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浪潮計算地球科學獎推動中國首獲戈登貝爾獎—新聞—科學網

2020-12-01 科學網

 

在剛剛結束的全球超算大會SC16上,「千萬核可擴展全球大氣動力學全隱式模擬」代表中國應用首獲全球超算應用的最高獎項「戈登貝爾獎」,實現了中國在此獎項上歷史性的突破。此外,「高解析度海浪數值模擬」「鈦合金微結構演化相場模擬」也一併入圍「戈登•貝爾獎」提名,中國應用佔據該獎提名總數的一半。而在這些應用的團隊成員名單中,有超過1/6的人榮獲過清華大學—浪潮集團計算地球科學獎,這讓人對此產生了濃厚興趣。

清華大學—浪潮集團計算地球科學獎是我國計算地球科學領域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人才獎勵計劃,由清華大學地球系統數值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浪潮集團聯合設立,從2012年開始至今已舉行4屆,共有20位來自清華大學、中科院、國家氣候中心等青年才俊榮獲此項殊榮。這其中包括本次獲得戈登貝爾獎「千萬核可擴展全球大氣動力學全隱式模擬」應用核心團隊成員國家超算無錫中心副主任付昊桓、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薛巍,以及入圍戈登貝爾獎的「高解析度海浪數值模擬」應用核心團隊成員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副教授黃小猛、國家海洋局海洋一所副研究員宋振亞、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劉鑫。

薛巍是第二屆清華大學—浪潮集團計算地球科學獎的得主,當時他針對我國自主研製的GRAPES數值天氣預報系統進行優化後,在天河超級計算機上僅用45分鐘就可以完成10天的全球模式預報;宋振亞也是第二屆獎項得主,當時他建立了包含海浪的新一代大氣—海浪—海洋環流耦合模式,提交氣候模式結果參與世界氣候研究計劃CMIP5多模式比較計劃;劉鑫同樣是第二屆獎項得主,當時她研發基於國產眾核HPC的地球系統模式軟體並實現了高效運行;黃小猛是第三屆獎項得主,當時他帶領團隊研製了地學數據處理工作流系統和高速模式輸入輸出 I/O 庫,實現了 TB 級科學數據的秒級處理;國家超算無錫中心副主任付昊桓是第四屆獎項得主,當時他完成了新一代通用集成地球系統模式在國產神威超級計算機上的重構與優化,這項工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地球系統模式面向異構眾核架構的整體移植。

在談及這段獲獎經歷時,以上幾位年輕科學家普遍認為,清華大學—浪潮集團計算地球科學獎對他們予了非常大的激勵。在很多人眼裡,超算是一項比較難理解的事,雖然在很多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其認知度遠不如手機等日常消費品。同時,超算應用研究也是一件非常耗時和複雜的事,需要長時間投入大量精力在開發上,並且要求掌握多個學科的知識。認知度低、門檻高,讓很多年輕人都不太樂意從事這個行業,青年人才長時間的缺乏導致了中國在超算應用方面比較落後。

應用開發慢於系統構建水平是我國超算發展的瓶頸。早在2010年,中國憑藉天河1A超級計算機就摘得了全球超算TOP500桂冠,天河二號、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更是印證了中國在超算系統構建方面的實力。而在超算應用軟體開發層面,中國長時間缺乏自主開發的大規模並行應用軟體,很多商用軟體依賴進口。而反觀美國、歐洲在系統硬體開發和應用軟體發展方面就比較均衡,這很大程度上跟這些國家對應用軟體的重視程度有關,政府鼓勵、相關獎項獎金設立、良性的產業發展環境等為超算應用的發展提供了豐厚的土壤。

清華大學—浪潮集團計算地球科學獎發起人、清華大學高性能計算技術研究所所長楊廣文表示,清華大學和浪潮集團共同設立的計算地球科學青年人才獎,雖然目前只針對計算地球這個領域,但是我們希望通過這個獎項為這一領域優秀青年人才的儘可能的提供支持,促進他們研究出更多有利於地球生態系統改善的科研成果,為人類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浪潮集團高性能計算總經理劉軍表示,作為美國計算機協會(ACM)頒發的獎項,戈登貝爾獎絕對從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美國超算應用的發展。它的價值不僅在於獎項本身,更在於如何激發超算科學家的創新熱情,並從世界優秀應用中吸取經驗運用於本國實踐,從而營造出一個良性的超算生態環境。清華大學—浪潮集團計算地球科學獎的宗旨也是希望能夠激勵更多人才從事超算應用的研究,挖掘國內頂尖的科學青年人才。

 

相關焦點

  • 機器學習模擬1億原子:中美團隊獲2020「超算諾貝爾獎」戈登貝爾獎
    有超算界諾貝爾獎美稱的「戈登貝爾獎」今年頒給了一個中美合作研究團隊,他們的研究被認為是當今計算科學中最令人興奮領域的重大進展。 11 月 19 日,在美國亞特蘭大舉行的國際超算大會 SC 2020 上,美國計算機協會 ACM 公布了 2020 年戈登貝爾獎(Gordon Bell Prize)的頒獎結果。
  • 清華博士後萬蕊雪獲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新聞—科學網
    這是在中國本土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首獲該獎。她師從施一公,還要從一通電話說起... 青年科學家!厲害了,這位清華姑娘! 這是在中國本土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首獲該獎。 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是一項全球範圍的獎項,由Science/AAAS、SciLifeLab及4所著名高校共同發起。 該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從來自全世界的申報者中遴選出4位在各自領域最為出色的青年研究者。
  • 清華宣布舉辦「雲上」清華全球暑期學校活動—新聞—科學網
    如該校建築學院副教授鄭曉笛在回顧其與兄弟高校共享課程實踐時表示,「這種共同探索實時在線互動課程的共享模式,可以真正分享優質的高等教育資源,踐行清華教師的使命與擔當!」 在講話中,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代表清華向社會承諾,質量永遠是教學的生命線,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清華將持續推動在線教學的高質量發展,持續推動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深度融合,持續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面深化。
  • 清華運營的「神威·太湖之光」榮膺世界超算冠軍
    清華運營的「神威·太湖之光」榮膺世界超算冠軍三項應用入圍國際最高獎清華新聞網6月23日電 6月20日,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國際超算大會發布超級計算機TOP500最新榜單,中國「神威·太湖之光」計算機系統首次亮相便一舉奪冠。
  • 2020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在深圳召開—新聞—科學網
    李家洋為許智宏頒發終身成就獎 2020年衛志明青年創新獎獲獎者 開幕式上,中國植物生理與植物分子生物學學會理事長陳曉亞院士希望,大會匯聚學界智慧,共同探討促進植物科學融合發展、更好服務於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把握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浪潮,助力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本次大會以「植物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許智宏和陳曉亞為大會主席。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編者註:據英文翻譯) ◆丁奎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報》,科學、科技工作者和社會之橋梁與紐帶。 ◆焦念志(中國科學院院士) 在知識的海洋裡,你掀起科學的浪潮;在信息爆炸中,你發出真理的閃耀;在科普田園裡,你澆灌未來的樹苗;在科技陣地上,你吹響引領的號角。
  • 清華校長:清華對一流的追求永遠沒有止境;中國科大一期兩篇Science
    中國科大80後教授獲美國量子計算大獎 10月6日,美國物理學會公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陸朝陽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以表彰其「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陸朝陽,1982年生,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 第四屆地球系統科學大會在上海舉行—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7月4日上海訊(記者黃辛通訊員黃艾嬌)現代地球科學經過兩三百年的發展,正在整體地進入轉折期。
  • 中國計算機學會舉行2019頒獎大會—新聞—科學網
    中國計算機學會舉行2019頒獎大會
  • 硅藻光合作用結構原子水平三維結構首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植物所獲悉,由清華大學隋森芳院士率領的研究團隊與該所沈建仁研究員、匡廷雲院士率領的團隊合作,在國際上首次解析了一種中心綱硅藻——Chaetoceros gracilis的光系統II-捕光天線超級複合體的3.0 埃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為光合作用的理論計算和人工模擬光合作用研究提供了新理論依據
  • 清華博士後萬蕊雪獲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11月23日,《科學》雜誌和瑞典國立生命科學實驗室頒發的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揭曉,清華大學博士後萬蕊雪因其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方面的研究成果,成為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這是在中國本土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首獲該獎。
  • 中國計算數學會—新聞—科學網
    簡言之,計算數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求解各類數學模型的算法及其基礎理論與應用。因而,計算數學既具有實用性,又具有理論性,是聯繫數學與實際應用的重要紐帶。正因如此,計算數學得到了多方面的關注,並在短期內迅猛發展。 計算數學在中國 我國數學家很早就意識到計算數學的重要性。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發展計算數學。
  • 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百年地學新生機—新聞—科學網
    說它悠久,是因為早在1929年,地學系就正式成立;說它年輕,是因為2009年初,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才誕生,至今僅4歲有餘。因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而中斷的清華地學,在新時期煥發出新的生機。 復建百年地學 清華地學有著輝煌的歷史。
  • 諾獎出來了?別急,笑一個先—新聞—科學網
    本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發了聲學獎、心理學獎、和平獎、物理學獎、經濟學獎、管理學獎、昆蟲學獎、醫學獎、醫學教育獎、材料科學獎共計10個獎項,獲獎科學家遍布全球六個大洲。本次直播選擇了其中最有特色的5個獎項進行了解讀。超過70萬人次參與了此次直播互動。 「話題雖然搞笑無釐頭,但其研究過程中所包含的知識卻是嚴肅認真的,這正是搞笑諾貝爾獎的真諦。」
  • 科技部將推動人工智慧五大方向研發—新聞—科學網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在大會致辭中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慧創新發展,提出了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思路。圍繞人工智慧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產業化應用、政策試點示範等,科技部加快新一代人工智慧規劃有關任務的落實,實施重大項目,深入推進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智能、群體智能、增強混合智能、自主智能系統等五大方向的研發。
  • 國內首個量子計算產業聯盟在合肥揭牌—新聞—科學網
    >   12月12日,我國首個量子計算產業聯盟——本源量子計算產業聯盟(OQIA)在合肥市高新區正式揭牌。   張輝表示,聯盟將共同致力於量子計算在各類場景的應用開發,加速研製實用性量子計算機,推動量子計算產業化發展。目前,聯盟已同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在量子計算的科研教育方面展開合作。
  • 地球的年齡—新聞—科學網
    測量地球的年齡又有哪些地方和驗屍官的方法是相似的呢? 開爾文勳爵的斷言 19世紀,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勳爵(威廉.湯姆遜)有兩個結論在20世紀被證明是錯誤的。 在1900年(嚴格說來已經算20世紀了)開爾文勳爵在英國科學促進會上致辭,說:「物理學的大廈已經建立,後人只需要在上面添磚加瓦。」
  • 清華舉行巔峰對話 圖靈獎得主暢談人工智慧—新聞—科學網
    本報北京10月29日電 (記者楊遠帆)29日,2013年圖靈獎得主萊斯利·蘭伯特在清華大學人文圖書館報告廳,與清華大學軟體學院院長劉雲浩等專家進行「巔峰對話
  • 甘肅省同位素實驗室啟動建設—新聞—科學網
    揭牌儀式現場,首任實驗室主任、近代物理所副所長趙紅衛介紹,該實驗室將主要聚焦三個研究方向,即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的超重元素合成研究和超重穩定島探索、面向國家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位素技術研發和面向甘肅省產業升級的同位素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
  • 「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科學考察」完成—新聞—科學網
    航次分為兩個航段實施,緊密圍繞南海東北部—呂宋海峽「多尺度動力過程及其生物地球化學-生態響應」和「物質輸運和沉積過程、沉積記錄」兩個方面的重要科學問題,開展了水文、化學、生物、遙感和底/地質等多學科綜合調查,歷時60天,累計航程7600餘海裡。   此次任務作業海域範圍廣、水深跨度大,且頻受颱風等影響,全體船隊員凝心聚力 、攻堅克難,順利完成了各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