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2017年10月,北大漸凍症女博士婁滔的遺囑在網上熱傳,她在其中表示希望離開後能夠捐獻器官以供醫學研究。社會各界紛紛關注,北京大學的校友們也為了婁滔,一直進行著愛心接力。2018年1月4日,婁滔離世,因為器官不符合捐贈標準,她曾經的心願未能達成。
北大女博士患上漸凍症
2016年1月,來自湖北恩施的女孩婁滔被檢診斷患有運動神經元病。這個病,就是俗稱的漸凍症,屬於神經系統疾病,疾病逐漸侵蝕肌肉,患者最終會喪失自主活動能力與對身體的控制力。
時年28歲的婁滔,是北京大學歷史系2015級的博士生,攻讀古埃及史專業。彼時她剛剛以筆試、面試雙料第一的成績考入歷史系,美好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意外卻突然而至。查出患病後,對婁滔與家人都是個巨大打擊,但婁滔始終以堅強的意志勇敢面對病魔。2017年,長期與病魔抗爭的婁滔,秉持著生命在乎質量而非長度的原則,以口述的形式留下了遺囑,她希望捐贈人體器官。「我走之後,頭部可留給醫學做研究。希望醫學能夠早日攻克這個難題,讓那些因為漸凍症而飽受折磨的人,早日擺脫痛苦」。
校友接力獻計獻策
這份遺囑經過媒體的傳播,使得婁滔和她的病情開始牽動無數同胞的心。北京大學湖北校友會的成員們,作為婁滔的同鄉與校友,也自發地組織起來,為婁滔送去溫暖,為她的病情獻計獻策。兩岸三地的校友們,也都在為婁滔的病情送出自己的關懷。去年12月1日,婁滔的父親在微信上聯繫北大湖北校友會的會長劉萌,說自己看到一個關於美國南加州教授已經攻克漸凍症的消息,希望劉萌幫忙聯繫。「我立刻聯絡校友們幫忙,當夜就收到反饋,香港與美國的兩位校友可以幫忙聯繫上。」
可惜,當面找到這位美國教授後,對方表示,他的研究還在初期,尚不能用於臨床治療。「教授說,如婁滔的病情可以穩定住,那他的研究突破就可能是明天或者明年。可惜婁滔沒能等到那天」。臺灣的一位校友也專門給劉萌打來電話,告訴他自己有過護理漸凍症患者兩年的經驗,可以與婁滔的家人分享。校友會也立刻把消息進行了轉達。「我們通過校友會渠道尋求幫助後,每天都能收到最少幾十通電話,大家紛紛獻計獻策。一度這已經是我們校友會日常的主要工作」。遺憾的是,所獻方案多為偏方,並沒有真正緩解婁滔的病情。
去年10月16日,劉萌代表校友會去武漢漢陽醫院看望婁滔時,給她帶去了一束鮮花。後來,婁滔的父親告訴他,這束花一直擺在婁滔的床頭,「婁爸爸說女兒每天看著這束花,也能獲得一些精神的支持與力量」。
斯人已去 榜樣永在
1月5日下午,劉萌突然收到了婁滔父親的微信,告知她婁滔已於1月4日離世,並感謝校友會一路來對自己一家的幫助。並稱自己「心如刀割、接電話的力氣都沒了」。
因為器官不符合捐贈條件,婁滔曾經的心願未能達成,但她曾在遺囑中言明,希望自己離世之後,除器官捐贈外的剩餘肉體,火化後撒進長江。「不要修墳頭、佔用任何地皮,不要給這個社會帶來任何負擔」。並且,劉萌告訴記者,婁滔的家人會秉持她生前的意願,不舉辦任何喪葬儀式,不收取任何慰問金。「她說過,希望靜悄悄地離開,不留下痕跡,就像從沒來過那樣」。
斯人已去,但卻永遠活在牽掛她的人心裡。2月4日,是婁滔離世一個月的日子,也是北大湖北校友會原定舉辦年會的日子,劉萌表示他們希望能夠請婁滔的父親一起參與。「我們計劃在開始時為婁滔舉辦一個追思活動,也會在年會現場,為她留一把椅子」,因為「是婁滔讓我們知道,精神的高度與年齡無關。她用自己做榜樣,告訴我們,人類的美好永遠是在進化的」。
同時,劉萌介紹,他們希望在今年5月4日,北大120周年校慶時,共同集資,給婁滔在北大未名湖畔捐贈一把椅子,並把婁滔的姓名刻在背後。「希望她永遠不離開燕園」。
北京晨報熱線新聞記者 曹雁南 線索: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