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破百萬,臺積電工程師打破沉默:35歲就會選擇辭職

2020-12-05 騰訊網

臺灣薪資差距越來越大,擁有百萬年薪的待遇令人稱羨,不過一名30歲的臺積電工程師透露,6年工作下來才發現,生活和他原本想像的不同,「這個工作只是個體力活…可能35歲我就會選擇辭職」,沒想到還引起不少男性網友共鳴。

這名臺積電工程師近日在Dcard上分享心路歷程指出,從小背負著父母的期待,國高中努力讀書,只為了考上明星高中、頂尖大學,選填志願時只能乖乖照著父母的建議選填理工科,一直到大四報考了名校研究所,順利畢業後才發現,公司給的職缺不是傳產機構工程師,就是半導體設備工程師,讓他無奈喊「打從心底感到難過」。

原PO表示,後來雖然幸運面試上臺積電設備工程師,但沒想到這6年工作下來,他才發現就算頂著名校光環進入臺積電工作,生活也和原本想像的不同,「這個工作只是個體力活,六日也要on call,俗稱的產險仔」,原PO還說「我只知道我Excel變得更強而已,我的科系除了GG能給破百以外,其他的公司能給的基本上是這裡的一半」。

原PO感嘆,只有年薪破百還能自我安慰,但可能35歲就不會繼續做了,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回應「要不是缺錢誰想讀電機」、「生為工院,每天都在擔心未來會不會爆肝」、「感覺得出來你很努力」、「看你的文覺得有種淡淡的悲哀」。

也有網友表示「要領高薪必須先放棄你的尊嚴」、「等到35歲也沒地方可以去了,所以你會一直待下去的」、「40歲工程師,一個月不到六萬,我該跳樓? 」

相關焦點

  • 學霸傳奇:選美進10佳,辭職華為,棄百萬年薪,讀博又投筆從戎!
    但是,她的內心並不安分,覺得這不是她想要的東西,這顆不安分的心,驅使著她,果斷從華為辭職。因為她有「十佳」佳麗的經歷,有華為任職經歷,有南大本科學歷,得知她從華為辭職,有企業立馬跟進,許以年薪百萬。面對百萬年薪的橄欖枝,她一點猶豫都沒有就拒絕了,如果是為了百萬年薪,何須辭職,就在華為幹下去,肯定沒有問題。
  • 95後姑娘只嫁年薪百萬,35歲優質男直言:可以做情人,娶你不可能
    關鍵是因為一些歷史遺留原因,如今男方在婚嫁市場上總是氣勢比較弱的,似乎主動權也趨向於交付到了女方的手上,從某種角度上來看,男方似乎已經失去了選擇的權利,而是在被女方選擇著。年輕漂亮的女孩的確是吃香,這是事實,非要講的話,女孩本身在婚戀市場上就很吃香,畢竟如今談婚論嫁的這代人,依舊處於上一代重男輕女觀念所導致的男女失衡大環境之下。
  • 作為一名機械工程師,年薪也能達到百萬,你信麼?
    2、機械工程師幹什麼?機械工程師是指在機械製造行業從事技術工作,並且具備一定經驗和水平的專業人員。機械工程師一般分為四個級別,初級工程師、中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以及教授級工程師。此外,還有機械工程學會的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勘察設計註冊機械工程師等。
  • 「當代蔡倫」拋棄百萬年薪,研發的紙比鋼還硬,打破美國技術封鎖
    在她的手中研發了這樣一種紙,打破了人們對紙的認知,強度為一般鋼鐵的7倍以上,在厚度足夠的基礎上其強度甚至能與裝甲戰車的裝甲強度一較高下,能夠抵禦炮彈的襲擊。「當代蔡倫」拒絕百萬年薪因為在教育方面傑出的成績,1998年時,甚至有企業開出幾十萬甚至百萬的年薪聘請張美雲去工作,但她還是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拒絕百萬高薪,可見張美雲對自己事業的熱愛和對教育事業的堅守。
  • 百萬年薪是科學家的「標配」嗎
    記者梳理招聘信息發現,首席科學家的年薪多在百萬元以上,不僅科技行業的首席科學家是企業爭搶目標,高校的專家學者也成為獵頭追逐的對象。那麼,企業高調引進的科學家們在公司內部扮演著什麼角色?擔任技術領航者2016年以來,技術大咖加盟中國公司任首席科學家的公告越來越多。
  • 年薪百萬的38歲小哥辭職,要坐遍全球的頭等艙!開眼界(圖)
    一個北京打工皇帝辭掉在杜拜年薪過百萬的穩定工作,全職去當一名拍客,體驗全世界的不同飛機!他是個在北京出生的80後,中文名叫崔佳星。很小的時候他跟著家人搬去了香港,之後去了澳大利亞讀書和生活。最近這八九年,他在阿聯的杜拜定居。雖然不是飛機師,但他可能一個月有20多天都是在天上的。
  • 網友算出臺積電年終收入:全年41倍月薪
    淨利潤 1373 億新臺幣,去年同期 1010.7 億新臺幣,同比增長 35.9% 。      業績大漲之後,臺積電今年的工資、分紅也少不了。 日前有臺積電內部員工在網上公布了幾個神秘數字—— 31 、 1.6Y 、 3.4M , 然而很快就被網友破解出來了,並計算出了臺積電員工今年的收入水平。
  • 中國焊接第一人,拒絕百萬年薪,35年送130枚火箭進入太空
    今日講的是中國焊接行業領軍人物的故事,他曾經拒絕了歐洲公司許諾的百萬年薪,一心一意為祖國焊接了130臺火箭發動機,35年來,焊接第一人是高鳳林。在經歷了數十年的日積月累後,高鳳林成為了全國最頂尖的焊接藝術家,35年手工焊接了中國火箭發動機130多臺,並保持了業內最高零失誤水準。除水平高外,他還十分敬業,一有問題上級領導就點名他接任,從來不接電話,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 我國90後美女科學家,拒絕國外百萬年薪,毅然決然選擇回國
    最近我國90後美女科學家,拒絕國外百萬年薪,毅然決然選擇回國。於是在18歲的時候,就以優秀的成績考入了英國布裡斯託大學學習,三年的學習結束,又以全系第一的成績考入了英國劍橋大學,開始了自己的碩士生涯,一步步的,她越發覺得知識的無止境,於是在學業結束之後,又花兩年時間攻讀博士學位,成為牛津大學的博士生。
  • bim工程師年薪多少,月薪是多少
    bim工程師年薪——工作經驗一年就北京地區,一年工作經驗的bim工程師月薪是7K-10K,年薪是7W-12Wbim建模員月薪是4K-6K,年薪是5W-7W一年工作經驗的bim設計師工程師月薪是5K-10K,年薪是6W-12W。
  • 拒絕歐洲百萬年薪35年送130枚火箭進入太空
    今天要說的就是中國焊接行業領軍人物的故事,他曾經拒絕了歐洲公司允諾的百萬年薪,一心一意為祖國在35年間焊接了130臺火箭發動機,這個焊接第一人就是高鳳林。數十年的日積月累,造就了高鳳林在全國的焊接技術第一,35年來用雙手焊接出中國火箭發動機130多枚,至今保持著業內最高的零失誤紀錄。高鳳林的技藝就像他的名望一樣,在業界流傳得越來越遠,以至於後來總有人專門慕名來請高鳳林幫忙。
  • 拒絕歐洲百萬年薪,35年送130枚火箭進入太空
    今天要說的就是中國焊接行業領軍人物的故事,他曾經拒絕了歐洲公司允諾的百萬年薪,一心一意為祖國在35年間焊接了130臺火箭發動機,這個焊接第一人就是高鳳林。數十年的日積月累,造就了高鳳林在全國的焊接技術第一,35年來用雙手焊接出中國火箭發動機130多枚,至今保持著業內最高的零失誤紀錄。高鳳林的技藝就像他的名望一樣,在業界流傳得越來越遠,以至於後來總有人專門慕名來請高鳳林幫忙。
  • 獨具魅力的年薪百萬的投行高管辭職後成為坐遍全球頭等艙的中國人
    2018年Sam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辭掉在杜拜投資銀行年薪過百萬的穩定工作,全職去當一名視頻創作人,到全世界乘坐不同的飛機,拍攝飛行體驗短片。現在他有自己的網站,出過三本關於飛行的書籍,西瓜視頻大概有51萬粉絲,他拍攝的飛行體驗短片,有超過2.4億次的播放量。他還會定期向一些媒體提供關於航空的評論。
  • 年薪百萬的職位「光環」不再?他們大批面臨困境
    年薪百萬的職位,「光環」不再?他們大批面臨下崗困境...本周,美國航空業救助方案成為熱點話題,這讓飛行員們也跟隨受到關注。事實上,飛行員也一直都是高薪職位。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飛行員、飛機副駕駛員和工程師崗位的年薪中位值為17.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近120萬元。
  • 放棄百萬年薪,只為「中國芯」!這些科學家是中國最寶貴的財富
    之後,她和她的團隊連續工作了13年,終於為中國開發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磨料液,一舉打破了西方的壟斷。14年前,60歲的尹志耀放棄了在美國的100萬元年薪,回到中國創業。用他的話說,如果他想在晶片製造領域直接與國際巨頭發生衝突,他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晶片製造商。1在世界上。
  • 鍾南山院士被曝年薪百萬引熱議,網友:年薪千萬他都值得!
    鍾南山院士被曝年薪百萬,本人回應:我不知道工資多少,也不在乎而因抗疫工作重新進入到我們視野裡的醫學知名老將(如鍾南山、張文宏)也被默默的鎖定。在群眾的意識裡,醫科工作者本來就屬於高收入人群,而這次如此危險的前線工作,得到的報酬一定也少不了。
  • 晶片教父內鬥往事:臺積電師徒反目,來中芯CEO剛烈辭職
    在美國高壓的大背景下,蔣尚義的進入與梁孟松的退出,也只是中芯國際在戰略上的一項對位選擇。但內鬥這一話題終究還是中芯國際難以避開的雷區,在此前的數年中,中芯國際已經因為管理方面的問題,耽擱了不少的機會。文|李若冰 鄭玥 潘捷編|小戎中芯國際再一次被貼上「內鬥」的標籤。
  • 歌爾股份副總裁李菁華辭職 年薪120萬元
    挖貝網 2月1日消息,近日歌爾股份(002241)董事會於2019年1月31日收到公司副總裁李菁華的書面辭職報告,辭職後,李菁華將不再擔任公司及子公司的任何職務。該公司2017年年報顯示,其年薪120萬元。  據挖貝網了解,李菁華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
  • 他辭掉百萬年薪,第三次創業一年將賺500萬
    正是盯準了這塊巨大的「蛋糕」,41歲的龔學勇在去年下半年毅然辭掉微軟百萬年薪的高管職位,投資千萬成立了重慶雲凱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進軍該領域進行創業。不過,對於這位出身「豪門」的創業者而言,這更像是一場圓夢之旅。
  • 如果你已經35歲以上,還沒有和領導混在一起,你不是急於辭職,而是...
    看到這個標題的人,一定很焦慮,尤其是已邁入或即將邁入35歲坎的人。為何職場中35歲的焦慮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而且像鬼魂一樣揮之不去。讓我想到了近段時間知乎上很火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感覺中國人月薪過萬很普遍了?」。其中有一個觀點,我非常的認同:圖片來源於網絡其一,人口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