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曆之所以叫「陽曆」,
並不是我們傳統的「陰陽」概念,
更不是什麼「陽間的曆法」。
這裡的「陽」是指:
「陽曆」是指
以「太陽回歸年」為單位所制定的曆法。
「原點」之前的時間叫做「公元前」
(Before the Common Era,縮寫 B.C.E.)
「原點」之後的時間則叫「公元xx年」,
公元2021的意思,
也就是從公元元年開始算起的:
首先,
以月相盈虧來計算月份的「陰曆」,
最重要作用是準確推算出每月的「朔望日」。
掌握了月亮盈虧的具體時間,
就能預測由月相引起的自然現象:
在陰曆基礎上融入的「幹支歷」,
則是以十天幹和十二地支進行兩兩搭配,
來標記年、月、日、時的曆法。
幹支歷將一年劃分為二十四節氣,
能最直觀體現季節轉換、氣候變化,
以及動植物內在生理機能活動,
用以準確指導農事與日常生活。
所以可以看出,
「農曆」並不是一般現代人認為的,
只能查看「宜忌吉兇」的靈性小手冊,
它其實蘊含了最樸素實用的勞動智慧,
是一種融合了多種算法的「陰陽合曆」。
由於南、北傳佛教對此問題的記載
存在諸多差異,
1950年錫蘭「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第一次會議
統一規定:
藏曆與農曆幹支紀年體系大致相同。
區別在於以五行代替十幹,
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
所以2021年農曆「辛丑年」,
藏曆則是「鐵牛年」。
幹支60年一循環,藏曆稱「饒瓊」,
與「六十甲子」概念近似。
據經書記載,
在這些殊勝吉祥日尤其是在四大節日中,
行持任何善法都會有不可思議之果報,
功德呈十億倍增上。
搜索【菩菩公園】
或複製¥lAja1zhKTWL¥手淘打開
棒,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