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日本航空工業在核心技術上長期受制於美國的不爭事實,尤其是在下一代戰機研製路徑選擇上的躊躇與徘徊,航空自衛隊的戰備水平與行動能力大打折扣。
季澄
近半年來,有關日本航空自衛隊升級採購新型主戰裝備的消息接連不斷。繼2020年7月日本政府決定採購105架美制F-35隱身戰機,並與波音公司合作對現役98架F-15J戰機實施升級改造後,日本航空自衛隊近期又向外界宣布,擬於2020年年底前終止所有F-4EJ「鬼怪Ⅱ」戰機的飛行任務。
以上種種跡象表明,面對大國競爭時代愈加紛繁複雜的地區和全球安全形勢,日方正通過「棄舊、固本、補新」「國外採購結合本土研發」等方式,加速構建以五代機和六代機為核心的現代化空中攻防力量。
然而,鑑於日本航空工業在核心技術上長期受制於美國的不爭事實,尤其是在下一代戰機研製路徑選擇上的躊躇與徘徊,航空自衛隊的戰備水平與行動能力大打折扣。而日本政府不顧國內財政赤字居高不下、民眾賦稅壓力不降反增的現實處境,執意提高防衛預算擴充軍備的做法,也讓國際社會對日方的真實戰略意圖抱有深度疑慮和戒心。
迭代更新進程加速
伴隨地區安全環境的發展演變,近年來,日本擴充軍備步伐明顯加快。作為日防衛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航空自衛隊加速自身現代化建設進程,企圖在戰機數量和作戰性能上形成針對地區競爭對手的雙重比較優勢。
首先,F-4EJ「鬼怪Ⅱ」戰機退役,為優化空中力量鋪路。作為一款服役長達半個世紀的主戰機型,F-4EJ「鬼怪Ⅱ」戰機對戰後日本航空工業的恢復具有重大意義。航空自衛隊曾在上世紀70年代將140架該型戰機編組為6個作戰飛行中隊和1個戰術偵察機飛行中隊,並與隨後入役的F-15J和F-2戰機共同構成日本空中力量的核心。但隨著機體部件老化,F-4EJ戰機逐漸退出主戰機型舞臺,其職能亦被嚴格限定在首都防空。據悉,退役後的F-4EJ戰機將用於公開展示,以加深日民眾對航空自衛隊的了解。
其次,升級現役F-15J戰機,全面釋放作戰潛能。2020年7月,美波音公司與日三菱重工就全面升級98架F-15J戰機達成協議,旨在進一步延長該機型服役壽命,實現作戰性能質的飛躍。根據協議規定,前者將向後者提供升級改造圖紙、地面支持服務和配套技術指導。升級後的F-15J戰機將配備全球領先的電子戰系統、駕駛座艙、計算機系統和態勢感知系統。加之日方此前採購的美制AGM-158飛彈,該型戰機將成為航空自衛隊實施對陸和對海攻擊的利器。
第三,批量採購F-35戰機,同步研發下一代戰機。除先期部署在三澤基地的17架F-35A型戰機外,根據日本「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日將向美再次採購63架F-35A型和42架具備短距垂直起降能力的F-35B型戰機,總價高達231億美元。一旦部署到位,日本將成為亞洲地區擁有第五代戰機最多的國家。與此同時,日擬啟動下一代本土戰機F-X研製項目,以取代現役F-2戰機。據日本防衛省消息,三菱重工將承擔此項工作並已獲得2.6億美元的初期研發經費。預計,航空自衛隊最終將採購約100架F-X戰機,與F-35戰機一道成為未來30年航空自衛隊的中堅力量。
在「拿來」與「自主」間徘徊
受戰後和平憲法、美日同盟等體制機制性因素的束縛與影響,日本航空自衛隊長期遵循以「國外採購」帶動「本土研發」的發展路徑,企圖通過對外國核心技術的逆向仿製,為下一代本土戰機研發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然而,在一系列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上述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一種迫於現實壓力而採取的無奈之舉。
其一,地區安全現狀迫使日本將採購外國戰機作為優先事項。近年來,日本與俄羅斯、韓國圍繞「北方四島」(俄稱「南千島群島」)和「竹島」(韓稱「獨島」)的島嶼歸屬爭議愈演愈烈,高頻緊急升空成為航空自衛隊的「新常態」。統計顯示,過去8年間,日戰機緊急起飛執行空中攔截任務的次數已由最初的300多架次驟升至900多架次,且攔截行動的難度與強度亦在同步提升。航空自衛隊戰機和飛行員疲態盡顯,甚至出現飛行員以辭職相威脅的極端情況。鑑於下一代本土戰機仍停留在概念設計階段,日本不得不加快引進第五代戰機,以緩解現役戰機日常戰備巡航壓力。
其二,採購美制戰機的經驗教訓為日本自主研發下一代戰機提供了必要性。作為美制第五代戰機的「代表」,外界對F-35戰機的評價可謂褒貶不一。一方面,該機先進的航電設備、數據鏈系統和目標識別能力,受到日方青睞;另一方面,該機機體設計上的固有缺陷,成為其服役以來事故頻發的主要誘因。對此,日方認為有必要重啟本土下一代戰機研發進程,在充分認清F-35戰機設計弊端的基礎上,適度增加F-X戰機的機體空間和載彈量,使其具備「長航程、大載荷、多用途」等特徵,以適應航空自衛隊不斷擴大的巡航半徑。
從目前日本防衛省公布的概念設計圖看,F-X戰機將是一款雙發重型戰鬥機,機翼採用中等後掠加梯形翼設計,尾翼採用全動模式,機頭部分採用類似於F-22的菱形橫截面布局,以便在確保下一代戰機隱身能力的同時兼顧其高機動的特性。
最後,「心神」技術驗證機為日本自主研發下一代戰機提供了可行性。長期以來,外界將X-2「心神」的出現視為日本國產五代機的希望,但在歷經全部32次試飛後,該機型的後續研發工作卻戛然而止。事實上,作為一款空中試驗平臺,X-2「心神」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隱身和超音速巡航等系列五代機所需核心技術進行預研的方式,來探索下一代戰機的相關技術細節。從官方披露的信息看,X-2「心神」所採用的隱身設計、國產大功率渦扇發動機和矢量推力系統、複合材料機身等核心技術,能夠為下一代F-X戰機的研發提供必要的技術保證。
跨代研發思路仍存疑
在日本防衛省2020年度擬研發的新式武器裝備清單中,下一代戰機F-X赫然在列。按照日本官方構想,這款被美國《航空周刊》稱作「哥斯拉」的第六代戰機,最快將於本世紀中葉實現批量生產,並憑藉卓越的空中攔截能力,成為日本全方位、立體化空中攻防能力的重要一環。然而,考慮到日本從未研製出可用於實戰部署的五代戰機,使外界對這種跨代研發戰機思路的可行性打上問號。
預算支持方面,日本2020財年防務預算高達5.3萬億日元(約合495億美元),佔政府總體開支比重呈逐年上升態勢。但另一方面,日本政府為遏制新冠病毒蔓延、復甦國家經濟而採取的大規模經濟救濟措施,導致國家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菅義偉內閣很難找到魚和熊掌兼得的兩全之策。
技術準備方面,日本長期採購美制戰機的做法,使本國軍工界具備強大的逆向仿製能力、戰機組裝與修復能力,但圍繞飛控系統、傳感器等方面的獨立研發能力仍相對欠缺,這也是防衛省宣布將與外國合作夥伴聯合開發下一代戰機的真正原因。由此可見,日本短期內仍難以擺脫對美歐核心技術的依賴,下一代戰機的「國產化」成色幾何存疑。
最為重要的是,日本政府不顧財政與技術因素掣肘,執意研發下一代戰機的做法,不但將打破東北亞地區本已脆弱的空中力量平衡,更會讓外界對日本政府的對外戰略意圖抱有更大疑慮,也不利於地區的長期和平與穩定。
(作者系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來源:2020年12月23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26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