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E級計算的材料科學計算軟體系統與應用—新聞—科學網

2021-01-10 科學網

 

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發是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基礎和先導,對技術產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基於高性能計算的材料設計是加速功能材料研發的重要途徑,是世界強國持續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展開競爭的核心領域。近年來,國內外高性能計算機逐漸向百億億次(E級)計算水平邁進,有望實現人類未曾嘗試過的大尺度、長時間和高通量的材料計算與設計,為材料科學領域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我國天河超級計算機的性能排名多次榮登世界榜首,標誌著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研製能力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但我國材料科學計算軟體的研發卻極度落後。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材料科學計算軟體世界佔有率不足2%,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更是寥寥無幾,嚴重製約我國功能材料設計研發的自主創新。為搶佔E級材料計算的世界高地,提升我國材料研發的核心競爭力,迫切需要自主研發可高效開展E級材料計算的軟體系統,實現材料的大尺度、長時間和高通量的計算與設計。

針對上述產業現狀,國家十三五規劃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明確提出「圍繞我國材料科學領域對高通量E級計算的需求,研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涵蓋第一性原理、微觀分子動力學和宏觀動力學演化的應用軟體系統,實現對能源、信息、製造等領域新型材料的創新設和物性研究的E級數值模擬,獲得具有顯示度的數值模擬成果。」近日,由吉林大學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共同申報的「面向E級計算的材料科學計算軟體系統與應用」已批准立項。項目負責人為吉林大學馬琰銘教授。

該項目以吉林大學自主研發的結構搜索與設計軟體CALYPSO,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自主研發的第一性原理計算軟體ABACUS、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自主研發的動力學擬軟體MOASP 和MADEP為基礎,研製適用於E級計算,集結構搜索與設計、第一性原理計算、微觀和宏觀動力學模擬為一體的材料科學計算軟體系統。軟體系統以萬核為基準的總體並行效率在60萬處理器核規模達到30%以上。項目擬應用軟體系統開展十億億次量級及以上規模的示範性研究,獲得具有顯示度的數值模擬成果,充分展示E級計算對基礎研究的支撐能力。

為實現上述目標,項目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計算方法發展、軟體系統研製和典型示範性驗證三個大的方面,致力於發展海量任務條件下負載均衡的結構搜索與設計軟體;發展高並行度的哈密頓量矩陣構建和Kohn-Sham 方程求解技術,設計分子動力學模擬的高效並行方案,發展宏觀動力學模擬的流-固分域耦合計算方法,實現第一性原理計算和動力學模擬的大規模並行擴展;設計E級計算的軟體系統架構,規範和統一數據結構,實現各功能軟體的無縫耦合,最終研製出面向E級計算的材料科學計算軟體系統。

利用研製的計算軟體系統,圍繞能源材料領域對E 級計算的典型需求,開展十億億次量級及以上規模的多元光伏材料的大規模結構設計和光電轉換性質研究,開展炸藥熱分解、相變、氣體產物中化學反應以及殼體動態響應過程的數值模擬等典型性示範研究,設計出2-3種高效、經濟、環保的新型多元光伏材料,完成1-2種關鍵炸藥的安全性評估,實際服務於能源材料的研發和重大工程的安全評估,充分顯示E級計算對材料科學領域的支撐作用,為國內外同行開展面向E 級計算的材料設計和物性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鑑。

項目的順利實施有望產生出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材料科學計算方法、算法和技術,主要包括:高並行度負載均衡的材料結構搜索與設計方法、基於數值原子軌道基組的低複雜度Kohn-Sham方程求解算法、分子動力學的時間並行技術等。軟體系統研發成功後,將被部署於國家超級計算中心,為我國材料科學領域的同行開展功能材料的創新設計和物性研究供強有的工具,改善我國材料科學計算軟體低水平的現狀,提升我國功能材料研發的核心競爭力。

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推動我國材料科學計算軟體的發展,而且能夠為其他領域研發麵向E級計算的應用軟體系統提供借鑑,對實現國家十三五規劃「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預定的總體目標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焦點

  • 「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面向E級計算的材料科學計算軟體系統與...
    2018年10月29日,科技部高技術中心「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專項辦」)組織專家對吉林大學牽頭的「面向E級計算的材料科學計算軟體系統與應用」項目進行了中期檢查。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千萬核並行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新聞—科學網
    ,以低標度平面波高精度計算軟體DGDFT為基礎,在國產「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上實現了千萬核超大規模並行計算,研究成果以「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of DGDFT for tens of thousands of atoms using millions of cores on Sunway TaihuLight」為題在線發表於Science Bulletin
  • 「E」級計算創造未來聯想首席科學家祝明發訪談
    在談到聯想面對諸如像功耗和應用等這些需要長時間去突破的難題是如何做到的,祝明發告訴筆者,E級計算分為科技層次和產業層次兩個方面,這兩個層次分別具有各自不同的任務,比如P級計算機最早是科技層次,現在是產業層次,C級計算機科技層次已經過了,現在也是產業層次。兩個層次處於兩個不同的階段,科研層次一般是國家行為。
  • 高性能計算之源起——科學計算的應用現狀及發展思考
    發展趨勢隨著E超級計算平臺的研發,全球海洋模式的水平解析度必然也會向公裡級、百米級發展,可分辨種類更齊全的海洋運動形式,如次中尺度渦、內波等。在數值模式中分辨更多的海洋運動形式也是海洋科學的重要發展趨勢,而國產計算系統的建設是發展我國自主研製超高解析度海洋模式的絕佳契機。
  • 「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E級計算機關鍵技術驗證系統」等3個項目...
    近日,在天津濱海新區,國防科技大學與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舉行 「高性能計算」重點專項項目 「E級計算機關鍵技術驗證系統」、「面向E級高性能計算機的新型高性能互連網絡技術研究」、「基於自主創新的石油地震勘探行業應用平臺」項目聯合啟動會。
  • 清華浪潮計算地球科學獎推動中國首獲戈登貝爾獎—新聞—科學網
    清華大學—浪潮集團計算地球科學獎是我國計算地球科學領域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人才獎勵計劃,由清華大學地球系統數值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浪潮集團聯合設立,從2012年開始至今已舉行4屆,共有20位來自清華大學、中科院、國家氣候中心等青年才俊榮獲此項殊榮。
  • 深騰轉身 聯想探秘E級計算
    在今年的ISC大會上,E級計算成為了超算領域新的熱點,這會是中國超算奪取下一頂王冠的契機嗎?  E級,下一個計算的巔峰?  其實,E級計算機並不是一個新的名詞。幾年前以前,P級向E級的發展方向就已經在超算領域成為一個課題。
  • 國內首個量子計算產業聯盟在合肥揭牌—新聞—科學網
    張輝表示,聯盟將共同致力於量子計算在各類場景的應用開發,加速研製實用性量子計算機,推動量子計算產業化發展。目前,聯盟已同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在量子計算的科研教育方面展開合作。
  • 中山大學開設「馮·諾依曼」計算機實驗班—新聞—科學網
    該實驗班計劃設置計算機系統結構和超級計算兩個專業方向。系統結構方向在計算機專業基礎之上,強化諸如處理器設計等計算機硬軟體基礎技術的訓練和計算機系統能力培養;超級計算方向將結合計算數學和高性能計算,依託擁有世界領先的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強化並行計算思維的訓練,加強高性能工業計算軟體等交叉學科的課程設置與能力培養。
  • 國家超算深圳中心:部署E級計算機,2年提升計算能力1千倍
    國家超算深圳中心:部署E級計算機,2年提升計算能力1千倍 中新網廣州10月27日電,記者27日從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獲悉,當前高技術領域角逐的焦點之一的E級計算機即將落戶深圳,計劃至2022年,該中心計算能力將至少提升
  • 中國計算數學會—新聞—科學網
    簡言之,計算數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求解各類數學模型的算法及其基礎理論與應用。因而,計算數學既具有實用性,又具有理論性,是聯繫數學與實際應用的重要紐帶。正因如此,計算數學得到了多方面的關注,並在短期內迅猛發展。 計算數學在中國 我國數學家很早就意識到計算數學的重要性。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發展計算數學。
  • 國產計算流體力學軟體NNW-FlowStar在天府新區發布
    今天,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在天府新區召開國家數值風洞軟體發布暨用戶體驗會,面向國內航空航天部門和高校發布國產自主計算流體力學軟體NNW-FlowStar。發布現場,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與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計算空氣動力研究所籤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加快推動國家數值風洞建設。
  • 電氣設計:消防應急疏散照明照度的計算輔助計算軟體
    ●筆者在進行一項大型商業綜合體設計時,根據JGJ48-2014《商店建築設計規範》的規定採用了文獻中的智能疏散照明系統,在進行燈具布置時發現,文獻中的一些典型布燈模式實際應用局限較大。●且燈具布置完成後,難以驗證疏散照度是否達標。
  • 首個基於分子三維相似性的國產藥物設計軟體推出—新聞—科學網
    首個基於分子三維相似性的國產藥物設計軟體推出具有界面友好、易於操作、計算精確度高等優點   科學網7月18日上海訊(記者黃辛通訊員何高奇)今天,記者從華東理工大學獲悉
  • 光子晶片研究進展及展望:面向未來的計算系統,光計算具有天然優勢
    面向未來的計算系統 ,光計算具有天然優勢 2016年,《自然》雜誌社論「超越摩爾」中明確指出電子晶片難以為繼。 然而,由於人們對光計算的應用需求和應用場景不是很清晰,並且缺乏與光計算技術相匹配的光學硬體體系,光計算技術的發展比較緩慢。
  • 清華首次提出「類腦計算完備性」及計算系統層次結構,登上Nature
    類腦計算與傳統計算機架構不同,後者是圍繞圖靈完備和完善的馮諾依曼結構,前者目前還沒有沒有廣義的系統層次結構,或對類腦性計算的完整性的理解。這會影響類腦計算軟體和硬體之間的兼容性,從而阻礙了大類腦式計算的開發效率。
  • 葉恆強:走進材料科學「亞埃」世界—新聞—科學網
    賈春林(右一)在指導研究人員開展實驗 ■本報記者 甘曉 埃是一個長度單位「不僅用象差校正顯微鏡獲得了一些材料的圖像,關鍵是把這些圖像中的信息和材料的性能聯繫在了一起,包括力學、電學、磁學性能。」葉恆強介紹。 例如,葉恆強帶領的團隊在微小的尺度上對納米孿晶銅的力學性能給出了科學解釋,同時,對鈦合金、鎂合金的溶質原子和缺陷的相互作用對性能的影響開展了研究。 第二,推進了材料科學作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保障的作用。
  • 擁有終極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機,離市場應用還有多遠?
    9月12日,合肥本源量子計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雲平臺正式上線,本源量子公司董事長孔偉成表示,基於本源量子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悟源將面向全球用戶提供真實的量子計算服務。這也是國內率先實現工程化的超導量子計算機。
  • 首屆CCF中國軟體大會在渝召開,博雲出席雲際計算論壇
    11月20日-22日,首屆CCF中國軟體大會 ( 2020 CCF Chinasoft ) 在重慶大學召開。會議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重慶大學、CCF軟體工程專委、CCF系統軟體專委、CCF形式化方法專委共同承辦。
  • 解讀自然科學一等獎:透明計算「雲」時代—新聞—科學網
    在把應用軟體放到伺服器上之後,他又開始嘗試把作業系統從原本已十分精簡的終端上拿掉,提出了沒有作業系統的計算模式。 按馮·諾依曼的經典設計,數據和程序都不加區別地存放在同一臺計算機的存儲器中,被CPU調用執行,形成晶片層、接口層、作業系統、軟體應用以及網絡層的嚴格等級結構。沒有作業系統的計算機難以想像,不僅計算機的處理模式是串行的,而且網絡也像「雲端」一樣暴露在外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