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復您的屬相,如"鼠"查看您的運勢詳解
大部分人都知道,陰曆和陽曆是不同的,那麼你知道陰曆和農曆其實並不是同一回事情嗎?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今天我們就共同來探索一下吧。
什麼是陽曆
陽曆又叫「太陽曆」,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而制定出來的曆法。太陽曆的歷年與回歸年相似,一年十二個月,但與「朔望月」並無實質關係。陽曆的月份與日期也都與太陽在黃道之上的位置完美貼合。
根據陽曆日期的記載,我們能夠清楚明確地看出一年內四季明顯的冷暖變化,但卻無法看出每個月份中月亮「朔」、「望」兩弦的變化。
而如今全世界通行的公曆,正是一種陽曆,我國在辛亥革命之後,才開始採用公曆,到建國之後,方正式採用公元紀年法。
什麼是陰曆
陰曆是我國的一種傳統曆法,也叫「黃曆」,「古歷」,「舊曆」等。它的運算周期主要是按照月亮的陰晴圓缺來計算,以月球繞地球轉一圈的周期為一個月,再以十二個歷月計做一年。
陰曆中的一個月份可叫「朔望月」,即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則為望日,「朔望月」則為月相陰晴圓缺的平均周期。
什麼是農曆
那麼我們常說的農曆跟陰曆是一樣的嗎?其實二者也不可混為一談。
因為我國自古以來的的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它是取月相圓缺變化的周期,加入幹支「二十四節氣」,再參考太陽回歸年作為一年的長度,通過添加閏月使自己的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的周期長短相符。
陰曆的天數與農曆相比,每年相差大約十一天左右。所以如果我們按照陰曆來過的話,不到五年,我們就會在夏天過大年初一了。之所以沒有發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國的曆法中有一項很高明的方法,即「置閏法」。
置閏法在每19年裡設置了7個閏月,所以有閏月的那年,天數多達383天或者385天。在這樣的設定中,人們的生活更加和諧一致,連春種秋收也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這樣實用的曆法,更是古今人類生活經驗與智慧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