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3天,身體竟然發生如此驚人的變化

2020-12-04 澎湃新聞

原創 丁香媽媽 丁香媽媽 

寶寶發燒,全家亂套。

發燒,幾乎是每個家長都會遇到的難題。

作為新手爸媽,看到自己原來精力旺盛到狗也嫌棄的寶寶,在發燒的時候變得安靜如瘟雞,很難淡定是真的。

實際上,發燒並非一種疾病,而是孩子對抗疾病的一種方式。

與全家手忙腳亂相對應的是,孩子感冒發燒的這段時間裡,他的身體正在經歷一場有條不紊的戰役。

第一回合

病毒入侵,拉開戰爭序幕

呼吸道開始難受

不得不說,人體真是一個偉大的構造。我們自帶的各種免疫屏障,幫我們擋住了很多病原體。

即便是年幼的兒童,也擁有一些天然的病原體反彈系統:

鼻腔中隨呼吸擺動的鼻毛,讓病原體難以在寶寶的呼吸道紮根;

當空氣中的粉塵和微粒入侵鼻腔,人會以噴嚏的方式,以 160 km/h 的超快速度,引爆空氣,一次性將百萬個細菌帶出體外。

圖片來源:網絡

然而,當這一切物理屏障都沒能夠阻擋病原體時,它們就會通過我們的口腔、鼻孔、眼睛相當於身體的門戶,病毒會通過這些部位入侵。

在普通感冒、流感中,病原體往往從我們上呼吸道——喉嚨後部開始作妖。

這時候,孩子的呼吸道可能會出現一些異樣感受,比如咽部不適等。

第二回合

先導部隊吞噬細胞進入戰鬥

孩子開始產生鼻涕

在一小滴血液裡,就有近 40 萬個吞噬細胞。它們像小蝸牛一般傾巢而出,匯集在體內遭受感染的地方。

圖片來源:BBC

當吞噬細胞和病原體接觸時,細胞膜便會內陷,並伸出偽足,把病原體吞進胞質內。

這時候,吞噬細胞會讓病原體在 5~10 分鐘內死亡 ,在 30~60 分鐘內破壞。

只不過,這是一個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悲壯過程,吞噬細胞在戰鬥時也會犧牲自己。

當犧牲的吞噬細胞、病原體的屍體囤積起來,也就形成了孩子的鼻涕。

圖片來源:giphy.com

第三回合

人體防禦能力升級

孩子開始發燒了

在 37 ℃ 的正常體溫下, 病原體可以不停複製複製,繁衍生息.......

較高的體溫環境,可以增加免疫系統對病原體的抵抗能力,減緩感染的進程。

為了更好地抵抗病原體,我們需要進入「發燒」的狀態。

免疫系統一旦釋放作戰信號,人體會快速合成前列腺素。人體中控制體溫的下丘腦,被前列腺素刺激後,便開始調高我們人體的體溫調定點。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與此同時,我們神奇的體溫中樞調節系統,就會以新的定點為目標,控制體內的一系列產熱和散熱,讓孩子的體溫升高到新的標準線上。

當孩子的體溫達到新的平衡前,體溫會一直上升。

發燒就這樣發生了。

這時候,孩子就可能會變得呆若瘟雞,但讓他們感到不舒適的,不僅僅有外來入侵的病原體,還有我們進入戰鬥狀態的免疫系統。

第四回合

後援軍殺傷 T 細胞上場

孩子開始喉嚨腫痛

圖片來源:BBC

殺傷 T 細胞會作用在已經被感染的呼吸道細胞,從內部消滅病原體。

殺傷 T 細胞在消滅病原體的同時,也會傷及無辜:

間接損傷鄰近的正常組織細胞,造成組織損傷與炎症反應。

由於這場戰鬥在喉嚨深處進行,孩子隨之感受到喉嚨的刺激,引起咳嗽和疼痛。

圖片來源:BBC

然而,病原體此時還不能被完全消滅,戰爭還沒有結束。

第五回合

白細胞放出軍師:Y 型抗體

孩子體溫逐漸正常

免疫系統再次升級,我們的白細胞釋放出一種像晾衣叉一樣的 Y 型抗體。

圖片來源:BBC

Y 型抗體可以準確識別出敵人,附著在病原體的表面,把它們粘連在一起。

這時候,我們的白細胞們,蜂擁而上,一舉把病原體拿下。

終於,孩子體內與病原體的鬥爭暫時告一段落,孩子的體溫,也慢慢回落到正常溫度。

戰鬥結束,戰場上一片狼藉

咳嗽和鼻涕仍會持續一陣

但由於體內的混戰,導致人體中無辜的細胞捲入其中,引起炎症,需要一段時間恢復。

因此,發燒後,孩子的咳嗽和喉嚨疼痛,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

戰鬥後留下的大量組織液、吞噬細胞以及病原體屍體,導致鼻涕也還要流一段時間。

所幸病原體已經基本被擊敗,剩下的小症狀只不過是一些清理戰場的後續事宜。

家長這樣護理

讓孩子更舒適地「作戰」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發燒是孩子體內的一場戰役,我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讓孩子舒服地過好那幾天。

3 個月以下的寶寶發燒,不要猶豫,儘快聯繫醫生處理。

3 個月後的孩子,有發燒症狀,但精神狀態還不錯的話,不必著急吃退燒藥。

這時候適當降低環境溫度,多喝些溫水,沒有寒戰(怕冷、打哆嗦)的情況下,給孩子減少些衣物,有利於散熱。

但如果小朋友發熱時精神狀態比較差,並且出現了不舒服的感覺,可以口服退燒藥來緩解發熱帶來的不適。

退燒藥可以抑制孩子體內一種酶類物質,減少前列腺素合成,從而起到降低體溫的效果。

目前,對於孩子來說,目前公認的兩種安全有效的退燒藥物是:

對乙醯氨基酚,適用於 3 個月以上的孩子(泰諾林)

布洛芬,適用於 6 個月以上的孩子(美林)

發熱的時候,需要給寶寶多補充一些水分,如餵些溫水。

多喝水,可不是醫生的敷衍話。

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孩子更快排除廢棄物,也能夠促進藥物的代謝,防止細胞脫水,讓孩子好得更快。

最後,要再次強調的一點:

我們護理髮燒寶寶時,目的不是讓體溫的數字降下來,而是讓孩子更舒適地和疾病戰鬥。

一切護理,都要以寶寶舒服為重點哦!

本文經由遼寧省朝陽市中心醫院兒科醫師 梁世佳 審核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發燒應該捂被子還是冰敷?全錯!孩子發燒應該如何正確降溫?
    冷熱交替,也是容易感冒發燒的季節。再加上五六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兒科門診的孩子又開始扎堆。   典叔最近就遇到了一個發燒的小朋友,家長可頭疼了。   到底發生了什麼?
  • 寶寶37度算不算發燒?寶寶發燒怎麼辦
    37度算發燒嗎 37度不算發燒,屬於正常範圍內。正常小兒的基礎體溫為36.9℃-37.5℃。寶寶測量體溫一般常用3個部位,即口腔,腋窩及肛門。正常體溫在肛門處為36.5℃-37.5℃之間;在口腔處為36.2℃-37.3℃之間;在腋窩處為35.9℃-37.2℃之間。
  • 孩子發燒,正確的退燒方法有哪些?
    孩子發燒是最常見的疾病,發燒並不可怕,發燒是孩子機體免疫系統在和病毒做鬥爭,這也意味著孩子的免疫系統在正常發揮作用,發燒是機體抵抗病毒疾病的自我治療過程。但畢竟發燒對於孩子來說並不好受,所以要幫助孩子降溫,同時家長也要查明孩子發燒的原因。
  • 女性身體出現3大狀態,是在暗示排卵期到了,想要孩子的抓緊時間
    很多人對於何時要孩子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過分"順其自然",這樣的態度也容易造成"意外"或者準備不足的情況。  所以,無論是準備要孩子的夫婦,甚至是暫時不打算打破二人世界的夫婦,都應該花時間了解一下如何受孕,既可以有秩序有準備地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也能減少意外發生。
  • 發燒真的能燒死身體裡病毒和細菌嗎?
    微信上看到這樣一個文章:《德國兒科醫生解讀兒童發燒: 發燒是對身體的優良教育》。讀了這篇文章,感覺一般人可能被誤導。想到了兩年前一個醫生在微博上分享的親身體驗:有小孩發燒被送急診,看小孩捂著厚厚的冬衣,醫生就把衣服解開散熱降溫,結果就是醫生被家長暴打。家長的理解是,孩子都著涼感冒了,醫生怎麼能夠讓孩子再冷著!
  • 孩子發燒怎麼物理降溫?正確做法教給你!
    孩子發燒怎麼物理降溫?正確做法教給你! 孩子的體質不如成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時不時地生病,尤其是發燒,很是常見。孩子發燒,家長也不要過於著急,我們可以通過物理降溫的方法來幫助孩子降溫,緩解發燒症狀。那麼,寶寶發燒怎麼物理降溫呢?下面育姐就教大家正確的物理降溫法。
  • 男孩反覆發燒原是感染EB病毒 醫生提醒勿親吻孩子
    小輝的父母以為,天氣轉涼,小孩子感冒發燒很正常。可兩天過去了,小輝的燒還是退不下來,眼瞼明顯變得浮腫。夫妻倆趕緊帶孩子來到泰州市人民醫院就診。此時,小輝的體溫達39.1℃。醫生詢問得知,小輝發病前幾天有和發熱、咳嗽患兒一起玩耍,最開始出現單聲輕咳,之後逐漸加重為陣發性咳嗽,非持續性不規則發熱。
  • 13歲孩子疑感冒發燒,就醫後卻直接送進ICU!家長:5天花光20萬
    只要我們的身體發生了不好的情況,就可以找醫生為我們治療。當然如果我們得了小感冒或者發燒的時候,很多人都不願意因為感冒和發燒去找醫生。13歲男童發燒感冒,家長一直覺得是一件小事情,經過一周治療之後,發現情況不對,最終帶著孩子去找醫生的時候,才想到原來是自己忽略了一些東西,這可能造成的是一個場大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病情會如此之嚴重呢?
  • 外國小夥每天跳繩1000個,堅持30天,肚子發生驚人變化
    健身的人都知道:跳繩對身體十分有益!可是 堅持跳繩,具體什麼好處呢?身體會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什麼變化?具體表現為:鍛鍊神經肌肉系統的協調性,讓身體更有平衡力,提升靈敏反應度;長期跳繩,可改善心肺功能,增強血液循環能力,減少心血管、高血壓等疾病風險;可以強化局部肌肉,比如:臀大肌、股四頭肌、腓腸肌和比目魚肌,讓身體線條更加優美流暢;作為一項全身肌肉參與的運動,跳繩可以有效帶動全身肌肉發展,讓肌肉變的勻稱有力。
  • 寶寶發燒別盲目捂汗 三個錯誤可危及孩子性命
    寶寶的身體很敏感,抵抗力不夠強,稍稍不注意都會引起感冒發燒。如何應對寶寶發燒,媽媽們一定要備上幾招,不能亂了陣腳。那麼,寶寶發燒如何處理?   臨床中發現許多年輕的媽媽不懂護理常識,面對寶寶發熱,手足無措,往往不分析寶寶發熱原因,就急著給孩子吃退熱藥。其實不止如此,年輕父母們在孩子發熱後常常還會進入各種誤區。
  • 孩子發燒該去普通醫院還是定點醫院? 發燒39度怎麼辦
    當孩子發燒時,是應該去普通醫院就診還是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定點醫院就診?在今日召開的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王荃介紹,如果發熱前14天內有相關流行病學的關聯史,孩子出現發熱了,就要去醫院的發熱門診就診。如果沒有流行病學史,孩子出現發熱以後可以前往兒童醫院正常就診。
  • 體溫變化竟隱藏如此多秘密
    一個健康的的人體體溫是相對不變的,正常體溫為37~38攝氏度,但有時我們的體溫也會出現變化,在深度睡眠的時候我們的體溫往往會下降,在遇到一些突然事件的時候我們的體溫也會變化,有時就是這些體溫的變化會出賣我們的一些小秘密。  健康人的體溫是相對恆定的,當體溫超過正常體溫的最高限度時稱為發熱,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發燒。
  • 孩子發燒到38度吃退燒藥,病的時間會更長?!
    所以,發燒不是病,不是病,不是病(重要的事說三遍)。而是人體與入侵病菌、異物的對抗過程,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能力。3.感冒發燒可以提升免疫力  當孩子受到病原微生物侵犯後,體內會產生對抗這種病原微生物的特殊抗體,以後再次受到這種病原微生物的侵犯時,抗體就會聯合其他免疫細胞一起奮起反抗,將病原體趕出體外。
  • 37.4℃算不算發燒?孩子發燒一定要去醫院嗎?
    大部分孩子都是因為發熱來到醫院。診室內,一個年輕寶媽抱著1歲左右的寶寶對醫生說:「俺家孩子發燒了?」醫生接著問「除了發燒還有其他不舒服嗎?」「沒有,就是有點低燒」。面對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病情的孩子,醫生接診後,都會細緻耐心地對孩子進行問診、查體。摸摸孩子的肚子、用聽診器聽一聽心肺是否有異常、檢查孩子咽部狀況。在事無巨細的檢查之外,醫生檢查之後問孩子家長:「你測體溫的時候孩子在幹什麼呢?」 家長說:「剛餵過奶」。醫生說:「你再去給孩子測個體溫吧,應該沒事」。十分鐘左右,家長進來對醫生說體溫正常了。
  • 孩子發燒真揪心,退燒藥你知道怎麼用嗎?
    發燒是孩子很常見的疾病症狀,但是卻最讓爸媽揪心,體溫計上的數字牽動著全家的心。退燒藥是很多爸媽心裡的「靈丹妙藥」,恨不得孩子一發燒,馬上就用退燒藥,只有體溫計上的數字下來了,爸媽懸著的心也才能跟著放下。
  • 孩子半夜發燒,敷熱毛巾還是冷毛巾?醫生說弄錯了,娃要受不少罪
    這是孫子出生後第一次發燒,婆婆很著急,趕緊拿著冰毛巾敷在孩子額頭上。婷婷阻止了婆婆,拿著體溫計量了孩子的體溫,37.8℃,她告訴婆婆這屬於低燒,不能用冰敷。婆婆有些不悅地說:「瞎說什麼啊?孩子發燒了不降溫嗎?」只見婷婷拿著溫毛巾擦拭寶寶的身體,婆婆更生氣了:「自以為讀了點書就不得了了,孩子發燒了,還用熱毛巾,豈不是越來越熱!」
  • 孩子半夜發燒怎麼辦?兒科醫生說這2個小妙招,見效快還省事
    文|好孕姐我家孩子兩歲前,總是半夜發燒,那時候晚上沒少和老公一起到醫院找大夫。有一段時間,因為怕孩子晚上發燒,我晚上都不敢睡覺。冬天有一次,孩子半夜又發燒,我跟老公顧不上穿厚衣服就帶著孩子去醫院了。一是家長的發燒恐懼症,怕耽誤孩子病情,二是自己缺乏護理經驗。現在作為過來人,我就把在兒科醫生那裡學到小妙招分享給大家: 先用退熱貼或溼毛巾孩子的體溫,一般比成人高一點,正常的腋下體溫是36-37.3℃。而且孩子發燒也是分等級的:37.5-38℃是低燒,38.1-39℃是中燒,39.1-41℃是高燒,41℃以上就是超高燒了。
  • 新生兒多少度才算發燒?原因又是哪些?如何去正確的應對
    新生兒發燒科學上說是很很正常的現象,多數人覺得人體的溫度不正常就是發燒,這是錯誤的理論,新生兒在出生後的幾天內,體溫是在一個範圍內波動,由於新手爸媽沒有經驗,會十分的慌張,其實寶寶僅是溫度不正常,而身體其他方面沒有異常的話,影響是不大的。
  • 兒科專家崔玉濤:寶寶發燒退燒的真相
    當你親吻或觸摸孩子的前額時,如果感到比較熱,就說明孩子可能發燒了。人為什麼會發燒?怎樣區分孩子正常的體溫升高和發燒?寶寶發熱是件好事?!發燒是位於大腦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上調所致。雖然一天內正常人體的體溫會有少許波動,但是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會通過增加機體的散熱或產熱來試圖將正常人體溫調控於37℃左右。當病菌(包括預防接種的疫苗在內)侵犯人體後,人體為了對抗病菌的侵襲,會動用一些防禦機制,比如具有殺菌作用的白細胞、淋巴細胞等等。
  • 小孩子發燒40度怎麼辦 一歲小孩子發燒40度怎麼辦
    小孩子發燒40度怎麼辦寶寶發燒是常事,但是如果寶寶發燒超過38.5度家長們就要留意了,如果孩子高燒不退很有機會會引起其他疾病。如果小孩發燒40度怎麼辦呢?首先我們應該及時的幫孩子退燒,然後再查出發燒的因由。