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美國國防部宣布,波音公司將為日本航空自衛隊的四架E-767預警機進行升級,該升級計劃將在美日兩國分別展開,於2023年12月23日前完成。日本航空自衛隊升級E-767可能與美國空軍升級E-3預警機的計劃有關,此前美國國防部於2月13日宣布將由波音公司為美國空軍的E-3預警機進行升級。考慮到E-3與E-767在系統上的共通性、以及美日兩國的預警機升級計劃都將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進行、項目截止時間點也比較接近,顯然日本空自有意搭上美國空軍升級預警機的「便車」。無獨有偶,6月26日,韓國國防項目推進委員會會議批准了增購預警機的項目,將從2021年起推進增購兩架預警機的計劃、並於2027年之前完成。
圖註:日本E-767預警機
目前,日本航空自衛隊和韓國空軍在預警機領域各有優劣。日本空自裝備預警機遠早於韓國空軍,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裝備了E-2C「鷹眼」和E-767。在E-767剛剛引進時,這種預警機在技術上相當領先,該機採用了E-3「望樓」的監視雷達和空中控制系統、但採用了波音767-200平臺,因此具有更好的工作環境。E-767在300海裡飛行半徑內的續航時間為13小時,其採用的AN/APY-1雷達可對320千米距離內目標進行360°環視監測,並且其包括雷達在內的全套預警指揮系統曾在海灣戰爭期間經受過實戰檢驗、證明確實可靠而高效,因此堪稱是顛覆東北亞空中安全形態的戰略性裝備。
與之相比,韓國空軍擁有預警機則要晚得多,直到2006年韓國空軍才下達了E-7A(也稱E-737)預警機的訂單,首架E-7A交付則要等到2011年。不過韓國空軍雖然裝備預警機時間較晚,其在技術水平方面卻要壓過日本空自一頭。由於採用波音737-700平臺,E-7A的續航能力不如E-767,但該機採用的「楔尾」雷達卻在遠比AN/APY-1更為先進。「楔尾」雷達採用相控陣天線,相比傳統的機械掃描雷達不需轉動天線、因此沒有掃描周期的限制。而在探測範圍方面,「楔尾」可探測600千米外的目標,在9000米高度巡航時最大探測距離甚至達到850千米,這一指標在當今大型預警機當中位居前列。因此,在預警機的質量方面,韓國空軍是名副其實的後來居上。
圖註:韓國E-7A預警機
但在預警機數量方面來說,韓國空軍的則要被日本空自甩下一截。日本航空自衛隊是目前裝備預警機數量最多的空中力量之一,除4架E-767外,還裝備有14架E-2C/D、並繼續訂購12架E-2D計劃完全替換現役的E-2C,這意味著即便韓國空軍增購的兩架預警機交付之後,日韓兩國的預警機數量也仍然將維持在3:1的水平。另一方面,日本也在彌補兩國預警機技術方面的差距。除升級E-767外,E-2D採用了AN/APY-9雷達,該雷達採用電子掃描和機械掃描結合的工作體制,對戰鬥機類目標的探測距離達到500千米,並且反幹擾和反雜波性能好。從綜合性能上來說,E-2D仍然不如E-7A,但數量上的優勢顯然已經可以彌補技術上的劣勢。
應該說,日韓兩國在預警機裝備方面的不同情況,與兩國空中力量的歷史狀況和發展模式關係很大。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時曾有一段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當時日本在國防經費方面相對充裕、同時又有面臨蘇聯空中力量威脅的現實情況,因此當時日本空自在裝備預警機問題上既有能力也有需求。雖然蘇聯解體導致日本面臨的安全形勢空前緩和,但日本在安全政策上的「積極化」和美日安全合作的加深,使得日本空自對預警機的需求並未呈現下降趨勢。而在機型選取上,日本空自採用的E-767與E-2的「高低搭配」也能夠兼顧日常巡邏任務和高強度戰備,算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裝備模式。
圖註:E-2C預警機
而相比之下,韓國空軍裝備預警機則多少有一些非理性的因素。長期以來,韓國在軍事建設上一直視日本為競爭對手。應該承認,由於美國與日韓兩國間的安全關係,這種競爭關係並非源於客觀上的需求,相反非理性因素的比重較大。因此,韓國軍隊在很多裝備建設領域呈現「數量上與同類日本自衛隊裝備持平、在技術上要領先」的狀況。E-7A從性能上來說確實是很符合韓國空軍需求的裝備,其優異的目標探測和空情管制能力對面臨較大空中安全壓力的韓國來說大有裨益。然而,如前文所述,E-2D同樣是一種性能不錯的預警機,在韓國採購E-7A時也已經成熟,該機不但也能夠滿足韓國空軍的需求,且價格相對便宜,只不過該機已經是日本空自現役裝備、同時無法完全超越E-767。由此,也就不難理解韓國空軍為什麼要購買E-7A了。
圖註:E-2D預警機
按照韓國國防採辦項目局官員的說法,韓國空軍增購預警機的目的在於應對鄰國的安全威脅、儘量避免對周邊空域出現監視真空。這一說法頗為值得玩味,以韓國面臨的安全環境來看,由於半島南北的空中力量對比極不平衡,甚至可以說北方的空中力量聊勝於無,因此韓國面臨的最主要的安全威脅方向上,反而沒有太大的空情壓力。而日韓兩國間雖然偶爾因領土爭端、海上執法衝突等問題產生空中對峙,但兩國軍用飛機在未告知對方情況下深入對方領空或專屬經濟區情況很少,因此韓國空軍在東、北方向的空中壓力不大,目前的預警機足以應對這兩個方向上的任務。但在西、南方向上,韓國空軍直接與同樣裝備大型預警機、且作戰飛機質量和數量足以壓制韓國空軍的對手正面較量,此時預警機數量不足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了,這正是韓國決定增購預警機的原因。
同樣,日本空自的預警機針對朝鮮半島的任務較少,而針對東海、黃海方向上的任務較多。因此,目前日韓之間的預警機發展較量,呈現了一種十分奇怪的局面:韓國將日本視為競爭對手、希望能夠在技術上領先,但日本卻並未實際應對韓國的挑戰這反映了日韓兩國在安全問題上呈現的某種困境。但必須承認的是,兩國之間的預警機發展較量確實存在一些非理性因素,特別是韓國空軍在這個問題上更加嚴重,這或許會對東北亞的空中安全局勢產生一些特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