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2030年有望登月

2021-01-11 新華網客戶端

  歐空局局長約翰·迪特裡希·沃爾納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作《歐空局關於月球國際合作的設想》的主旨報告(6月6日攝)。距離人類首次登月已經過去近50年,下一步人類應重返闊別多年的月球,還是出徵更為陌生的火星?在北京召開的2017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火星與月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各國航天機構官員、科學家、工程師圍繞火星探測、月球探測、載人深空探測等話題展開討論。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新華社北京6月9日電 題:火星還是月球,哪裡是人類飛往星辰的下一站?

  新華社記者

  一個是遍地隕坑、已留下人類腳印、可遙望故鄉的月球,一個是黃沙漫天、寂寞空曠、人跡未至的火星。

  距離人類首次登月已經過去近50年,下一步人類應重返闊別多年的月球,還是出徵更為陌生的火星?

  在北京召開的2017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火星與月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各國航天機構官員、科學家、工程師圍繞火星探測、月球探測、載人深空探測等話題展開討論。

  「載人太空探索中,你最想去的目的地是哪?」這是大會對代表進行的現場調查中的一個問題,結果顯示,火星比月球更受青睞。

  火星:人類的夢想之地

  由於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最相似的行星,因此被認為是人類太空移民的第一選擇。

  曾經鼓舞無數人投身於太空探索,第二個登上月球、已87歲高齡的奧爾德林在本次大會上做了一場主旨報告,介紹如何利用引力,設計出地球與火星之間的循環軌道。按照他的設想,人類能在2039年前登陸火星,並在火星上建立永久居住點。

  美國太空基金會策略與國際事務部高級副經理史蒂夫·艾森哈特說,奧爾德林花了近30年時間來研究這種到達火星的方式。雖然不代表美國政府或美國宇航局,但他和奧爾德林一樣認為火星確實是一個很好的目的地。

  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說,人類要勇敢探索,挑戰未來。月球見證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類探索太空的壯舉,人類下一步要徵服火星,徵服其他星球,這是航天人的使命。儘管還沒有載人探測火星計劃,但中國已啟動了火星無人探測工程,2020年將發射火星探測器,2021年到達火星。

  也有很多與會代表認為,人類登陸火星的夢想還太為遙遠,通往數億公裡外的火星之路曲折又漫長,不如先定一個小目標:重返月球,把月球作為去火星的試驗場。

  歐洲空間局局長簡·沃納說:「人類當然應該去火星,但我認為10年之內這是無法實現的。」

  他說,現在的情況與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時代已大為不同。如果人類要去火星,不能什麼都從地球上帶過去,得利用火星資源建造一些設施,應在火星上建立可持續的、不同用途的設施。要實現這一切,月球是距離最近的試驗場,人類可以在月球上研發去火星以及去更遙遠深空所需的技術。

  月球:通往火星之路上的重要一步

  熱衷登月的歐洲空間局提出了建設「月球村」的計劃,並在全球邀請合作夥伴加盟,包括中國。

  沃納說,從科學角度看,月球非常吸引人。那裡是地球早期歷史的自然檔案館,月球背面由於屏蔽了地球的幹擾因而是望向宇宙深空的很好平臺。從技術角度看,月球是新方法、新技術的試驗場,例如發展可以利用當地資源的3D列印技術。

  他說,「月球村」可作為人類探索月球的基地,也可作為探索火星的中轉站,同時不排除包括採礦、旅遊在內的商業計劃。在未來探索火星的旅途中,「月球村」也可被當作一個重要的階梯。

  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田玉龍透露,中國正與歐空局探討合作建設「月球村」的計劃。「月球村」的建設可以通過3D列印的方式完成,即先用貨運飛船將建設工具運送到月球表面,然後利用自帶材料和月面材料在一周內完成一個月球屋的建設。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副主任伊藤康之說,日本人傳統上有對月亮的崇尚。「我們這代人極大地受到阿波羅計劃影響,對此有非常清晰的記憶。」他表示,日本雖然也在討論火星,但目前更傾向於分步走計劃,因此月球探測可能會是日本下一步的目標。

  德國航天中心委員會主席帕斯卡爾·亨弗雷德說,把人送上火星非常困難,如何才能籌集到那麼多的經費?「我們應該一步步來,月球是我們通往火星之路上重要的一步。」

  中國人:2030年有望登月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吳燕生在本次大會上透露,中國已開展載人登月概念研究。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也在會上說,中國正在進行載人登月的預研和前期準備工作,雖然還沒有立項,但時間應該不會太長。而他最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預計,中國航天員會在2030年前後登月。

  當被問及是否打算登月,楊利偉表示自己一直在參加訓練,根據工作需要,能隨時參加任務,「如果有機會,我想登月,沒問題。」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探月三期工程副總設計師孫為鋼在披露嫦娥五號飛行方案時說,之所以採用了一種相對複雜的技術方案,是因為「再把運載能力和探測器擴大些,並增加生命保障系統,提高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們就具備了載人登月的能力」。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說,月球是人類離開地球邁向深空的跳板。當前,傳統航天大國和新興航天國家都有月球探測活動的規劃。歐空局提出的建設「月球村」等概念,也是中國長遠的目標。

  他說,對於後續的月球探測,中國正在概念設計和規劃研究,把重點放在月球南極。對於月球南極的水以及南極永久陰影區的探測醞釀著更重大的科學發現。中國推動月球南極探測的國際合作,可合作建設月球科研站,包括建設能源長期供給、自主運行的月球基礎設施以及開展長期科學實驗。

  火箭:去往深空的交通工具

  缺少更強大的運載工具是人類還無法在紅色星球上漫步,無法走向更遙遠深空的一個主要原因。

  美國科技夢想家馬斯克一直憧憬著將人類送往火星,為此創立的SpaceX太空探索公司正在為實現這一宏偉藍圖研製重型獵鷹火箭。作為這一計劃的鋪墊,SpaceX投入巨資研發火箭回收技術,以期能大大降低移民火星的費用。

  中國在研製新型運載工具方面也在奮起直追,已經成功研製並發射了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長徵六號和長徵七號,還將研製運載能力更高的重型火箭。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科技委主任魯宇在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透露,中國正在開展重型運載火箭關鍵技術攻關,主要用於未來的深空探測,特別是建立月球基地、載人登月等方面的需求。正在研製的重型運載火箭暫時代稱長徵九號,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14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將達50噸,目標是在2028年到2030年前後首飛。

  他說,中國也在開展重複使用運載火箭技術研究,包括傘降回收和垂直起降技術,目前完成了部分試驗驗證,一些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中國明確了發展升力體式重複使用運載器「三步走」的發展思路,即從火箭動力部分重複使用,到火箭動力完全重複使用,最後是發展組合動力飛行器。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國慶認為,航天運輸系統正在由「解決如何進入空間」問題轉向「解決如何低成本進入空間」問題,低成本進入空間成為各航天大國的重點發展方向。然而,航天發射要求高可靠性、安全性,可重複使用運輸系統在這方面會面臨較大技術挑戰。

  國際合作:太空共贏

  來自不同國度的航天界代表表達了一致的看法:遠徵其他星球,任何國家都難以憑藉一國之力獨立完成,無論去火星還是月球,都需要國際合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國際宇航聯副主任、中國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於登雲說,國際合作成為太空探索的主流。太空探索任何一個工程都要投入高額費用,工程難度高,風險巨大,大家都希望發揮全人類的智慧,開展國際合作。如果能集中全球智慧,就可以快速實現太空探索目標,化解技術風險,分攤經費,對各個國家都是有利的。

  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在大會上提出了月球合作探索的倡議:「遵循國際法律,和平利用空間,開展月球探測,共謀人類福祉,我們倡議以月球探測和科研為先導,為未來國際月球村和國際科研站奠定基礎,按照開放合作、共擔風險、成果共享的原則,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各國共同參與。」

  他說,歡迎國際航天機構與中國合作,共同推動探月發展。同時各國航天局也應該加強政府間的協同和統籌協調,實現月球探測任務最終成果最大化,推動各國的空間技術、空間科學、空間應用的協調發展。

  對於中國提出的探月合作,歐空局局長簡·沃納說:「這正是我所期待的,中國的計劃可以很完美地契合歐空局提出的月球村計劃。我們已經和中國國家航天局的官員有過討論。」

  「相比太空競賽,我認為合作總是好的,全球合作更好。我希望太空合作能超越地球上的危機。我們不應重複勞動,而應聯合起來,用同樣的錢做更多的事。」沃納說。(記者喻菲、全曉書、劉陸、白國龍、左為)

相關焦點

  • 長徵九號運載火箭2030年有望首飛 正式公布重型火箭
    2016年,中國國務院發布《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內容明確表示中國重型運載火箭研製攻關,擬命名為長徵九號。初步計劃,長徵九號運載火箭2030年有望首飛。這也是中國航天領域新突破。
  • 愛滋病流行有望於 2030 年結束
    近日,BMJ新聞報導出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來自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的一份最新報告稱,儘管目前HIV感染或愛滋病成人患者中,僅有38%的人有機會獲得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治療,但愛滋病流行有望於2030年結束。
  • 2030年愛滋病流行有望被控制
    據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一項報告稱,到2030年愛滋病疫情有望被控制。目前新增感染愛滋病的人數和死於愛滋病的人數已經下降,但是目前下降的速度還不能完全的結束愛滋病,需要更多國際上的共同努力。目前,全世界有3500萬人攜帶愛滋病毒,但是大多數需要愛滋病藥物的人卻沒有條件和途徑得到治療。
  • 厲害了,中國將在2022年建成空間站、2030年完成載人登月
    中國在航天領域雖然起步較晚,在1970年才發射了第一顆衛星,但在近些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就,如早些年的載人航天、近期的「北鬥」全球定位導航系統完成建設、「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奔向火星以及「嫦娥」探月計劃穩步進行等,不斷縮小與他國頂尖航天水平的差距。
  • 沒有官方信息,一步步推中國載人登月時間,至少不會是2030年
    「中國何時載人登月?」一直是個熱點疑問,許多的航天愛好者也都非常期待這天的到來。是2030年嗎?還是2028年?甚至是2025年?呃……都不可能的。那麼中國什麼時候才會進行載人登月?理論上講,最快也要在2032年左右載人登月主要步驟:國家立項,國家撥款。實施項目,設計建造火箭和飛船,測試火箭飛船。完成測試,進行登月。
  • 2030年美日聯合載人登月?實現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1970年剛剛完成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也想送人登月在當時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日本顯然長期沉醉於當年「亞洲第一」的榮耀。到今天日本的各方面顯然都不再是亞洲第一了。但是仍然想藉助美國的航天實力,幻想重新爭取成為第一個有人上月球的亞洲國家,而且雙方計劃在2030年完成這個目標。那麼實現的概率有多大?
  • 俄載人登月計劃:太空人首次登月預定2030年
    據《俄羅斯報》網站2020年12月31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在向國際空間站機組人員致以新年祝賀時,宣布制訂統一探月計劃,已經成立的專門機構將由他本人掛帥。他表示,新年前做出了「制訂統一專項探月計劃」的決定。為此,俄航天已成立專門機構。
  • 2030年中國人能否登上月球?關鍵就看這個4000噸巨無霸了
    而在我國航天規劃中,將在2030年前後實現載人登月,還有10年時間裡,中國能做到嗎?有不少網友紛紛留言,既然中國已經完成月球取土任務,何時方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像美國一樣實現載人登月。其實這個夢想並不遠,按照中國探月工程三步走的計劃,載人登月是早晚的事情。從2007年開始,中國開始執行探月工程三步走計劃,「嫦娥」以無人探測為主,分「繞」「落」「回」三步走策略實施。「繞」為一期,研製和發射我國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實施繞月探測。
  • 人類登月50周年,下一個將會是中國人?美國知道後心態崩了
    人類登月50周年即將到來,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走下了登月艙,成為登上月球的「第一人」。這項創舉曾是美國的榮耀,但現在美國卻高興不起來了,因為下一個登上月球的或將是中國人。美國太空專家發表的一篇題為《下一個阿姆斯特朗可能是中國人》的文章推測,中國登月計劃將在2030年前後把中國人送上月球,整篇文章字裡行間全是危機感。美國已經開始用「太空超級大國」來形容中國當前在太空領域的地位,尤其是中國今年成功登陸月背之後,更讓美國對中國刮目相看。今年國家宇航局已經回應,中國將在2019年下半年發射嫦娥五號,並在2020年探索火星,並計劃進行載人登月。
  • ...首次登月預定2030年;①據《俄羅斯報》網站2020年12月31日報導...
    俄載人登月計劃披露,首次登月預定2030年;①據《俄羅斯報》網站2020年12月31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在向國際空間站機組人員致以新年祝賀時,宣布制訂統一探月計劃,已經成立的專門機構將由他本人掛帥;②在2028年按計劃開始測試超重型運載火箭後,預計將實現太空人登月。
  • 俄媒披露俄載人登月計劃:太空人首次登月預定2030年
    1月2日報導 據《俄羅斯報》網站2020年12月31日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裡·羅戈津在向國際空間站機組人員致以新年祝賀時,宣布制訂統一探月計劃,已經成立的專門機構將由他本人掛帥。他表示,新年前做出了「制訂統一專項探月計劃」的決定。為此,俄航天已成立專門機構。
  • 法媒:有望在2030年徹底消滅愛滋病病毒
    據法國媒體「aufeminin」7月15日報導,近35年來首次看到了結束愛滋病的希望。近年來,愛滋病新患者急劇減少,這一跡象標誌有望在2030年看到愛滋病消失。  愛滋病會消失這種假設在幾年前只不過是烏託邦,而如今,它將要實現。
  • 人類有望在2030年結束愛滋病流行
    原標題:人類有望在2030年結束愛滋病流行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16日發布的一份報告稱,2013年全球新發愛滋病感染人數為本世紀最低,如果全球近期能加快愛滋病預防、診療等方面的工作,人類有可能在2030年結束愛滋病流行。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的這份報告名為《差距報告》。
  • 中國人登月前還有一項大工程
    第一個是選拔第三批18名航天員,為載人空間站運營做準備;第二個是最新公布了起飛質量大約為2200噸的新火箭,與未來的登月任務有關。新火箭首飛時間預計在2030年,由此可見,中國人登月的時間應該在2030年代,在此之前,我們還有一項大工程要完成:建造空間站!
  • 中國人何時載人登月?
    另外,必須指出的是,美國人近年來的尖端科技計劃一而再的出現問題,就拿重返月球計劃來說,2004年計劃2015年重返月球,2017年有說2024年重返月球,真的應了那句「計劃不如變化快」。當前,明確載人登月日期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的2024年登月的「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計劃,一個是俄羅斯的2030年載人登月計劃。
  • 中國人何時載人登月?
    另外,必須指出的是,美國人近年來的尖端科技計劃一而再的出現問題,就拿重返月球計劃來說,2004年計劃2015年重返月球,2017年有說2024年重返月球,真的應了那句「計劃不如變化快」。  ●中國月球基地循環系統已經準備好了,美國卻失敗了  不管是建設近月軌道空間站還是載人登月,其最終目的是要在月球建立基地。
  • NASA公布登月新計劃:分三步走有望在2024年實現登月
    NASA公布登月新計劃是什麼?據央視新聞消息,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近公布了其「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最新安排:即 2024 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分三步走,整個任務將耗資 280 億美元。美國總統川普已將這一登月計劃列為優先發展事項。
  • 3000噸級火箭缺失是登月最大障礙,中國人登上月球還需15年
    長徵5號只要2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距離載人登月還是有差距,因此登月只能寄託於長徵9號超大火箭。長徵9號已經在研發中,2019年3月,長徵9號一級發動機燃氣發射器-渦輪泵測試成功,研發成功後起飛質量將超過4000噸,可將140噸貨物送到近地軌道,比美國的土星五號還要強大。
  • 國家航天局:中國 2030 年或將實現載人登月
    IT之家4月25日消息 根據《央視新聞》的報導,國家航天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多位專家計劃2030年或稍後完成載人登月。「嫦娥四號」年底發射我國計劃在今年年底發射「嫦娥四號」,展開人類探測器首次對月球背面的探測。
  • 中國2030年載人登月 2050年載人登火星
    中科院發布未來五十年中國科技發展路線圖   空間科技發展三大戰略目標 人民網 王蕾\攝   人民網科技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 王蕾) 中國科學院10日發布我國面向2050年科技發展路線圖,其中的空間科技發展路線圖提出,2030年中國實現首次載人登月,2040年建立短期有人值守的月球基地,2050年實現首次載人登陸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