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動物博物館破解動物密碼 藍鯨骨架鎮館

2020-11-22 搜狐網

  用「十年建一館」來形容國家動物博物館,一點也不誇張。而當觀眾流連在展廳,才發覺長期的籌備和建設是如此的必要。全國各地製作、收集的珍貴標本,有條不紊地布置在十個展廳內。逐一參觀時,才會發現這裡又不僅僅是簡單的展品陳列。許多展品都結合生存狀態,布置在模擬的環境中,聲、光、電的利用更是惟妙惟肖。看那蔚藍的海天一色,聽那澎湃的海濤,裡面夾雜著海鳥的歡叫;緩緩遊弋的海星和水母,在藍紫色的燈光下顯得無比妖嬈;藏羚羊視線的遠處,是青藏鐵路呼嘯而來的列車……為了更清楚更真切地展示標本,國家動物博物館還成比例放大展品並同時對比真實展品,甚至還展出了許多活體動物。

炎炎的夏天裡,孩子們睜著好奇的眼睛,辨別著不認識的動物,洞悉著自然界的秘密,這動物的世界仿佛變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鎮館之寶——藍鯨骨架模型

  步入國家動物博物館,拾級而下,抬頭會發現,一具長達24米的藍鯨骨架模型凌空飛架。藍鯨是鬚鯨中最大的一種,是在地球上生活的最大動物。最大的藍鯨有多重還不確定。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的科學家測量到的最長的鯨長度為29.9米,大概和波音737或三輛雙層公交車一樣長。藍鯨的頭非常大,舌頭上能站50個人。它的心臟和小汽車一樣大。嬰兒可以爬過它的動脈,剛生下的藍鯨幼崽,比一頭成年象還要重。在其生命的頭七個月,幼鯨每天要喝400升母乳。幼鯨的生長速度很快,體重每24小時增加90公斤。

  藍鯨和其他種類的鯨不同,其他種類顯得矮壯,而藍鯨身體則是長椎狀,看起來像被拉長。頭平呈U形,從上嘴唇到背部氣孔有明顯的脊型突起,嘴巴前端鯨鬚板密集,大約300個鯨鬚板(大概1米長)懸於上顎,深入口中約半米。60-90個凹槽(稱為腹褶)沿喉部平行於身體。這些皺褶用於大量吞食後排出海水。藍鯨通常捕食它能找到的最密集的磷蝦群,這意味著藍鯨白天需要在深水(超過100米)覓食,夜晚才能到水面覓食。

  覓食過程中藍鯨的潛水時間一般為10分鐘。潛水20分鐘並不稀奇,最長的潛水時間記錄是36分鐘(西爾斯,1998年)。藍鯨捕食的過程中一次吞入大群的磷蝦,同時吞入大量的海水。然後擠壓腹腔和舌頭,將海水經鯨鬚板擠出。當口中海水排出乾淨後,藍鯨吞下剩下的不能穿過鯨鬚板的磷蝦。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聲的動物。藍鯨在與夥伴聯絡時使用一種低頻率、震耳欲聾的聲音。這種聲音有時能超過180分貝,比站在跑道上聽到的噴氣式飛機起飛時發出的聲音還要大,靈敏的儀器曾在80千米以外探測到藍鯨的聲音。但人類可能無法體會到藍鯨是聲音最大的動物。

  藍鯨在分類學上隸屬於哺乳綱、鯨目、長鬚鯨科、長鬚鯨屬。由於多年來世界各國在各大海洋中競相獵捕,現在體長在25米以上的藍鯨已經很少見了。另外,磷蝦的大量捕撈,也使藍鯨的覓食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據統計,半個世紀以前,全世界的藍鯨大約還有30萬隻之多,到1974年尚有25000隻,而現在僅剩有大約2000隻了。儘管自1932年以來,國際上就已經對每年捕殺藍鯨的數量作了限制,但是這種世界上最大動物的前景仍然十分危險!

  ■南、北緯30度間的神秘客——布氏鯨

  在藍鯨骨架的下方,是一隻布氏鯨。幾隻小鯨跟著大鯨,神態安逸,仿佛遊弋於廣袤的海洋。

  布氏鯨特徵是從氣孔到喙端有三條隆脊,全身暗灰色,腹部較白,鯨鬚板片粗糙呈深藍灰色。布氏鯨出生約4米長,成體約15.5米,雌體較大,體重20至25噸。其經常單獨一隻或小群出現,雌性每兩年生產一次,懷孕期約一年,北半球族群多在秋天生產。通常外海的布氏鯨比沿岸的布氏鯨體型大,疤痕較多,鯨鬚也較長、較寬。現今對布氏鯨所知仍不多,只知其會好奇接近船隻,跟著船隻打轉或在一旁遊行,有時會躍身擊浪。攝食時,有突然改變方向的典型行為,遊泳方式常讓人誤以為是大型海豚而非鯨魚。布氏鯨常出現在南、北緯40度之間,且有可能擴及有暖流經過的高緯度地區。布氏鯨喜好20℃以上的水溫,因此南、北緯30度間的熱帶及亞熱帶最常見,且常集中在某些特定地點,如日本、南非、斯裡蘭卡及西澳等外海。南極蝦是布氏鯨重要的食物來源,但其更愛吃魚類。

  ■提議中的國蝶——金斑喙鳳蝶

  金斑喙鳳蝶是中國的特有物種,極為罕見,僅分布於海南、廣東、福建、廣西等少數地區。金斑喙鳳蝶體長30毫米左右,兩翅展開有110毫米以上,是一種大型鳳蝶。它的翅上鱗粉閃爍著幽幽綠光。前翅上各有一條弧形金綠色的斑帶;後翅中央有幾塊金黃色的斑塊,後緣有月牙形的金黃斑,後翅的尾狀突出細長,末端一小截顏色金黃。此蝶即因此而得名,並聞名於世。

  金斑喙鳳蝶雌雄異型。雄蝶體、翅呈翠綠色,底色黑褐色。前翅有一條黑色斜帶,此帶以內區域色濃,以外區域色淡。外緣有兩條平行的黑帶。後翅外緣齒狀,有翠綠色月牙形斑紋,在月牙形斑紋內側有相應的金黃色斑紋。雌翅無金綠色,後翅五邊形大斑色白,尾突細長。

  金斑喙鳳蝶常飛翔在林間的高空,也時而停在花叢間,其姿態優美,猶如華麗高貴、光彩照人的「貴婦人」,因此人們稱它為「蝶中皇后」。

  長期以來,金斑喙鳳蝶一直被世界上的蝴蝶專家譽為「夢幻中的蝴蝶」。該蝶為中國特有種,珍貴而稀少(野外生存數量遠遠少於大熊貓),是唯一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蝴蝶。很多專家提議作為中國的國蝶。

  ■食素隱士——秦嶺四寶

  秦嶺四寶,即秦嶺大熊貓、秦嶺羚牛、川金絲猴、朱䴉。它們全是食素隱士。

  大熊貓

  大熊貓是一種有著獨特黑白相間毛色的活潑動物。秦嶺大熊貓已被認定為是大熊貓的一個亞種。

  化石顯示,大熊貓祖先出現在2~3百萬年前的洪積紀早期。距今幾十萬年前是大熊貓的極盛時期,它屬於劍齒象古生物群,大熊貓的棲息地曾覆蓋了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北達北京,南至緬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溫帶或亞熱帶森林發現。後來同期的動物相繼滅絕,大熊貓卻孑遺至今,並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徵,所以,有很多科學價值,因而被譽為「活化石」,中國把它譽為「國寶」。

  羚牛

  每當夏天來到的時候,秦嶺的高海拔地區,正是一片花的海洋。金背杜鵑在高大的冷杉樹下競相怒放,高山繡線菊像盆景一樣擺放得嚴嚴實實,許多各色不知名的小花將山頂草甸繡得花團錦簇。然而,這裡真正的主人,並不是偶爾涉足來此的人類,而是長期生活在這裡的秦嶺羚牛。

  羚牛並不是牛,它居於牛科羊亞科,分類上近於寒帶羚羊,是大型食草動物,也是世界上公認的珍貴動物之一,在我國被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因它體形粗壯如牛,長2.1米,約重300公斤,活像一頭小水牛,而頭小尾短,又像羚羊,它叫聲似羊,但性情粗暴又如牛,故名羚牛。它生有一對似牛的角,角從頭部長出後突然翻轉向外側伸出,然後折向後方,角尖向內,呈扭曲狀,故又稱扭角羚。

  當看到其他動物與群牛距離適當遠時,成年牛會逃離,當其他牛群突然在一定近距離內出現時,成年羚牛則是警示,似乎以示威方式保護自己和身邊的幼仔。當「父母」用噴鼻、怒視等方式試圖嚇退對方時,羚牛幼仔卻傻傻地盯著看,似乎毫無表情。

  朱䴉

  朱䴉,也叫朱鷺,現代鳳凰一般的奇鳥,被譽為東方寶石。被世界鳥類協會列為「國際保護鳥」。

  朱䴉全長79釐米左右,體重約1.8千克。雌雄羽色相近,體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紅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初級飛羽基部粉紅色較濃。嘴細長而末端下彎,長約18釐米,黑褐色具紅端。腿長約9釐米,朱紅色。朱䴉一身羽毛潔白如雪,兩個翅膀的下側和圓形尾羽的一部分卻閃耀著朱紅色的光輝,顯得淡雅而美麗。由於朱䴉的性格溫順,我國民間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徵,稱為「吉祥之鳥」。

  金絲猴

  金絲猴,與大熊貓齊名的珍稀動物。人們常說的金絲猴,既川金絲猴。1958年,西北大學和陝西省外貿局畜產公司在秦嶺發現金絲猴。目前,僅有少數國家的動物園借展過金絲猴。金絲猴在陝西省僅分布於秦嶺山區,數量約3000隻。金絲猴以植物為主要食物。春季,多取食幼芽、花蕾等;夏季,取食幼嫩枝葉等;秋季則喜食各種鮮果,如橡籽、茅慄、松籽、野核桃等,也吃嫩枝的皮;冬季,是金絲猴「缺吃受凍」的時期,它們以幼樹樹皮、芽苞、松蘿(苔蘚和地衣等)充飢。當高山樹幹結冰時,猴群下移到海拔1500m左右,避寒覓食。

  金絲猴過著典型的群居性家族生活,其種群結構像一個家庭,並由很多家庭構成-個家族社會。每群金絲猴,少則30至50隻,多則300餘只,一群之中,老、中、青、幼均有。不論群體大小,每個群體中還有若干個家族群,每一個族群內有一隻(視群體大小而不等)近似猴王的壯年雄猴擔任「哨猴」之任。亦稱「警衛猴」。其職責為保護整個群體的安全。不論活動或休息,它們都散布在周圍和較高處警戒,當發現有人或敵害靠近時,會立刻發出「呼哈-呼哈」的報警叫聲。這時眾猴會跟著叫起來,此呼彼應,迅速逃離。

  ■媒體明星——白冠長尾雉

  步入鳥類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隻一身錦裝的大型鳥類標本。這是以優美身姿頻頻亮相於媒體的白冠長尾雉。戲曲服裝上配的翎子,用的就是這種鳥尾部的羽毛。

  白冠長尾雉體形似家雞,而具長尾。雄雉全長約1.5米,頭頂白,頸亦白,自額貫眼以至後頸,圍以一圈黑邊,眼下另有一塊小白斑。上體大都棕黃,兩翅黑褐,雜以白和棕黃色。尾羽20枚,其中央兩對特長,呈銀白色,並具一系列黑慄相間的橫斑。喉和胸間橫貫以黑帶;胸與兩脅白而雜以黑斑,並具慄色寬闊羽緣。雌雉羽色不如雄雉豔麗;尾短,僅及雄雉的1/3;上體呈慄、棕灰與黑色的斑雜狀;中央尾羽灰褐,隱約有慄褐綴黑的橫斑;胸與兩脅均慄色,而羽端雜以棕灰和白色;腹以下淡慄棕色。

  白冠長尾雉棲息在海拔500-2000米山地闊葉林及針闊葉混交林內,尤喜在山谷地帶針葉樹較多的林區生活,常見於長滿樹木的懸崖陡壁下的山谷中,冬季常成群活動。白冠長尾雉飛行力比一般雉類要強,速度快而持久,利用它特別長的尾羽轉動和擴張,能在飛行時驟然停止,並垂直向下急降。它的叫聲低沉而細,在發情時常發出「咕咕咕,咕咕咕,嘖嘖嘖嘖咕……」的叫聲,在受驚時則發出「歸歸歸歸……」或者「呼呼呼呼夾夾夾夾……」的叫聲。

  白冠長尾雉以雜食為主,以植物性食物如樹果、樹葉、野草為主要食物。嗜食袍櫟堅果、茅慄堅果、胡頹子果實、胡枝子莢果和袍櫟樹的嫩葉以及一些草種等。繁殖季節的食性成分中,有蚱蜢、夜蛾幼蟲、蛹、繭等動物性食物。在地上營巢,一般多在草堆邊用爪挖一淺坑,略墊以枯草、幹枝葉及鳥羽等。

  ■可怕的毒蛛——穴居狼蛛標本及活體展品

  穴居狼蛛,屬蜘蛛目、狼蛛科、狼蛛屬,是一種大型劇毒蜘蛛。喜歡生活在洞穴中,是少有的不織網的蜘蛛,在長期廢舊的房子易發現這種狼蛛。穴居狼蛛是國內一種大型的狼蛛,和有些捕鳥蛛的體形不相上下,性情適中,算比較溫順的蜘蛛。

  穴居狼蛛多生活在森林、草原、荒漠、半荒漠地帶,在農田、山坡也時有發現。築穴而居,洞口圓形或橢圓形,直徑2~3cm,洞深20~40cm,深者可達60cm。常在夜間出獵,採用直接襲擊法捕食各類昆蟲。母蛛於5-7月產卵繁殖,卵袋略呈橢圓形,形似大花生仁,灰白色,由兩片構成。據對25例卵袋測量統計,平均每袋含卵379.9粒卵色黃,孵化期20天左右。小蛛孵出後即爬上母蛛腹背,母蛛攜帶小蛛約10天,在此期間小蛛可離開母體飲水或採食母蛛食剩的昆蟲或碎屑,此後逐漸離開母體獨立生活。一隻母蛛一年可做2~3個卵袋。母蛛壽命2~3年。

  ■高原精靈——藏羚羊與青藏鐵路

  可可西裡位於青海省西部青、新、藏三省區交界處。這裡是世界上僅存的古老、原始而又完整的生態環境之一。這片人跡罕至的青色山脈,是藏羚羊的樂園。每年6月,成群結隊的藏羚羊翻過崑崙山山脈和一道道冰河,歷經艱險,在雪後初霽的地平線上湧出。它們身材矯健,奔跑如飛,被稱為「高原精靈」。

  藏羚羊渾身是寶,其纖細柔軟的絨纖維被稱為「軟黃金」,用藏羚絨製成的「沙圖什」披肩在國際非法貿易中十分走俏,「高原精靈」因此遭到瘋狂屠殺。2003年「5·9」特大武裝盜獵藏羚羊案的血腥場面,保護區管理局的隊員們至今不能忘懷。在一個盜獵團夥的巢穴,藏羚羊屍橫遍野,母藏羚羊已經被剝皮,腹內的小羊被遺棄在雪地上,藏羚羊的鮮血將從此流過的小河染成鮮紅色……加上母羊腹內的胎兒,被非法獵殺的藏羚羊達到一千多隻。

  藏羚羊的活動很複雜,某些藏羚羊會長期居住一地,還有一些有遷徙習慣。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動模式不同。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們的雌性後代每年從冬季交配地到夏季產羔地遷徙。年輕雄性藏羚羊會離開群落,同其它年輕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終形成一個混合群落。

  藏羚羊生存的地區東西相跨1600公裡,季節性遷徙是它們重要的生態特徵。因為母羚羊的產羔地主要在烏蘭烏拉湖、卓乃湖、可可西裡湖、太陽湖等地,每年4月底,公母羚羊開始分群而居,未滿一歲的公仔也會和母羚羊分開,到五六月,母羚羊與它的雌仔遷徙前往產羔地產子,然後母羚羊又率幼子原路返回,完成一次遷徙過程。

  青藏鐵路為了保護有遷徙習慣的藏羚羊,沿線專門修建了33處供藏羚羊、野犛牛等野生動物遷徙穿行的通道。國家動物博物館特設一個展位,用珍貴的藏羚羊標本再現了遷徙中的藏羚羊通過青藏鐵路的情景,向人們展示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畫卷。(李倩)

相關焦點

  • 國家動物博物館第34期科普講堂預告:馬達加斯加的珍寶—狐猴
    【主要內容】馬達加斯加,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只是一部電影的名字,但對於愛好野生動物和生態旅遊的人來說,這卻是一生中不可不去的生命博物館之一!這座有世界第四大島之稱的島國位於非洲東南部的印度洋上,簡稱「馬島」,是享有盛譽的野生動物天堂,其中最為獨特而著名的物種就是狐猴。
  • 大慶博物館史前動物化石的視覺盛宴(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原標題:史前動物化石的視覺盛宴(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大慶博物館鎮館之寶,觀眾卻可以探尋到東北第四紀的奧秘——在這裡,豐富的館藏化石無聲地訴說著往昔的故事;別出心裁的布展,將一幅關於東北第四紀自然、動物與人的多彩圖景,漸次鋪陳開去……2017年,大慶博物館因極富特色的東北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收藏、陳列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 來這裡感受動物別樣的美
    【走進自然科學博物館】進入國家動物博物館,一頭懸浮在空中的巨大的藍鯨骨架就撞進眼中,讓人忍不住發出一聲驚嘆。國家動物博物館坐落於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中國科學院奧運科技園區,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 預告:國家動物博物館第111期科普講堂《冰雪世界裡的動物伊甸園》
    他於本月15日將做客國家動物博物館,為小朋友們講述動物們在北極的生活。世界上亙古體型最大的動物到冰海裡去幹什麼?在哪兒能找到最像大熊貓的鹿?肥胖笨拙的松雞是怎樣在遠離大陸的極地小島上定居的?世界上最貴的被子是哪一床?真的有冰海小精靈嗎?
  • 科學家首次測量到地球上最大的動物 - 藍鯨的脈搏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生物學家首次成功地藉助固定在動物身上的傳感器測試了地球上最大的動物——藍鯨的心臟收縮頻率。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院學報》雜誌上。據之前推測,通常藍鯨的心跳頻率是1分鐘5至20次,但是藍鯨真實的脈搏卻一直沒被測量過。
  • 這個博物館有點「汙」,裡面都是動物的丁丁
    但是,千萬不要忘記把冰島陽具博物館也加入到你的行程計劃中。據其網站顯示,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博物館」,它展示了生活在冰島這個國家中的所有哺乳動物的陰莖。冰島陽具博物館位於雷克雅未克的市中心,面積雖小,但展出的陰莖有200多件,包括來自於冰島的陸生和海洋哺乳動物的陰莖(當然,也包括人類),還有少數的外國物種和民間傳說中的物種展出的理由是……沒有理由不讓大家一起欣賞這絕代風華。
  • 中科院生物標本館2012年度工作會議在動物所召開
    中國科學院生物標本館(博物館)2012年度工作會議於12月21日在動物研究所召開。專家組成員洪德元院士、莊文穎院士、王貴海研究員、佟鳳勤研究員、黃大衛研究員、丁文軍教授、李良千研究員,院生物局副局長蘇榮輝,動物所副所長魏輔文以及來自全院18個生物標本館(博物館)代表出席了會議。
  • 比藍鯨更巨大的動物有哪些?
    藍鯨被公認為是現存已知最大的動物,但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卻不是藍鯨,不過它們已經滅絕,人們只能依靠化石來推斷它們的體重和外形。但是它們無法與藍鯨相比,藍鯨更一度被公認為是已被證實的有史以來最大的動物。
  • 國家動物博物館科普講堂第51期預告:重新發現達爾文與
    美國堪薩斯大學自然歷史博物館館員兼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系教授苗德歲將以風趣、邏輯縝密的語言,輔助以大量翔實的老照片,從達爾文的生平經歷,講到進化論學說的形成及創立過程,同時介紹華萊士、赫胥黎等多位與達爾文生平有重要影響的科學家,並且,苗教授將結合他所翻譯的新版《物種起源》,為人們對《物種起源》一直以來存在的誤讀進行糾正與解答——重新發現達爾文與《物種起源》之旅就要啟程。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揭秘古埃及密碼,這才是真正的象形字!
    直至1799年,「古埃及文字密碼」羅塞塔石碑才被一個法軍上尉發現。 問題來了,被法軍發現的羅塞塔石碑,為何會成為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三寶之一呢? 在最後的埃及神廟祭司們被時光湮沒之後,時隔千年,古埃及象形文字終於被破譯,這塊碑也因此成為世界四大名碑之一,和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墨西哥國家博物館的阿茲特克授時碑、羅浮宮的摩押碑並稱。
  • 昆明動物博物館新增「楊氏雙櫛行軍蟻」模式標本
    昆明動物博物館新增「楊氏雙櫛行軍蟻」模式標本 2016-04-14 昆明動物研究所 【字體:  該種副模標本共14號,其他副模標本分別存放在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舊金山加州科學院、德國達姆施塔特Hessisches 博物館、美國哈佛大學比較動物學博物館、瑞士日內瓦自然歷史博物館、瑞士巴塞爾自然歷史博物館、印度旁遮普大學帕蒂亞拉螞蟻標本館、日本鹿兒島大學SKY標本館和泰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
  • 動物多樣性的寶庫——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
    從著名的北京動物園向北約13公裡,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坐落著一座低調但充滿「內涵」的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是集科研、標本收藏與科普為一體的國家級學術機構,有著與其名稱相匹配的「殿堂級」地位——亞洲最大的動物專業博物館。從毫米大小的蝨子到12米長的布氏鯨,博物館館藏動物標本超過890萬號,其中對外展出的就有6500餘件。
  • 國家動物博物館:寓教於樂,情趣無比
    它就是位於北京朝陽區奧運村內的國家動物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佔地面積7300平方米,是我國乃至亞洲最大的一個以動物標本收藏和展示的博物館。 國家動物博物館面積非常大,分上下三層。除9個固定展廳可以參觀外,還有一個流動展廳及一個4D影視廳。九個固定展廳分別為昆蟲廳、蝴蝶廳、鳥類廳、海洋生物廳、獸類及瀕危動物廳等。
  • 【新華網】動物多樣性的寶庫——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
    而說到動物博物館,則顯得有些陌生。從著名的北京動物園向北約13公裡,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坐落著一座低調但充滿「內涵」的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  國家動物博物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是集科研、標本收藏與科普為一體的國家級學術機構,有著與其名稱相匹配的「殿堂級」地位——亞洲最大的動物專業博物館。
  • 走進亞洲最大動物博物館
    而說到動物博物館,則顯得有些陌生。從著名的北京動物園向北約13公裡,在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旁,坐落著一座低調但充滿「內涵」的博物館——國家動物博物館。  國家動物博物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是集科研、標本收藏與科普為一體的國家級學術機構,有著與其名稱相匹配的「殿堂級」地位——亞洲最大的動物專業博物館。
  • 除了藍鯨以外,世界上第二大的動物是啥?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那麼世界第二大的動物又是什麼呢?其實啊世界上第二大的動物還是一種鯨,它們的名字叫做長鬚鯨,雖然沒有藍鯨的體型那麼大,但是也是的的確確的龐然大物了。與藍鯨一樣長鬚鯨也是隸屬於鬚鯨亞目的。
  • 藍鯨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動物,那它有天敵嗎?
    連小孩子都知道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超長30 M,重達30噸的巨獸!藍鯨是地球上現存最大的動物,成年藍鯨體長超過30米,重150~180噸,它的主動脈甚至能容納一個小孩,心臟重半噸,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巨無霸。
  • 墨爾本博物館
    墨爾本博物館框架和玻璃幕牆將形制不同、功能各異的個體建築統合成一個整體,除了營造視覺上的效果,還為館內的公共空間擷取了更多的自然光。內部共分為澳洲歷史館,植物館,兒童館,原住民藝術館,科技館,人類生命起源館,動物館,未來館等,另外還有世界上最大銀幕的電影院IMAX。它造型極富現代感,與墨爾本皇家展覽館的古典風格形成強烈的對比。
  • 藍鯨是個頭最大的動物,其實也是聲音最大的動物,發聲比飛機還大
    要說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藍鯨。個頭大一點的藍鯨體長可達到33米左右,重量達到180多噸。這樣的體重相當於二十多頭非洲象,也相當於兩千多個人的體重。而且藍鯨不僅是世界上體型最龐大的動物,它所發出來的聲音也是世界上動物發出來最大聲的,甚至比飛機的聲音還要大。
  • 海洋動物誰最長?36.6米稱王 藍鯨弱爆了
    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和抹香鯨(Physeter macrocephalus)緊隨其後,分別長達33米、24米。而常被傳為「最大頭足動物」的大王酸漿魷(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雖然重達495公斤,但其4.2米的體長比起12米的巨烏賊(Architeuthis dux)要遜色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