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兩彈一星」在大西北營建的神秘之地(圖)

2020-12-05 閩南網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破成功

­  陳士榘

­  新疆馬蘭基地

­  揭秘「兩彈一星」在大西北營建的神秘之地 甘肅支援「兩彈一星」貢獻突出(圖)

­  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聽說過羅布泊、金銀灘與酒泉這三個地名,但也僅僅是「聽說」而已,絕大多數人並不真正了解。在愛國主義的宣傳材料中,這三個地方經常出現,但卻很難找到有關此三地的詳細信息。

­  為什麼這三個地方那麼神秘呢?這要從新中國研製「兩彈一星」說起。

­  「兩彈一星」不是書齋裡的學問

­  搞原子彈、飛彈,發射衛星,不是書齋裡的學問。可以說,原子彈、飛彈、衛星是基礎科學、應用科學、工業技術和現場試驗的高度結合。也就是說,光掌握了科學原理不行,能造出來也還不能算成功,只有在實踐中真刀真槍地使用了,實踐證明它是管用的,那才能真正說明咱們的原子彈、飛彈、衛星是成功的,否則就不能算成功。

­  那麼,怎樣來檢驗我們的原子彈、飛彈和衛星呢?答案就是要真刀真槍地試驗。進一步的問題是,在哪裡試驗?核武器的威力和破壞力是極其巨大的,當年美國憑藉其強大的海上力量的護衛,在浩淼大洋上進行了核試驗,蘇聯則在人煙稀薄的西伯利亞進行了核試驗。而新中國海上力量薄弱,不可能在海上進行核試驗,首次核試驗又不可能在地下搞,那就只能像蘇聯一樣,在自己的國土上搞了。於是,尋找並建造能夠進行核試驗的場地,就成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  「死亡之海」羅布泊: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基地

­  在原子彈、飛彈的研製正式上馬、加緊進行之後,關於原子彈、飛彈基地的建設也提上了日程。時任國防部長彭德懷指示:「關於飛彈基地、原子彈試驗基地選場問題交給陳錫聯,他是炮兵司令,這幾年跑的地方多。選好了交給工程兵司令陳士榘,由他的工程兵負責建。安排部隊的事情,榮臻同志多操心,最好是成建制拉過去,這樣利於保密。」飛彈基地的建設主要由陳士榘負責,但前期原子彈試驗場的選址工作,主要還是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的。

­  陳士榘和幾名蘇聯專家率領一支隊伍到甘肅敦煌以西地區勘察原子彈試驗場(又稱原子彈靶場)。1958年下半年,他們勘察過青海西部、內蒙古西部、新疆東南部等多個地區。經過幾個月的艱苦跋涉和勘察,根據蘇聯專家意見,最後定在敦煌以西地區:核爆心定在甘肅敦煌西北方向,直線距離約130公裡;指揮區距敦煌80公裡,生活區距敦煌10公裡左右,試驗場區最大試驗功能為2萬噸TNT當量。

­  與此同時,聶榮臻正在北京考慮組建核試驗基地領導班子,副總參謀長陳賡推薦了精幹細心、工於謀劃的第三兵團參謀長張蘊鈺,聶榮臻接受這一建議,並報中央軍委批准,任命張蘊鈺擔任即將成立的核試驗基地司令員,負責敦煌原子彈試驗靶場的建設。

­  張蘊鈺奉命來到敦煌,經過調研,他認為敦煌不合適搞原子彈靶場,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離敦煌石窟太近,只有130公裡。敦煌莫高窟是老祖宗留下的中華瑰寶,核試驗像地震一樣,一下子就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貝給震沒了,這可是負不起的大罪過。二是沒有水源,鬆土層太厚,而核爆炸產生的煙塵太大,煙塵太大就會隨風擴散,造成核沾染區。三是試驗當量太小,只能試驗兩萬噸TNT當量的原子彈,顯然不能滿足中國核事業發展的需要。據後來的核試驗基地司令員張志善說:「張蘊鈺同志問為什麼選在這裡,我說蘇聯專家定的,能搞2萬噸。張蘊鈺同志說可真是麻子不叫麻子,叫坑人。」

­  張蘊鈺堅持認為,敦煌不合適,儘管是蘇聯專家定的,也不行,應該另選地方,繼續向西,到新疆羅布泊搞靶場建設。張蘊鈺立即回到北京,把看到的和自己的想法報給了老上司陳賡。陳賡聽後認為,核試驗基地眼下只能搞一個,要搞就要搞一個能爆炸百萬噸級的。隨後,陳賡領著張蘊鈺等專程向聶榮臻匯報情況。

­  說來也湊巧,就在中國將帥們重新考慮原子彈靶場選址時,蘇聯方面來信了。蘇聯中型機械工業部部長斯拉夫斯基在信中表示,敦煌地區不適合建原子彈靶場,建議將靶場建設移至新疆羅布泊地區。

­  1958年12月24日,張蘊鈺帶領勘察小分隊從敦煌出發,經玉門關向西而去,向羅布泊疾馳而去。12月28日,張蘊鈺一行抵達羅布泊西北100多公裡的地方,打下了第一根木樁,後來這裡就是第一顆原子彈的爆心。

­  羅布泊北部是天山博格達峰,南部是阿爾金山,海拔都在5000米以上,簡直就是兩道天然的屏障,東部是土山和丘陵,往南是一望無際的沙漠。區域內有流水不斷的孔雀河,水資源比較豐富,並且方圓三百公裡內沒有人煙,地勢平坦,海拔1000米,常年刮西風,而且下風向東至敦煌420公裡之間沒有人煙,也還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礦藏。將這麼一個地方建設成核試驗基地,真可謂天造地設。

­  1959年6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正式下文,批准核試驗基地建設。因當地生長一種名叫「馬蘭」的小花兒,美麗而且生命力頑強,核試驗基地又稱「馬蘭基地」。

­  金銀灘:第一顆原子彈研製基地

­  搞原子彈,不僅要有試驗基地,還要有研究、製造基地,而且這個研製基地也必須找一個人煙稀少的地方。為什麼呢?

­  首先是為了保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對保密工作尤為強調,搞原子彈研製免不了要進行各種試驗,一搞試驗,動靜就比較大,保密就是一個大問題。原子彈研製初期,所需要的驗證性試驗工作,都是在北京郊外的長城腳下進行的,後來,長城腳下已無法滿足大型的爆轟試驗,不得不外遷。

­  其次是組裝原子彈的需要。第一顆原子彈,按照外電的說法,就是一個「爆炸裝置」,總的來說體積比較大,其核心部件——濃縮鈾塊,是在甘肅原子能聯合企業生產的,其他數以萬計的零部件都是在全國各地生產的,但只有把這些部件組合起來,才是原子彈。這樣,就必須有一個組裝原子彈的地點,而且這個組裝地點還不能太小,出於保密和安全需要,原子彈裝配地點就只能選擇比較偏遠的地方。

­  再次是進行原子彈爆轟試驗的需要。原子彈正式組裝之前,需要進行原理性試驗,也就是說,除了原子彈不裝鈾核材料之外,其他的所有部件(包括烈性炸藥)都必須裝配好,進行引爆試驗,以檢驗原子彈的各種性能指標是否合格。要知道,即便是不裝鈾核材料,這個準原子彈仍有巨大的威力,因此,必須有足夠大的場地以供模擬仿真試驗之用。

­  李覺、吳際霖、郭英會等在蘇聯專家指導下,先後在四川、甘肅、青海選點。最初傾向於甘肅張掖,但又認為與蘭州鈾濃縮廠太近,不利於戰備。正在躊躇之際,1958年3月,青海省第一書記高峰建議,青海金銀灘四面環山,人煙稀少,水源豐富,是個好地方,建議把核研製基地放在那裡。經過勘測,金銀灘得到了蘇聯專家的認可。1958年底,中央決定,核武器研製基地在青海金銀灘秘密建設。來自全國的數萬建設大軍,陸續開進草原。

­  金銀灘的建設同樣是異常艱苦的。為適應高原氣候條件,基地警衛人員主要從本地招收入伍。出於保密原因,軍車拉著新兵在草原上兜了三天三夜,給人以走了很遠的感覺。很多士兵退伍後才知道,原來自己就在家鄉當兵!

­  受「大躍進」的影響,直到1963年,金銀灘原子彈研製基地建設仍然很不理想,二機部決定,核武器研究院不能等基地全部建好再搬過去,必須立即搬過去,許多實驗工作趕緊做起來。1963年秋,核武器研究院整體搬遷至青海金銀灘基地。在那裡,進行了各種類型的模擬仿真試驗;同時,在那裡完成原子彈的總裝。

­  酒泉:地處內蒙古的飛彈試驗基地

­  儘管中國的飛彈事業在錢學森回國一周年之際——1956年10月起步,但在中國大地上打響的第一顆飛彈卻是蘇聯製造的。根據1957年10月中蘇兩國籤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蘇聯援助中國兩枚地對空P2飛彈,一顆供錢學森領導的第五研究院解剖仿製,另一顆供酒泉飛彈試驗基地用於測試,目的在於檢驗這個基地的各項建設是否過關。

­  這個酒泉飛彈試驗基地,就是今天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很多人知道神舟系列飛船是在酒泉衛星中心發射的,卻鮮有人知道,這裡曾是新中國飛彈事業的發源地。

­  1956年秋,在飛彈研製啟動的同時,飛彈試驗靶場的建設也提上了日程,尤其是1957年10月《國防新技術協定》籤訂以後,建設飛彈試驗場迫在眉睫,因為要檢驗我們研製的飛彈是否合格,就必須經過一次次的發射試驗。

­  抗美援助戰爭結束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分批撤離朝鮮。就在打算建設飛彈試驗場的時候,志願軍第20兵團將要從朝鮮撤回來。於是,聶榮臻指示,志願軍20兵團過去底子好,作風硬,尤其能吃苦,不如就以20兵團機關為主,組建飛彈試驗基地領導機關。聶榮臻為什麼讓第20兵團整建制的直接從國外回來就去建設飛彈發射場呢?可能的原因,一是有利於保密,飛彈發射場的建設無疑是絕密的,而且工程量大,所需建設者眾多,如果從全國各地選調部隊和人員前去建設,自然不利於保密。另外,整建制地拉過去搞建設,也有利於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  1957年冬,成立了以蘇聯的蓋杜柯夫為首的蘇聯專家組,幫助中國進行飛彈試驗基地的勘選定點工作,專家組與炮兵司令陳錫聯、20兵團司令孫繼先等一起,選中了內蒙古的額濟納地區。

­  1958年2月25日,經毛澤東批准,我國飛彈試驗基地定點在內蒙古的額濟納旗,這就是後來發射了我國第一顆東方紅衛星和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酒泉飛彈試驗基地(後來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在內蒙古的額濟納旗,而不是甘肅省酒泉地區。2012年夏,筆者到內蒙古旅遊,參觀了新建的內蒙古博物館。有意思的是,內蒙古博物館專門設有酒泉航天城的巨大展廳,講解員在解說這一展廳時,特意強調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內蒙古而不是在甘肅。

­  1958年3月中旬,志願軍第20兵團秘密撤離朝鮮西海岸。3月14日,中央軍委決定,成立以工程兵司令陳士榘上將為首的特種工程指揮部,調集20兵團、工程兵、鐵道兵共計數萬部隊開赴內蒙古額濟納旗的沙漠深處,建設飛彈試驗基地。在那個艱苦的年代,廣大官兵的作業方式是極為原始的,主要是靠鐵鍬、麻袋、竹筐、鐵錘等笨重的勞動工具,完全靠廣大官兵的體力,幾乎沒有現代化的施工機械。以至於蘇聯顧問蓋杜柯夫在視察建設工地時認為,像中國這種原始的作業方式,建成飛彈發射基地至少需要15年。然而,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不要命的中國軍人只用了3年時間,就建成了一個龐大的飛彈試驗基地。

­  因為飛彈研究基地是以第20兵團為主組建的,所以這個基地的代號也叫「20基地」。基地建設那幾年,正值全國搞大躍進,基地建設也是「大幹快上」、「超英趕美」、「東風壓倒西風」,基地的電話通信代號就是「東風」。所以飛彈試驗基地又叫「東風基地」。

­  1965年,中國的衛星事業重新上馬。在研製第一顆衛星的同時,衛星觀測站的勘察、建設也必須跟上。然而,「文化大革命」很快爆發,中科院全亂套了,衛星觀測站的建設也沒人管了,這讓聶榮臻非常著急。1969年,正值「文化大革命」鬧得最兇的時候,聶榮臻讓酒泉飛彈試驗基地擔起了中國第一顆衛星觀測站建設的重任。就這樣,酒泉基地開始介入中國的衛星事業。

­  特殊年代如何建設三大基地

­  酒泉、羅布泊、金銀灘三大基地的建設都是在1958年開始的。酒泉飛彈試驗基地最早啟動建設,是在1958年3月;緊接著當年年底,開始建設金銀灘原子彈研製基地;羅布泊核試驗基地在1958年年底確定,1959年6月正式啟動建設。

­  1958年、1959年、1960年這三年,既是這三大基地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新中國歷史上的特殊時期。「大躍進」讓整個中國蒙受巨大損失。不可避免,三大基地建設也是雪上加霜。

­  羅布泊的核試驗基地建設,國防科委本想讓張蘊鈺的部隊撤到無錫休整,被張蘊鈺拒絕了。據說,張蘊鈺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無錫能打原子彈嗎?

­  羅布泊的官兵們自力更生,吃榆樹皮和草根挺過了難關。張蘊鈺在最困難的時候對官兵們說:「剛來的時候,樹枝被我們砍了,細的編筐子用,粗的做扁擔使,現在連皮都被我們扒了,填我們的肚子。你們都記住這些樹,今後誰也不許再動它們,活著長在這兒,死了、倒了就讓它躺在這兒。」

­  金銀灘原子彈研製基地的建設也同樣艱難。這裡工程量很大,其中包括鐵路、公路、機場、實驗樓、發電廠、宿舍區、機加工車間、高炮部隊陣地等。僅僅從一個基地建設就可以看出,搞原子彈是多麼不容易。

­  真實反映「兩彈一星」研製過程

­  由總裝備部專業作家陳懷國、陶純聯合編劇的《國家命運》,是第一部全面、真實、準確反映「兩彈一星」事業的紀實性大製作,謝鋼、劉勁、胡亞捷、王超聯袂主演。曾執導過《大秦帝國》、《越王勾踐》、《盤龍臥虎高山頂》的延藝傾情導演,金牌製片人李功達和著名軍旅製片人劉翔擔綱總製片人。該劇講述了韓戰結束後,有感於美國先進武器在戰場上對我志願軍造成的巨大傷害,為徹底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的核威懾,以錢學森、錢三強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科學家,克服種種難以想像的困難,在黨中央的堅定支持下,先後完成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成功試爆原子彈、氫彈等一系列偉大壯舉,真實還原了那一段可歌可泣、輝煌卓越的珍貴歷史。

­  談到《國家命運》的創作初衷,陶純頓時打開了話匣子,「 『兩彈一星』是新中國取得的標誌性的偉大成就,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榮耀,令全世界為之讚嘆,它奠定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地位,到現在它的影響仍然顯而易見。但是,很多年來,由於保密的原因,『兩彈一星』研製過程中的很多故事,都一直埋藏著,近年也出了一些這類題材的作品,有紀實文學,也有影視作品,但是,編造現象很普遍,錯誤很多,誤導了讀者和觀眾。我和陳懷國長期在解放軍總裝備部工作,而總裝的前身國防科工委下屬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和新疆核試驗基地,被認為是『兩彈一星』精神的重要發祥地,我們掌握大量的素材,因此我們決定合作,寫一部全面真實反映『兩彈一星』研製過程的作品,也是創作這部劇的初衷。」

­  甘肅支援「兩彈一星」貢獻突出

­  「甘肅人民當年為了支援『兩彈一星』,做出了重大的奉獻。現在人們大都知道,中國的第一個飛彈、衛星發射中心,就是以酒泉命名的,為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  陶純告訴記者,劇本創作期間,他和陳懷國先後赴四川、甘肅、青海、新疆、湖南、陝西等六省區,對當年參與「兩彈一星」事業的老領導、老專家和科技人員等300餘人進行了深入採訪,查閱歷史檔案兩千多萬字,歷時三年,數易其稿。「我記得去甘肅採訪是在2008年,站在巨大的足有五個足球場大的廠房裡,回望悠悠歲月,真是感慨萬千。廠裡的同志對當年做出重要貢獻的王承書等科學家和王介福、王中蕃等廠領導如數家珍,講了不少他們的感人故事,這些人物都在《國家命運》中有所展現。」

­  敦煌莫高窟險遭「劫難」

­  很多觀眾都知道中國原子彈試驗場在羅布泊,但鮮為人知的是,最早的試驗場蘇聯專家選定的竟是敦煌。

­  陶純給記者詳細講述了這一事件的來龍去脈:「當時核試驗場、飛彈靶場的選場,是彭德懷、聶榮臻兩位元帥領導的,主要依靠蘇聯專家幫助完成。由於種種原因,蘇聯專家開始時決定將核試驗場定在敦煌附近。核試驗場選址有問題,主要是離莫高窟太近,這可是中國老祖宗留下的寶貝,一搞核試驗,會逐步把它毀掉的;不僅如此,當時的選址地質鬆軟,高空風會把核爆炸後產生的大量煙塵帶往人口稠密的黃河中下遊地區,這也不可行。志願軍三兵團參謀長張蘊鈺當時被任命為核試驗基地第一任司令員,他第一次前往敦煌附近的場址,就發現有問題,回到北京找聶榮臻匯報後,決定勘察人員往西,到新疆羅布泊去,尋找新的場址,後來就把核試驗場定在了如今的馬蘭。」

­  文章來源:

­  澎湃新聞 (原標題:羅布泊、金銀灘與酒泉:「兩彈一星」在大西北營建的神秘之地 / 作者:黃慶橋,系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員)

­  中國甘肅網-蘭州晨報 (原標題:甘肅支援「兩彈一星」貢獻突出敦煌莫高窟險遭「劫難」 / 記者:平麗豔)

相關焦點

  • 揭秘「兩彈一星」在大西北營建的神秘之地 甘肅支援「兩彈一星...
    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聽說過羅布泊、金銀灘與酒泉這三個地名,但也僅僅是「聽說」而已,絕大多數人並不真正了解。在愛國主義的宣傳材料中,這三個地方經常出現,但卻很難找到有關此三地的詳細信息。為什麼這三個地方那麼神秘呢?這要從新中國研製「兩彈一星」說起。
  • ...在大西北營建的神秘之地 甘肅支援「兩彈一星」貢獻突出(圖)
    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聽說過羅布泊、金銀灘與酒泉這三個地名,但也僅僅是「聽說」而已,絕大多數人並不真正了解。在愛國主義的宣傳材料中,這三個地方經常出現,但卻很難找到有關此三地的詳細信息。為什麼這三個地方那麼神秘呢?這要從新中國研製「兩彈一星」說起。
  • 世界4大「神秘」未解之謎:圖1神秘的北緯30°,最後一個在中國!
    【世界4大「神秘」未解之謎:圖1神秘的北緯30°,最後一個在中國!】在神秘的北緯30°,眾所周知,所有的樹木都會朝著同一方向大傾斜,但是讓人意外的是,現在它還長成了天然的「犇」字。黃金之國。相傳,在南美的亞馬遜森林深處,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大城市,由黃金打造而成,並且藏著各種奇珍異寶,無數人為之瘋狂。16世紀開始,陸續有探險家和考古學家前往探索尋找,希望能找到黃金國的蹤跡。其中最有名的當屬1925年,英國上校波西福西特帶領著探險隊兩次出發,第一次因為物品耗光而返回,第二次則是進去叢林後再也沒有出來。
  • 青蛙王國2發布高清場景圖 神秘無人區首揭秘
    >青蛙王國2發布高清場景圖 神秘無人區首揭秘2016-01-08 11:13:24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由吉林禹碩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吉林動畫學院聯合出品,永樂影業發行的原創3D動畫大電影《青蛙王國之冰凍大冒險》(簡稱《青蛙王國2》今日神秘曝光一組「無人區」劇照,其中沙漠場景圖首度曝光,「醜萌天團」的兩位主角——小雨點、包傑亮相,奇幻冒險之旅初露端倪,為眾多影迷帶來一絲懸念,引發萬分期待。
  • 「國慶旅行指北」來了,今年人們都愛「大西北」
    南方人想去北方看草原,北方人想南下看海,不過大多數旅客都想去「大西北」看看。攜程數據顯示,上海人、廣東人最早感知「大西北」的美景,8月即搜索國慶機票,青海、甘肅熱度最高。上海赴西寧國慶機票搜索熱度上漲307%、上海赴蘭州機票熱度上漲143%。同時,三亞、銀川、哈爾濱也是上海人「跨越大半個中國」旅行目的地。
  • 「兩彈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蘊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我們要科學把握「兩彈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蘊,使之煥發出更加燦爛的時代光芒。  「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在籌建新中國的新政協會議上,毛澤東同志發出的「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莊嚴宣告迅速傳遍世界,不少當初懷著「科學救國」夢想遠渡重洋、學有所成的科學家聞之振奮,毅然衝破重重阻撓、克服種種困難,放棄國外優厚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投身經濟、文化和國防等方面的建設。「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成為時代最強音。
  • 氫彈之父于敏去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僅3人健在
    氫彈之父于敏去世,「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僅3人健在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2019-01-16 16:04 來源:澎湃新聞
  • 老照片:記錄最美的女人,圖3「兩彈一星」貢獻者,圖5「萬嬰之母」
    本圖這個人就很有意思了,她是中國首次根據民法,而離婚的第一樁正式的文明離婚案!根據記載張幼儀1915年和徐志摩結婚,但是在1922與徐志摩正式的離婚。才有了第一個正式離婚的女性。她被譽為我們中國「兩彈一星」的貢獻者,為了研究先進的原子核子能水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與合作者一起首先發現並研究了鈾的三分和四分裂現象。為當時的科學發展做出了巨大的推動!
  • 趙九章「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中科院空間中心—新聞—科學網
    捐贈儀式現場 中科院空間中心供圖 10月15日,我國人造衛星事業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捐贈儀式在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以下簡稱「空間中心」)舉行。捐贈儀式上,趙九章先生女兒趙理曾代表姐姐趙燕曾及家人,將趙九章先生「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贈與空間中心。 中科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周琪宣讀了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的書面致辭。白春禮在書面致辭中表示,「東方紅一號」衛星的成功發射,揭開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社會的序幕。
  • 「兩彈一星」元勳屠守鍔:潛心為國鑄長劍
    央廣網6月15日消息(記者王銳濤 黃翔)「弘揚民族精神、奮鬥精神」《名家談軍事》系列節目《「兩彈一星」元勳》第十四篇——《屠守鍔:潛心為國鑄長劍》。面對著那種艱苦困難的局面,屠守鍔非常平靜,他堅定地說:「人家能做到的,我不信中國人就做不到。」正是抱定這樣一種想法,屠守鍔和他的同事們精心地制定了「地地飛彈發展規劃」。作為飛彈研製的主要負責人,錢學森、屠守鍔帶領團隊,深入科研生產一線,潛心研究,制訂了「地地飛彈發展規劃」,選定了中國中程、中遠程及遠程飛彈等重大技術方案和技術途徑。
  • 三、大西北的氣候特徵與水汽環流
    南水北調方略——《問水大西北》(第二版)第一章:如何正確認識大西北缺水三、大西北的氣候特徵與水汽環流在大西北的這個緯度上,全球陸地年均蒸發量為360毫米,年均降水量為800毫米,按這樣的平均數計算,原本應該有年均多於400毫米水的剩餘,通過江河流入海洋或湖泊
  • 天山神秘大峽谷,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龜茲古國的神秘傳奇
    專家評委,四川省地質公園與地質遺蹟調查評價中心總工程師範曉評天山神秘大峽谷「在塔裡木盆地北緣,奔流而下的天山冰雪融水,在新生代的紅色砂巖層中,切割雕塑出了詭異神秘的紅色大峽谷。展現了大西北另類自然景觀的獨特吸引力。」此行,沿著「中國最美公路」獨庫公路,從北疆到南疆,看過了一路風景,在即將抵達終點時,邂逅天山神秘大峽谷。
  • 今天,致敬「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今天,致敬「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2019-09-18 1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兩彈一星」精神的內涵與體現
    原標題:「兩彈一星」精神的內涵與體現 20世紀50年代,面對帝國主義核威脅、核訛詐,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高瞻遠矚,果斷決定研製原子彈、飛彈、人造地球衛星。在為「兩彈一星」事業進行的奮鬥中,廣大研製工作者培育和發揚了一種崇高的精神,這就是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
  • 揭秘為原子彈造窩的感人故事!電影《絕密工程》映前觀摩會10月16日...
    56年前的這一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56年後的這一天,10月16日14時59分40秒,在同一時間點,電影《絕密工程》向觀摩嘉賓揭秘10萬工程兵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中為原子彈造窩的故事。  電影《絕密工程》正是揭秘了這樣一段「兩彈一星」背後的軍事傳奇故事,真實地展現了神秘的7169部隊在戈壁灘中的一系列感人事跡,將歷史回顧與時代啟發相結合,揭示和詮釋「兩彈一星」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為投身於國家建設的革命先驅們唱響了一曲讚歌。
  • 大西北的私藏美景,這個電影《小紅花》的取景地又美又低調
    虛實之間讓人恍恍惚惚,如此夢幻的地方,怪不得能成為電影裡平行空間的取景地。如果你來青海,還可以去茫崖翡翠湖來看看,這裡很少有遊客涉足,保留著最原始純粹的生態風貌。茫崖,源於蒙古語「額頭」,40平方公裡的鹽湖像是一個童話世界,目之所及都是自然調繪的蒂凡尼藍,由於這裡所含礦物質濃度不同,所以湖水的顏色也深淺不一。翠綠的湖水與瑩白的鹽花交匯,萬般姿態美得讓人一時忘了此時身處人間。
  • 揭秘大自然神秘的6個未解之謎,九頭鳥之謎你知道嗎?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在湖光巖裡就陸續有了湖怪的傳言,很多人在那裡看見了一個形體巨大的生物,就像傳說中的天池水怪一樣,人們議論紛紛,在湖光巖裡也有一個神秘的水怪存在。2、天上九頭鳥之謎你知道嗎?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 神秘的北緯30°揭秘
    其中書裡又增加了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國,如:瑪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和華夏良渚文明都是誕生在這個緯度附近;還有一些神秘的失事之地,如:鄱陽湖、黑竹溝、撒哈拉壁畫、加州死亡谷、夏威夷、日本龍三角以及大西洲等。
  • 表彰「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的由來『兩彈一星往事』
    想來想去,我想到,在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的時候,如果能夠大張旗鼓地表彰一批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藉以弘揚「兩彈一星」精神,該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情! 圍繞「兩彈一星」這幾個重點,通過「任務帶學科」的途徑,自主研究,並從科學研究起步,發展成為一批新興的工業,包括核工業、航天和航空工業,以及與之相應的新型材料、電子、計算技術、儀器儀表和精密加工、遙測遙感和自動化、重型和特種設備等新技術工業部門。
  • 一盤拉條子,養出大西北的「野孩子」
    攝影/郭路LuGuo 圖/圖蟲·創意一盤拉條子,面菜分開上桌,啪地把菜扣在面上,用筷子上下攪拌,菜面合一(這也就是拌麵的來源),或可滴少許醋調味,或是剝上幾瓣生大蒜,也可要一碗煮麵的麵湯,原湯化原食,吃得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