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F-35A墜入1500米深海:打撈非常困難 事故調查難度大

2020-12-0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4月12日報導 外媒稱,日本航空自衛隊最新式隱身戰鬥機F-35A墜落於青森縣附近的太平洋海域。這是世界上首例F-35A戰機墜落事故,造成很大震動。失蹤的40多歲男飛行員是4機編隊的一號機,擔任編隊長。墜落原因到底是機體故障,還是操作失誤或短時喪失上下感覺的空間定向障礙?目前尚不清楚。日本自衛隊正全力搜救飛行員和尋找機體,並向參加訓練的僚機飛行員詳細了解當時的情況。

據時事社4月11日報導稱,F-35隱身戰機採用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主導的國際共同開發方式,已被美國、英國、義大利、以色列、韓國、澳大利亞等國選中和引入。機體的管理和運行信息受到嚴密保護。空自的F-35A戰鬥機部隊今年3月26日剛剛從臨時飛行隊新編為第302飛行中隊。

據空自稱,機體沉入水深約1500米的海底,打撈工作預計非常困難。即使回收上來,因為機體部位保密等原因,可能也不會對外發布。美軍派遣三澤基地的P-8「海神」反潛巡邏機和部署在橫須賀基地的「斯特西姆」號「宙斯盾」驅逐艦趕往現場協助搜索。美軍非常警惕中國和俄羅斯的軍機和艦船靠近墜機現場附近。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1000米深海底,臺灣墜毀F16被找到,如何打撈成了大難題
    ▲客機黑匣子示意圖位置已經標定了,趕緊打撈,但這個地方非常特殊,海底深度已經超過1000米,再加上海流強大造成探測儀器與水下攝影機操作困難,危險程度高,暫時無法完成水下作業,將待天氣,海流暫時穩定時才能展開精確攝影與打撈。
  • 鳳凰號打撈出水加快事故原因調查,明確事故責任人
    原標題:泰「鳳凰號」打撈出水專家將檢查船體人民網北京11月17日電據我國駐泰國大使館網站消息,11月17日下午,泰方克服困難,將「7.5」普吉遊船傾覆事故中沉沒的「鳳凰號」打撈出水。「鳳凰號」艙內積水抽盡後將被運往船塢,由專家對船體進行檢查。
  • 因果律武器發動,局座言中日本F-35墜海真相……
    文/ 張召忠 七隻小狼兩個月前,日本航空自衛隊一架F-35A戰機在訓練中失去聯繫,該機最後報告地點位於日本青森縣三澤市以東135公裡的太平洋海域中。隨後美日展開了大規模的搜救和打撈行動,這件事也引起了局座的注意。
  • 四川宜賓一車輛從停車位倒車墜入30米深金沙江,正在救援
    四川宜賓一車輛從停車位倒車墜入30米深金沙江,正在救援 李濤、張夕/北京頭條客戶端 2019-05-23 15:04
  • 重慶公交墜江事故:已提取家屬DNA以確認失聯者身份
    10月28日,重慶萬州22路公交車與一輛紅色轎車撞擊後,墜入長江。新京報記者從萬州區委外宣辦獲悉,初步核實失聯人員15人(含公交車駕駛員1人)。目前已確定墜江公交車位置,指揮部已開展深水打撈作業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
  • 感動交通 | 上海打撈局救撈工程船隊潛水隊:這支深海鐵軍不簡單!
    水深75米,水流流速大約每秒0.3米。「為避免身體內的壓縮氣體對潛水員肺部造成傷害,潛水員需要在水下減壓2個半小時,然後進入減壓艙減壓3小時。加上準備階段,整個潛水作業7個多小時,但真正作業時間只有35分鐘。」潛水隊隊長胡建介紹。「公交車碰撞後凸出結構多,『臍帶』容易纏繞甚至被割壞。」潛水隊副隊長張偉平說。
  • 臺軍收到疑似F-16失聯戰機信號 將開展打撈工作
    臺媒21日消息稱,F-16戰機在花蓮外海墜海,已確定具體位置,將進行打撈。不過報導指出,當地深度超過1000公尺(1000米),加上海流強大造成探測儀器與水下攝影機操作困難,危險程度高,目前暫時無法完成水下作業,將待天氣,海流暫時穩定,將立即展開精確攝影與打撈工作。
  • 300米深海潛入釋疑:什麼是深海飽和潛水?
    原標題:300米深海潛入釋疑:什麼是深海飽和潛水?   新華社電(記者 林紅梅 樊曦)1月12日,北緯20度18分、東經115度09分的南中國海海域。5時09分,搭載著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胡建、管猛、董猛3名潛水員的潛水鐘,從300米水深的海底回到工作母船的甲板上,完成與生活艙的對接,3名潛水員返回到生活艙裡休息。現場總指揮郭傑宣布,3名潛水員圓滿完成我國首次300米飽和潛水海底出潛探摸作業,巡迴深度達到313.5米。這是300米深的海底首次迎來了中國人的身姿,中國由此具備了人工潛入300米深的海底「龍宮」探寶的能力。
  • F35A第一滴血由日本創造,或引發冷戰後最大規模海底爭奪暗戰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一架F-35A「閃電II」隱身戰鬥機在太平洋上空執行訓練任務期間失蹤。日本空自官方消息稱該機從該國北部青森縣的三澤空軍基地起飛後7分鐘,於當地時間7月9日晚上7點27分消失在距三澤基地以東約135公裡的太平洋上空,當時該機正在一個4機編隊中。
  • 日本頻現巨型深海皇帶魚 網友擔心是大災難前兆 專家:沒必然聯繫
    近日,日本近海頻頻發現深海皇帶魚的新聞在日本國內的社交網絡平臺上引發熱議。在日本,有一種傳統的觀點認為深海皇帶魚的出現暗示著極有可能會發生海嘯或地震。因此,許多日本網民擔心:「這會不會是什麼大災難的前兆?」
  • 日本非要自行生產F-35,每架貴了4000萬美元
    據日本《朝日新聞》11月4日報導,日本會計檢查院近日公布調查數據,發現在過去多年以來的對美武器購置案中,日本防衛省支付的每架採購的F-35 A戰機的費用,都要比採購同規格的美軍多支付約40多億日元(折合相當於4000萬美元),其中背後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因為日本政府長期堅持,要讓本國企業擠入
  • 深海10000米到底有多恐怖?海洋探索其實比太空探索更困難
    大部分人都喜歡海洋,喜歡玩水,但是對於深海,很多人都是有著深深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感主要是來自於不熟悉感。海洋是非常遼闊的,我們現在對海洋也只是認識了表面的東西,對於深處的生物我們一無所知。而人類為何難以攻克一萬米處的深海?我們要想自由地探索海洋,那麼我們必須面對最普遍的問題——水壓和低溫。
  • ...事故救援進展:現場救援面臨最大的困難就是井筒內障礙物清理...
    現場救援指揮部第三場新聞發布會現場 截至13日下午17時,迴風井井筒障礙物清理至距地面310米。在人工乘吊籠對井筒障礙物進行清理的同時,還通過下放的風筒向井筒輸送空氣,採取強制通風方法往井下輸送空氣,排除有害氣體和煙塵。目前,井筒內一氧化碳、氧氣濃度和溫度指標均正常。 「事故救援指揮部共布置4個鑽孔進行施救。」
  • 俄羅斯客機墜入黑海 恐怖分子再次出手?
    俄羅斯有關方面猜測此次事件可能與恐怖主義有關並進行了刑事調查。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墜毀的圖—154飛機的殘骸中發現了異物,即不屬於飛機構造的物品。  飛機殘骸中發現問題物品  據俄羅斯新聞社報導說,在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圖—154飛機黑海空難事故調查委員會主席弗拉基米爾·魯沙伊洛聲稱:在圖—154飛機遇難現場找到的殘骸中發現了異物,即不屬於飛機構造的物品。雖然他拒絕透露該物品具體是什麼東西,但他極為肯定地說:目前已經準確地判定出來,「飛機是由於爆炸性的打擊才毀壞的」。
  • 重慶一小車墜入長江,造成1人死亡,家屬戴孝在現場放鞭炮
    近幾年開車墜入河裡的事件也不在少數,但總是有人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在開車的時候還是經常放飛自我,所以就造成了很多慘劇。而近日就發生了一起車輛和人衝進江裡的場面,但這江可不是普通的小江,而是我們中國的長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看看日本的F35就知道,隱身在它面前沒用
    不久前,日本從美國購買的隱形戰鬥機F-35A墜入大海。雖然戰鬥機殘骸沒有被發現,但在墜入大海之前,F-35A仍然出現在雷達屏幕上。這條線索可以讓日本軍方探測到F-35A最後一次事故的位置,同時也為打撈戰鬥機殘骸的工作提供了一些支持。
  • 抬輪檔口引擎罷工,東方航空5510航班89年虹橋空難調查始末
    ,全面接手事故的調查工作。進一步的勘查只能等待飛機從周家浜裡打撈後拆卸後才能進行。機場天氣預報記錄顯示:當天虹橋機場15時整的天氣實況為:風向20°,風速每秒4米,能見度大於10千米,6個淡積云云高480米,1個濃積云云高500米,場溫32℃、場壓754.3毫米汞柱。16時整天氣實況為:風向50°,風速每秒6米,能見度大於10千米,6個淡積云云高480米,1個積雨云云高1500米,場溫30℃、場壓754.6毫米汞柱。塔臺通報給機組的天氣信息為風向20°、風速每秒3米。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我們為什麼要做深海探索?
    1960年,經過改進的「的裡雅斯特號」承載兩個人深潛到馬裡亞納海溝的10916米處,停留了20分鐘,一舉打破深潛的最高紀錄。由於六十年代固體浮力材料的出現,美國的阿爾文號、法國鸚鵡螺號、俄羅斯和平一號和二號、日本深海6500等陸續製造出來,這些潛水器被稱為是第二代載人潛水器。
  • 鐵達尼號1985年被發現,為何一直不打撈?專家:碰都別想碰
    該船長269.06米、寬28.59米,排水量超過5萬噸,可載人3500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客運船隻,曾經被譽為「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蹟」。人,僅有333具遺體被打撈上來,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海難事故。原因是沉沒船隻的位置在海水四千米以下,而且船身重量巨大,本身就會給打撈工作造成很大的難度
  • 日本的深海探測機器人
    據日經BP社報導,日本的領海面積位居世界第6位,「資源」就隱藏在海洋的某個地方。用來尋找資源的是深海探測專用機器人。日本正在為躋身於未來能源大國著手準備。         2012年3月,一條消息震驚了海洋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