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的背後竟然是一位29歲女博士!

2020-10-18 桂子先導

桂子先導

黑洞的背後!?

-❶-

 黑洞的背後竟是位29歲女博士!

只有29歲?

2019年4月10號,人類的歷史新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第一張黑洞照片首次公布於世。

不過,這張圖片並非普通意義上的黑洞照片,它不是直接快門一按就可以拍攝出來,而是需要分布在全球各地的許多天文望遠鏡在同一時間「按下快門」,記錄無線電數據。之後由一支精銳的算法團隊「拼」出來。而這支算法團隊的領導者就是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年僅29歲的博士生凱蒂 布曼

布曼參與這個項目已有6年了,當時她還是麻省理工的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專業的研究生,正在攻讀計算機視覺博士學位。她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和海斯塔克天文臺,以及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工作了幾年。現在,凱蒂·布曼是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名助理教授。

拍攝最近黑洞

需要地球直徑大小望遠鏡

研究人員稱,用地球上一個望遠鏡來看到一個黑洞圖像是不可能的。

凱蒂·布曼(Katie Bouman)說:「距離我們最近的黑洞是如此之小,等同於在地球上拍攝月球上一個柚子。要拍攝到這麼小物體的細節,你將需要一個地球大小的望遠鏡。」

布曼說,雖然地球的直徑不超過13000公裡,但這個望遠鏡將需要10000公裡的直徑才能拍攝出黑洞的圖像。

麻省理工學院稱,這個由麻省理工學院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使用無線電信號,從世界各地「不同的位置」進行測量。六個天文臺目前已經同意參加這一計劃。

布曼說:「就像無線電頻率如何透過牆壁一樣,它們將穿過銀河系裡的灰塵。由於地球和銀河系中心之間存在太多的東西,我們將永遠無法利用可見光波長看到我們銀河系中心。」

她說,布曼算法(Bouman’s algorithm)旨在填充各個望遠鏡觀察所得數據之間的漏洞,從而基於所述數據繪製出一幅已知黑洞的圖像。

搞定200萬GB的硬碟

2017年6月,凱蒂的算法才終於可以開始實戰,她收到了一堆裝著黑洞觀測數據的硬碟:這些硬碟足有半噸,從世界各地用飛機運來。數量之大,甚至讓人聯想到1969年瑪格麗特·漢密爾頓為阿波羅11號登月而準備的一人高的代碼。這些硬碟中的數據,來自智利、夏威夷、南極洲、亞利桑那、西班牙、墨西哥六個地方的一共八臺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獲取的數據量非常大,一晚上就能收集到2PB(約2000TB)。如此龐大的數據難以用網絡傳輸,必須裝到硬碟裡,空運到MIT。

而且,這半噸硬碟裡的數據不僅僅是黑洞,還包含天空中的各種複雜、凌亂的數據,凱蒂要靠這些數據,拼出一張完整的黑洞寫真。

本來,根據射電望遠鏡數據還原天體圖像需要人類天文學家參與。然而面對PB級稀疏、嘈雜的數據,想靠人力從中找出圖像太難了。於是,他們使用了機器學習方法。

雖然這支團隊已經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構建算法,在合成數據上實驗,但直到有了這些硬碟,他們才能真正知道他們的算法,是不是真的能捕捉到不可見的黑洞。

這項任務究竟難度如何?就好比一顆鵝卵石扔進池塘,你要通過石頭入水瞬間的漣漪,藉助算法還原石頭的模樣。

黑洞,就像是這顆已經沉入水底無法看見的鵝卵石。不同望遠鏡收到的兩股無線電波相遇,就起了漣漪,學名叫做「幹涉」。

而凱蒂提出的CHIRP算法,便是依靠幹涉來重建黑洞。

具體來說,從銀河中心傳來的無線電信號,到達兩臺望遠鏡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幹涉也是這樣發生的。

所以說,重建黑洞照片,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差。

可是,地球有厚重的大氣層保護著,無線電波穿過大氣層的時候,速度會變慢,時間的測定也就不夠準確了。

半噸硬碟的數據量處理起來,工程量還是太大了。

洗照片的過程中,一度有四個團隊同時工作,每個團隊負責分析一部分數據。

原本預計一年洗好的照片,花了兩年時間才讓世界看到。

除了耗時之外,小姐姐也說過,團隊就是一口大鍋,裡面有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工程師……如果不是這樣,也不可能完成這個從前看來不可能的任務。

新方法有助於研究黑洞環境

布曼說,這種新的成像方法將非常有助於研究黑洞周圍的環境,並證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她說,如果最終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預計形成的圖像顯示出一個黑洞,這將是該理論即使在「極端的情況下」也能夠適用的「巨大證據」。

當環境條件最有利於望遠鏡可見度的時候,觀察將於明年春天開始。一旦所有的數據被收集完畢之後,布曼希望立即開始製作黑洞圖像,這個過程被她比作拼圖。

 「即使我們做出過一些預測和人類生產出一些星際電影之類的視頻,但我們從來沒有真正看到過黑洞是什麼樣子。現在居然能探測它並構建這些圖像,這一進步真是偉大的。」

桂公子說:

布曼並非天文學家,她的專業是電腦科學和電子工程。她先前在攻讀有關電腦視覺(computer vision)領域的博士學位時,因緣際會加入EHT這個項目,但她一開始對黑洞一無所知。憑著後來的努力與對看不見事物的興趣,她最終成為人類首張黑洞圖片的幕後功臣。

(整理自搜狐、微信、百度等網站)

桂子先導工作室出品

文案·劉文婷

排版·王雨欣

⬇⬇⬇

@桂公子

相關焦點

  • 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的最後願望
    」——這不是什麼名人名言,而是一位29歲北大女博士的遺囑。她最後的願望,就是死後將器官捐獻出來,「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這段感人的文字,是29歲的北大女博士婁滔,患上「漸凍症」後,清醒時留下的「遺囑」。
  • 半城學術 | 遇見Katie Bouman,黑洞照片背後的女孩
    其中一個女孩叫Katie Bouman,今年29歲。三年前,她領導了一種算法的創建,該算法最終幫助捕獲了太空中的黑洞圖像:超大質量黑洞及其在被稱為M87的星系中心的陰影。Bouman還做過一個TED演講《怎樣拍攝一張黑洞的圖片》。她說:「我想鼓勵你們所有人走出去,幫助推動科學的界限,即使它最初看起來像黑洞一樣神秘。
  • 就是這位90後女博士,幫我們拍到了黑洞!
    剛剛29歲,開發的關鍵性算法讓黑洞成像。而和這張黑洞照片同時驚豔全球的,是一個年輕的女孩。沒有她,就沒有黑洞的真面目。CNN等一票外媒稱她是「黑洞背後的幕後英雄」、「黑洞背後的天才少女"她就是Katie Bouman,雖然剛剛29歲,已經獲得了麻省理工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的博士學位,現在擔任麻省理工的助理教授。
  • 復旦女博士劈腿四人上位,有些路很近,但不意味著就該走
    女博士李敏腳踩四條船,同時和四個男博士相處,為了名利,她出賣了自己的身體,在整個學術界引起轟動,同時震破了所有人的三觀。前不久,復旦大學的一位男碩導上演了一出出軌雷人戲碼,同時揭開了學術界的風流醜聞。陸炎,33歲,既是復旦大學的碩士生導師,又是專攻糖尿病領域的科研天才,還是一個有家庭的男人。如果不是他本人說出這個故事,可能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這樣一位社會精英在背後竟然是一位出軌渣男。
  • 黑洞照片的背後英雄 事件視界望遠鏡
    中國航空報訊: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誕生的背後是科學家們調動了全球從兩極到赤道共8個天文臺的力量進行圖片數據拍攝,之後,又有來自全球的62家科研機構共同參與, 花費了2年時間衝洗照片才有的成果。組成事件視界望遠鏡的8處觀測臺多數都是單一望遠鏡,比如夏威夷的JCMT和南極望遠鏡;但也有望遠鏡陣列,比如ALMA望遠鏡是由70多個小望遠鏡構成,對黑洞的觀測將宏大而細緻,可以較好的得出黑洞的具體樣貌。這次黑洞成像的背後英雄還有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VLBI) 技術。
  • 復旦女博士「劈腿」導致一男博士自殺,值得反思
    抄襲造假,劈腿性侵,也許學術界到了真正該整頓的時候文:枯木最近,媒體報導,復旦大學醫學院女博士李敏「劈腿」四博士,其中一位為情自殺引起網絡眾多關注,復旦大學醫學院也介入調查,如此「大瓜」,在炎熱的三伏天迅速擴散,令吃瓜群眾無不情緒亢奮。
  • 這位90後女博士,幫我們拍到了黑洞!一夜之間,全世界為她和她們點讚...
    而和這張黑洞照片同時驚豔全球的,是一個年輕的女孩。沒有她,就沒有黑洞的真面目。CNN等一票外媒稱她是「黑洞背後的幕後英雄」、「黑洞背後的天才少女"她就是Katie Bouman,雖然年僅29歲,已經獲得了麻省理工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的博士學位,現在擔任麻省理工的助理教授
  • 65歲爸媽開水龍頭滴水省錢,30歲上海女博士勸誡:這樣用水才健康
    水對爸媽健康的重要性筆者有幸在上海讀書的時候,認識了很多水淨化專業的女博士。她們不少是同濟大學、清華大學的本科或碩士畢業,都是水處理專業的高材生。她們大多30歲左右,有的甚至是工作了幾年後再回來上海讀博,家中早已有年邁父母。
  • 復旦女博士劈腿四人上位,「學術界妲己」的香豔騙局,震碎三觀!
    在復旦大學,有一位33歲的男碩士導師,是專攻專供糖尿病等領域的科研天才。事業有成,還有妻子,孩子,也算是人生贏家了吧。然而,這樣一位成功人士,卻留下了一封絕筆信,生吞30多片安定,企圖自殺!原來,這位碩導,無可救藥的迷上了自己的學妹,復旦大學的一位女博士。
  • 中國最風流的神童:37歲當了自己讀過大學的校長,連娶兩任女博士
    中國最風流的神童:37歲當了自己讀過大學的校長,連娶兩任女博士大部分人提起神童,腦海裡最先出現的就是一個戴著眼鏡、抱著書本的「小學究」形象。但其實,神童也有七情六慾,他們除了學術研究之外,也會經歷浪漫的愛情,今天我們就要給大家介紹一位風流神童,他在中國神童中獨樹一幟,很像武俠小說中那種武功高強,同時也感情豐富的大俠。展濤,1963年4月出生於山東兗州。作為古九州之一、孔孟講學聖地,人傑地靈的兗州孕育了展濤這樣一位神童。
  • 北大患絕症女博士婁滔遺囑全文 婁滔資料照片
    ——這不是什麼名人名言,而是一位29歲北大女博士婁滔的遺囑。  這位美麗的姑娘在2016年1月被查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俗稱漸凍症)。一年多來,病情不斷惡化,她留下遺囑,「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其他所有器官,凡是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盡可以捐給他人使用。」
  • 復旦「劈腿」女博士處理結果未公布,為情所困的碩導終於看開
    然後,復旦大學可謂是屢屢「被傷」,復旦大學女博生「劈腿案件」讓人揪心,甚至是因為這樣的一起事件讓人質疑到了復旦大學,甚至是讓人們對於高等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失望感;對於自己的名聲有所玷汙的事情,復旦大學也是不容忍的,在得知了網友們熱議本校一名女博士生和附屬中山醫院的一位青年研究員存在情感糾紛的問題
  • 37歲海歸女博士攜女自殺,家庭悲劇再次發生,該拿什麼拯救你?
    近日看到一則令人心痛的消息,湖南長沙的37歲海歸女博士,帶著5個月的女兒跳樓了。實際上,兩夫妻的家庭環境並不差,都是博士,育有兩個孩子,原本是多麼幸福的四口之家,沒想到只經過了一個晚上,便是令人唏噓。丈夫當天加班到凌晨回家,聽到這個噩耗,去廚房喝了酒,情緒崩潰,一邊哭泣,一邊口中不停地自言自語。
  • 復旦女博士劈腿4個男博士!小4送5篇SCI,網友:學術界妲己
    最近,有網友爆料,復旦女博士劈腿4個男博士,而且,小四還為她離婚自殺,還送給她5篇SCI,而且,還是有圖有真相,簡直震驚了整個學術圈。很多網友看到這篇報導之後紛紛表示,「她顛覆了我對小三界的審美,憑一己之力提升了小三界的平均文化水平」,看到當事女博士李敏的長相後,有網友表示,「萬萬沒想到,學界博士審美這麼樸實……」隨後,網友在網上扒出了這位女博士,她是中山醫院內分泌科2017級博士研究生,她曾經以第1作者以及並列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5篇SCI,據網友爆料,SCI也是有他的小4,復旦碩士生導師陸某送給她的
  • 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因醫治無效 在恩施老家離世
    原標題:29歲漸凍症女博士婁滔去世,父親強忍悲痛講述了女兒最後時光長江日報融媒體1月5日訊(記者尹勤兵)「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1月5日,記者從各方面渠道獲悉,本報10月13日率先報導的29歲北大女博士婁滔,在和漸凍症病魔抗爭2年後,因醫治無效,已於凌晨在恩施鹹豐老家離開人世。
  • 生物學女博士們的海外生活
    那麼學生物的女博士們出國之後,都從事那些行業呢?   做高中老師的女博士   Nicole,80年代末期就到了美國,她是與我同校的學姐。在她博士畢業八年時,JANE還在做著博士後。那時候,對JANE來說,如果想在科研領域獲得突破性的發展,已經很難了,據她自己講,每天她不僅工作不開心,回到家裡,也無法高興起來。
  • 漸凍症女博士病逝 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為什麼不能捐器官
    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為什麼不能捐器官  心臟供體的要求:  1、達到器官捐獻的基本要求  2、均為腦死亡患者;  3、年齡(男性<45歲,女性<50歲),但是由於對供心需求量的不斷增加,來源困難,已逐漸放寬年齡範圍,甚至更大年齡組(55-60歲)的移植取得較滿意的效果;  4、無心臟異常(左室和冠狀動脈造影).
  • 門當戶對的觀念根深蒂固,雖然是女博士,但是觀念很迂腐,難怪成為...
    徵婚廣告是這樣說的:本人是從英國留學回國的女博士,芳齡40,身高1.68,長相清秀,自己有車有房。想找一位男士年齡不超過45,年薪不少於200萬,房子要求達到180,可以結過婚但不能有孩子。 看起來非常簡單的徵婚廣告,按這個條件去找確實是非常困難。
  • 「復旦女博士劈腿」事件背後,是你不知道的「SCI論文」!
    這段時間關於「復旦女博士」事件持續發酵,各路吃瓜群眾紛紛前來「品頭論足」,一時間網上「唾沫橫飛」。當然,大家關注的重點,不僅在於這位樣貌平平的女博士,是如何能同時周旋於4名男博士之間,她的學歷問題,學術造假等等都引起大家的關注!
  •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離世 未能如願捐獻器官
    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離世 未能如願捐獻器官 原標題:   2017年10月,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的遺囑在網上熱傳,她在其中表示希望離開後能夠捐獻器官以供醫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