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香港出路在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自去年以來,香港經濟衰退跡象不斷顯現,今年一季度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實質大幅收縮8.9%,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單季跌幅。香港經濟未來走向何方備受各界關注。24日,全國政協常委蔡冠深接受採訪時強調,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香港出路在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積極融入和服務發展大局 在全面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中展現新作為
李榮燦在參加皋蘭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積極融入和服務發展大局 在全面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中展現新作為每日甘肅網1月15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1月14日,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繼續進行分團審議。會上,代表們對各項工作報告和去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給予充分肯定,圍繞鄉村振興、工業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建議。在聽取大家發言後,李榮燦指出,過去一年,蘭州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效,呈現出經濟平穩運行、民生保障有力、生態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良好態勢。皋蘭縣與全市一樣,在壓力與困難中積極進取,各項工作邁出新步伐、取得新進展。
-
香港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考察大灣區 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綜述:香港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考察大灣區 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中新社珠海9月10日電 香港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粵港澳大灣區考察團一行約50人,於本月7日至9日先後到廣東省廣州、佛山、中山、珠海4個市展開為期3天的實地考察,深入了解大灣區城市經濟建設,及科技、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發展情況,旨在進一步從地區層面推動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林鄭:疫情下香港展現金融系統的韌力和穩定性
觀點地產網訊:12月3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在一個金融論壇頒獎典禮作視像致詞時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久經考驗,面對新冠疫情及環球經濟動蕩的挑戰,香港自信地展現了金融系統的韌力和穩定性,並在中央的支持下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市場進一步發展。
-
林鄭月娥:面對挑戰香港展現了金融系統的韌力和穩定性
中新社深圳12月3日電 (記者 鄭小紅)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3日通過視頻向在深圳開幕的2020第十屆香港國際金融論壇暨中國證券「金紫荊獎」頒獎典禮致辭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久經考驗,面對新冠疫情及環球經濟動蕩的挑戰,香港自信地展現了金融系統的韌力和穩定性,同時也勇於擔當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
-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新華社香港11月18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需要改變了。」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
-
香港高校助力火星探測 教授須江:香港大學生應認識到祖國的強大並為之奮鬥
,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合作、研發和生產了「落火狀態監視相機」,俗稱「火星相機」。火星相機除了能拍攝超廣闊圖像及影片,更能抵禦極大的衝擊力及太空旅程中的極端環境。香港理工大學常務及學務副校長衛炳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香港科技界在『一國兩制』下面得益很多,以我們學校角度來看,沒有『一國兩制』,我們就不可能參與整個國家級的項目。我們過去從參加月球(探測任務),到現在參加火星(探測)任務,我們得益很多。」 荔枝新聞記者了解到,在香港其實有很多高校在高科技領域與內地有合作。
-
保太鎮鎮長周靜:找準差距理順關係 積極融入全市全縣發展大局
臨沂市黨代表、平邑縣保太鎮鎮長周靜 大眾網臨沂2月19日訊(記者 林鵬)「這次大會既振奮人心,又鼓舞士氣,報告中明確了今後五年的努力方向和奮鬥目標,我們要將林書記的工作報告和鎮上的五年計劃對接,找準工作中的差距,理順好發展思路
-
第十一屆央視財經香港論壇聚焦「新發展格局下的新經濟」
「中介人」角色,包括助力人民幣國際化和擔當內地企業的國際融資平臺;繼續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為切入點,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發揮好這雙重角色將為香港經濟帶來源源不絕的動力。
-
寧吉喆:香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明顯成效
(來源:大公網)由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第五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30日在香港舉行開幕式。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在特别致辭中表示,在國家的發展大潮中,香港不能缺席,也不會缺席。香港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機遇良多,空間廣闊,包括積極融入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主動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臺、合作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等。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香港視角演繹故宮文化
人民網 沈婧婕 攝 紮根香港 再釋故宮經典 獨特的地理位置與人文脈絡,形成了根植中華文化,又糅合西方色彩的香港文化。別具一格的香港視角,為故宮文化的演繹再添魅力。 「傳統中國視藝文化」「傳統中國空間文化」與「當代香港都市文化」有機結合,傳統文化融入香港現代都市首先體現於建築設計之上。
-
風從海上來 揚帆展宏圖 玉林市積極融入「兩灣」建設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布後,廣西提出要加快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並把「東融」作為開放發展的重點方向。
-
港理大研火星相機助力監視「落火」
(記者餘韻)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昨日於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當中的關鍵儀器「落火狀態監視相機」是由香港理工大學所研發,而該校亦是本港唯一擁有國際太空任務實戰經驗的高等院校。火星相機除了能拍攝超廣闊圖像及影片,更能抵禦極大的衝擊力及太空旅程中的極端環境。
-
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在廣大院士的積極參與下,調整推薦渠道、優化公示對象、實行特別推薦機制以及全體院士終選等多項改革舉措已經實施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廣大院士從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大局出發,堅持院士標準,共同營造了風清氣正的增選氛圍,保證了改革後首次院士增選順利完成。
-
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引領新發展格局
新年伊始,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實現之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開局之年,是邁向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開局之年,是新一輪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的開局之年,在我國建設科技強國進程中具有特別的重要意義。這個特殊節點召開的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同樣意義非凡。
-
專訪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國安法猶如「定海神針」,助「東方...
祖籍廣東中山、出生於澳門、成長於香港、留學於日本,蔡冠深在25歲時就接棒家族企業新華集團的管理,並將其成功發展成為多元化的跨國企業,亦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的業務布局。縱橫商界近40載,蔡冠深深諳「穩定」和「機遇」的重要性。他表示,社會要先穩定,才有經濟發展。而香港未來的出路,就在於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在香港,多維度感受GDP增長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副會長陳建年表示,今年全球經濟改善,亞洲貿易強勢,尤其是內地經濟增長帶動香港出口顯著提速。未來進出口業界會更為積極地把握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遇,不斷進步。 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表示,目前訪客來港旅遊進入了「升級換代」狀態,不少旅客不再只是購物,而是更多地體驗香港本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