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是一種極其普通的生物,在自然界,魚還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要防止來自水中、陸地、天上的生命威脅,所以魚最關心的不是什麼最好吃,而是什麼東西能吃,安全的吃。
可以想像,魚平時在大多數情況下都處在飢不擇食的日子裡,有多大可能對吃的東西挑三揀四呢?這就是說,它們對吃的東西遠沒有釣魚人想像的那麼挑剔,在大多數情況下,最大的要求是吃飽而不是吃好。何況,餌料的好與壞,是沒有衡量標準的。就像北方人愛吃麵食當然會認為饅頭比米飯好吃,而南方人喜歡吃大米,又覺得米飯比饅頭好吃。能說哪種東西好呢?
魚也不會脫離熟知、適口就是好吃這一宗旨。何況,魚在水裡,所接觸的食物,遠沒有陸地上的動物那麼豐富多樣,很多食物,都是陸地上衝到水裡去的垃圾。可以從第一個吃西紅柿的故事去想想魚,某種東西明明是好東西,但從沒有見過,那氣味也從沒有聞過,第一個吃它的人是要冒風險的。魚如在自然界沒有這起碼的本能,早絕種了。弄一種魚從沒有見過聞過的東西在水裡,恐怕魚還得「研究」半天。
所以,垂釣中用餌還是以自然食物為原則。魚始終喜歡自然清新的食物,並不喜歡吃「麻辣燙」。特別是大魚,顯然是帶有自然植物香甜的餌對他們更適口。基於這個理念,在垂釣中就應該多研究什麼魚最愛吃什麼類型的食物,而不是過分去琢磨中藥配方,有些中藥有一定誘魚作用,其實也是自然植物的氣味在起作用。每種魚對食物的偏好都有一定的區別,都有它們最喜歡的氣味。所以,在摸索誘餌和釣餌時,就應該放在研究魚的嗜好上,也就是研究魚的習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