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百萬年薪」的地圖採集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021-01-13 雷鋒網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這句被樸樹用來唱嘆人生的歌詞還描畫了另一群人的日常。這群人,就是地圖採集員。

現代人深知地圖帶來的便利。除了基礎的定位導航服務,豐富的POI信息、車道線信息、道路指示信息等賦予了地圖更廣闊的應用場景。其中包括且不僅包括出行參考、精準導航、駕駛安全預警等等。此外,隨自動駕駛時代的迫近,帶有更高坐標精度及更細緻道路信息的高精度地圖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並已經被各大圖商和車企爭相布局。

這些數據並非憑空而來,而是基於目前的測繪和傳感器技術,積跬步採集得來。承擔這項工作的,正是地圖採集員。此前朋友圈一篇有關「百萬年薪採集員」的文章被熱傳,為這一群體蒙上更多神秘感。

做一名地圖採集員到底是種怎樣的體驗?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地圖又是如何誕生的?3月21日,雷鋒網跟隨百度地圖採集團隊深入張家口古城區,親歷地圖採集全過程,試圖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採集車內親歷地圖數據獲取全過程

此次赴張家口古城,雷鋒網乘坐裝配全景相機、GNSS定位系統+IMU慣導的長安汽車親歷了地圖採集全程,也體驗了採集員的真實工作場景。

百度地圖的採集車採用「單人單車」的採集模式,配備聲控操作和圖像自動拼接處理,使數據處理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自動化,也使採集具備了單人操作的前提。車內的副駕駛位置,放置著一臺裝有百度地圖數據採集系統的筆記本電腦。經過簡單的調試,採集車正式出發。

*百度地圖外業採集系統界面

上圖是雷鋒網實拍的地圖採集系統操作界面。此次採集車的駕駛員,即百度地圖北京數據基地採集團隊主管王冰告訴雷鋒網,為了滿足拍攝質量,採集員會根據天氣和光照等條件,設置相機的白平衡,其他參數將由系統自動處理。系統設置完成後,位於車頂的三個高清攝像頭將在固定間距拍攝照片,每次拍攝的三張圖片將由系統自動進行全景拼接。

*系統實時調出的全景拼接圖片

王冰介紹說,相機拍攝的距離間隔由不同路段場景而定,繁華路段每隔5-6米拍攝一次,而高速路段大約15米拍攝一次。每次拍攝,系統會根據GNSS和慣導定位在底圖上標註拍攝點,這也是王冰口中的系統「打點」,這種操作能夠方便地圖內業人員的後期數據標註和處理。

*採集系統基於定位自動為拍攝「打點」

這些拍攝到的全景圖像,不但收集了道路的街景信息,還將POI、車道線和路牌等道路數據一併採集,而百度地圖內業團隊,將利用「影像深度學習技術、全景圖像自動識別以及多源數據自動差分」三大技術,實現這些全景圖像的自動化POI提取、電子眼識別和高精地圖數據處理等應用。百度官方給出的數據稱,其在交通標誌、車道線、信號燈等上百種目標的識別準確率,已經超過90%。

雷鋒網發現,類似的智能化操作還也體現在外業採集的過程中。例如在通過一段橋梁時,採集員在橋梁的起始位置分別對系統發布了「橋梁」二字指令,系統則通過語音識別自動將這段道路標註了「橋梁」的特徵,方便內業人員的數據處理。王冰告訴雷鋒網,這種操作他們稱之為「mark點」,相關的mark點還包括:隧道、掉頭、高架、山路、鐵路道口,等等。

據雷鋒網了解,此次採集體驗並未涉及配備雷射雷達傳感器的高精度地圖數據採集。在提到該問題時,王冰向雷鋒網透露,高精度地圖數據採集歸百度旗下L3事業部,也就是整合後的智能駕駛事業群組負責。目前該事業部沒有獨立的採集團隊,故高精度數據採集也由王冰所在的外業採集團隊負責。

在問及採集進度時,王冰介紹說,百度高精度地圖採集於去年啟動,今年百度將大規模投入高精度數據採集工作,投放車輛達20臺。

百度地圖的測繪之眼

隨著地圖數據覆蓋面的深度和廣度縱深,單純的採集車已經無法滿足全部的採集場景。這催生了包括騎行採集車、無人機、採集背包等更多元的採集設備誕生。百度地圖北京基地外業負責人史開貴告訴雷鋒網,不同採集設備都有特定的測繪場景,如騎行採集車用於狹窄道路的複雜POI獲取,採集背包則在登山、景區等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

來看看百度地圖此次展示的數據採集陣容。

1.採集車

採集車是百度地圖的最主要的地圖採集設備,也是雷鋒網此次外業地圖採集體驗的重點。去年7月,百度地圖採集車隊和內業數據處理中心首次在順德對媒體開放。彼時百度與長安汽車合作達成,長安方面為百度地圖外採貢獻了三款共計80輛採集車,加之百度地圖之前的採集車隊,數量已達到250輛。

這些採集車,配備全景相機、GNSS定位系統+IMU慣導,部分配備雷射雷達系統,可用於基礎數據、POI數據、路牌、交通燈等道路數據的信息採集。目前,所有採集車均可完成SD MAP(標準地圖)和ADAS(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地圖數據採集,部分配備雷射雷達的採集車能夠滿足高精度地圖(HD MAP)的繪製需求。

據王冰介紹,採集車的採集效率從每日幾十公裡到幾百公裡不等。例如在普通公路每日可採集100多公裡數據,而高速公路則能達到300-400公裡甚至更多。

2.騎行採集車

騎行採集車是專用於胡同小巷等狹窄路段的地圖採集設備。騎行採集車身材嬌小,但成本不低,車架前方配備兩臺運動攝像頭(前方和後方)、Wi-Fi模塊以及GNSS+慣導設備,採集原理與採集車類似。採集系統安裝於手機上,便於採集員隨時監控。

*採集設備近景

騎行採集車適用於小巷兩側POI信息的連續、單張圖片拍攝場景,每條小巷需要騎行者往返一次。史開貴告訴雷鋒網,騎行採集車每日的採集效率最多能達到50公裡。

3.全景採集背包

全景採集背包專用於步採場景,它在許多特殊的場合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景區、登山、步行街等。

與汽車採集裝備類似,全景採集背包設備頂端配置GNSS+慣導以及三個高清攝像頭,每個拍攝角度達180度,便於系統實現實時全景拼接。採集員在安裝採集系統的手持pad設備上,可以實時查看全景圖像的拍攝效果。

全景採集背包的操作人員告訴雷鋒網,由於採集行走過程中不斷上下顛簸,後期結合定位數據和糾偏算法實現平緩的全景拼接,是該類採集技術的主要難度所在。

採集員親述:早5點起床,最遠日行800公裡

上文提到的地圖採集車駕駛員、北京數據基地採集主管王冰,是87年生的石家莊人。他於2013年入行,當時在上海一家全景街道數據採集公司任職,而後,該公司被百度收購,他也於2015年來到北京工作。

初次會面時,雷鋒網在眾多工作人員中一眼識出了他的採集員身份,黝黑的皮膚「出賣」了他,日復一日的日曬外業給他的臉上留下了雲遊的痕跡。

*北京數據基地採集主管王冰

「太陽出來早的地方,早上5點就出來工作,最遠的一次一天跑了800公裡」,王冰如是說,但他並不覺得工作有多辛苦——「我們很自由」。

王冰告訴雷鋒網,百度地圖的更新頻率根據不同地域有所區分。北上廣深等地一年平均更新3-4次,三四線城市一年可能只有一次,而一些偏遠地區可能是兩年一次,這樣的工作屬性給了他們巡遊四方的機會。而這,也成為最為他們樂道的工作收穫之一。

另一位採集員謝昌平給雷鋒網講了一個故事,一次在沙漠中做數據採集,晚上在曠野的沙漠中以地為席睡覺,而後當地人提醒他附近有狼,他趕忙跑回車中休息。而史開貴則曾在西藏借宿當地人家,向村民討要飯食,抑或是借宿僧廟,凌晨被強迫起來誦經念佛……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百度地圖方面介紹,其數據採集不局限於城市,珠峰、沙漠、戈壁、雪山都有百度地圖外採團隊的足跡,目前,百度地圖在全球已經擁有1.4億的POI,道路覆蓋總裡程超過670萬公裡。

採集員也有自己的KPI,王冰告訴雷鋒網,不只是採集的裡程,採集的圖像質量、數據覆蓋度質量以及mark點的準確率等等,都會成為他們績效考核的標準。除此之外,諸如採集車遭遇交通事故等糾紛處理、採集過程中與相關場所的溝通協調,也都是他們日常工作的一環。被冠以高薪名頭的採集員工作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但經過雷鋒網的簡單調查發現,採集員們對自己工作的滿意度中等偏上。「有的走遍世界,有的找到真愛」,他們提到這個的時候臉上的笑容輕鬆自然。

整場採訪中,王冰對雷鋒網的提問知無不言。質樸寫在他的言語中,也成為他選擇採集員這份簡單又不那麼簡單的工作的原因之一。在被問到這份工作最大的缺點時,王冰對雷鋒網說,「最大的遺憾就是不能和家人在一起」。

朋友圈幫助王冰記錄了家人的點滴,「兒子開學第三天」「今天放假,下雨帶小哥出來逛逛」,還有兒子獲得學校《模範學生》證書後的照片,以及一句鼓勵的話——「小夥兒,加油吧!」……

這句話說給兒子,也可以說給包括王冰在內的採集員兄弟這些認真對待工作和生活的人,他們用手腳丈量了世界,也活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地圖採集員年薪百萬是特例 經常被狗追猴抓
    本版圖片由採集員提供近日,一篇題為《拿百萬年薪,1年350天在外,地圖採集員的工作,你羨慕嗎?》的文章火了,很多人看了之後才知道,我們幾乎天天都要用的手機地圖,背後竟然還有這麼多人在付出。紫牛新聞記者深度採訪了地圖數據採集團隊,揭示我們生活中難以離開,但從未謀面的陌生人的苦與樂。紫牛新聞記者 宋世鋒年薪百萬?
  • 一位地圖數據採集員的日常
    但此前我對如何將現實生活中的區域和地點縮放到數字地圖中其實一知半解:這些現實世界中的精細場景,是如何被採集成數據,再轉製成為地圖中的圖像的呢?如果你也跟我有著相同的疑問,不妨跟著我一起來體驗一把「地圖數據採集員」的生活。PingWest受邀參加了高德地圖舉辦的開放日,我也藉此機會體驗了一把線下地圖數據採集的過程。
  • 百萬年薪是科學家的「標配」嗎
    記者梳理招聘信息發現,首席科學家的年薪多在百萬元以上,不僅科技行業的首席科學家是企業爭搶目標,高校的專家學者也成為獵頭追逐的對象。那麼,企業高調引進的科學家們在公司內部扮演著什麼角色?擔任技術領航者2016年以來,技術大咖加盟中國公司任首席科學家的公告越來越多。
  • 作為一名機械工程師,年薪也能達到百萬,你信麼?
    1、機械製造做什麼?機械製造是指各種器械的生產過程,一般是通過各種工具機進行零件加工,然後再進行機械產品組裝。機械製造業為整個國民經濟提供了各種技術裝備,因此機械製造業也是其他產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產業。2、機械工程師幹什麼?
  • 女性生活助理拿百萬年薪,憑啥?
    我猛地一看,年薪百萬的生活助理!我可以啊!這不比我每天熬夜到頭禿,拼死拼活寫文章賺得多多了?!我以為,我終於找到了成功的鑰匙,於是連夜買好了去上海的火車票!沒想到,「招聘要求」扭頭就把鎖給換了!首先,在性別這一關,我就被無情的pass了。
  • 兩位浙大畢業生,靠什麼拿華為百萬年薪
    應屆畢業生年薪多少?  秦通就讀浙大時的老師許超教授:  他基礎很紮實,是個出色的小夥子  在此次華為的人才招聘中,1993年出生的秦通獲得了182萬~201萬元的年薪,成為華為頂尖學生中年薪最高的人才之一。  記者聯繫到了秦通在浙大時的老師許超教授。「是一個很紮實很出色的小夥子,綜合能力很強。」他說,儘管當時秦通還是一名本科生,但已經表現得非常出色。
  • 學霸傳奇:選美進10佳,辭職華為,棄百萬年薪,讀博又投筆從戎!
    她嚮往成為一名軍人。遺憾的是,當時招生模式的限制,她未能如願。她有填報了「地球科學」,特冷門。老師實在不忍這個小女生糟蹋了自己的分數,給她改了個氣象學。雖然這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但既然上了,就好好學吧。她學習和做事都一樣,要做就做到優秀,於是,她成了班級團支書,兼任禮儀隊隊長。
  • 擁有150 以上的智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有人在網絡上提出疑問,擁有150以上的超高智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這個問題把那些隱藏在網絡海洋中的高智商人群給炸出來,遺憾的是,未能炸出愛因斯坦或者霍金。好了,下面我們作為普通人,就來看看擁有150以上智商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吧。網友Chris Worth說,他13歲的時候智商達到177,他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 百萬下載量的地圖什麼樣?帶你體驗迷你世界大神的精緻之作!
    甚至他們製作出的一些優質地圖,在工坊內能夠達到百萬的下載量。下面,阿慧就帶大家欣賞一下百萬下載量的地圖究竟有什麼出彩之處。今天阿慧要帶大家欣賞的應該算是一張"老地圖":爆破街區!相信最早玩過cs1.6的同學應該對於爆破街區這張地圖都不會陌生,這張地圖應該說是非常古老的"鼻祖級地圖"!而這張地圖在迷你世界中僅上線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下載量就已經突破了百萬大關!
  • 網絡女主播「賣色不賣身」 年薪百萬隻是傳說
    圖為一名網絡女主播在聊天中為粉絲彈鋼琴  粉絲向主播贈送的虛擬禮物。這些禮物,是主播們收入的主要來源編者按   「賣相不賣身」是人們對網絡女主播的評價,「百萬年薪」是旁人對網絡女主播收入的想像。  「坐著就能賺得盆滿缽滿」,這讓不少妙齡女孩「前赴後繼」進入這個行業。至此,網絡女主播也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 路痴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看著自己喜歡的男生和女朋友秀恩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03 — 路痴的體驗就是在學校我都用過高德地圖 — 18 — 轉個街角就分不清東南西北,拿著手機看地圖走每次走的都是反方向>看著自己喜歡的男生和女朋友秀恩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鍾南山院士被曝年薪百萬引熱議,網友:年薪千萬他都值得!
    鍾南山院士被曝年薪百萬,本人回應:我不知道工資多少,也不在乎而因抗疫工作重新進入到我們視野裡的醫學知名老將(如鍾南山、張文宏)也被默默的鎖定。在群眾的意識裡,醫科工作者本來就屬於高收入人群,而這次如此危險的前線工作,得到的報酬一定也少不了。
  • 做一名馬賽人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這個馬賽村莊由40餘座一人高的房子構成,每一間民居裡面通常有兩個隔間,其中一個隔間兼做廚房。聚落的中央是一個廣場,四周有若干個由樹枝堆起的小圍場。酋長恩考說,村裡的男人白天出去放牧,女人則在家裡做彩珠飾品。他們多數人家裡沒有電視,也沒有電燈,唯一的娛樂便是圍著廣場跳舞。
  • 百度地圖道路裡程覆蓋達1000萬公裡
    帶車友穿越高原峽谷的"靠譜導航"、高速公路上精細的分車道導航、洞察最新施工限行的路線提示……這些智能導航體驗的實現,都離不開"數據採集"這一基本功。近日,百度地圖宣布,其道路裡程覆蓋已達1000萬公裡,刷新行業新高度。
  • 獨具魅力的年薪百萬的投行高管辭職後成為坐遍全球頭等艙的中國人
    最近西瓜視頻上的SamChui火了,他發布的基本上都是他體驗各大航空公司頭等艙的視頻。在這些視頻中不僅會揭秘頭等艙中的奢華體驗,還會告訴你如何用最優惠的價格乘坐到這些頭等艙航班,以及在突遇飛機緊急情況時機組如何處理,最重要的還會帶著大家探訪空管中心,以及飛機的操縱機構艙,這些都是飛機迷們夢寐以求想去看看的地方。
  • 被一張照片毀掉的百萬年薪
    他的父親是一名俄國航空的副機長。 他期望著以後能夠成為和他父親一樣的人,當一名機長。,對於其他人來說,也是和做了夢一樣。 「艾德,你要不要坐在機長座位上體驗一下飛機駕駛?」艾德父親問道。不同的是,前一個故事75人無人生還,他丟掉了一份百萬年薪的工作。
  • 年薪百萬的38歲小哥辭職,要坐遍全球的頭等艙!開眼界(圖)
    一個北京打工皇帝辭掉在杜拜年薪過百萬的穩定工作,全職去當一名拍客,體驗全世界的不同飛機!他是個在北京出生的80後,中文名叫崔佳星。很小的時候他跟著家人搬去了香港,之後去了澳大利亞讀書和生活。最近這八九年,他在阿聯的杜拜定居。雖然不是飛機師,但他可能一個月有20多天都是在天上的。
  • 年薪破百萬,臺積電工程師打破沉默:35歲就會選擇辭職
    臺灣薪資差距越來越大,擁有百萬年薪的待遇令人稱羨,不過一名30歲的臺積電工程師透露,6年工作下來才發現,生活和他原本想像的不同,「這個工作只是個體力活…可能35歲我就會選擇辭職」,沒想到還引起不少男性網友共鳴。
  • 「百萬大學生留漢工程」招聘會進入武漢輕工大,崗位最高年薪150萬
    楚天都市報11月28日訊(記者陳倩 通訊員方懿)一列名為「臨空港號」的「列車」駛至武漢輕工大學,邀請現場學子上車就坐,沿途體驗武漢靈動之美,感受臨空港招才誠意,開啟留漢創業就業「旅程」。其中,年薪10萬以上崗位達782個,年薪50萬以上崗位46個,年薪30萬以上318個,年薪100以上3個。臨空港經開區內的湖北中煙、省電力勘測設計院、中金數據、啟迪網安等知名企業受到學子熱切關注。「本次推出的崗位全部都能達到或超過大學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
  • 央企高管曬年薪 稅前薪酬80萬元以上超40位 百萬年薪15位
    百萬年薪高管共15位  中國吉林網、吉刻APP記者在國資委考核分配局公布的薪酬數據顯示,2015年,111家央企高管的年薪最高達到上百萬,最低四五萬。不過從公布的數據來看,也與該高管到任的時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