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E級計算的材料科學計算軟體系統與應用—新聞—科學網
基於高性能計算的材料設計是加速功能材料研發的重要途徑,是世界強國持續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展開競爭的核心領域。近年來,國內外高性能計算機逐漸向百億億次(E級)計算水平邁進,有望實現人類未曾嘗試過的大尺度、長時間和高通量的材料計算與設計,為材料科學領域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
「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E級計算機關鍵技術驗證系統」等3個項目...
近日,在天津濱海新區,國防科技大學與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舉行 「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項目 「E級計算機關鍵技術驗證系統」、「面向E級高性能計算機的新型高性能互連網絡技術研究」、「基於自主創新的石油地震勘探行業應用平臺」項目聯合啟動會。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 「E級計算機關鍵技術...
由江南計算技術研究所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E級計算機關鍵技術驗證系統」項目檢查會於2018年5月30日在無錫召開。錢德沛教授等總體專家組專家、項目和課題負責人,以及專項辦等有關人員共計40餘人參加了會議。
-
「E」級計算創造未來聯想首席科學家祝明發訪談
此外,祝明發強調,產業層次和P級一樣,應該是作為主力軍來重點發力的,因為過渡到了產業層次之後就需要企業著重對待。聯想參與第一個層次,同時為第二個層次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現在的水冷技術就是說明了E級計算機有四大挑戰,首先就是功耗,如果功耗不能夠很好的降下來的話,那麼計算機的溫度就無法降下來,從而導致硬體設備的運算速度和效率就會大大降低。
-
高性能計算之源起——科學計算的應用現狀及發展思考
目前,美國格點QCD研究每年消耗的計算資源為幾百兆CPU核小時,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目前的幾十至一百倍。格點QCD已被美國列為其未來E級計算機的重點應用之一,並組織研究隊伍在物理課題、算法研究和程序開發等方面開展研究。我國的格點QCD研究也有長期積累,目前正在組織相關團隊基於國內的超級計算系統調試和開發格點QCD的應用軟體,期望在未來參與到該領域E計算應用發展中。
-
深騰轉身 聯想探秘E級計算
在今年的ISC大會上,E級計算成為了超算領域新的熱點,這會是中國超算奪取下一頂王冠的契機嗎? E級,下一個計算的巔峰? 其實,E級計算機並不是一個新的名詞。幾年前以前,P級向E級的發展方向就已經在超算領域成為一個課題。
-
HPC CHINA 2019:航空航天領域高性能計算應用
以「計算 見智 贏未來」為主題,聚焦E級計算機研製挑戰、HPC重大應用等主題展開,匯聚業界前沿學術與應用動態。 此次大會,行業各界頂級人才齊聚一堂,共同探討HPC系統在大數據、人工智慧、E級計算、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趨勢和融合發展。參會人數超過2500名,參展科研院所及企業50餘家,特邀報告及主題演講總共21場,論壇會議將近50場。
-
曙光高性能計算解決方案:物理化學領域
計算化學的主流計算軟體有Gaussian、GAMESS、QChem、ADF、NWChem等。計算材料主要研究周期性結構的物理體系,計算方法較多,比如基於電子密度泛函數理論(DFT)的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主流的計算軟體有VASP、Materials Studio、PWScf、Abinit、CPMD、ATK、Wien2K、Siesta、Octopus等。
-
2019年人工智慧對高性能計算的10種影響
如今的CPU的用戶採用編譯器,加速採用Pythons,加強庫和優化框架的支持,獲得對向量和張量的高性能支持,所有這些都允許軟體開發人員使用高性能環境中的向量和張量。 張量技術在硬體、軟體和人們的思想上都在高性能計算應用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沒有超級計算機,也敢玩高性能計算?
「隨著成本的下降和應用情形的增多,高性能計算吸引了各種類型和規模的新用戶。擴展應用包括基於超級計算機的高性能計算系統、基於集群的高性能計算和高性能計算服務雲。沒有超級計算機的高性能計算很多企業和IT領導們都有一個誤解,那就是所有的高性能計算系統都是基於超級計算機的。事實上,雖然由Atos、IBM、HPE/Cray和Fujitsu等公司生產的超級計算機是很多專業高性能計算系統的核心,但一種使用更廣泛的方法是將多臺小型計算機集中到互連的集群中,以提供高性能計算功能。
-
高性能電磁計算應用與軟體開發研討會在京召開
2月5日,中科院高技術局在中國科學院網絡信息中心組織召開了高性能電磁計算應用與軟體研討會,來自中科院電子所、電工所、數學院、物理所、網絡中心,以及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2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
四方面提升 微軟HPC Server 2008推動高性能計算
Mendillo表示,摩爾定律已經是眾所周知了,即CPU的處理能力每18個月翻一番,儘管在當前這一定律仍沒有完全被打破,但是現在各家廠商更多是通過並行計算和多核的方式來增加計算能力。多年來,軟體的發展包括算法等主流的方向都是基於線性編程的方式,並不能很好地適應現在的需求,原來的硬體問題變成了軟體的問題。
-
曾慶存院士:中科院地球系統模式,自研巨系統大規模高性能計算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戰略計算機計劃」、「高性能計算和通訊計劃」、「加速戰略計算計劃」、「先進計算設施夥伴計劃」等一系列戰略計劃的推出,引出了高性能計算這個炙手可熱的學術研究方向。曾慶存院士談道:「CAS-ESM是巨系統、大規模、高性能計算的一個典型例子。該模式完全是按我國自己的理論思路和框架研製,且其各分系統模式全部或主體部分都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有鮮明中國特色,有許多優點或為我國特有。」從背景知識角度理解,地球系統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
HPC大計算:挑戰深度學習的計算力黑洞
9月24日,由亞洲超算協會聯合浪潮等主辦的2015高性能計算用戶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圍繞目前的新技術趨勢提出「大計算」理念。高性能計算可以顯著降低工業設計、研發和生產的成本,並大幅度提升效率,是實現工業4.0最重要的創新工具之一。
-
首屆CCF中國軟體大會在渝召開,博雲出席雲際計算論壇
11月20日-22日,首屆CCF中國軟體大會 ( 2020 CCF Chinasoft ) 在重慶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重慶大學、CCF軟體工程專委、CCF系統軟體專委、CCF形式化方法專委共同承辦。
-
2018年理論與高性能計算化學國際會議通知
中國科學院計算科學應用研究中心(Center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Applications &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簡稱COSCAR)為研究型的非法人研究單元,依託於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由中國科學院院屬相關研究所共建,具有非營利和相對獨立的性質,是高性能計算科學應用軟體研發的基礎性
-
「計算」未來|重點實驗室巡禮
從參與成立我國第一個計算機體系結構小組,先後研製成功我國首臺通用數字電子計算機、「兩彈一星」功勳機109丙機至今,計算所在體系結構前沿基礎研究、高端計算和微體系結構核心技術攻關、高性能計算機和微處理器產業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逐步培養起一支產學研全鏈條貫通的創新團隊。
-
華為姜濤:持續投入計算產業生態建設,共贏多樣性計算新時代
面向未來,多樣性計算和分布式應用是兩大趨勢,將共同推動計算產業進入分布式多樣性計算新時代。 計算產業的發展,需要三大協同創新 華為認為,計算產業走向下一個黃金時代,需要三大協同創新:通用計算與AI計算的協同創新、計算,存儲與網絡的協同創新、軟體與硬體的協同創新。
-
2014年高性能計算化學軟體VASP講習班在京舉行
7月22日至24日,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源資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14年高性能計算化學軟體VASP講習班」在京舉行。共有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及中科院研究所等二十餘院內外研究所和高校的超過五十名學員參加了本次培訓。
-
德州儀器新KeyStoneTM SoC與評估板助力啟動高性能計算系統開發
日前,德州儀器 (TI) 宣布推出一款最新片上系統 (SoC) 66AK2H14 以及面向 KeyStoneTM 66AK2Hx 系列 SoC 的評估板 (EVM),進一步簡化處理密集型應用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