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平遙,仍然在平遙影展上刷片,不過,如果你們要在是杭州,接下來,也有一個很棒的影展等著你們哦。 那就是第三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他們的展映排片和具體介紹也來了。
很多好看的紀錄片哦,我也算友情支持下,杭州的朋友們有福了,感興趣的往下看吧!
第三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 The 3rd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簡稱「IDF 2019」)是由浙江省廣播電視局與中國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國際專業紀錄片盛會。是集紀錄片展播、推優、提案、論壇、工作坊於一體的高品質人文藝術平臺,定於 2019 年1 0月18日-20日 在杭州西子湖畔中國美術學院舉行。
I Documentary Fact
我/紀錄/事實
「東·西」,既蘊藏著中國文明對宇宙基礎和世界本質的哲思,亦互為辯證,指涉著世間無處不在的矛盾法則。從「事·情」、「世·界」到「東·西」,IDF 試圖以一種延續性的主題引導,不斷建立與普及紀錄美學本體精神。
「第三屆IDF收到很多歐洲紀錄片的報名表,入選的片單反映了這一情況。歐洲紀錄片比較成熟穩定,幾位老年大師的作品風格已經形成幾十年了,但仍非常犀利、包容、即興。歐美紀錄片創作者對技術手段如16毫米膠片、運動微型攝影、畫幅和色彩的變化等的運用與其美學特點結合得相當貼切,相比之下一些亞洲紀錄片,原創性很強,周全和透明度不夠,略有點吃虧。東歐以及澳洲的影片是今年的驚喜,去年在IDF,東歐地區的影片就曾給選片小組和觀眾帶來驚喜。本次入選的幾部中國紀錄片,有著不同類型、不同面向、不同觀眾群,反映著目前中國院線紀錄片、電視紀錄片、網絡系列紀錄片的一些面貌,但數量有限,部分新鮮而重要的作品還未包含進來。總體特點明顯,但還不足以深刻反映社會的複雜性、時代的多變性。這也就對「IDF創投」提案單元和「IDF學院」培育單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張獻民
以下是最為關注的展播單元排期表:
*公眾號後臺輸入「排片」,獲取高清排片表
預約展播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友情提示
1.入場時一張電子報名憑證對應一人一場,提前20分鐘檢票,入場時請提前準備好二維碼。
2.嘉賓和觀眾進入開幕紀錄片展播場地需要通過安檢,請預留出時間以免遲到。
3.請勿將食品、飲料等帶入會場及展播場地。禁止攜帶易燃易爆物品、管制刀具等危險品入場。
4.展播前5分鐘停止入場,視為門票作廢,和無票觀眾視具體情況排隊入場,請提前規劃好行程。
5.所有展播場地嚴禁攝影攝像錄音。
6.請勿大聲喧譁,並將手機等設備調至靜音狀態。
7.會場無車位提供,建議乘坐公共運輸,綠色出行。
8.以上規定如與個別活動要求衝突,以活動要求為準。
展播場所位置
▽
以下為展播片單
東·西 | 在IDF
影像之書
The Image Book
導演:讓-呂克·戈達爾
製片人:法布裡斯·阿拉尼奧、米特拉·法拉哈尼
製片地區:法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90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8 坎城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 金棕櫚獎(提名)
2018 坎城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 特別金棕櫚獎
紀錄片簡介
一個分為五個章節的故事,故事關於一首革命之歌和沉默。
你還記得我們與內心交流的方式嗎?夢境是最常見的方式……我們一直思索如此鮮豔的色彩如何能在黑暗中孕育而生,微弱而溫和的話語在夢境中響起,講述著一些重要的、驚奇的、深刻的真理。影像與話語,就像暴雨夜中的噩夢。在西方的眼下,天堂失落,戰爭就在此地……
聽瓦爾達說
Varda by Agnès
導演:阿涅斯·瓦爾達
製片人:羅薩莉·瓦爾達
製片地區:法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115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柏林國際電影節 - 展映
紀錄片簡介
阿涅斯·瓦爾達,知名法國電影人、法國新浪潮先鋒,同時也是一位攝影師和裝置藝術家。在這部紀錄片中,瓦爾達面向觀眾坐在劇院舞臺上,配合一些照片與電影片段與觀眾娓娓敘述她畢生的先鋒之作。
德涅斯特河畔
Transnistra
導演:安娜·埃博恩
製片人:戴維·赫迪斯、米凱爾·克洛特基耶夫斯基
製片地區:瑞典、丹麥、比利時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93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 大銀幕獎
2019 哥德堡電影節 - 最佳北歐紀錄片
2019 穿越歐洲電影節 - 特別提及
紀錄片簡介
《德涅斯特河畔》攝製於自治的德涅斯特沿岸共和國,此處為毗鄰烏克蘭的狹長地帶。這裡的人們對於前蘇聯留下的局面怨聲載道,而一群16歲的少年在其中探尋安定、自由與意義。作為一部兼具自然與人文的紀錄長片,從悶熱、暢快的夏天到難以忍受的寒冬,片中每一個迥然不同的人物都將學會理解彼此的希望與需求。這部紀錄片以16毫米膠捲攝製於2017年至2018年,其親密、靈動的鏡頭描繪了一個年輕的邊緣群體,同時講述了一個在複雜而矛盾的世界中關於愛、青年文化與成長的故事。
滑板少年
Minding the Gap
導演:劉冰
製片人:劉冰、黛安娜·莫伊·昆
製片地區:美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93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奧斯卡 - 最佳紀錄長片(提名)
2018 謝菲爾德國際紀錄片節 - 最佳新導演獎
2019 聖丹斯電影節 - 紀錄片單元 評委會特別獎
紀錄片簡介
紀錄片講述三位滑板少年不羈瀟灑的背後不幸的童年和苦苦掙扎的青春,他們無一例外遭受著家庭暴力。作為劉冰的紀錄片處女作,他站在朋友的視角,用細膩的鏡頭語言勾勒出了三個愛好滑板的年輕人面對的關於成長、關於青春的困惑。而導演劉冰也是本片的被記錄者之一,他從家庭暴力受害者的獨特視角出發,展現家庭暴力的危害。片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我們不是按照自身意願長大的。」確實,我們無不在枷鎖之中苦苦掙扎,而家庭或許就是我們一生中如影隨形的枷鎖。
動物方言
Breathless Animals
導演:雷磊
製片人:雷磊
製片地區:美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68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柏林國際電影節 - 青年論壇單元(入圍)
2019 韓國全州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入圍)
2019 倫敦Open City紀錄片電影節 - 展映
紀錄片簡介
「你小時候做過什麼夢嗎?」一位中年女性回顧她在年輕時期的經歷。20世紀70年代,中國過去現代性的發展和創造在我們眼前展開。有一天,第一隻精疲力竭的動物出現在她面前,一匹白馬......
蜂蜜之地
Honeyland
導演:塔瑪拉·科泰夫斯卡、柳博米爾·斯特凡諾夫
製片人:柳博米爾·斯特凡諾夫
製片地區:馬其頓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85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聖丹斯電影節 - 世界電影紀錄片單元 評委會大獎
2019 以色列特拉維夫國際電影節 - 最佳國際影片
2019 香港國際電影節 - 金火鳥獎最佳紀錄片(提名)
紀錄片簡介
在巴爾幹半島深處一個遺世獨立的山區中,坐落著一個沒有公路、電力與自來水的小村莊,哈蒂扎·穆拉託娃與她生病的母親居住於此。她是最後一個野生養蜂人,憑著在距離最近的城市小批次銷售蜂蜜得以勉強餬口——最近的城市僅需四小時的步行路程。一個流動家庭帶著他們轟鳴的發動機、吵鬧的小孩和一群牲畜造訪此地,徹底打破了哈蒂扎平靜的生活。哈蒂扎以開放的心態樂觀地等待局面的改善。但很快,自然與人類、和諧與爭端、過度開發與可持續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衝突近乎一觸即發。
我母親的消失
The Disappearance of My Mother
導演:貝尼亞米諾·巴雷塞
製片人:菲利波·馬切洛尼
製片地區:義大利、美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95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波士頓全球電影電影節 - 評委會大獎 最佳紀錄片
2019 Biografilm電影節 - 義大利電影單元 特別提及
2019 聖丹斯電影節 - 展映
紀錄片簡介
貝娜蒂塔欲拋下所有,避世隱居。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貝娜蒂塔曾是一名偶像級的時尚模特,一時成為安迪·沃霍爾、薩爾瓦託·達利、歐文·佩恩以及理查徳·阿維東的繆斯女神。到了七十年代,貝娜蒂塔作為一名激進的女性主義者,她為女性的權益和解放而鬥爭。而當下,貝娜蒂塔進行著另一場對抗——對這個被圖像佔據的世界,亦是對自孩童起就不顧她的反抗,對她進行拍攝的兒子。
餓鬼島
Island of the Hungry Ghosts
導演:加布麗埃勒·布雷迪
製片人:亞歷山大·華杜
製片地區:德國、英國、澳大利亞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94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翠貝卡電影節 - 最佳紀錄長片
2018 阿德雷德電影節 - 國際紀錄片獎
2018 愛丁堡國際電影節 - 最佳紀錄長片 特別提及
紀錄片簡介
在印度洋的一座孤島上,陸地蟹成群地自叢林向海洋遷徙。在同一片叢林中,隱藏著一間澳大利亞的拘留中心,幾千名尋求庇護者被長期關押於此。他們與外界唯一的聯繫仰仗於精神創傷諮詢師波赫·林·李。
十年尋羌
Ten years in Search of the Qiang
導演:高屯子
製片人:雷建軍、彭瑾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82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世界民族電影節 - 民族文化傳承獎
2019 金樹電影節 - 最佳紀錄長片獎(入圍)
2019 亞太電影獎 - 最佳紀錄片獎(入圍)
紀錄片簡介
這是一部歷時十年拍攝的紀實電影,真實記錄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後,夕格、直臺兩個羌寨的700多位村民,離開世代居住的山寨遷往他鄉,九年後回鄉祭祖迎神的悲壯歷程。遷徙與回歸路上,人與祖先、人與神靈的悲歡離合令人感慨動容。
羔羊變雄獅
When Lambs Become Lions
導演:喬恩·卡斯貝
製片人:喬恩·卡斯貝、茵博·辛(音)、湯姆·耶林、安德魯·哈裡森·布朗
製片地區:美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79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8 翠貝卡電影節 - 最佳紀錄片剪輯獎
2018 謝菲爾德紀錄片節 - 環保獎(提名)
2018 Another Way電影節 - 評委會大獎
紀錄片簡介
在毗鄰野生動物保育用地的一個肯亞小鎮,兩名男子試圖維持他們岌岌可危的生活現狀。一名販賣象牙的小商販不得不為了保證他的生意與集結的武裝力量進行抗爭。當他投靠他的表兄——那名已經幾個月沒有領到薪水的野生動物管理員,他們共同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生於意志與硝煙
Immaculate Conception - Birth of Love in a Land of War
導演:郭依菲
製片人:黃丹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紀錄短片
時長:37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北京電影學院藝術碩士學位作品 - 最佳紀錄片
紀錄片簡介
在巴以地區,大約上百萬的巴勒斯坦人被抓進過以色列的監獄服刑,他們中的一些人更是面臨20年或更長時間的終身監禁。夫妻間的探視或被完全禁止,或在為數不多的探視中被禁止任何身體接觸。在巴勒斯坦,一些犯人家庭通過「走私精子」的方式延續後代。
這是一片長期被戰爭籠罩的土地,在這裡,每天都可以看到關於維護尊嚴的鬥爭,這更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努力克服一切困難,重獲生存的權利。
中心
Centar
導演:伊萬·馬爾科維奇
製片人:耶萊娜·拉登科維奇
製片地區:塞爾維亞、德國
類型:紀錄短片
時長:48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貝爾格勒國際紀錄片節 - 國內競賽單元 最佳紀錄片
2019 芬蘭圖爾庫影像藝術節 - 展映
2018 葡萄牙裡斯本紀錄片節 - 新視線單元
紀錄片簡介
一座曾被使用上千次的社會主義、現代主義國會中心現已幾近廢棄。這座走廊、中庭與廳堂的複合體不過是一個時期的集體記憶。這座建築依然反映著過去對未來的想像,即使其殘舊的構件證明了這種想像的覆滅。檢修工人的重任是通過不懈的努力,將這一場所恢復至過去被設想的模樣。他們的行動是和諧的、儀式性的,同時也是發自內心的。1978年,薩瓦中心建成於前南斯拉夫的貝爾格勒。這裡曾舉辦過上百場國際會議,包括世界銀行峰會與不結盟運動會議。南斯拉夫解體後,薩瓦中心逐漸被廢棄。當下,它正等待著一個私有化與商業化的重生。
無條件的愛
Unconditional Love
導演:拉法烏·維薩克
製片人:亞採克·布瓦烏特
製片地區:波蘭
類型:紀錄短片
時長:40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8 波蘭克拉科夫電影節 - Golden Hobby-Horse
2018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 - 紀錄短片單元(入圍)
2019 烏克蘭基輔國際電影節 - 最佳短片
紀錄片簡介
拉法烏·維薩克的紀錄片以自身經歷的視角,為觀眾呈現了這位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與其祖母之間的特殊關係。這位年邁的老人無法接受孫子的同志身份,即便他是她極為重要的人。由於篤信傳統,特蕾莎無法擺脫道德的框束去看待拉法烏的性取向。同時,她也為孫子的未來憂心忡忡,因為除了與一位女性走入婚姻,她看不到一個年輕人的人生還能有第二種選擇。
大海的回想
The Sea Recalls
導演:阿甲蓬·沙拉沙特
製片人:屏林·邦拉
製片地區:泰國
類型:紀錄短片
時長:27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8 泰國短片&影像節 - 最佳紀錄片
2018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 - 最佳東南亞短片(提名)
2018 香港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比賽 - 亞洲新力量組(入圍)
紀錄片簡介
2016年,阿甲蓬的叔叔與嬸嬸在家中被謀殺。一年後,阿甲蓬回到他的家鄉探查叔叔的過往,並逐漸接受了他的離開。
在你沉睡之時,我長大成人
I Grew up as You Slept
導演:馬爾欽·索特
製片人:馬爾欽·索特
製片地區:波蘭
類型:紀錄短片
時長:50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8 波蘭克拉科夫電影節 - 競賽單元
2019 伊斯坦堡紀錄片節 - 競賽單元
2018 波蘭金蛙獎國際電影節 - 展映
紀錄片簡介
卡拉莉娜離開了白俄羅斯,正如她音樂學校裡那些勢不可擋的朋友們一般。白俄羅斯的知識分子被塑造成鄉愁式的學者——他們渴盼家人、朋友與他們記憶中田園牧歌般的童年。白俄總統盧卡申科在公共電視臺宣稱白俄羅斯畢業生的面前是光明的未來,但各省的境況似乎與這番豪言壯語頗為矛盾。貨車送來了食物、火柴與伏特加,這大概是唯一的慰藉。
原聲中國
Voice of the Earth
導演:程工、張禕
總製片人:楊蓓、馬麗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系列紀錄片
集數:12集
單集時長:26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7 新鮮提案·東山真實影像提案大會 - 銅獎
2017 新鮮提案·東山真實影像提案大會 - 最具人氣獎
紀錄片簡介
這將是一次中國全境內的民歌採摘。我們記錄的是民歌裡的「淳漿原釀」,撥開層層包裝把鮮活的生命唱給你聽。在天地間,在山川旁,在土炕上,用歌喉袒露心扉;用歌者的故事講述命運;用旋律見證歷史的變遷;用最純真的鄉音拉著你放下腳步,迴轉生活的起點。
明天之前
The Eve of Tomorrow
導演:朱凌卿、約書亞·韋塞爾卡
製片人:朱凌卿、亞當·米切爾諾
製片地區:中國、英國
類型:系列紀錄片
集數:4集
單集時長:55 min
紀錄片簡介
系列紀錄片《明天之前》少有的以世界視野,人類命運為出發點,去探討整個人類族群在科技、社會、人文上會遇到的問題。全系列一共四期,分別圍繞機器人伴侶、人類永生,美墨邊境、死亡權利四個不同的大主題,幾乎每期的話題都非常有代表性,其所具有的國際視野,也都是之前國內的紀錄片從來沒有涉足過的,這是騰訊新聞團隊在人文關懷和人文擔當上的一場突破性嘗試。
博物館的藝術
The Art of Museums
導演:西爾維·屈斯滕、朱莉·基爾霍夫、拉爾夫·普萊格、庫爾特·邁耶
製片人:圖安·拉姆、克裡斯蒂安·貝茨
製片地區:德國、西班牙、美國、奧地利、法國、挪威、荷蘭、義大利
類型:系列紀錄片
集數:8集
單集時長:52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休斯頓國際電影節 - 白金雷米獎 最佳系列紀錄片
2019 那不勒斯灣獨立電影節 - 最佳紀錄片
2019 上海電視節 - 白玉蘭獎 最佳系列紀錄片(入圍)
紀錄片簡介
博物館被視為城市的象徵,其收藏展示著各民族的文化身份。這些世界知名的博物館不斷地適應社會變遷。每一年,成千上萬的參觀者排著長隊,為了一睹懸掛於展廊牆上的珍寶。在這部八集的系列紀錄片中,我們將與這些宛如生命體般的博物館相遇,它們有諸多的故事亦面臨著諸多挑戰。與藝術家及藝術愛好者薇薇安·魏斯伍德、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奧拉維爾·埃利亞松、沃爾夫岡·喬普一起,觀眾將欣賞到一部分世界上最有感染力的大師作品,並感受這些博物館是如何的生機勃勃。
孤山路31號
Seal in Time
導演:許繼鋒
製片人:王欣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系列紀錄片
集數:3集
單集時長:30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8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 優秀國產紀錄片
2019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 重點紀錄片
2018 浙江省紀錄片丹桂獎 - 最佳系列紀錄片
紀錄片簡介
以西泠印社為題材的大型紀錄片《孤山路31號》是由西泠印社社務委員會、浙江衛視等單位聯合拍攝。作品以「西泠不冷」的新標識,致敬西泠印社115年、致敬西冷人文化堅守和信仰尊嚴。紀錄片講述跨越百年的傳奇歷史以及在清末民初「西學東漸」的時代大變局中,「西泠印中人」獨特的信仰堅守和文化自信,體現西泠印社卓絕的孤島守望精神及其新時代價值。這部紀錄片在影像上頗具實驗意味,敘事格局創新獨特而充滿張力,行業盛讚《孤山路31號》用「中國人的美學主張講述中國故事」。
人間世 第二季
Life Matters(Season 2)
導演:秦博、範士廣、謝抒豪、李聞、丁璨
製片人:周全、範士廣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系列紀錄片
集數:10 集
單集時長:53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上海電視節 - 白玉蘭獎最佳系列紀錄片
紀錄片簡介
紀錄片以醫院為拍攝原點,通過蹲點拍攝,記錄了一個個發生在醫療行業的真實故事和人物。從骨腫瘤、塵肺病到阿爾茨海默病、精神病,從兒科醫生、女性生育到醫生培養、醫患關係, 9個攝製組,用鏡頭記錄了發生在這些名詞背後的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和人物,探討了一個個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用現實主義的筆觸展示中國人面對疾病時的態度,展示中國醫生在面臨重重困難時內心做出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展示在疾病之外,那些人性之光和社會進步的力量,展示那些還不夠完美,需要社會凝聚共識,再一起努力改變的地方。
東·西 | 在路上
午夜行者
Midnight Traveler
導演:哈桑·法濟利
製片人:艾米莉·馬赫達維、蘇·基姆
製片地區:美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86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柏林國際電影節 - 人道精神獎 特別提及
2019 聖丹斯電影節 - 世界電影紀錄片單元 評委會特別獎
2019 謝菲爾德國際紀錄片節 - 評委會大獎
紀錄片簡介
當塔利班組織發出危及哈桑·法濟利生命的懸賞令時,這位阿富汗導演被迫帶著妻子與兩個年幼的女兒踏上了逃亡之路。通過拍攝這段充滿了不確定的旅程,法濟利展示了在多年的漫長而險惡的路途中,他們所經歷的危險與絕望,以及他們之間深厚的愛。
盜走班克斯
The Man Who Stole Banksy
導演:馬可·普洛斯皮奧
製片人:菲利波·佩菲多、馬可·普羅瑟皮奧
製片地區:義大利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93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8 翠貝卡電影節 - 最佳紀錄片特寫(提名)
紀錄片簡介
2007年英國著名的街頭藝術家班克斯來到巴勒斯坦塗鴉。他創作的以色列士兵檢查驢子身份證的塗鴉成為名噪一時的名作。一個巴勒斯坦計程車司機想要把這幅塗鴉連同這面牆一起運到西方賣錢。本片講述了這段趣聞。這不僅是一個買賣行為。從偷走班克斯、運送班克斯、拍賣班克斯,一連串的人物和地點被連通,展現了從巴勒斯坦到西方的別樣的路線圖。這一過程又給班克斯的藝術增加了新的意義。
醜車上路
The Ugliest Car
導演:格熱戈日·什切潘尼亞克
製片人:喬安娜·波波維奇
製片地區:波蘭
類型:紀錄短片
時長:47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7 波蘭克拉科夫國際電影節 - Golden Hobby-Horse 最佳波蘭影片
2017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 - 展映
紀錄片簡介
這部紀錄片中,最年輕的主角是一部已逾五十歲的瓦爾特汽車。這部汽車仍然行駛在路上,由博格丹駕駛著,車內坐著他的母親卡齊米拉。這部公路影像發生在波蘭馬伊達內克集中營與德國前納粹勞工工廠之間,它實際上是一段通往過去的旅程,回溯了戰爭的記憶。它也是一段獨特的母子關係的寫照。博格丹幾乎將他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母親卡齊米拉的身上,除了他自豪地向偶遇的路人展示這輛汽車的古拙之美時。
東·西 | 在人間
張素英的「城堡」
Zhang Suying’s Castle
導演:孟小為
製片人:張慧玲、孟小為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90 min
紀錄片簡介
這是一部一個人建築——盒子的奇蹟作品。張素英一位60多歲的女人,從他鄉何時流浪此地無從知曉,一個人在廢棄的磚瓦窯旁,閒置的土地上建造了一座像「城堡」似的房子,讓所有人驚嘆不已。周邊農田主說,七八米高的房子己經徒手建造四五年了。她從兩公裡外的垃圾坑撿回自己有用的石塊和廢建築材料,每天都讓她的「城堡」增高哪怕半釐米,即使在大雪紛飛的日子……影片用倒敘的手法,從被拆後尋人開始,到從救助逃離並最終離開,用張素英的話說:到那邊,到高處去。
家以何安
Confucian Dream
導演:李米傑
製片人:蔡偉慈、傑夫·賴克特、馮都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82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 紀錄片單元 評審團特別獎
2019 Hot docs加拿大國際電影節 - 展映
2019 澳大利亞Antenna國際電影節 - 展映
紀錄片簡介
超燕帶著4歲的晨晨學習《論語》,她感覺和兒子共同學習讓他們的心越靠越近。超燕期待學習儒家文化可以讓家庭更和諧,可現實中的她卻把家庭推向了婚姻破裂的邊緣。和而不同的古代智慧會帶給這個現代家庭怎樣的啟示呢?
世外桃源
The Land of Peach Blossoms
導演:周銘影
製片人:周銘影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99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8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 - 新人競賽單元(入圍)
2019 韓國DMZ Docs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 亞洲競賽單元(入圍)
2019 比利時千禧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 展映
紀錄片簡介
在一個取名為「世外桃源」的烏託邦世界,權威的中心向外擴散著宏大的集體主義思想,要求年輕人放棄自我意識,投入一個幻想中的集體;在歡樂、疲憊、嚴苛共存的理想實驗中,傳遞在人們口中的信念,逐漸被現實撕裂,一部分年輕人開始產生反抗意識,「世外桃源」面臨巨大挑戰。
東·西 | 在低語
以生命之名
Living and Knowing You’re Alive
導演:阿蘭·卡瓦利埃
製片人:米歇爾·塞杜克斯
製片地區:法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82 min
紀錄片簡介
小說家、編劇艾曼紐·伯恩海姆與電影製作人阿蘭·卡瓦利耶已經是30年好友了。他們正在拍攝一部基於艾曼紐的自傳電影《一切都會變好》。
在這部影片中,艾曼紐講述了她的父親在一次心臟病發作時請求她「結束一切」。阿蘭建議艾曼紐飾演自己,而他將飾演她的父親。一個冬日裡的早晨,艾曼紐給阿蘭打了一個電話。由於艾曼紐需要做一個緊急手術,他們不得不將拍攝推遲至次年春天。
故鄉是時間中的空間
Heimat is a Space in Time
導演:託馬斯·海澤
製片人:黑諾·德斯科特
製片地區:德國、奧地利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218 min
對白語言:德語、韓語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柏林電影節 - 卡裡加裡電影獎
2019 瑞士真實電影節 - 國際長片競賽單元 最佳影片
2019 奧地利林茲CrossingEurope電影節 - 社會意識獎 最佳紀錄片
紀錄片簡介
《故鄉是時間中的空間》是一部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經歷離散的家庭傳記。它講述了親人間如何找到彼此,又失去彼此的故事。而現在是他們的後代,他們的子女和孫輩開始失去音訊。
交疊著訴說與沉默,它關於初戀與幸福的失去,關於父親與母親、兒子與兄弟以及諸多糾葛,傷痛與歡樂的過渡之間承載著人物的交纏與時間的印記。它是一幅關於圖像、聲音、信件、日記、筆記、話語,以及時空碎片的拼貼畫。
觸不可及
In Touch
導演:帕維爾・齊密斯基
製片人:盧卡什·德烏戈萊茨基,豪庫·哈夫森
製片地區:波蘭、冰島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61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8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 - 中長片單元 評委會特別獎
2019 希臘塞薩洛尼基紀錄片節 - 人文價值獎
2019 西班牙巴利亞多利德 - 最佳紀錄片(提名)
紀錄片簡介
《觸不可及》的故事發生於一個名為斯達勒尤赫(波蘭語意為「舊血脈」)的波蘭小村莊,它坐落於以「千湖之域」聞名的馬祖裡亞地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約有400名居民從該地移居至冰島,至今仍無人歸來。留下來的大部分是老人家,他們渴盼著團圓,但現實是兒孫都已在歐洲大陸的另一端展開了新的生活。他們之間分隔千裡,旅途開銷甚大,以致於給彼此一個擁抱都頗為奢侈。別無選擇的最佳方案僅剩在視訊電話中團聚了。
東·西 | 在此處
時間之橋
Bridges of Time
導演:奧德留斯·斯通尼斯、克裡斯汀·布裡德
製片人:烏爾迪斯·塞庫利斯、阿倫·馬特爾
製片地區:拉脫維亞、立陶宛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78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上海電影節 - 金爵獎 最佳紀錄片
2018 拉脫維亞LielaisKristaps國家電影獎 - 最佳紀錄長片
2019 喬治亞巴統國際藝術電影節 - 評委會特別提及
紀錄片簡介
在1960年代初,當法國真實電影先鋒啟程探索一種新的寫實主義,魁北克的直接電影也開始博取關注,而波羅的海周邊諸國則目睹了一代紀錄片作者的誕生——他們更願意選擇以浪漫的視角看待周遭世界。這部冥想式的紀錄片散文——由一位拉脫維亞寫作者與一位立陶宛導演共同創作,其在風格上高度契合「波羅的海新浪潮」的諸多作品。它巧妙地突破了普通史學研究的局限,創造了一個鮮為人知的電影創作者群像。其最終完美地構成了一則對紀錄片本體論的詩性表達,又或者說,一首關於電影詩人的電影詩。
米歇爾·福柯
Michel Foucault
導演:汪民安
製片人:汪民安
製片地區:中國大陸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83 min
紀錄片簡介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0.15-1984.6.25),法國哲學家,他也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福柯的效應遍及人文科學,他在哲學、歷史、社會理論、文學、藝術、政治學、法學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紀錄片《米歇爾·福柯》收集了福柯生前的大量訪談視頻,以及德勒茲、阿甘本等思想家對他的評述,採訪了諸多有影響的國內外福柯研究學者,將珍貴的影像文獻與30年後對學者的訪談重新編織,系統地展示了福柯的總體思想及其魅力。這是一部實驗性的哲學紀錄片,也可以稱為「論文紀錄片」。它旨在讓哲學開口說話,讓思想獲得一種可見性形象。人們能在福柯布道式的宣講、誠懇的坦白、角鬥般的討論中,在眾多學者對福柯的精彩闡釋中,感受到福柯的哲學和人格魅力。影片全部由引文構成,其反工業化、反唯美主義的個人風格也令人耳目一新,是中國知識分子創作「論文電影」以回應西方思想家的一次重要的思想實踐。
內心風景
Inner Landscape
導演:弗蘭克·謝非爾
製片人:揚·德·勒伊特、尼克·科彭、彼得·凡·休斯提、趙佳
製片地區:荷蘭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90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鹿特丹國際電影節 - 展映
2019 上海國際電影節 - 展映
紀錄片簡介
中國現代音樂四子(郭文景 譚盾 陳其鋼 瞿小松) 之一郭文景的紀錄片,這幾位作曲家的共性就是熟稔西方當代現代/後現代音樂的同時又大量從中國傳統音樂/戲劇音樂獲取創作靈感。本片記錄了中國著名川劇藝術家沈鐵梅與郭文景,和荷蘭室內樂團Nieuw Ensemble合作室內樂歌劇《思凡》的創作過程。影片是導演音樂紀錄電影系列「絲路四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導演繼以譚盾的歌劇《茶》為題的紀錄片之後的第二部中國題材的音樂紀錄片作品。
三節草
Home Coming in Granddaughter
導演:梁碧波
製片人:王新建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紀錄短片
時長:59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1998 法國真實電影節 - 特別提及獎
紀錄片簡介
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漢族姑娘肖淑明嫁到瀘沽湖做土司夫人。54年後,她要把孫女拉珠送出瀘沽湖。
古巴花旦
Havana Divas
導演:魏時煜
製片人:羅卡
製片地區:中國香港
類型:紀錄片
時長:96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8 舊金山亞美電影節 - 競賽單元(入圍)
2018 上海國際電影節 - 展映
紀錄片簡介
在古巴首都哈瓦那(舊稱夏灣拿)出生、自小學習粵劇的何秋蘭和黃美玉,既是獨生女兒、又是舞臺姐妹。何秋蘭的養父方標因為家人反對他學戲而由廣東遠走古巴,黃美玉的中國父親則是華人街有名的裁縫。兩人生長在三、四十年代繁榮的哈瓦那,秋蘭以俏麗扮相和婉轉歌喉成為紅遍古巴各個華埠的花旦,學習過功夫和舞獅的美玉則常常扮演小生角色。1959 年卡斯楚的一場革命洗盡繁華夢幻,何秋蘭做了收銀員,黃美玉成為外交官員。進入花甲之年後,在被時間磨蝕的華人街,兩人試圖重新排演粵劇,進入耄耋之年,竟開始了穿越大洋的粵劇之旅。
東·西 | 在中國
出山記
Beyond the Mountains
導演:焦波
製片人:鄭欣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98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8 北京國際電影節 - 紀錄單元 評委會最佳作品獎
2018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 「金紅棉」優秀紀錄長片獎
紀錄片簡介
大漆村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石朝鄉,全村共有985戶4119人,其中貧困戶435戶1803人,是貴州省276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申修軍作為大漆村黨總支書記,在脫貧攻堅政策引導下,決定帶領大漆村脫貧,邁向小康。申周是30多歲的大齡青年,由於家庭和居住環境的貧困,讓他娶媳婦的願望遙不可及。申周希望離開山村,到務川謀求發展。與申周有同樣困境的申學科常年在浙江打工,在得知父親得了絕症後,就立馬回到老家。申學科居住的泉裡村民組是大漆村唯一沒有通公路的村寨。申學科覺得只要公路一通,泉裡組的發展就有希望。
大河唱
The River in Me
導演:柯永權、楊植淳、和淵
製片人:包曉更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98 min
紀錄片簡介
一個將古老的歌謠唱進當代人心裡的搖滾音樂人,一個年過六旬還想找對象的說書人,一個愛唱情歌卻被同村人吐槽的「花兒」歌手,一個因找不到演員發愁的秦腔劇團團長,一個整天哀嘆「皮影要死光」的皮影班班主……他們用泥土譜曲,拿命運作詞。生活都是循環播放,但誰說不能是一首激昂的搖滾?音樂不止,生命不息。
善良的天使
Better Angels
導演:柯文思
製片人:威廉·蒙代爾、韓軼
製片地區:加拿大、中國、美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88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北京電影節 - 紀錄單元 評委會特別推薦獎
紀錄片簡介
由奧斯卡和金馬獎獲獎團隊歷時5年打造的院線紀錄電影《善良的天使》旨在國際語境下,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用智慧、包容和前瞻性的思維來探討中美關係的未來。影片由兩屆奧斯卡獲獎導演Malcolm Clarke執導,美國知名製片人William Mundell先生和金馬獎獲獎製片人韓軼女士聯合製片。
一百年很長嗎
Life is a Belief
導演:蕭寒
製片人:蕭寒、雷建軍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106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加拿大Hot Docs國際紀錄片節 - 最佳國際紀錄長片(入圍)
紀錄片簡介
佛山,一個90後打工仔黃忠堅,企圖通過學習蔡李佛拳和舞獅匡扶村子裡的正義;遙遠的北疆,曾遠近聞名的衝乎爾鄉老馬鞍匠阿合特正賣力地靠做馬鞍還兒子欠下的高利貸。原本兩個生活軌跡毫不相干的人,面對著越來越相似的境況。阿合特的侄子患有尿毒症,需要他的小兒子捐腎維持生命,可一場家庭紛爭卻隨之而來。隨著債主不斷地上門討債,侄子的健康每況愈下,所有的難題阿合特終將面對。另外一邊,那個理想主義者的獅頭也被婚姻的現實打得支離破碎。女朋友已經待產,父親卻禁止女兒嫁給這個來自落後山村的窮小子,而孩子還在腹中就已經被確診罹患先天性心臟病......
東·西 | 在浙江
萬物流動
Highland Deliveryman
導演:牟瑞開
製片人:楊揚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紀錄長片
時長:48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8 國家廣電總局 - 優秀紀錄片獎
2018 浙江省紀錄片丹桂獎 - 最佳短紀錄片
紀錄片簡介
紀錄片《萬物流動》講述了劉洪貴帶領全家在色達的一年中從事快遞工作的故事。色達有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也處於4000米高的海拔、溫差低至零下28度的高原。紀錄片記錄了以快遞人劉洪貴為代表的小人物在網際網路大時代背景下為夢想而奮鬥的故事。在片中快遞作為一個引子,它不僅僅是物與物的連接,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連接。
王會悟
The Legend of a Heroine
導演:段欣
製片人:沈炳忠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系列紀錄片
集數:3
單集時長:48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9 浙江省紀錄片丹桂獎 - 最佳系列片
2019 國家廣電總局 - 第一季度 優秀國產紀錄片
紀錄片簡介
本片以中共一大唯一的女性見證人王會悟為主人公,分三集講述了她年少時追求新思想,年輕時投身婦女解放運動,參與中共一大和二大的會務及警衛工作,此後又全力協助丈夫李達研究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經歷,其中穿插了她與開國領袖毛澤東、中共創始人李達、革命文學家茅盾和丁玲等歷史人物之間的故事,是第一部全面記錄王會悟傳奇人生的紀錄片。
越劇萬裡行
Yue Opera Around China
導演:張元
製片人:程松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系列紀錄片
集數:7
單集時長:15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8 浙江省紀錄片丹桂獎 - 優秀短紀錄片獎
紀錄片簡介
2017年,越劇故鄉的嵊州市越劇團獲批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他們打算用2年時間去走遍中國,去散播越劇的種子,去調研越劇的生存現狀。紀錄片就以越劇團的萬裡行程為經線,以團內的特定人群(團長、主演、配角、幕後、戲迷)的經歷為緯線,分為《團長順泉》《我非名角》《居於幕後》《為越而來》四集,在「城市、舞臺、角色」長時間大空間的頻繁轉換中,對越劇進行時空維度的觀照,全景式展示了新時代背景下的「越劇傳承人」群像。
味裡故鄉
Taste of My Hometown
導演:姚謙 寶銳 朱坤
製片人:謝誼 張敬 陳偉 王昕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文旅紀錄片
集數:10
時長:8-15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8 浙江省紀錄片丹桂獎 - 系列紀錄片二等獎
紀錄片簡介
《味裡故鄉》是於2018年歲末2019年新春推出的一部生活文化紀錄片與文旅慢綜藝節目。故鄉,每個人心底最微妙的風景與味道。這部創新作品抓住時代心理並引領審美,以味道美學燃動全民故鄉情結。
東西南北中,明星老鄉們眼裡、口裡、心裡的故鄉,美麗中國的味道風景,傳統文化的匠心珍貴,值得細品,正待傳創。
我的團圓飯(二)—— 故鄉年依舊
The Reunion Dinner - Hometown Forever
導演:邱曄 張志強
製片人:許秋璟
製片地區:中國
類型:紀錄短片
時長:20 min
獲獎與參展經歷
2018 浙江省紀錄片丹桂獎 - 最佳短紀錄片
紀錄片簡介
經歷了去年的催婚,求婚,2017年10月,陳偉終於要結婚了。父母在鄉下的老房子為小倆口布置了婚房,希望兒子新婚的第一夜能在老家度過。
然而結婚的當晚,陳偉因為應酬得太晚,沒有回到鄉下住,這讓父親陳科元非常失落。考慮再三,他終於想出一招彌補的辦法——在年前完成縣城裡新房的裝修,能讓兒子帶著兒媳婦到新房子來過年。
老陳的心願能否完成?父子倆能否互相理解?圍繞著新房的裝修,城鄉間、兩代人、房子和家的故事徐徐展開,親情,最終讓他們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