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自有安全警報機制,當遭受病原體攻擊時,細胞膜會向葉綠體「報警」。但是,這種「警報」信息如何在細胞內傳遞,一直讓植物學家們琢磨不透。日前,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羅莎·洛薩諾-杜蘭(Rosa Lozano Duran)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論文,揭秘了一條連接細胞膜和葉綠體的重要信號傳遞途徑,並揭示一些植物蛋白是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又是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
亞麻色披肩捲髮,迷人的藍色大眼睛,這篇原創的中國科研論文第一完成人,是西班牙籍女科學家羅莎·洛薩諾-杜蘭。五年前,她單槍匹馬來到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卓越創新中心,從零開始組建研究團隊,從心出發尋找研究方向。循著興趣的方向,得益於上海得天獨厚的科創土壤,她帶領全新的「聯合國式」科研團隊,只用了不到五年時間,就收穫了重量級的科研成果。
位於上海松江的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上海植物逆境中心,是羅莎在英國諾裡奇的塞恩斯伯裡實驗室完成博士後工作之後,正式開始科研生涯的第一站。她坦言,在上海做科研,是自己遇到的一個好機會——逆境中心招聘時「不看論文、不看頭銜,以評估學術潛力為主」,就連日常交流語言都是英文。這對於科研新人而言,非常有吸引力。「而且,這裡有先進完善的科研支撐平臺,可以完成漂亮的實驗」。
4年前,羅莎帶領團隊開始探秘從細胞膜到葉綠體的信號通道。在研究中,她發現一些植物蛋白是如何與細胞膜相關聯,並在感知病原體存在時,又如何從細胞膜轉移至葉綠體內部,「警告」葉綠體有威脅存在。緊接著,葉綠體通過「逆行信號傳遞」過程,將這些信息傳遞至細胞核,從而調節抗病基因表達,激活防禦以對抗入侵者。該途徑是植物細胞將危險信號從外界傳遞到葉綠體的策略之一,並能快速、及時、準確地整合信號並產生適當的下遊響應。
在分子植物卓越中心,類似羅莎這樣的科研團隊不是少數。這裡還有來自加拿大、希臘、日本、韓國等不同國家的優秀人才,這裡在全球植物學領域頗具優勢。所以,當羅莎選定植物「報警」通路作為此次科學探索之旅的方向時,集結的團隊小夥伴們同樣也是來自不同國家:博士後中有三位來自西班牙、一位來自法國、兩位來自突尼西亞,以及好幾位中國博士生。在上海近五年,羅莎感覺生活和工作幾乎沒有遇到障礙。「無論幾點回家都不用擔心,而且在上海就能買到西班牙食物,這比我在英國居住更方便。」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