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掀起漢語熱 學生:學漢語是為拿到一塊招牌

2020-11-29 海外網

  海外網1月9日電 據《歐洲時報》報導,越來越多的德國學校開漢語課。課程是怎麼設置的?學生們究竟為什麼要學這樣的一門外語呢?記者走訪了波恩的海爾姆霍爾茨(Helmholtz-Gymnasium)中學。

12時40分。第六節課的鐘聲響起。A218教室。今天的第二節漢語課開始了。女教師沈勇站在黑板前,向學生們解釋小品詞「把」。12年級的學生們專心聽講。

這一語法新現象讓13名學生中的大多數都還感覺困難。沈老師使用拼音,用一個例句,解釋造句結構。她說,「最難的地方就是漢字。因為我們高中三年學的語法不是特別難」。大多數時間裡,她都說漢語,只是有時換用德語。

自2009年起開設漢語以來,沈老師就在中學任教了。她回憶道,「那時還沒有師範中文專業」 。在經培訓、任海爾姆霍爾茨中學漢語教師以前,她只是業餘教授漢語。

          

海爾姆霍爾茨中學12年級中文班。

波恩有兩所學校開設漢語課,海爾姆霍爾茨是其中一所。波恩所在的北威州目前共有20多所學校開漢語課。在波恩,學生們可以在高中階段選修漢語,甚至可以作為畢業考科目。學習3年後,學生們應達到A2-B1的語言水平。除上課外,沈老師還向學生們提供幫助,作通過HSK(漢語水平考試)的準備。

一些年輕人覺得漢語課非常重要。為此,在高中階段轉學到海爾姆霍爾茨中學來。其中還有中國血統的德國人。白曉芬也轉到了海爾姆霍爾茨中學。看來,她覺得課程挺輕鬆。這一點都不奇怪。畢竟,在轉學前,她已在上海的一個中學上過一年課。

她嫻熟地用漢語說:「小時候我爸爸經常去中國出差, 所以我對那個國家,對那邊的人特別感興趣。」

同學比約恩·布蘭登堡(Björn Brandenburg)也很明白,為什麼要選修漢語:「因為中國是一個正在上升的經濟強國,學漢語怎麼都值得——也是為拿到一塊招牌」。要在漢語和西班牙語之間作選擇,他一點都不感到困難。另外,可能有參加交流項目的機會,他認為這很重要。

每隔兩年,海爾姆霍爾茨中學都會組織漢語學生去中國度復活節假期。德國學生第一周在馬鞍山的合作學校度過;第二週遊覽其它中國城市,比如上海。旅遊照片和合作學校學生們的書法習作裝飾著教室。

組織並陪同旅遊的沈老師表示,中國早餐和缺乏暖氣裝備尤其讓德國孩子們感覺不適。不過她強調,儘管這樣,「學生們都很快活」。

比約恩和曉芬都很清楚,一次旅遊是不夠的。曉芬已經有一個明確的未來計劃。她微笑著說:「我以後想在中國生活。」

責編:李瑞辰、樊小菲

31229956,.德國掀起漢語熱 學生:學漢語是為拿到一塊招牌,.2018-01-09 08:51:56,.204266,.李瑞辰、樊小菲

相關焦點

  • 該國掀起「漢語熱」,小學生課本中添加漢語拼音,網友:防微杜漸
    一些去韓國遊玩的中國遊客發現,韓國掀起了「漢語熱」,他們不僅僅是學習中國的語言,而且在小學生的課本上添加了漢語拼音,從小就培養韓國的小朋友學習中文。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大國,中國的文化蘊含著很多的內涵。韓國學習中國的漢字文化,將中國的文化帶回自己的國家,在與本國的文化結合在一起,才有了韓國本土的特色文化。
  • 德媒:德國學生為何學漢語?有學生答「簡單」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如今,越來越多的德國學校開始開設漢語課,德國學生高中畢業時,可以選擇漢語作為高考外語科目。那麼,這些中文課程是怎麼設置的?學生們究竟為什麼要學這樣的一門外語呢? 近日,有德國記者再次走訪了波恩的海爾姆霍爾茨中學(Helmholtz-Gymnasium),該校自2009年開設漢語課程,兩年後將漢語加入到本校的高考外語科目,每年都有學生選擇。 說到中文語法,你聽說過「把」是「小品詞」嗎?這一語法新現象甚至讓13名學生中的大多數感覺困難。
  • 漢語熱席捲德國 超過300所中小學開設中文課程
    萊比錫孔院的建立,大大拉近了這座德國名城與遙遠中國的距離。10年前德國掀起的「中國熱」仍在升溫2008年,萊比錫孔院由萊比錫大學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成立。託馬斯·洛特靈從那時起就在孔院工作,如今他是孔院的執行院長,胸前的名牌上印著大大的中國名字:嶽拓。
  • 德國課堂掀中文熱 「中國迷」稱想到中國生活
    中新網1月10日電 據法國歐洲時報網報導,越來越多的德國學校開漢語課。課程是怎麼設置的?學生們究竟為什麼要學這樣的一門外語呢?記者走訪了波恩的海爾姆霍爾茨(Helmholtz-Gymnasium)中學。有「中國迷」表示,今後打算到中國學習和生活。  波恩有兩所學校開設漢語課,海爾姆霍爾茨是其中一所。波恩所在的北威州目前共有20多所學校開漢語課。
  • 人民日報:漢語熱風靡全球 體現外界對中國看好
    原標題:聆聽漢語講述的故事近日,歐洲首家中英雙語小學的開學引發媒體廣泛關注——來自歐洲、美國、南美等地的15名學生成為英國倫敦韋德雙語小學的第一批學生。未來該校將有一半課時接受中文授課,同時還將部分使用來自中國的教材。
  • 「漢語熱」在印度升溫 20所大學開設中文課
    印華中文學校從開班時僅有6名學生,到如今已在新德裡、孟買、古爾岡、浦那4個城市開設了18所分校,擁有30多名教師和1000餘名學員。幾年中快速發展壯大,印華中文學校成為印度「漢語熱」的一個縮影。阿西在德裡大學開設漢語初級班和高級班,初級班學員大部分是學生,高級班學員主要是公司職員,「因為與中國做生意,這方面有很強的需求」。除了漢語教學,阿西還兼職為印度政府和大企業做翻譯,說著他還找出為印度財政部長做翻譯時的照片給記者看。在印度古吉拉特邦寶鋼印度有限公司上班的車間主管哈爾斯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 外媒:土耳其掀起學中文熱 漢語教材在當地成「搶手貨」
    外媒稱,隨著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掌握中文的重要性,許多國家掀起了學習中文的熱潮。隨著到土耳其旅遊的中國遊客數量不斷增長,當地人學習中文的熱情日益高漲。據海外網早前報導,由於中資企業為柬埔寨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不少柬埔寨民眾開始熱衷於學習中文。當地人表示,會說中文的生意人,收入都比過去提高了近四成。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也與中國結緣,因為喜歡中國文化、飲食或是想交往中國朋友等而開始學中文。在歐洲國家中,西班牙學習中文的人數已突破4萬,參加漢語水平考試人數多年來保持歐洲第一。
  • 港媒:美精英階層熱衷讓孩子學漢語
    美國小朋友在學漢語(香港《南華早報》網站)  【延伸閱讀】港媒:美國基層學校推進「漢語熱」 讓孩子們沉浸在普通話中  參考消息網9月11日報導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9月8日刊登該報記者西莫內·麥卡錫的一篇報導,題為《美國基層學校讓孩子們沉浸在普通話中》,文章摘編如下:  2012
  • 【中國那些事兒】美媒:巴基斯坦興起漢語熱 中文成為通向美好生活...
    巴基斯坦國立現代語言大學,漢語教師內亞•納瓦茲(Nayyar Nawaz)的課堂上,17歲的薩利姆•阿巴斯坐在第一排中間座位認真聽講。圖片來源:NPR網站報導截圖中國日報網10月11日電 2015年,「中巴經濟走廊」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除了為巴基斯坦經濟發展帶來了項目和資金,還催生出「漢語熱」。
  • 漢語學習遇「內冷外熱」尷尬 國人學漢語熱情去哪了
    據統計,近幾年世界主要國家學習漢語人數正以每年50%甚至更快速度增長,漢語已成為國際上學習人數增長最快的語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全球漢語熱和中國熱的升溫。  江西農業大學南昌商學院謝文堃教授告訴記者,「孔子學院不是開設孔子思想課程的學校,而是以孔子之名在全世界推廣漢語,以傳播中國語言文化為基本任務的非盈利性社會公益機構。」
  • 孔子學院為全球渴望學習中文的學生提供了極佳的學習機會
    燦爛的中國文化吸引了眾多外國學者的關注,於是漸漸地一股「漢語熱」在世界各地悄然興起,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進入孔子學院學習中文。對於全球那些渴望學習中文的學生們來說,孔子學院為他們提供了極佳的學習機會,畢業於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國立東方學院中文專業的阿克巴爾·圖爾松博伊夫,上高中時曾在當地孔子學院學習過一段時間中文,並對中文產生了濃厚興趣。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還有最後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使用是為了更好地為本國民謀得發展與機遇。 三、謀發展為當務之急 作為漢語使用的主要國家中國在現如今已經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
  • 美國高中生的漢語試卷,第一題碾壓80%中國學生,可能學了假中文
    在學生階段,亙古不變的就是「語文」這一科目,對於中國學生來說,語文是我國國語,從考試科目當中就能看出語文的重要性。一直以來,語文一直都是「主科」的一部分,我國也非常注重學生的語文素養。但在前一段時間,有網友曬出一份美國高中生的漢語試卷,引發大家的熱議。
  • 世界最難學的語言是漢語,兩國將漢語作為官方使用,再引漢語熱
    如果非要說學習語言的困難性,那麼學漢語一定是難的,據統計,漢語被認為是全球最難學之一的語言。不過大家清楚的是,雖然漢語是使用最多人數的語言,甚至佔到了百分之二十,可是在我國並未有現在的發展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更多的國外人使用這種語言。那個時候的影響力是很差的,再加上本身語言難度高,是不被重視的很大原因。
  • 世界上女性最過剩的國家,男女比例1比10,目前國民正在苦學漢語
    拉脫維亞歷史上先後被沙俄,德國以及後來的蘇聯所佔領。後來隨著蘇聯解體後,拉脫維亞也分離了出來取得了獨立。1990年的時候,他們講國名正式改為拉脫維亞共和國並在次年宣布恢復獨立。拉脫維亞政局穩定,風景秀麗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旅遊勝地。
  • 經濟學人 | 為什麼學漢語的人越來越少了?
    經濟學人 | 為什麼學漢語的人越來越少了?精彩回顧:經濟學人 | 高考是擋在窮人面前的一堵牆嗎?
  • 全聚德一塊手寫的招牌掛100年,以前滿大街的招牌都好有個性!
    1950年代,舊時招牌,出自名家手筆,逛街如看書法展那時沒有電腦特效,滿大街掛著的都是手寫的招幌。一個老手藝人的名字,就是一塊金字招牌。某某藥店,某某飯莊,認準一個人的手藝,就是認準了這塊牌子。經過公有化的改造,我們很難在大陸上見到舊時招牌的境況。
  • 漢語真成了「中世紀的茅坑」?
    我大學學了英語、法語,自學過世界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日語,我的感覺是,世界上再沒有比漢語更科學、有嚴謹、更高效的語言了。可不知道為什麼,在全世界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熱切關注並出現了世界漢語熱的今天,把漢語當作母語的人卻在醜化漢語、排擠漢語,這難道不是忘祖麼?  鴉片戰爭後,國人把中國的落後歸咎於漢語文字上。瞿秋白說:「漢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齷齪最惡劣最混蛋的中世紀的茅坑。」
  • 如何幫助一年級學生學好漢語拼音
    學好漢語拼音的6個實用方法1、觀圖法。語文課本上由許多情景圖,如蘇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第一冊拼音單元第一課中,出現的畫面為農村一角。整個畫面涉及「 a」「o」「 e」三個單韻母。在此情境圖裡,阿姨的「阿」是提示「 a」的音,公雞喔喔啼的「喔」是提示「o」的音,池塘中遊動的鵝的「鵝」是提示「 e」的音,鵝的翅膀提示的是「 e」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