阿瑞斯(Ares)的化身,而古羅馬人則稱其為「瑪爾斯」(Mars,古羅馬戰神)。

似乎不管在哪裡,火星都與死亡、戰爭及災禍聯繫在一起。直到18世紀,隨著天文學的發展,火星才迎來了它的「翻身正名」機會。

利用現代天文學計算手段,研究者發現漢代《三統曆》中觀測到的火星運行數據已頗為準確 圖源:參考資料1

文藝復興期間,哥白尼提出日心說,這一理論有力地促進了從星相學到現代天文學的轉變。緊隨其後的伽利略首次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月球表面布滿凹凸不平的山丘——星星在人類眼中首次有了更具體的形象,而不是如古代一般作為災禍或福瑞的象徵。

17到18世紀是天文學迅速興起的一段時期,各種星體和天文現象不斷被發現,研究者們靠筆紙記錄下各種自己觀測到的神奇畫面與現象。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大量對於火星的觀測與研究。

伽利略對月球坑窪表面的素描圖

18世紀以來,天文學家漸漸發現越來越多火星與地球的相似之處。

18世紀末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l)算出火星與地球的周日運動幾乎相同,並且兩者的黃道傾角度數也非常接近——這意味著火星上同樣有四季更迭。

他還算出地日距離和火日距離相比太陽系中其他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而言,是最接近的——這意味著火星上的溫度環境與地球最接近。而且他還進一步觀察到火星南北極處隨著季節的明暗變化,赫歇爾覺得這就跟地球極地冰凍隨著季節變化消融或者凝固是一樣的。

結合上面的種種研究結果,他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說法:「火星居民的生活環境應該在很多方面都和我們相似。」——這可能是最早的「火星人」傳說起源。

1896年的石版畫中對於威廉·赫歇爾和他同為天文學家的妹妹卡洛琳拋光望遠鏡片的工作場景的刻畫

18世紀還有很多其他的天文學家也對火星進行了細緻的觀測並總結出自己的報告。

譬如施羅特(Johann H.Schroter)認為火星兩極的明暗變化是大氣厚薄程度變化引起的;彼爾(Wilhelm W.Beer)和梅德勒(Johann H.von Madler)觀測並記錄到了火星北極冰蓋隨其星球夏季到來而縮小,冬季到來而增大的規律;弗拉馬利溫翁(Nicolas Camille Flammarion)觀測到火星表面時而呈紅色,時而呈枯黃色的變化,並提出了這是其星球表面覆蓋的植被的觀點……

不過由於當時望遠鏡工藝水平有限,觀測到的火星是十分模糊的。所以對於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沒有人敢下定論。

人類在各時期不同的火星觀測圖

進入19世紀,天文觀測邁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如果說之前是模糊的360p圖像,那麼19世紀則達到了480p的清晰水準。天文學家對稍遠的天體也開始能觀測到一些不甚清晰的細節了。

1877年,義大利天文學家夏帕雷利(Giovanni Virginio Schiaparelli)繪製出了一幅標註清晰的火星表面圖。他所用的望遠鏡是當時十分頂尖的8.6英寸梅爾茲折射望遠鏡,所畫的是他在米蘭布雷拉天文臺火星大衝期間觀測到的圖像。

1877年夏帕雷利繪製的火星地圖 上面有他為自己觀測到的疑似「山川湖海」命名的標註

且不說夏帕雷利的繪製圖水平如何,他的觀測手段確實顯示出較強的專業性:採用先進的望遠鏡、找到專業的天文臺,更關鍵的是選擇了一個十分合適的觀測時機——火星大衝期間。

「火星衝日」是一個天文現象,指的是火星、地球與太陽排成一線的時候。此時地球位於太陽與火星中間,火星被太陽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因此是最明亮且易於觀察的。這種情況大約每兩年多(779天)出現一次。

而「火星大衝」的條件更為苛刻。它必須是在火星衝日的基礎上,再加上火星運轉到最近日點的時刻。這時的火星最大最亮,沒有比這更合適的觀測機會了。這種機會,大約每15-17年才會出現一次。

2016年的火星衝日和2018年的火星大衝 (下一次火星大衝要等到2035年9月)

如此內行的夏帕雷利一戰成名,他繪製的火星圖聲名遠揚。

他的繪製圖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那些縱橫交錯宛如運河的結構。夏帕雷利將其稱之為「Canali」,這在義大利語中是「海峽」、「溝渠」的意思。作為一個嚴謹的天文學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描繪的不能被肯定為「人造物」。

然而陰錯陽差的,他的繪製圖被翻譯成英文時,這些溝渠被譯成了「Canal」——人工的「運河」的意思於是科學家觀測到「火星運河」這一說法,就開始了其傳遍全球的徵程。

1867年美國天文學家Richard A. Proctor也繪製過類似的圖像

隨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天文學家們都在試圖證明或者證偽「火星運河」的存在。兩派學者各執一詞,誰也沒辦法拿出確鑿的證據說服對方。

1894年,又一次難得的火星大衝觀測機會來臨。從事後的全球反應來看,這次確實是「火星運河存在派」大勝的一次交鋒。在對這次火星大衝的觀測及研究中,一位名為洛威爾(Percival Lawrence Lowell) 的「天文學家」橫空出世,獲得了全球矚目的話語權。

對於這位美國商人出身的作家,當時的很多科學家似乎更願意稱之為「天文愛好者」。財力雄厚的他看過夏帕雷利的繪圖(翻譯版)之後,在1894年初就選好地址建造好裝備精良的私人天文臺,並與助手進行了長達一年的火星觀測與繪圖。

洛威爾(Percival Lawrence Lowell)工作照

1895年,他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出版了一本名為《Mars》(火星)的專著。書裡不僅比夏帕雷利多繪製出了116條運河,更有他對於火星上的整體環境、氣候、水、運河、綠洲等等細節的描述和分析。

可想而知,這本書一出,全球熱賣。儘管未能受到科學界的廣泛認可,洛威爾還是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知名的重要火星研究者之一。在他的推動下,「火星運河」論也成為了19世紀末乃至於20世紀初天文學界最熱門的話題。

洛威爾繪製的火星運河(局部)

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關於「火星運河」、「火星閃光信號」、乃至於「聯絡火星人」的話題成為天文愛好者的關注點。

很多科學家只要有一些新發現,就被媒體報導到了跟「發現火星人蹤跡」相關的方向上。譬如1894年天文學家雅韋爾(S. Javelle)在尼斯天文臺觀測到的火星表面似乎有凸起現象,就被英國《自然》(Nature)雜誌報導為《火星表面出現奇怪亮光》。

這一期間觀測到的很多火星地表變化,都被報導為「火星人向地球發送信號」。儘管每次都有科學家出來闢謠,但大眾顯然更願意接受雜誌與報社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偏差報導故事。

類似於「火星上拍到人臉」之類的報導後來也層出不窮

火星人這麼有吸引力又有極大創作空間的一個形象,流行文化當然不會錯過。

於是與科學界「同步」的還有文藝作品創作。小說、廣播、音樂、到後來的電影也都出現了大量外星人形象。而這其中最離奇的,要數現在已經被列入新聞學傳播研究的一個經典案例。

1938年10月30日晚上,哥倫比亞廣播系統推出了他們全新的廣播劇:根據威爾斯(HG Wells)小說《世界大戰》改編的火星人入侵地球故事。這個廣播節目為了追求逼真的效果,進行了一項「騷操作」。

一開始它先以新聞播報的形式講了在火星發現的一系列爆炸事件,又穿插了不相關的報導。然後突然出現「突發事件報導」:新澤西一個農場上出現不明掉落物。接著就演繹了一段極其逼真的「火星人突襲現場報導」,現場驚恐的記者、被火星人殺死的警察慘叫聲、還有各地相繼淪陷的報導……

由於很多觀眾沒有聽到一開始或者最後關於「這是一出廣播劇」的提醒,導致很多人陷入恐慌。儘管最終受影響的人數仍有爭議,但根據普林斯頓大學的調查,可能有高達170萬人信以為真,有上百萬人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逃難」行動。

隔日報紙的報導 「收音機裡的聽眾驚慌失措,把戰爭劇當成了事實」

而這種種關於火星人的美好或者可怕想像,都在1964年美國的「水手四號」(Mariner 4)太空船掠過火星時傳回的充滿隕石坑的荒蕪照片中化為烏有。

水手4號傳回的火星表面圖像 瞬間擊碎了幾個世紀以來的種種幻想

但關於「火星運河」、「火星信號」還有「火星人」的幻想歷史已經凝成無數經典的作品,留在我們的記憶之中。

或許所謂科技進步,就是通過不斷的努力探索讓先輩們曾經最先進的研究成果變成我們新一代人的常識,或者茶餘飯後的談資吧。


楊帆. 孫小淳. 觀測、理論與推算——從《三統曆》到《皇極曆》的火星運動研究. 中國科技史雜誌.第38卷 2017年第一期

穆蘊秋. 江曉原. 19世紀末被視為火星信號的天文觀測:爭論及其影響. 自然科學史研究. 第31卷 2012年第二期

金嘉琪 珀西瓦爾·洛威爾《火星》研究. 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5月

Peter Jensen Brown. The Worlds' First Martians - and First Martian Invasion. Early Sports and Pop Culture History Blog. 2014.3.10

Wikipedia: Mars; Astronomy; Martian; The War of the Worlds(1938 radio drama)


相關焦點

  • 1938年,美國廣播公司緊急插播了一則新聞—火星人入侵地球了
    火星爆炸1938年萬聖節前夜,美國人民本該穿上稀奇古怪的服裝,參加派對,聽著萬聖節音樂,品嘗著雞尾酒和糖果。1938年10月30日晚間8點12分,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無線廣播突然中斷正在播放的音樂,插播進一條「突發新聞」——芝加哥詹寧斯山天文臺的教授觀測到火星上有爆炸發生。
  • 1938年火星人入侵美國事件,火星上到底有沒有傳說中的高智慧生物
    到了第二天,這個節目成了美國各大報紙的頭版新聞,甚至把希特勒也擠走了。很多新聞的標題如下:「電臺製造戰爭驚動全國」「電臺正式宣布火星人開始進攻地球」「全美大恐慌!」。幾周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進行了一項調查,全美有一百七十多萬人都相信這個節目是真實的新聞廣播,有一百二十多萬人產生嚴重恐慌。當然,這只是一則廣播劇,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根據英國科幻小說家H·G·威爾斯的科幻小說《星際戰爭》而改編成的廣播劇《火星人入侵地球》。但廣播劇中首次運用了極為逼真的音響效果,被一個叫水銀劇團的廣播團體搞得繪聲繪色、半真半假。
  • 荒誕與真實:1938年,火星人「入侵」美國
    由於廣播中曾提到過一句「火星人目前正在新英格蘭地區集結」,導致這個位於美國東北的地區陷入了巨大恐慌,不少美國人在聽廣播的時候就當場暈倒,而另一些人開始收拾細軟裝上汽車,逃亡深山,甚至逃亡加拿大。不過,即便是在加拿大,毗鄰新英格蘭地區的加拿大人也開始慌了起來,其中不少人緊急呼籲政府採取緊急措施抗擊「火星人入侵」。
  • 【文談】1938年的不速之客——火星人入侵地球
    也正是在這一年,廣播劇《世界大戰》(War of the Worlds)剛剛播完。這全是納爾遜·埃迪(NelsonEddy)的錯。75年前的一天——1938年10月30日,晚上8點,數百萬美國人打開收音機收聽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的節目——《蔡斯和桑伯恩時間》(Chaseand Sanborn Hour)。
  • 你所不知道的趣事,火星人曾在1938年入侵地球
    在1938年的10月30日晚上,美國多地民眾陷入歇斯底裡的狀態當中,無數市民跑出了自己的房子,跑到公園避難。更有甚者,不光自己跑了出來,還將家裡值錢的東西都搬上汽車,然後開上汽車逃之夭夭,有人逃往國外,有人逃進深山。
  • 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時候你會怎麼辦?八十年前美國的真實一幕
    不要以為這一幕只會出現在電影裡,他曾經真實的發生過,在1938年的美國。只不過當時人們的主要大眾傳媒不是電視和網絡,而是廣播。當時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沒有徵兆的播出了外星人入侵地球的聲音,聲音惟妙惟肖,極其真實,當時有超過六百萬人聽到了廣播,數百萬人開著車狂奔到郊外,政府大廳被圍的水洩不通,教堂裡面充斥著人們向上帝懺悔的聲音,更有甚者想通過自殺的方式來防止被火星人奴役。而造成這一切的只是哥倫比廣播公司播出廣播劇《世界之戰》。
  • 用好火星這個「超級大IP」
    從7月23日12時41分自海南文昌出發,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度過了在太空中的第一個周末,按預定計劃,「天問一號」將於2021年2月11日抵達火星,並於4月擇機登陸。由於火星與地球的諸多相似之處,火星一直是人類心中的熱門星球,而探索火星也成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太空探索IP」。人類的好奇心與想像力是這個「超級大IP」的基礎。
  • 「火星人入侵地球」幾乎讓美國癱瘓,末日言論發人深思
    可是,在上世紀30年代末,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美國三大商業廣播公司之一)卻播出了一則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消息,此消息讓上百萬美國人驚恐不已,隨後的騷亂幾乎讓全美癱瘓。故事還得從一部廣播劇說起。1938年10月30日晚上黃金時段,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臺播出了由著名科幻小說《世界大戰》改編的廣播劇
  • 「火星人入侵地球」幾乎讓美國癱瘓,末日言論發人深思
    可是,在上世紀30年代末,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美國三大商業廣播公司之一)卻播出了一則火星人入侵地球的消息,此消息讓上百萬美國人驚恐不已,隨後的騷亂幾乎讓全美癱瘓。故事還得從一部廣播劇說起。1938年10月30日晚上黃金時段,美國哥倫比亞廣播電臺播出了由著名科幻小說《世界大戰》改編的廣播劇。
  • 1938年世界大戰惡作劇?外星人武力入侵地球,百萬聽眾離家逃生
    1938年的萬聖節前夜,奧森威爾斯導演了一出廣播劇,該劇改編自外星人武力入侵的經典故事HG威爾斯的「世界大戰」。它通過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無線網路播放的那個夜晚是許多人終身難忘的。那是一次令人震撼的播出,震撼到令數百萬聽眾離家逃生,湧上街頭。
  • 《火星救援》小說原著已在國內開賣 老掉牙火星為啥會好看?
    2015年11月13日訊,火星,一個老掉牙的話題。在很多年之前的網絡輿論場上,火星的意思就是「消息閉塞、對新事物不知曉」。如果你對一個人說「你火星了」,翻譯成現在還勉強算流行的網絡語言應該是「你out了」——就連「火星」這個詞語本身也變得「火星」了起來。
  • 尋找「外星人」:多起外星人入侵事件仍是謎
    原標題:尋找「外星人」:多起外星人入侵事件仍是謎火星上的「運河」。甚至鼎鼎有名的美國歷史頻道還製作了一部名為《遠古外星人》的紀錄片,並已經出到了第五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外星人」這個概念的出現,其實是現代科學產生以後,才慢慢形成的。在古代世界,地球上的不同地域產生了許多古老的文明。而這些文明卻都有著極其類似的宇宙觀。簡而言之,就是「三界說」:天空和群星是眾神的居所,大地之上是人世凡間,而地下則是幽冥鬼府。
  • 地球人有多愛火星——從《火星救援》揭秘火星銀幕變遷史
    2015年9月28日,美國航天局(NASA)在社交網絡上繼宣布發現「另一個地球」之後又玩起了飢餓遊戲,一段吊胃口的造勢之後,宣布火星存在流動水。緊接著2015年10月2日《火星救援》北美公映收穫極佳口碑,引發觀影狂潮(11月25日內地公映)。短短幾天又一次在大眾之中形成「火星熱」,不過為什麼要說「又」呢?
  • 為什麼入侵地球的總是火星人,是別的星球不夠努力嗎?
    這其中不僅關係到火星距離地球較近,在夜空中又常呈十分特殊的明亮火紅色。更因為一個多世紀以來天文學家們對火星的觀測探索過程中,鬧出過數起影響全球的烏龍事件。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還曾因一出「火星人進攻地球」的逼真廣播劇引起大恐慌。據載有上百萬人信以為真,有人舉家逃離城市,更有甚者在恐慌中自殺。
  • 1938年「火星人進攻地球」事件始末,美國人這麼容易就相信了?
    1938年10月30日晚,對美國人來說,本應該是一個很普通的萬聖節前夜。沒有人能想到,他們會有如此戲劇化的遭遇……當天晚上8點,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照例安排了水星劇團的廣播劇,今晚的節目是根據H·G·威爾斯《世界之戰》改編的,關於「火星人進攻地球」的故事。為了更吸引人,劇團的成員集思廣益,決定採取偏紀實的風格,模擬新聞播報的方式進行——這在當時確實是一個創舉。為了不引起恐慌,在節目開始的時候,播音員已經明確的告訴了聽眾,這只是一部廣播劇。
  • 外星人入侵地球-聚焦《世界大戰》背後的傳奇
    其實,早在1938年,《世界大戰》曾經將很多人嚇破膽,這就是傳播學史上有名的「外星人入侵地球」案例。  廣播劇竟讓聽眾信以為真  1938年10月30日,萬聖節前一天。亨利·布利勞斯基駕車行駛在去華盛頓特區的公路上,他要去他那位住在艾登摩根公寓的女朋友。
  • 馬斯克為何執著於上火星?100萬人移民火星現實嗎?
    ,並將帶領100萬人移民火星時,你多半會認為這個人有精神類疾病。 馬斯克作為企業巨頭為何會對移民火星如此執著?  馬斯克曾經在某次採訪中親口承認,其最初的計劃並非殖民火星,而只是一個名為「火星綠洲」的慈善工程,該工程計劃在火星表面建一個小型溫室,將地球種子放在溫室中生長,等到長出綠色植物後,拍攝幾張火星紅色背景下的不可思議的照片,以博得公眾興奮,最終讓國會感到興奮,這樣他們就能撥出更多的錢增加美國宇航局的預算,來實現自己登陸火星的夢想。
  • 1938年的不速之客——火星人入侵地球
    威爾斯的事業之巔:電影《陌生人》(The Stranger)與美國公共廣播公司(PBS)的廣播劇《世界大戰》(War of the Worlds)1938年,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正在為廣播劇《水星劇場廣播》(The Mercury Theater on the Air)進行排練。
  • 30年內100萬人上火星?火星移民計劃可行嗎?
    當然,在我們如今或者可能有能力實現登陸的「第二地球」還是有的,我不說大家應該都知道,那就是離我們相對較近的「火星」。 為何說火星可能是「第二地球」。從長期的科學目標來看,人類是有這個打算的,那就是移居火星。
  • 中國人 走 去火星看看!
    歷史上曾深信火星有生命?1877年,火星離地球特別近,義大利天文學家夏帕雷利用望遠鏡觀察火星,發現火星上有一些類似河道上的一樣的地形。這種結構被後來美國的研究者洛厄爾認為是運河。「火星上有運河」,對於當時一直尋找外星人的科學家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