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算數學會—新聞—科學網

2020-11-29 科學網

 

自從電子計算機發明與普及以來,人們通過數值計算求解實際問題中提出的數學模型成為可能,計算數學這門學科也應運而生。

簡言之,計算數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求解各類數學模型的算法及其基礎理論與應用。因而,計算數學既具有實用性,又具有理論性,是聯繫數學與實際應用的重要紐帶。正因如此,計算數學得到了多方面的關注,並在短期內迅猛發展。

計算數學在中國

我國數學家很早就意識到計算數學的重要性。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發展計算數學。

1956年,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成立計算技術研究所籌備處,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擔任主任,並在其領導下成立計算方法討論班。

同時,清華大學趙訪熊等、北京大學胡祖熾等組織了計算數學討論班。這些舉措均促進了計算數學在我國的發展。

20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計算數學工作者為這個學科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馮康、黃鴻慈等獨立於西方提出了有限元方法,這種方法現在已經成為求解微分方程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廣泛應用於多個工程領域,並成為多個數值仿真軟體的基礎性算法。馮康於1984年提出基於辛幾何計算哈密頓體系的方法,即哈密頓體系的保結構算法,從而開創了哈密頓體系計算方法這一富有活力的新領域。因為這一創造性的工作,馮康也於199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除此以外,石鐘慈在非協調元方面,林群在微分方程數值求解加速理論方面,崔俊芝在針對科學和工程應用軟體研製的方法論方面,周毓麟在非線性發展方程方面,徐獻瑜在數學軟體庫研製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工作。

學會誕生

鬥轉星移,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計算機及網際網路的日益普及,計算數學的研究對象也逐漸發生了一些變化。與信號圖像相關的領域,如圖像處理、壓縮感知、大數據等,亦成為計算數學家最為關心的領域之一,也已成為我國計算數學界最為關注的話題。

中國計算數學學會於1978年成立,學會是中國計算數學工作者的學術性群眾團體,現掛靠單位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趙訪熊、馮康、周毓麟分別擔任了第一、二、三屆理事長,石鐘慈連任第四至八屆理事長。2014年12月,學會在重慶換屆,新任理事長為鄂維南。

根據當今計算數學發展的狀況,學會確定了新的宗旨:「全面及時地服務中國計算數學界;努力提升中國計算數學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堅定地走專業化、國際化的道路。」

為儘量使得更多的人參與到學會的工作中來,從而促進我國計算數學的健康發展,學會成立了指導委員會,由袁亞湘、舒其望擔任主任。

成立以來,學會組織了多方面活動,以促進計算數學的發展。學會已經先後召開了9次全國計算數學年會,為華人計算數學工作者提供了交流機會,並逐漸使之成為華人計算數學界最重要的學術會議之一。第十屆全國計算數學年會將於2015年9月在廣州中山大學召開。

為鼓勵年輕人開展計算數學研究,學會設立了「青年論文獎」及「青年創新獎」。此外,「馮康科學計算獎」的頒獎典禮於全國計算數學年會上舉行,獲獎人同時在年會上做大會報告,向參會人員介紹計算數學最新進展,這將極大激發參會年青人對計算數學的興趣。

多年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一起,組織和編輯了JCM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以及《計算數學》等期刊。其中JCM 已被SCI收錄,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期刊,也成為展示我國計算數學工作的窗口。

我國計算數學家的成績也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袁亞湘在信賴域、子空間方法取得創造性結果,並因而被邀請在第四屆國際工業和應用數學大會上做1小時大會報告,在2014年國際數學家大會做45分鐘報告;陳志明因在自適應有限元方法上的進展,被邀請在2006年國際數學家大會做45分鐘報告;張平文在多尺度問題的理論和算法做出突出成果,並被邀請於第七屆國際工業和應用數學大會上做1小時大會報告。

此外,一些海外傑出華人學者也富有熱情地在國內開展計算數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如許躍生、包剛、湯濤、陳繁昌等,這為國內計算數學的發展注入了清新的活力。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計算數學隊伍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了明顯提升。相信在多方配合努力下,在不久的將來,我國計算數學的研究將會取得更多突破,邁上一個新臺階。■

(撰稿人:鄂維南 許志強)

相關焦點

  • 湯濤院士:《圓周率計算與現代計算數學》| 中國數學會網絡科普講座
    ● 科普專家:湯濤,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會士(CSIAM Fellow),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會士(SIAM Fellow)。1990年至2015年長期執教於加拿大和香港,曾任香港數學會會長,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院長。2015年至2019年被聘為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數學系講席教授。曾榮獲馮康科學計算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是2018年國際數學家大會45分鐘邀請報告人。長期從事計算數學研究,在偏微分方程自適應算法、高精度算法及其理論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中國數學會再設專業分會 醫學數學交叉助力健康中國——中國數學會...
    2020年11月28日,中國數學會醫學數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會議由中國數學會、北京大學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系、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北京大學統計科學中心協辦。中國數學會秘書長鞏馥洲主持會議,來自數學、生物、醫學等不同領域的上千名專家學者通過線上和線下形式參會。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薛隨建(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 及時的新聞報導、權威的專家解讀、深度的熱點追蹤,關注科技工作者的喜怒哀樂,搭建跨學科交流的橋梁。 ◆吳季(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學報》是中國的科學事業和公眾的橋梁。
  • —新聞—科學網
  • 國內首個量子計算產業聯盟在合肥揭牌—新聞—科學網
    >   12月12日,我國首個量子計算產業聯盟——本源量子計算產業聯盟(OQIA)在合肥市高新區正式揭牌。   張輝表示,聯盟將共同致力於量子計算在各類場景的應用開發,加速研製實用性量子計算機,推動量子計算產業化發展。目前,聯盟已同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高校在量子計算的科研教育方面展開合作。
  • 南海冷皮效應及其對潛熱通量計算影響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王鑫團隊聯合俄羅斯科學院希爾紹夫海洋研究所和中山大學的科學家在南海冷皮效應及其對潛熱通量計算的影響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中國科大首次實現千萬核並行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針對大尺度數萬原子分子固體體系的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以低標度平面波高精度計算軟體DGDFT為基礎,在國產「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上實現了千萬核超大規模並行計算,研究成果以「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of
  • 中國數學會第十三屆理事會和監事會名單產生 湘潭大學黨委書記...
    中國數學會第十三屆理事會和監事會名單產生 湘潭大學黨委書記黃雲清當選副理事長 [來源:中國數學會] 2019-11-24 17:58:46
  • 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學副校長田剛當選中國數學會理事長
    中國數學工作者的學術性法人社會團體——中國數學會迎來四年一次的換屆大會,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學副校長田剛當選新一屆理事長。田剛院士 北京大學新聞網 圖據北京大學新聞網消息,2019年11月21-24日,中國數學會第十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9年學術年會在廣東省佛山市召開。24日,中國數學會宣布選舉結果,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田剛院士當選為新一屆理事會理事長。
  • 中國計算機學會舉行2019頒獎大會—新聞—科學網
    中國計算機學會舉行2019頒獎大會
  • 中國數學會三大數學獎揭曉!河南小夥樊玉偉獲鍾家慶數學獎
    為緬懷華羅庚先生的巨大功績,激勵我國數學家在發展中國數學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促進我國數學發展,中國數學會與湖南教育出版社決定設立「華羅庚數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獎勵範圍為在數學領域做出傑出學術成就的我國數學家。由熱心於發展我國數學事業的湖南教育出版社捐資,中國數學會負責評獎與頒獎工作。「華羅庚數學獎」自1992年開始設立以來,已連續舉辦了十二屆,每屆不超過2人,每人獎金為10萬元人民幣。
  • 中國數學會三大數學獎揭曉!
    曾任天津市數學會理事長,中國數學會副理事長,國際數學聯盟執委。龍以明主要從事動力系統與非線性分析研究,特別關注哈密頓動力系統與辛幾何。
  • 中國腦電聯盟在京成立—新聞—科學網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堯德中被推選為中國腦電聯盟首任理事長,聯盟成立儀式由深圳大學特聘教授羅躍嘉主持。 隨著信息與計算科技的進步,腦電研究正在向「大樣本、大數據、大平臺、大合作」模式轉變,為協同全國相關優勢力量,激活多學科交叉潛力,開展長期和系統的腦電聯合攻關研究,中國腦電聯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立。
  • 海底泥火山是這樣產生的—新聞—科學網
    他們計算出淤泥到達海床並噴發大約需要100年時間。 作者表示,了解是什麼導致泥漿形成,以及它會花費多長時間到達表面,有助於研究者醫生對未來爆發的預測。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29/2020JF005623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稀土滲氮催滲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該項研究計算了體心立方鐵的體結構和表面結構性能,計算了氮的吸附性能;建模模擬了稀土元素在體心立方鐵中的佔位,計算了稀土元素摻雜的體心立方鐵表面氮原子的吸附情況。通過bader電荷和馳豫後的結構變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較強的La-N作用,解釋了La元素摻雜後氮原子吸附能的提高。
  • 中山大學開設「馮·諾依曼」計算機實驗班—新聞—科學網
    該實驗班計劃設置計算機系統結構和超級計算兩個專業方向。系統結構方向在計算機專業基礎之上,強化諸如處理器設計等計算機硬軟體基礎技術的訓練和計算機系統能力培養;超級計算方向將結合計算數學和高性能計算,依託擁有世界領先的高性能計算機的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強化並行計算思維的訓練,加強高性能工業計算軟體等交叉學科的課程設置與能力培養。
  • 植物愛吃太陽能電池的鉛—新聞—科學網
    雖然有計算顯示,鈣鈦礦薄膜中鉛的重量比小於0.1%——低於許多國家設定的安全限值,但這些鉛的環境影響尚不明確。 德國亥姆霍茲柏林材料與能源中心的Antonio Abate和同事,在實驗室中用受到鉛基鈣鈦礦汙染的土壤培養薄荷、辣椒和甘藍植物,並測量它們吸收鉛元素的能力。研究人員發現,鈣鈦礦中鉛的生物利用度是其他鉛汙染來源的10倍。相關論文近日刊登於《自然—通訊》。
  • 聚焦中微子-新聞專題-科學網
    此次發現加速了中微子物理理論研究的進展,成為了中國物理學史上新的裡程碑式發現,可以說為中微子研究開啟了新的時代。       科學網作為以網絡社區為基礎構建起面向全球華人科學家的網絡新媒體,利用網絡平臺優勢,2012年3月8日第一時間網絡同步直播中微子實驗結果新聞發布會
  • 郭國平:「造出中國自己的量子計算機」—新聞—科學網
    日前,本源量子在公司成立三周年之際,正式發布悟源超導6比特量子計算機,同步接入本源量子計算雲平臺,對全球用戶開放使用。 為什麼在當年選擇冷門的量子計算,並創辦本源量子,創業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帶著這些問題,《中國科學報》採訪了本源量子創始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教授郭國平,請他來談談一位從教授的創業心路歷程。
  • 附小趣味數學會之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同學們,大家好,歡迎來到「附小趣味數學會」。這段時間裡,我們在附小數學會玩了有趣的小遊戲、豐富了數學小知識、拓展了數學思維。而這次的趣味數學會呀,老師將帶著你們一起走進數學家高斯的童年,分享給你們關於他的童年數學小故事。快一起來看看吧!高斯全名約翰·卡爾·弗裡德裡希·高斯(1777年—1855年),他是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幾何學家、大地測量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