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關係母嬰化背後的黑洞

2021-01-13 中國婦女報

「戀愛腦」說的是那些把兩個成人間的戀愛關係變成母嬰關係的人,他們把所有的依戀、信賴、需求都寄托在對方身上,結果,就是讓人想要逃離。

■ 吳在天

戀愛腦,是最近網絡上的一個流行詞,說的是一種愛情至上的思維模式。

比如,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一旦戀愛了、結婚了,就會全身心投入到另一半身上。說什麼話、做什麼事都會以對方為中心。

愛情摻入了共生心理

我們常常對愛有一種誤解,就是把愛當成了人生的目標。

經常會聽到失戀的朋友說類似的話:如果失去了Ta,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這當然是愛,但在這愛裡是否也藏著我們無意識摻入的共生心理。

共生心理是指嬰兒從出生到半歲左右的這個階段,他們還無法分辨自我和外部世界之間的界限。因為嬰兒的需求不能靠自己滿足,而是有一個客體在滿足他,這個重要的客體通常是媽媽。所以在嬰兒的內心會產生這麼一種「保護膜」:我跟媽媽是融合一體的,餓了媽媽就喂,尿了不舒服了,一哭媽媽就來了。

嬰兒需要和媽媽共生在一起,但是隨著慢慢成長,他會逐漸發現自己和世界好像不是一回事:他餓的時候,媽媽未必會立刻來餵他;他不舒服的時候,媽媽也未必馬上就會出現。

在這種情況下,嬰兒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生。再往後,孩子就越能區分出自己和他人的不同,自己和外界的距離,這就產生了自我邊界。

許多進入熱戀中的人,自我邊界的一部分在不知不覺中消融了,這時候兩個人共生融合為一體。與心愛的人在一起,又喚醒了我們嬰兒時與父母共生無邊界的美好體驗。那時候,我們都忘記了各自是獨立的個體。

但現實會提醒我們,日常的瑣事、相處的習慣、彼此不同的觀念與想法,會使我們產生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衝突。

學會看到對方的真實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不得不從共生的融合,恢復成兩個不同的個體。

如果想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就必須面對各自的真實,學會真正的相知和相愛。

只是,有時候,我們都看不到對方的真實,只看到自己的需求。

也就是說,可能你們的愛情,從一開始就不是自由的,而是因為需要依賴,才結合在一起。

每個人都有依賴的需求和渴望,健康的狀態是,承認這種需求的合理性,卻不會讓它控制自己的生活。

如果讓依賴牢牢控制我們的一切感受,那麼它就不再是簡單的渴望,而是對關係的共生。

這時候,我們就會把所有的人生價值,都寄托在對方身上。

有不少的女孩,因為父母的疏忽或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從小和父母的依戀關係建立得不夠,極度的自卑和缺乏安全感,她們非常渴求親密關係,甚至願意為對方付出一切,這樣的女孩在成年後,往往出現這種情況。

小林是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孩,從18歲到22歲之間,她交過多位男友,這些男友在各個方面和她都無法相比。但是,小林沒有顧忌這些,不管和哪個男生交往,她都對對方充滿依戀,把自己的一切投入到對方身上,像爬藤一樣把對方越纏越緊,結果對方感覺透不過氣來,就會在各種爭吵中結束這段關係。而與上一任男友分手不久,她就會投入下一段戀情,然後繼續之前的惡性循環。

只要有人可依賴,只要自認為有份心理的歸屬,小林就會全情投入。而到後來,都是男方主動離開了她。

親密關係中的邊界

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男友離開她的原因是因為她太糾纏了,太離不開別人的關注和呵護。這就會給對方這種感覺,談戀愛時尚且如此,結婚了那還得了。

愛情是一種親密的關係,而我們最初對親密關係的學習,都來自於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模式。

她把自己從父母那裡學來的,關係親近的距離,帶到了她的親密關係中。所以她很容易跟別人走近,變得親密。同時,因為距離過於親密,也很容易帶來關係上的負擔。

因為她對對方投入得多,她的內心也會用這樣的視角來看待對方,希望對方也能如此對自己,當她被拒絕時,就產生了情緒。她又不會表達內心的情緒,可能會加倍去為對方付出。這樣對方就想逃離,因為此時親密關係已變成了沉重的負擔。

在諮詢中,像小林這樣的例子很普遍,他們把戀愛關係母嬰化了。

戀愛關係母嬰化即本來是兩個成年人之間的戀愛關係,但是把它變成了母嬰關係般的沉重,我把我所有的依戀、信賴、需求都寄托在對方的身上,對方可能會因此覺得非常累,結果就想要逃開。

這就導致在親密關係中,付出很多,同時帶給對方的捆綁也會很多。

在缺少愛與關注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成年之後,他們對自己的價值感也常常感到懷疑。

所以一旦抓住一份關係,就像是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不顧一切尋求他人的愛和關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有價值感和安全感。

把親密關係拉得太近,以至於這份關係連呼吸的空間都沒有了。而理想的親密關係,是彼此依賴而又相互獨立的個體,真正的愛情,是推動兩個心靈的共同成長。

愛與被愛,都不該成為對方的附屬品。

(作者繫心理諮詢師,著有《把生命活給自己看》《親子關係對了,孩子的世界就對了》)

相關焦點

  • 珍愛網紅娘:如何拯救「戀愛腦」?
    據珍愛網情感諮詢提供的數據顯示,因「戀愛腦」而導致關係失衡的案例呈上升趨勢。戀愛腦,指的是一種愛情至上的思維模式。表現在情感生活中,就是一旦走入戀愛或婚姻中,就會逐漸失去自我,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戀人身上,事事以對方為中心,每天都在患得患失,思考如何維護好這段關係。如果得不到戀人的同等回應,或者遭遇失戀,就會感到失去了全世界。這種看似感人的做法,實際卻往往會給另一半帶來巨大的壓力。
  • 「鄭爽戀愛腦」上熱搜:戀愛腦到底是個什麼腦?
    這讓人不禁想起在《女兒們的戀愛2》中,很多網友都表示不大看好鄭爽和張恆的戀情,說鄭爽在戀愛之後,事業心明顯沒有了,一戀愛就停止營業,把愛情當成了人生目標,所以,讓不少網友希望鄭爽請從「戀愛腦」中醒來。什麼是戀愛腦呢?
  • 2019中國母嬰企業家領袖峰會落幕
    一切都沒有關係,堅持下去,冬天能凍死很多害蟲,寒冷的冬天已經把很多競爭者凍死了,我們最主要的就是活下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們是做一家做紙尿褲的公司,我們SKU非常少,到今天為止公司還沒有融資,在打擊假冒偽劣背後我們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我覺得作為創業者要做實在的東西,做風險小的,要把事情做的穩健一些,在這個形態下才能活下去。
  • 母嬰前沿CMIF大會重拳出擊:實體邊界VS電商黑洞,誰智領了徵途?
    正文共 2900 字,預計閱讀時間 9 分鐘電商與實體,自探觸彼此的地界伊始便已註定是競跑關係。然而時至今日,在這場從廝殺到交融的馬拉松賽中,以阿里盒馬鮮生為首的一眾電商平臺已經完成新零售業態布局,並不斷加碼向實體下沉,改寫著整體消費市場風向。
  • 愛情磨刀石,絕對是戀愛黑洞的星座
    不管你多會談戀愛遇到下面這幾個星座的人都要小心了,他們會把你的戀愛經驗和技巧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他們就是愛情的磨刀石,戀愛的黑洞。如何在愛情中讓自己保持不敗的地位呢?如果你真的不會戀愛或者你覺得自己在感情方面太失敗了,不去學學這幾個星座,他們絕對是愛情的磨刀石,經過這些星座調教的人絕對可以在戀愛中戰無不勝。水瓶座:不走尋常路,愛情中的良師益友水瓶座很注重感情中兩個人的感受,水瓶會絞盡腦汁想出一些別人想不到的點子。
  • 戴子雄:博鰲母嬰論壇是母嬰人的大平臺 當聚勢合力 共謀未來
    2020年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母嬰行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在疫情的衝擊下,網際網路為母嬰服務帶來新零售的變革不斷深化,面對這種變革,母嬰行業將何去何從?對此,博鰲母嬰論壇主席/母嬰護理產業聯盟理事長/家家母嬰創始人戴子雄在博鰲母嬰論壇上的講話或許能為廣大母嬰企業和母嬰人的發展指明方向。
  • 晨讀 | 首張黑洞照片背後,中國貢獻如何?
    背後的科學原理可能複雜,但道理本身卻很簡單:就是從1910年代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以來,科學家們基於公式計算和間接觀測,對於這個黑洞應該長成什麼樣,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設想:這背後是基於海量數據作出的測算。比如說大家現在看到這張「甜甜圈」,那中間這黑乎乎的一坨才是黑洞本尊,而它的直徑跟周圍這個甜甜圈(更專業的說法叫積吸盤)的寬度、包括上下不一致的亮度差異,都有對應關係。
  • 移動網際網路巨頭掃尾戰:流量黑洞效應愈演愈烈
    實際上,垂直業態的融合早已有之,尤其以網際網路為基底的千行百業的流量都在流向綜合平臺,電商大約是最早產生流量黑洞效應的行業。當初大量當紅明星導入一直播,也有看中其背後微博巨大流量池的因素,因此,這些流量最終繞過一下科技的圈層,沉澱進了更大的微博平臺。遊戲直播也是一樣,鬥魚、虎牙等平臺呈對壘之勢,B站、快手也正破圈進入遊戲直播領域,但無論四者如何發力競爭,也改變不了四者背後同站著一個股東的事實——騰訊才是遊戲直播行業最大的贏家。
  • 愛親母嬰差異化定位 在母嬰行業優勢凸顯
    以母嬰實體為例,母嬰零售業一直以來在實體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受二孩政策影響,母嬰店這些年遍地開花,同質化現象嚴重 。母嬰實體店想要殺出競爭慘烈的紅海市場,發現藍海市場,就需要進行差異化定位,避免同質化競爭。作為母嬰行業資深品牌,愛親母嬰早在2013年就做出差異化戰略部署,從通過提供差別化的產品和服務等方面,為消費者提供不同的價值,讓消費者認可和埋單,在全國範圍內大受歡迎,讓愛親母嬰一路高歌猛進,門店數量暴增,在朝10000家的路上一路狂奔。
  • 寶寶樹王懷南:母嬰消費加速線上化 垂直類APP發揮全域種草價值
    寶寶樹CEO 王懷南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深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也加速母嬰新世界的構建。一方面,消費升級的新生代、二胎家庭、中童大童成為母嬰人口新紅利;另一方面,疫情催生人群消費觀念與習慣的轉變,推動行業服務模式的轉型升級。
  • 如何暖化戀愛,避免避免冷暴力分手,教你們三個方法
    我始終不覺得一段感情中冷戰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相反冷戰會激發更多的矛盾和問題,如何暖化戀愛成了當代情侶和家庭生活中必備的一項技能。因為只有你懂得如何暖化戀愛你才能夠體會到更多的溫暖和幸福。那麼,如何暖化戀愛,避免冷暴力分手呢?看看下面這三點你就知道了。1、 多觀察少評價想要避免冷戰,首先你應該學會改變自己說話的方式。
  • NASA繪製黑洞圖像 高清動圖揭秘黑洞背後的故事
    NASA繪製黑洞圖像高清動圖揭秘黑洞背後的故事,人類歷史上第一幅黑洞照片的誕生,是科學史上的一次壯舉,但是實現難度極大,最後得到的圖像解析度相對較低。科學和技術是不斷進步的,科學家預計,未來我們可能看到黑洞的直接圖像質量,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著改善。
  • 每天離不開的WiFi,原來還和黑洞有關係,還是多虧了他!
    當然在我們現代科技發展如此順利的同時和背後的工程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也是由於有了他們,所以我們現在才能夠有如此便利的生活。不管是去餐廳還是去商場,在家中都有著WiFi,幾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經實現了WiFi的全部的信號覆蓋,但是你是否知道你的WiFi竟然和黑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他探測黑洞未果,卻發現WiFi的「新大陸」,多虧有他!
  • 直播+垂直電商+社群APP,撬動3.9萬億母嬰市場的支點
    2,合理利用創作者私域流量:基於圈層化人群的精準投放,善用創作者私域流量賦能轉化。3,內容上尋求情感認同:創作內容亮點要符合用戶的需求,特別是社交訴求,讓他們得到情感價值上的認同。在母嬰電商紛紛鼓勵用戶利用社交資源擴充流量時,母嬰社區由於天然適應社區經濟發展的人、貨、場特性,在營銷內容的競爭中佔據優勢。在用戶更加圈層化、感受化和個性化,媒體趨於碎片化、渠道化和場景化時,母嬰社區通過將商品與內容、社交的捆綁,順利實現從流量到信任的轉化,這一點正在被越來越多「網紅媽媽」推介的帶貨效果所印證。
  • 黑洞與外星人有關係嗎?
    在茫茫的宇宙中,要說什麼星體最神秘,最神奇,那肯定非黑洞莫屬了。前段時間人類拍到了黑洞的第一張照片,算是在探索宇宙的歷程上前進了一大步。但是這只能證明了黑洞的存在,至於為什麼會形成黑洞,黑洞裡面是什麼,黑洞和平行世界有關係嗎,黑洞和維度的增加有關係嗎,黑洞是高級文明生物穿梭宇宙的一個站點嗎?這一系列問題正在等著人類去揭開謎題,人類要是真的把黑洞完全了解清楚了,那宇宙也就不再神秘了。我認為黑洞可能是高級文明生物穿梭在宇宙中的站點。
  • 黑洞照片的背後英雄 事件視界望遠鏡
    中國航空報訊: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誕生的背後是科學家們調動了全球從兩極到赤道共8個天文臺的力量進行圖片數據拍攝,之後,又有來自全球的62家科研機構共同參與, 花費了2年時間衝洗照片才有的成果。組成事件視界望遠鏡的8處觀測臺多數都是單一望遠鏡,比如夏威夷的JCMT和南極望遠鏡;但也有望遠鏡陣列,比如ALMA望遠鏡是由70多個小望遠鏡構成,對黑洞的觀測將宏大而細緻,可以較好的得出黑洞的具體樣貌。這次黑洞成像的背後英雄還有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 技術。
  • 疑抹抑菌霜變「大頭娃娃」 母嬰店爆款背後的激素疑雲
    有專業醫師認為,柚子病症與使用含有激素的面霜有關係,具有糖皮質激素的產品只能添加到藥物中,作為處方藥由醫生開具,「氯倍他索丙酸酯不能給嬰幼兒使用,並且副作用會讓幼兒出現滿月臉,多毛等症狀,而這些症狀和激素症狀相同」。▲嬰兒面霜被曝激素超標緻「大頭娃娃」 官方:已責令涉事企業召回涉事產品。
  • 黑洞的背後竟然是一位29歲女博士!
    黑洞的背後-❶- 黑洞的背後竟是位第一張黑洞照片首次公布於世。而且,這半噸硬碟裡的數據不僅僅是黑洞,還包含天空中的各種複雜、凌亂的數據,凱蒂要靠這些數據,拼出一張完整的黑洞寫真。她先前在攻讀有關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領域的博士學位時,因緣際會加入EHT這個項目,但她一開始對黑洞一無所知。憑著後來的努力與對看不見事物的興趣,她最終成為人類首張黑洞圖片的幕後功臣。
  • 黑洞首照引發「全民狂歡」的背後
    本報記者 劉 揚  鄧孝慈黑洞首張照片10日一經發布就引發現象級關注熱潮,不僅讓全球天文學界和愛好者們興奮不已,也勾起國內網友與「段子手」的新一輪嗨點,圍繞黑洞照片展開熱烈無比的全民P圖大賽。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國內知名圖片庫視覺中國在官網上傳了首張黑洞照片,並註明「此圖如用於商業用途,請致電或諮詢客戶代表」,這一做法引發眾怒,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等紛紛發文懟回。不過,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黑洞首照引發的強大關注熱潮與科普效應,將高冷的天文研究做到這個程度真是一個非常成功的科普案例。黑洞照片從北京時間10日晚9時全球發布之後,在全球民眾中就引發強烈反響。
  • 曖昧害怕:男性不確定戀愛關係7理由
    3、害怕被拒絕或者不能再見面 有些男性是不想被關係剛變好的女性拒絕從而使雙方關係變得複雜難辦。男性都會很擔心表白遭到拒絕反而連朋友都做不成。這種男性是覺得「如今關係就挺好的,不想輕易破壞」,但是正是由於不說出口,導致他們也沒法知道喜歡的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