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嗎?一位地圖數據採集員的日常

2021-01-20 快科技

我是一個分不清東南西北的路痴,因此地圖成為了「拯救」我日常出行的必備工具:逛商場之後通過地圖app尋找到附近的餐館,並規劃一條合理的步行路線;約了人見面,提前在地圖上安排好出行方案和出門時間;開車時通過地圖導航來規避擁擠路段和超速、闖紅燈……

那些縮放到一個小屏幕上的地圖和地點,是現實世界的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數字代表。但此前我對如何將現實生活中的區域和地點縮放到數字地圖中其實一知半解:這些現實世界中的精細場景,是如何被採集成數據,再轉製成為地圖中的圖像的呢?

如果你也跟我有著相同的疑問,不妨跟著我一起來體驗一把「地圖數據採集員」的生活。PingWest受邀參加了高德地圖舉辦的開放日,我也藉此機會體驗了一把線下地圖數據採集的過程。

這次我去的是高德地圖在北京市昌平科技園區的數據生產基地,它距離市中心50公裡遠,佔地1萬多平方米,就在這個地方,高德「生產」出了其覆蓋全國31個省市和香港澳門的地圖數據,並把它們裝入了高德地圖的產品當中。

高德聯合創始人、資深副總裁姜德榮對PingWest說,地圖的核心和命脈就在於數據,地圖本身只是將複雜多變的數據以更直觀的方式呈現給用戶。一般來說,用數據製作成一張完整的地圖需要四個過程——發現、採集、處理和發布。在高德的地圖製作過程中,「發現」就包括情報搜集平臺(LSE)、API軌跡分析、衛星影像自動識別、UGC反饋以及浮動車等幾種方式。

而「數據採集」則分為步採、車採、航拍及眾包(我們這一次體驗的就是步採和車採)。這些地圖數據被採集之後,會到達高德的自主研發的數據處理平臺和系統進行相應的核實處理,然後便會實時快速地面向車廠和個人用戶發布。

來看看高德地圖數據採集員是如何工作的吧。步採,顧名思義,就是地圖數據採集員拿著內置了高德自家的數據採集系統的設備(目前使用的是一部Samsung Zoom手機),一步步走著採集地圖數據,主要涵蓋街道兩旁的餐館、超市、酒店、銀行,以及商場、寫字樓、地標建築等信息。

高德地圖數據採集員何寧告訴我說:「步採通常是收集詳細的POI信息,很多車輛無法到達或無法清楚了解到的信息都需要通過步採來完成。大概估計,每一位採集人員每天需要行走10公裡以上的路程,真正可以說是用雙腳丈量地圖。」

在我採集地圖數據的過程中,發現道路一側看到了一家滷肉館並未錄入到地圖信息裡,於是我就需要在採集設備上選擇大致的位置,然後拍一張能完整顯示該餐館名稱、電話號碼等信息的照片,在設備中選擇POI(Point of Interest,即地理信息系統中的「信息點」)的類別為「餐飲設施」,這樣就完成了一個POI數據採集的過程。採集之後,會有相應的審核人員在系統後臺進行審核確認。整個過程只需要我確定POI信息(該餐館)的位置,然後拍攝一張照片,非常快捷。

何寧介紹說,步採的POI信息處理主要分為四種:新增、修改、刪除、不變。比如,我又發現了一家在地圖上顯示的超市實際上已經被一家理財公司替換了。所以我需要選擇超市的POI信息,點擊「刪除」後,再在同樣的位置上新增一個表示該理財公司的POI信息就完成了。

不過可能你也發現了,整個步採過程雖然簡單,但精確度不是特別高,這個誤差一般在10米以內。而且,對於紅綠燈、標示牌等開車時需要注意到的信息,實際上不能很好地覆蓋。

這就需要地圖數據採集車,也就是車採方式的配合。相對步採來說,車採的過程更加智能,數據採集員駕駛著測繪車輛在街道上行駛就能完成數據採集工作。

依靠配備在車頂上的全景攝像頭,安裝在測繪車輛上的高德數據採集系統可以獲取到包含了道路紅綠燈、指示牌、測速探照器等信息的圖像視頻。雷射掃描儀和測距傳感器可以測量出街道的寬度、長度、車道線、隔離帶等,高精度慣導系統則可以生成街景及三維地圖。

車採是步採的很好的補充。測繪車輛不僅能豐富POI數據的類別,而且能夠提高地圖的精確度,幫助呈現出更多樣化的地圖形式,比如街區精細圖、三維實景圖片、三維地標建築等。高德地圖方面告訴我,三維採集車採集的數據精度誤差可以控制在0.5米以內。這樣精確的數據結果依賴的是精密的測繪儀器,其中的重點是「高精度慣導系統」。

這個系統通過使用加速計和陀螺儀來測量物體的加速度和角速度,並用計算機來連續估算運動物體位置、姿態和速度。其實它主要應用在飛機和航天,因此,受制於設備成本和獲取難度,目前高德地圖僅有一輛配備有高精度慣導系統的價值300多萬的測繪車輛。

數據收集之後,就該對它們進行處理和發布了,這一步是在高德的研發工作室裡完成的。通過比對剛才採集到的照片,工作人員將餐館和理財公司信息核實、處理,然後發布到最新的地圖上。高德的數據處理平臺也可以識別出測繪車輛拍攝到的限速60公裡的道路標示牌和紅綠燈、以及車道寬度和長度,這些數據都將快速核對並更新。

除了步採和車採之外,地圖數據的來源還包括眾包的數據和航拍的三維數據。比如工作人員發現有一條用戶反饋的數據糾錯信息——昌平五中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附屬中學,工作人員會通過電話聯繫或新聞報導等方式核實確認了這條信息的真實性,然後在地圖上修改了這一POI信息。這樣的糾錯反饋,每位工作人員每月就要處理約2300條。

提到航拍採集三維數據時,高德數據產品中心總經理李豔霞介紹說,高德採用的是傾斜航拍技術。「相對於傳統的垂直航拍技術,它製作出的三維地圖更加精確真實,能夠實現解析度控制在0.08米以內——這相當於在三維地圖上你都可以清楚看到地面上走動的人和寵物狗。」

高德方面告訴我,通過這幾種數據採集方式的輔助配合,截止目前高德已經累積生產了超過400種道路屬性信息、近520萬公裡的導航道路數據、近5000萬個POI地標信息,以及涵蓋56個城市超過7500平方公裡的三維模型數據。

不光是高德,對於所有擁有地圖測繪資質的地圖服務商,這幾種數據採集方法都必不可少。所以當你下次發現某個地圖app上顯示的與實際地點不一致,先別急著罵娘和刪app,順手提交一條反饋信息,數據採集員會按照這一套流程跑一遍,刷新你手上的地圖。

相關焦點

  • 做一名「百萬年薪」的地圖採集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這句被樸樹用來唱嘆人生的歌詞還描畫了另一群人的日常。這群人,就是地圖採集員。現代人深知地圖帶來的便利。除了基礎的定位導航服務,豐富的POI信息、車道線信息、道路指示信息等賦予了地圖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其中包括且不僅包括出行參考、精準導航、駕駛安全預警等等。
  • 地圖採集員年薪百萬是特例 經常被狗追猴抓
    本版圖片由採集員提供近日,一篇題為《拿百萬年薪,1年350天在外,地圖採集員的工作,你羨慕嗎?》的文章火了,很多人看了之後才知道,我們幾乎天天都要用的手機地圖,背後竟然還有這麼多人在付出。紫牛新聞記者深度採訪了地圖數據採集團隊,揭示我們生活中難以離開,但從未謀面的陌生人的苦與樂。紫牛新聞記者 宋世鋒年薪百萬?
  • 百度地圖道路裡程覆蓋達1000萬公裡
    近日,百度地圖宣布,其道路裡程覆蓋已達1000萬公裡,刷新行業新高度。(百度地圖全景採集車)據了解,百度地圖結合強大的AI地圖數據生產技術,以全景高精採集、全新的工藝架構為基礎,構建了全國高精度的基礎骨架路網,並輔以軌跡大數據挖掘、用戶上報分析能力,實時更新道路通行性信息。
  • 百度地圖1000萬公裡道路裡程如何實現?AI技術打通自主數據採集各環節
    高階玩家如何「玩轉」地圖數據生產?近日,百度地圖宣布道路裡程覆蓋已達1000萬公裡,突破行業新高!這個數字意味著什麼呢?赤道的長度是4萬多公裡,1000萬公裡可以繞地球250圈,妥妥的實力擔當。而百度地圖底層數據如此優秀的秘訣,自然離不開硬核技術的支持。
  • 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種子採集員——
    5年未見,張挺沒變:仍在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做種子採集員,一年總有100多天在野外採集種子,也還是那麼黝黑清瘦。截至2019年底,他和種子採集部的同事們、全國各地的同行們一道,已為種質資源庫採集保存了10285種、82746份種子,讓我國超過1/3的種子植物實現了戰略安全保存。
  • 平度市數位化中心採集員迅速行動,倒地線杆兩個半小時站起來
    原標題:採集員迅速行動,倒地線杆兩個半小時站起來半島記者 王洪智 通訊員 李長知 王楚涵12月3日上午,平度市數位化中心採集員巡查到大泥河頭村村口,發現通信立杆倒伏,嚴重影響了村民的出行和安全。面對這種緊急突發事件,採集員立刻啟動應急處置程序,在通過數位化平臺上報的同時將問題通過微信反饋,市數位化城管中心馬上聯繫聯通公司安排人員處置,10時47分中心工作人員緊急聯繫聯通公司
  • iRobot將地圖數據共享給了谷歌,谷歌會是好隊友嗎?
    據外媒報導,谷歌和iRobot對外公布,雙方正在就智能家居方面相關技術進行合作——利用iRobot掃地機器人(Roomba i7+)收集的地圖數據改進智能家居相關技術Angle強調,這種數據共享只能在用戶允許的情況下完成,並且永遠不會出售給第三方。谷歌會是好隊友嗎在此前Facebook的數據洩露問題爆出後,谷歌也爆出由於存在漏洞,Google+有50萬用戶信息被洩露,並最終導致 Google+服務將可能於2019年8月徹底關閉。
  • 地圖數據如何達成產業服務
    作為「位置服務平臺」,地理信息的精準、豐富極為關鍵,這需要多方數據來源。目前地圖市場數據來源包含幾塊:用戶數據積累、圖商數據採買,以及最核心的自採數據。不管是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甚至是Google Map都在強調自家數據自採能力。原因在於,數據採集,尤其是數據自採對地圖產品而言具有基礎戰略價值。
  • 每一秒的地圖都不一樣:高德是怎麼讓地圖「活」起來的?
    於志傑表示:「因為今天用戶需要的是 0 秒更新、變態準確的地圖,一張活的地圖,而這一切,都基於活的數據。」大數據升維地圖服務現在地圖應用調用地圖引擎,地圖引擎基於地圖數據。因此,沒有數據,地圖服務就無從談起。據了解,高德地圖自 2002 年開始自主採集地圖數據,是國內最早,也最專業的地圖數據服務商之一。
  • 谷歌地圖VS蘋果地圖:大數據領域競爭
    蘋果的地圖應用不僅損害了蘋果的聲譽,而且還有可能會削弱iOS 6與谷歌安卓作業系統競爭的實力。蘋果和谷歌之間的競爭領域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大數據。谷歌擁有大數據,而蘋果正在努力獲取大數據。蘋果之所以決定在iOS 6中使用自家地圖應用以取代谷歌地圖,據傳是因為谷歌不願向蘋果許可安卓手機中非常流行的逐嚮導航服務,使得蘋果與谷歌在地理位置領域的競爭中面臨挑戰。
  • 揭秘地圖服務背後的數據公司
    然後,這些圖像又化作我們手機上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指引我們前行。衛星影像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但很少有人知道,Google 地圖和國內高德地圖的衛星影像背後到底是哪些公司做影像支持的。實際上,這些數據源都指向一家公司——Digital Globe(以下簡稱 DG)。
  • 百度地圖新一代數據生產模式「加馬力」 90%數據生產環節實現AI化
    2020年12月29日,2020百度地圖生態大會如約而至。會上,百度地圖公布了數據採集及全景地圖的最新成果,在新一代數據生產模式下,百度地圖已經實現90%數據生產環節AI化、道路數據覆蓋裡程超1000萬公裡。
  • 高德地圖獨家上線武漢園博會數據
    除園區基礎設施外,高德地圖還為用戶提供了園博會門票、營業時間、停車場車位、收費情況等深度信息,以通過地圖的平臺,呈現用戶最便捷、全面的信息。目前,高德地圖已完全採集完園博園全量數據,而且已更新上線(圖1)開園後,用戶即可通過高德地圖的導航功能,尋找園區目的地。
  • 高德地圖獨家上線多條重要道路數據!
    地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應用,數據的更新速度已成為衡量用戶體驗優劣的重要標準。近日,高德地圖獨家上線了18條重要道路的數據信息,再度領先業內所有競爭對手,為過往車輛、行人提供了更為科學合理的路線規劃。  「對地圖廠商來說,底層數據才是真正的命脈。沒有數據,再好的服務也出不來。」
  • 德國小哥1人「黑掉」谷歌地圖:99部手機就能造成交通擁堵
    對於大多數開車的人來說,想要去一個不熟悉的地方,地圖APP無疑是一個非常有利的工具。輸入目的地,點擊導航,地圖APP就會顯示路線。而我們經常會發現,地圖上的路線會根據路況呈現不同顏色:綠色表示路況暢通,紅色表示交通擁堵。
  • 高德地圖獨家上線全國多條重要道路數據!
    地圖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應用,數據的更新速度已成為衡量用戶體驗優劣的重要標準。近日,高德地圖獨家上線了18條重要道路的數據信息,再度領先業內所有競爭對手,為過往車輛、行人提供了更為科學合理的路線規劃。  「對地圖廠商來說,底層數據才是真正的命脈。
  • 高德地圖和北鬥有怎樣關係嗎,能在高德上用北鬥導航嗎?
    一個是我們日常用的導航軟體,一個是我們用的導航的某後看不到的技術力量提供者;高德地圖和北鬥就是正在扮演者電腦+處理器的角色。如果說高德地圖是一個電腦,可以給我們展示很多的導航信息以及路況信息,而這個最核心的提供者那就是北鬥、GPS這樣的衛星信號。很多的定位完成以及路況識別都需要通過衛星捕獲,從而來確認!
  • 時空大數據與智能技術的時代共舞,百度地圖給2020的答案
    早在幾年前,地圖產品就已經在萬物互聯、處處皆數據的大背景下,開始了技術導向的「無聲進化」,爭相點亮AI生產、時空大數據、語音交互、圖像識別等等「技能點」。在智能技術的加持下,各個地圖平臺之間也進一步拉開體驗差距。
  • 百度地圖用軌跡處理實現分鐘級數據更新
    這些「深藏功與名」的AI技術,在最基礎的功能背後,卻演繹著數據和算法最動人的一面。百度地圖將通過揭秘黑科技一系列專題,講講地圖日常功能背後的技術。本期內容作為百度地圖「黑科技科普月」系列連載的最後一期,將為你展示百度地圖如何從海量的運動軌跡中獲取信息,生成一份高效準確的「活地圖」,讓數千萬用戶的導航路線更加精準。』
  • 數據的真實與溫度,從百度地圖看十一黃金周
    根據央視引用的百度地圖大數據顯示,十一期間人民消費熱情高漲,全國各大商圈附近路況圖均出現了紅色擁堵;此外在出行方式上,自駕遊也是人們普遍選擇的方式之一,百度地圖大數據顯示,9月28日至10月7日,全國高速平均擁堵裡程較歷史同期上升76.3%等等。這正是百度地圖大數據價值的體現。當然,百度地圖能做的不只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