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綜合報導】如今,越來越多的德國學校開始開設漢語課,德國學生高中畢業時,可以選擇漢語作為高考外語科目。那麼,這些中文課程是怎麼設置的?學生們究竟為什麼要學這樣的一門外語呢?
近日,有德國記者再次走訪了波恩的海爾姆霍爾茨中學(Helmholtz-Gymnasium),該校自2009年開設漢語課程,兩年後將漢語加入到本校的高考外語科目,每年都有學生選擇。
說到中文語法,你聽說過「把」是「小品詞」嗎?這一語法新現象甚至讓13名學生中的大多數感覺困難。
但在同一家媒體此前的採訪中,也有學生認為中文「簡單」,「語法甚至比西班牙語還要容易」,也有學生認為「中國是一個正在上升的經濟強國,學漢語怎麼都值得」。
海爾姆霍爾茨中學12年級中文班(德媒圖)
德國高中畢業考試可以選考中文
據「德國之聲」7日消息,12時40分,第六節課的鐘聲響起。A218教室。今天的第二節漢語課開始了。女教師沈勇站在黑板前,向學生們解釋小品詞"把"(「小品詞」系德語中一類比較特殊的詞,它既有副詞的某些特徵,又具有介詞的詞形,觀察者網注)。12年級的學生們專心聽講。這一語法新現象讓13名學生中的大多數都還感覺困難。沈老師使用拼音,用一個例句,解釋造句結構。
她說,"最難的地方就是漢字。因為我們高中三年學的語法不是特別難" 。大多數時間裡,她都說漢語,只是有時換用德語。自2009年起開設漢語以來,沈老師就在中學任教了。
她回憶道,"那時侯還沒有那種師範中文專業" 。在經培訓、任海爾姆霍爾茨中學漢語教師以前,她只是業餘教授漢語。
資料圖:沈勇老師
該校自2009年開設漢語課程,兩年後將漢語加入到本校的高考外語科目,每年都有學生選擇。
任課老師沈勇介紹德國高中畢業考試中文考試的情況說:「作為德國高中畢業考試(Abitur)的科目,考生可以選擇筆試,也可以選擇口試。中文筆試持續約3小時,主要圍繞一篇200至300字的文章進行,共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類似閱讀理解題,考生需要對文章內容進行總結;第二個問題是針對文章的中心話題進行討論,考察考生的分析能力;第三個問題最難,需要考生對中德兩國的國情進行比較。」
沈勇曾在波恩大學任教,2009年起在黑爾姆霍爾茨文理高級中學(Helmholtz-Gymnasium)教授中文課。她說,是否選擇中文作為考試科目,學生們有充分的自主權利。「他們可以在參加畢業考試前的一年先試學,如果實在學不下來,他們還可以選擇其他科目。」
沈老師談到:「如果他們在大學繼續攻讀漢學專業的話,中學學的這些課甚至可以抵掉2個學期的課程。」
波恩有兩所學校開設漢語課,海爾姆霍爾茨是其中一所。波恩所在的北威州目前共有20多所學校開漢語課。
在波恩,學生們可以在高中階段選修漢語,甚至可以作為畢業考科目。學習3年後,學生們應達到A2-B1的語言水平。除上課外,沈老師還向學生們提供幫助,作通過HSK(漢語水平考試)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