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高端訪談】這段時間,在IT行業內最火熱的話題要數「E」級計算上面了,國內的很多廠商都開始提出「E」級計算的概念,作為在這方面第一個表明自己態度的知名廠商,聯想在面對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近日,筆者有幸採訪到了聯想集團首席科學家祝明發博士以及聯想高性能計算高級架構師郝常傑先生。
在談到聯想面對諸如像功耗和應用等這些需要長時間去突破的難題是如何做到的,祝明發告訴筆者,E級計算分為科技層次和產業層次兩個方面,這兩個層次分別具有各自不同的任務,比如P級計算機最早是科技層次,現在是產業層次,C級計算機科技層次已經過了,現在也是產業層次。兩個層次處於兩個不同的階段,科研層次一般是國家行為。
此外,祝明發強調,產業層次和P級一樣,應該是作為主力軍來重點發力的,因為過渡到了產業層次之後就需要企業著重對待。聯想參與第一個層次,同時為第二個層次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現在的水冷技術就是說明了E級計算機有四大挑戰,首先就是功耗,如果功耗不能夠很好的降下來的話,那麼計算機的溫度就無法降下來,從而導致硬體設備的運算速度和效率就會大大降低。
在科研和產業兩個層次,聯想在投入方面更多的還是屬於探索型,看準產業發展的優勢,同時結合國家的政策和任務要求來積極參與大型計算等眾多項目的實施,這些基礎技術和體系結構技術一定要是適合於E級計算機或者超大規模計算機的需要,都是建立在目前P級計算機的基礎之上的。
當被記者問到聯想在雲計算、大數據以及網際網路應用方面在供應商服務以及產品定製化方面所發生的改變時,郝常傑告訴筆者,最近的TOP100和TOP500榜單當中都可以看到一些趨勢,一類是傳統的高新計算項目,另一類就是大數據平臺,聯想在高性能計算產品和市場化服務,包括了人員和研發投入近些年都在逐漸加大力度,同時也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在產品方面,伺服器、存儲、網絡、超算平臺對於傳統的高性能計算,聯想總結出了一整套方法和經驗來進行應對和發展。
國家近幾年對於E級計算的規劃是在2020年,而美國原來的計劃是在2018年,所以由此可以看出,發展E級計算的難度還是非常大的,應用場景這個問題往往是計算機飛躍發展和跳躍式發展,E級計算機也會問同樣的問題。從理論和概念上來講,用戶對於應用計算機速度的追求永遠是不滿意的,客觀世界的複雜性擺在那裡,再好的計算機都滿足不了世界的需要,再快的計算機也不嫌快。
郝常傑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行業會有更大的規模,或者是超大規模以及再巨大規模計算的需要,人工智慧、核聚變、基因和藥物的研究方面對於計算機的需求還是非常巨大的,面對這樣的客戶其實聯想也要進行充分的、提前的準備,就是站在客戶的角度去理解它的應用。
在談到高校教育對於高性能計算國內外差異時,祝明發表示,高性能人才培養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學校,另一個是需要應用渠道,因為就業就需要高性能事業本身的發展。傳統的是高性能計算,高性能計算和高性能計算機不是一個概念,大部分都是高計算化學、材料科學,高性能計算機本身的硬體和系統軟體,系統軟體方面的人才培養一定要是通過高性能計算機的研製和生產。我們高性能計算機的規模由小到大,因為小需求才多,現在規模也很大了,這個人才培養就是我們很多的高性能計算機科研項目和國家項目,以前是叫做國家863項目,現在是叫做國家重大專項。
聯想智能超算平臺隨著近幾年高性能計算的快速發展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從去年正式推出這個管理平臺產品到現在,聯想研發和技術團隊做了很大的努力,從最早的128個節點管理發展到現在已經可以管理上千個節點的水平,提昇平臺管理能力的同時,也使得平臺管理的靈活性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最早LICO是中小規模在教育科研這些機構方面來用,經過不斷的研發,現在除了教育研發領域之外,聯想在政府氣象的平臺、大氣汙染、環保高性能計算平臺、石油石化處理平臺等很多方面都已經進行了更為廣泛的應用,未來這個管理平臺將會是面向E級計算高性能計算平臺集群管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介質。
編輯的話
聯想在E級計算領域的創新和突破已經能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高性能計算、雲計算、大數據等諸多領域平衡、快速發展的聯想,隨著大數據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廣泛應用,相信未來聯想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的發展腳步將會邁的更加堅實,更加長遠。[返回頻道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