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5戰鬥機,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第三代重型雙發戰鬥機之一,由美國麥道公司(現波音公司)研發,已演化成系列,總產量高達1200於架。除美國之外,世界上還有多個國家裝備了F-15系列,其中最多的是日本空中自衛隊。日本上個世紀八十年開始裝備F-15J,三菱公司還引進生產線,組裝了約200架。此外三菱公司還能對F-15J進行升級改裝,比如圖中這架編號為928的F-15J,在風擋前多了一具球形光電儀。
準確講,這具光電儀應該叫IRST(前視紅外),最早在蘇聯米格-29和蘇-27戰鬥機上出現,可以在火控雷達不開機的前提下,隱秘搜索目標並進行戰鬥,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後來,法國「陣風」戰鬥機、英國「颱風」戰鬥機也開始配備類似的IRST裝置。美國由於擁有全系列的吊艙,在F-35之前並沒有固定翼戰鬥機設計有IRST,直到F-35才有了更先進和更強悍的EOTS和EODAS。
通過特寫可以看到,928號F-15J配備的這具IRST應該有很大的活動範圍;當它工作的時候,鏡頭轉向機首方向,反之則轉向座艙方向以此來保護鏡頭。米格-29和蘇-27的光電儀玻璃窗口則是向前固定,並配備有1個保護罩,鏡頭可以在玻璃窗內一定範圍轉動,用來搜索和跟蹤目標。我國殲-11B系列、殲-10B/C、殲15、殲-16也應該是這樣的方式。
如果沒有意外,在928號F-15J這具IRST裡面配備有白光/夜視雙通道,可全天候晝夜工作,觀察距離可以達到數十公裡,甚至可能超過100公裡。通過IRST搜索並穩定跟蹤目標之後,火控系統即可為機載武器裝訂諸元,並待機發射;因為沒有火控雷達發射電磁波,對手甚至還不知道自己已被鎖定。
從目前來看,日本僅僅只是改裝了一架F-15J用於IRST試驗,因此這架928號是「獨生子」;至於為什麼沒有批量改裝,可能是日本空自也覺得吊艙的性能更加強悍。
目前,F-15J仍然是日本空自的主力戰鬥機,由於已經使用多年,無論是性能還是機體壽命,都已經讓日本空自感到吃力,但在F-35A形成規模和戰鬥力之前,還得繼續用著。圖為沒有改裝的日本空自F-15J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