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一塊手寫的招牌掛100年,以前滿大街的招牌都好有個性!

2021-01-12 東家APP

1950年代,舊時招牌,出自名家手筆,逛街如看書法展

那時沒有電腦特效,滿大街掛著的都是手寫的招幌。

一個老手藝人的名字,就是一塊金字招牌。

某某藥店,某某飯莊,認準一個人的手藝,就是認準了這塊牌子。

經過公有化的改造,我們很難在大陸上見到舊時招牌的境況。品牌的兼併,個體經營走向連鎖經營,固然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同時改變的,還有命名方式,「地區/小區+商店」的命名方式,也將那些驕傲十足的老牌子逼到了巷子深處。

招牌演化為具有功能實用意義的廣告位置。

馮唐在一次聊書法的時候就說起,你看到那些舊時招牌上的手寫字體,也許不會想起是某種書法體,卻讓人覺得溫暖,有回家的感覺,就是所謂的人氣。

01

酒旗是最初的招幌

「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貪杯的詩人,循著酒旗的招引,走向醉酒的誘惑。酒旗,是最早的招幌。

招幌,指的是招牌加幌子。招牌上寫有店鋪的名稱、字號,而幌子上會寫有店鋪裡出售的物品和服務項目,充斥著生動的細節。沒有報紙、電視的古時候,開門做生意的古人們,只能通過店鋪上掛的招幌來招攬顧客。

《金陵繁盛圖》局部

明代著名畫作《金陵繁盛圖》所描繪的滿目盛景中,五光十色的招幌格外醒目。藥鋪、茶莊、酒家、帽店、米局所懸掛的幌子有單字的、雙字的、四字的、六字幾種不同形式,直觀明了。

到了明清時期,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商業就更加發達了。北京的商鋪、字號也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招幌文化。

02

手寫招牌裡的人情味

民國時期街景

追溯到一個世紀前的民國時期,那時店鋪招牌卻是別出心裁,耐人尋味。

老北京有句順口溜:「看玩意上天橋,買東西到大柵欄。」 民國時期北京的大柵欄街,是北京的中心地段,全長不過兩百多米,卻是商賈雲集,招牌林立的地方,36家店鋪,幾乎每家都有一個關於招牌的故事。

19世紀20年代老北京人買年貨,街上的店招隨風飄揚

大街小巷上手寫的招牌,帶著不同人的風格,充滿人情味。寫得一手漂亮的字,是讀書人引以為豪的資本,名家或顯貴的墨跡,更被認為是商家的「鎮店之寶」。

知名的書畫店寶古齋的招牌,清光緒的老師翁同龢來題寫。老北京最有名氣的店全聚德,開店之初找了一位秀才為招牌題字,一塊招牌掛了100多年。

手寫招牌,是在清朝榜書基礎上演化而來的,以楷書為主。招牌字體始終要「肥一點,要有力」,才顯得沉穩,讓人看了舒服,流露出與時代相符的奮進朝氣和鏗鏘風骨。

永安堂藥店門前掛著兩個幌子上寫著:「永安堂遵古炮製飲片丸散膏丹;永安堂自運川廣雲貴生熟藥材。」

並不滿足在招牌上只寫經營項目和店鋪名號的人們,開始尋求別致的表達。

林語堂這樣觀察過:「北京的店鋪,過去都用八個字標明其特點。有的刻在匾上,有的用黑漆漆在店面兩旁的粉牆上,都非常貼切。『塵飛白雪,品重紅綾』,這是點心鋪。

『味珍雞蹠,香漬豚蹄』,是桂香村。煤鋪的門額上寫著『烏金墨玉,石火光恆』,很美。八面槽有一家『老娘』(接生婆)的門口寫的是:『輕車快馬,吉祥姥姥』,這是詩。 」

招牌曾經是店家著力經營的一小塊天地,既要言簡意賅,又要體現獨特之處。那時候,招牌上的文字,語言都那麼美。

03

街上的每塊幌子,都在和你打招呼

古代店鋪的創造性,還體現在形形色色的幌子上。

從前的招幌辨識度高,店家根據店鋪的經營風格,設計出種種活色生香的幌子,人在遠處就可以知道「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手巾店招幌是在鐵絲彎成的捲雲弓形幌架上搭放一條白布手巾,兩側加一紅一綠飾帶;氈子鋪幌子,是在氈片上下用一橫木固定,下系紅布幌墜,上寫字號名稱和「清水高氈」字樣。

酒店會在門口掛一個葫蘆形幌子,系上一塊紅布;茶館幌子是掛上幾塊木牌,上書毛尖、雨前、龍井、大方等字樣;出售各種菸葉的老煙鋪,則在門口掛一支巨大的菸袋。

幌子承載的信息還可以更多。

蠟燭店、襪店、鞭炮店的招幌

同樣是飯館,大飯莊與小飯鋪掛的幌子也不同。掛雙幌的是大飯莊,表示手藝高超,能包辦酒席;掛單幌的是小飯鋪,表示只經營簡單飯食,類似今天的快餐店。

店鋪把幌子掛出來,表明開始正式開始營業了。若是幌子收起來,「客官抱歉了,您下回再來吧。」

刀劍店

麵館

招幌裡隱藏著無數訊息,仿佛有好多人跟你說話,說著:『來我這邊、來我這邊。』」而傳達出「來我這邊」信息的,正是滿眼的招幌。

麻線店

軍事刀劍和馬鬃流蘇店鋪

從前的招幌,不止掛在自家門臉上,地面、街心、空中,都是店家的發揮空間。在一整條商業街上,從遠處看層層疊疊,字體繁多,形態各異,好不熱鬧,一直延伸到道路盡頭。

麵店

賣小手鏡子的店鋪

這些從建築立面向外懸挑、伸展或直接落地的招牌,始終處在人的視線範圍之內。往來的人們,不用仰頭或轉頭,由近及遠,整條街道的店招都能一覽無餘。

我要在哪裡吃飯,要去張家買米,李家買油,需要什麼東西,一目了然。那時人們對生活最本質的關心,全都攤在了外面。

04

制霸街頭的快印店美工款招牌

如果舊時的招牌是生猛的老虎,那麼到了今天,便只剩下乖巧賣萌的小貓和偶爾撒潑的野貓了。

招牌聲勢漸微。

大規模街道整治,新的街道裡面整齊劃一,舊的招牌全部連根剷除。招牌只能平貼於店外,不能懸於街道上,招牌的高度、方向、大小都被強制格式化。繁密的招牌所代表的,街道旺盛的生命力,卻也因此遭到政府管制。

手寫的招牌幾乎消失,退縮到零星小攤上偶爾一見。招牌不再是一個品牌的載體,需要選材精細,描金繪銀。它的功能也僅僅是一塊廣告位,為了在極為有限的空間中儘可能塞下菜名、手機號等實用信息。

缺乏品牌意識的店家,不再願意花心思琢磨。街邊快印店批量生產的招牌,開始統一霸佔了街道。

並且當中文書寫進入電腦時代之後,現代的電腦字庫之中,缺少一款具有民國氣息的楷書字體。招牌可選的字體就陷入了僵局,能拿得出手的只有黑體、宋體、楷體和仿宋四種簡體字字形。快印店的年輕美工只能在有限的字體列表中,單曲循環。

噴繪布、KT板,彩色點陣字燈片,低像素電子屏幕,現代招牌幾大巨頭,霸佔街道。再也見不著那個執大筆,在黑漆木板上,一筆一畫細細描摹招牌的身影。

走上街頭,我們有時候會發現,相鄰的店鋪甚至會使用同樣的字體。而當背景色被統一時,你簡直分不清楚,這一家到底賣的是餛燉,還是房子。

我們開始懷念上一個時代的招牌風景。

05

招牌的底子是生活

如今,臺灣、澳門等地的沿街騎樓,還留有招牌大展身手的空間。香港的街頭依然招牌林立。「名人夜總會」、「烈唇酒吧」、「百老匯海鮮酒家」,「鑽石皇宮桑拿」,琳琅滿目的招牌向街道大幅伸出,再也沒有比霓虹燈招牌更能代表香港的了。它提醒著你這是哪裡,背後生活著怎樣一群人,他們想要些什麼。

香港學者譚智恆寫道:「從前,五花八門的霓虹燈招牌,代表著獨立經營、風格迥異的個體小商戶,如今已漸漸被連鎖店與國際品牌取代。新的招牌往往是了無生趣的巨型噴畫廣告,上面滿是超寫實的人像與消費品,覆蓋著建築物的整堵外牆,在泛光燈照耀下,晝夜不分,沒留下半點想像空間。」

個性化設計的招幌,能夠表現一個城市的個性,看見不同的人是如何按照自己的需求去改造生活、表達自己。而當這一切轉向規範、完整漂亮時,它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就消失了。

曾經,招牌是城市的一種另類視覺語言。成千上萬的招牌擁抱著街道,以獨有的精緻古樸傳遞著各種訊息:每一塊牌子,都蘊含著人情的氣息。在這樣的街上,你的欲望和城市糾纏在一起。

舊時招牌的底色,是活色生香的生活。

相關焦點

  • 數字複製時代,手寫招牌價值何在?
    若岡伸也,一個在大學攻讀視覺設計的年輕人,也發現了小店招牌的魅力。和很多人關注的產品和店鋪歷史不同,他的著眼點在那些由經營店鋪的店主們手寫的招牌。在這個年代,大多數店鋪招牌字體都由專業設計師通過電腦程式設計,那些不那麼精緻,甚至有些粗糙的招牌,反而顯得更為有趣。若岡伸也一邊觀察和拍攝這些有趣的招牌,一邊把它們上傳到自己的博客「看板人」(http://kanbanman.jugem.jp/)。
  • 城市景觀|字體觀察:招牌備忘錄
    為了規範啤酒市場,1389 年,查理二世頒布法令:「凡販酒之商戶,須外懸標誌,無則禁售。」到了十六世紀,手寫的旅店招牌風行一時,密集到了妨礙交通的程度,為此巴黎和倫敦頒布法令,規定招牌只能平貼於店外,不能懸於街道。繁密的招牌代表了街道旺盛的生命力,卻也因此頻遭政府管制。
  • 北京老字號徵選英文招牌
    海內外賓客可點評     12日下午,記者在全聚德和平門店看到,全聚德的企業理念「全而無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被譯成「Moral,All,Together」,用三個詞概括了全、聚、仁,將Moral放在最前面體現「仁德至上」。
  • 為什麼國內的街道招牌,用的都是紅黃配?
    不僅國旗紅底黃星,國民大菜是西紅柿炒雞蛋,就連街道上餐館的招牌也不能例外。如果出門到大街上逛一圈,一定會發現街道上的店鋪絕大多數都是「紅黃配」。這是為什麼呢?下面這篇轉自微信公眾號「看你買」的文章《 番茄炒蛋配色的街頭招牌,在國內為何變成了一場審美瘟疫?》,將告訴你答案。 以下為原文: 中國街頭招牌醜,這大概是一個公認的事實。
  • 咖啡館竟取名「福爾摩莎」 帶殖民色彩招牌引眾怒
    本報廣西專訊「帶有濃厚殖民色彩、嚴重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福爾摩莎』(formosa)成了南寧市新竹路一家咖啡館的招牌。其重新開業的廣告,7月3日竟刊登在一家報紙的報眼上。」昨日,南寧一家銀行的王麗珍氣憤地向報社反映此事。  王麗珍女士說:「福爾摩莎」又譯為「福摩莎」,是荷蘭殖民主義者對臺灣的稱呼,帶有濃厚的殖民色彩。
  • 德國掀起漢語熱 學生:學漢語是為拿到一塊招牌
    這一語法新現象讓13名學生中的大多數都還感覺困難。沈老師使用拼音,用一個例句,解釋造句結構。她說,「最難的地方就是漢字。因為我們高中三年學的語法不是特別難」。大多數時間裡,她都說漢語,只是有時換用德語。自2009年起開設漢語以來,沈老師就在中學任教了。她回憶道,「那時還沒有師範中文專業」 。在經培訓、任海爾姆霍爾茨中學漢語教師以前,她只是業餘教授漢語。
  • 新樓盤底商掛滿Diior和GUGCI的招牌,招商還是侵權?
    這一招數出現的很早,2013年新華網就報導過新建成後的瀋陽奧體萬達廣場商鋪亂象。當時有員工對記者表示「商鋪招牌都是假的,為推廣招商弄的」。2016年這一現象還在發生。《北京晨報》那一年曝光過北京朝陽門橋附近一新商業樓盤的山寨一條街。Diior(原名為Dior)和GUGCI(原名為GUCCI)等品牌標識以假亂真,而附近還分布著30多家這樣的商鋪。該樓盤售樓處員工坦言,並未得到這些名店要入駐的消息,掛山寨招牌只因「這樣看起來更好看點兒」。
  • 店鋪招牌幾種經典顏色組合!
    按照廣告效果從優到次的順序,羅列了16種視覺效果最佳的招牌組合顏色,有客戶要做招牌糾結顏色時,就可以直接照著參考就可以了。但效果完全沒問題12棕底黃字古色古香,與環境相得益彰13白底紅字招牌堆在一起很有夜市夜晚的感覺
  • 門前一塊招牌,讓無數網友狂點讚:太暖了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而這家餐館卻掛出招牌宣布,如果你遇到困難,就可以來店裡免費吃飯。此舉引發廣大網友熱議。 受疫情觸動供應愛心套餐45歲的侯明清是安徽滁州人。1994年,他跟著舅舅來武漢學習廚藝,先後在多家知名酒樓做過廚師。5年前,他在洪山區鐵機路盤下一間門面,開起鴿子夢排骨餐館。
  • 霓虹燈曾代表燈紅酒綠而沒落,重獲新生後給全國的統一招牌上課
    100種可用的顏色。這個時間,霓虹燈雖然已經在世界範圍內流行,但是熱潮都沒有美國高。霓虹燈是拉斯維加斯的象徵除此之外,美國有多家博物館和藝術家也致力於霓虹燈照明和藝術的推廣,包括由霓虹燈藝術家Lili Lakich於1996年在洛杉磯創建的霓虹燈藝術博物館,同年在拉斯維加斯建的霓虹燈博物館、1999年在辛辛那提建的美國招牌博物館等
  • 百年老字號「鴨王」失寵,全聚德該何去何從?
    公開資料顯示,全聚德創立於清同治三年,距今已有156年歷史。其創始人是河北冀縣人楊全仁,經過多番努力,終於重金聘請到當時專為宮廷做御膳掛爐烤鴨的孫老師傅為主廚,從此全聚德以做北京烤鴨聞名,其首創的掛爐烤鴨,色香味都不次於原來的燜爐烤鴨。那個時候的全聚德名聲大噪可以說是一個響噹噹的招牌。
  • 北京最受歡迎糕點品牌,名氣和全聚德比肩,大多數遊客都吃過!
    北京最有名的兩個美食品牌當屬全聚德和北京稻香村了,全聚德是國宴必上菜,深受老外喜歡,而稻香村的京八件糕點則頗受遊客喜歡。基本去過北京旅遊的人都會品嘗一下北京烤鴨和北京的稻香村糕點。稻香村有非常多好吃的糕點,著名的京八件,以及新式的糕點和蛋糕都非常有特色,今天盤點幾種稻香村頗受遊客歡迎的幾款糕點,看看大家吃過哪一款呢?
  • 適合做招牌設計的免費字體合集
    招牌設計中使用一些招牌字體往往會使作品增色不少,那麼有哪些可以用作招牌設計的字體呢?免費字體網為大家推薦幾款:1,漢儀鑄字招牌黑 漢儀鑄字招牌黑 是一款很不錯的招牌設計字體,加重的字形設計讓招牌更加引人注目!
  • 百果園公司招牌牛頓蘋果上市 不套袋40年老樹結果
    它和英國科學家牛頓有什麼關係呢?」甚至有幽默的「果粉」打趣到,「吃了會變成科學家嗎?會變得像牛頓一樣聰明嗎?」百果園營銷相關負責人笑道,其實招牌牛頓蘋果產自南非,和科學家牛頓沒有任何關係。之所以叫這個名字,一方面是便於記憶,再則也希望藉助科學家「牛頓」的美好寓意,讓顧客品嘗時,能對自己對生活有更好的期待。
  • 喜鵲招牌體之外,還有哪些適合做招牌的免費字體?都在這裡了!
    喜鵲招牌體是一款不錯的適合戶外廣告招牌的字體,然而這款字體並不是免費的!不適合大多數字體愛好者使用。免費字體網作為國內唯一完全免費字體下載基地,自然不會去推薦一款「掉在錢眼裡的字體」!實際上,還有很多適合做招牌的字體,這裡小編為大家一一推薦:1,漢儀鑄字招牌黑 漢儀鑄字招牌黑 是一款適合用作招牌的字體,目前在免費字體網是可以免費下載到的!2,黃引齊招牌體黃引齊招牌體是一款粗黑招牌字體,很適合用作廣告招牌使用!
  • 海豐城東海龍路很多店鋪招牌被拆除!
    海豐交友群.爆料 添加小編微信:HFDMT520......................................................................網友爆料,10月5日晚上,海豐城東海龍路進行消防大整治,海豐相關部門組織人員對城東海龍路臨街廣告招牌進行依法拆除
  • 臺眼鏡蛇料理店遭查 店主急撤招牌謊稱眼鏡蛇粉
    臺眼鏡蛇料理店遭查 店主急撤招牌謊稱眼鏡蛇粉 2013年01月22日16: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蒙眼切豆腐瞬間變菊花 全聚德技藝看呆市民(圖)
    今天上午,參加「大柵欄琉璃廠老字號體驗日」活動的市民走進全聚德和平門店,聽歷史故事、看老照片、學傳奇廚藝,與這家馳名中外的老字號來了個零距離接觸。   全聚德創建於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迄今已有148年歷史。新中國成立後,全聚德的發展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全而無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精闢詮釋也正出自周總理之口,如今它已經成為全聚德這塊金字招牌的座右銘。
  • 評:誰借誰的招牌
    前兩種人可能因為比較窮,後一種人或許是出於某種潔癖,但他們都看不慣於丹的做派,尤其是典型的「於丹體」:酒足飯飽的午後,你坐在窗前,陽光款款,手捧一杯清茶……你喝的只是茶麼?不,不是茶,而是那一縷溫暖的陽光;你品味的也絕不僅僅是這杯茶,而是生活的無限美好與滿足……最好再加點背景音樂《感恩的心》之類,那效果就更好。
  • 中介蹭熱度換「房似錦」招牌,卻連拼音都寫錯
    也正因為如此,在觀眾們還在討論張乘乘的作天作地的時候,有頭腦的商人們已經開始著手蹭熱度,博關注擴商機了。3月12日,有網友在網上爆料了一組房產中介店鋪的招牌,其中就有不少《安家》中的角色。房似錦、徐姑姑、婁山關,還有謝亭豐,這一水的《安家》角色名實在讓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